搜索到1250篇“ 翻译史“的相关文章
- 知识翻译史论纲
- 2025年
- 学界关注知识翻译活动已有时日,但将“知识翻译”概念化、范畴化、理论化仍是近来的事情。虽然知识翻译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论域还有待建构。就知识翻译史研究而言,有些关键问题还需要回答。鉴于此,本文提出知识翻译史研究的整体框架,简单讨论知识翻译史的概念界定、学科归属、价值意义、视域方法、选题难点等问题。
- 蓝红军陈红梅
- 翻译史研究的“新”面向
- 2025年
- 新历史主义主张关注文本中蕴含的权力话语和历史语境,强调历史的叙事性,否认存在连续的、唯一确定并真实的历史。以其“文本的历史性”与“历史的文本性”为参照,翻译史研究者可以将文本性质的研究客体视作“历史性、叙事性的存在”,探寻文本与历史之间、过去与现在之间、叙事与真实之间复杂交错的关系;也可以在微观史的小人物、小实践中还原可能被涂抹的史实,体会不断靠近又时刻质疑真实的学术乐趣。这种对社会语境的关注,以及对宏大叙事的颠覆,能够源源不断地为翻译史研究注入新的生命力。
- 陈倩
-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翻译史研究历史性文本性
- 术语翻译与知识生产:晚清数学知识翻译史探蠡
- 2025年
- 在西方数学术语汉译过程中,中国学者受到传统观念以及社会现实条件的影响,并且在汉译过程中进行一定的阐述,在中西对话下对知识进行本土转化,进而构建系统化的数学理论结构,最后在文明互鉴中形成自身的话语体系。术语承载着知识,因此,术语的历史即知识的历史。对术语和知识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就不难发现术语的翻译就是知识的翻译,术语的历史就是知识的历史。
- 张必胜
- 关键词:翻译史术语翻译西方数学术语汉译中西对话数学知识
- 中国科学翻译史研究的不懈探索者——黎难秋先生访谈录
- 2025年
- 黎难秋先生在中国翻译史特别是科学翻译史领域深耕多年,对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学翻译家、科学翻译作品、科学翻译机构等进行了比较系统、全面和深入的挖掘与整理。本文通过对黎难秋先生进行访谈,阐述其对科学翻译史研究、科学翻译研究等方面的回顾与思考,具体包括个人科学翻译史研究之路、科学翻译史研究方法、中国科学翻译史分期、“重写翻译史”、科学翻译与文学翻译、科学翻译观、是否建立“科学翻译学”、“科学翻译”与“科技翻译”的不同提法,以及他对中国科学翻译史研究青年学者的寄语,以期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科学翻译史研究与科学翻译研究。
- 许宗瑞黎难秋
- 关键词:科学翻译中国翻译史
- 关于翻译史研究的几点思考被引量:8
- 2024年
- 2023年6月,《外国语》编辑部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了第六届《外国语》翻译研究高层论坛,论坛的主题为“人工智能背景下翻译研究的守正创新之路”。论坛邀请了国内翻译与翻译研究界的多位著名专家,就翻译研究的路径拓展、本土译论与西方译论的对话与共生、新技术背景下的翻译人才培养等重要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深入的探索。新时期的翻译与翻译研究,面临新技术的挑战,经受历史的拷问,需要弘扬批评的精神,明确智能时代的翻译之可为与可不为,把握翻译研究的正确方向,本期推出四位专家的笔谈,希望对未来的翻译研究会产生重要的学术导向意义。
- 许钧
- 关键词:西方译论翻译史研究学术导向翻译人才培养人工智能
- 时间、空间、关系:概念翻译史研究的三个维度被引量:4
- 2024年
- 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概念翻译史的出现体现了翻译史的史学理论与方法的转向。它聚焦历史中的概念翻译事件,以此揭示翻译的思想生发、融合和改造功能。概念经由翻译在不同的时空流转,产生一定的思想影响,相关研究因而需要满足时间、空间和关系三个维度的要求。时间维度要求关注概念翻译事件背后的历史语境,展现概念翻译的历史变迁。空间维度要求以全球史视野,去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式,去关注概念翻译的跨域流动。关系维度要求除了关注概念翻译自身的发展历程之外,更要关注概念翻译与社会思想的互动。时间、空间和关系三者并非分立“,三维一体”是概念翻译史研究的典型取向。
- 蓝红军
- 关键词:概念史翻译史
- “传播学在中国”的重新审视:学科翻译史视角
- 2024年
- 学科翻译史视角下的知识“世界化”叙事与学科发展史视角下的知识“本土化”叙事同构了中国传播学的“一体两面”。学科翻译史研究以域外“地方性”传播学知识在中国完成的“世界性再生产和再传播”为线索,重新审视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阐释传播学知识的演变和翻译在传播学学科建构中的功能,为理解中国传播学提供新理据。
- 杨涛梁真惠
- 关键词:中国传播学地方性知识世界化
- 中国翻译史上的“口译笔述”模式:必然、实然、应然
- 2024年
- “口译笔述”是中国历史上几次大规模文化、思想、科技引进过程中的主流翻译模式。本文从政治、历史、文化维度回顾该模式滋萌与沿用的历程,揭示其何以成为必然之举、分析其实然之困、探讨其应然之为。研究发现,该模式是外来文化植入和本土政治诉求调和下的必然产物,它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人才匮乏的无奈,隐藏着中西译者双方地位失衡的本质。该模式可以在文化对视中提升翻译成效,能够在条件所限时增添历史注脚。
- 许文胜刘巧玲
- 关键词:翻译史翻译模式
- 构建中国特色翻译学视角下的中共翻译史研究
- 2024年
- 当前中共翻译史研究聚焦于马列著作传播、译员和机构、文献的外译和少数民族语种翻译、时期专题史和通史。中共翻译史,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其基本框架必须说明该领域研究的理论、内容、方法和类型学等基本问题。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体用观”“知行观”和“经权观”是理解中共翻译史本质属性、总体面貌和民族特色的一种基本阐释视角,可以说明中共翻译活动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视角构成了理解中共翻译史的本土性的历史哲学基础,有助于界定和理解中共翻译活动的政党性特征。
- 余凝冰
- 关键词:翻译学
- 探索翻译史研究的新视角——《翻译与历史教程》评介
- 2024年
- 翻译史研究途径日益多元化和系统化,新的翻译史研究范式需要立足翻译与历史的关系,将翻译学科与历史学科交叉融合,西奥·赫曼斯新作《翻译与历史教程》以叙事学理论为基础,从翻译史动态的时空变化中揭示翻译史跨学科研究的特色,展现翻译史研究的基本思想和体系框架,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研究素材。书中探讨了翻译史研究的学科价值和未来发展动向,从跨时空维度研究翻译史的演变,对翻译学科建设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该书视角独特、分析全面、对象多元、材料翔实,为翻译史跨学科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探索角度和解决方案,对翻译史研究方法论的革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欧阳东峰郑璇龄
- 关键词:翻译史研究叙事视角
相关作者
- 邹振环

- 作品数:171被引量:569H指数:1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 研究主题:晚清 耶稣会士 利玛窦 翻译家 翻译史研究
- 蓝红军

- 作品数:117被引量:802H指数:17
- 供职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 研究主题:翻译 翻译研究 翻译学 翻译史 方法论
- 方梦之

- 作品数:92被引量:1,355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翻译研究 译学 翻译 科技翻译 应用翻译研究
- 张汨

- 作品数:56被引量:198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翻译 访谈录 手稿 翻译史 金庸武侠小说
- 穆雷

- 作品数:238被引量:3,496H指数:37
- 供职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研究主题:翻译 翻译学 翻译教学 翻译研究 翻译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