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09篇“ 置管深度“的相关文章
增加股静脉导深度改善VA-ECMO南北综合征患者1例
2025年
1病例资料本病例报道经十堰市太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审批号为:科研快审(2023KS07)号。患者女性,59岁,因“咳嗽、咳痰伴呼吸困难3d,意识障碍10h”人本院,急诊行气、呼吸机辅助呼吸,后以“重症肺炎”收入重症医学科。既往史:2021年冠心病行支架植入术,2022年5月左侧肱骨及左侧胫骨平台骨折。
惠越朱海珍陈黎付全铸陈伟郑翔
关键词:支架植入术病例资料
早产儿经大隐静脉行PICC最佳深度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早产儿经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GSV)行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最佳深度(optimal placement depth,OPD)与体格测量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以期建立经GSV PICCOPD的预测公式。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2月—2024年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经GSV PICC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穿刺部位不同[膝关节(knee joint,KJ)或踝关节(ankle joint,AJ)GSV],分为GSV-KJ组(38例)和GSV-AJ组(33例)。测量时体重(body weight,BW)、身长、上部量、下部量、头围、腹围,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上述变量与OPD的相关性,构建早产儿经GSV PICCOPD的预测公式,比较传统预估公式和新预测公式的预测深度与理想的OPD之间的预测残差。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GSV-KJ组和GSV-AJ组PICC OPD与BW、身长、上部量、下部量、头围、腹围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两组中其与BW的相关性均最高;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GSV-KJ组和GSV-AJ组PICCOPD与BW呈线性关系。OPD预测方程分别为:GSV-KJ PICCOPD(cm)=13.1+2.7×BW(kg),GSV-AJ PICCOPD(cm)=13.4+6.0×BW(kg);新预测公式的预测残差显著小于传统预估公式(P<0.05)。结论早产儿经GSV PICCOPD与BW呈正相关,依据BW构建的新预测公式的预测结果更接近理想的OPD。
蒋娜卿玲芳熊波李颖何利薄涛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大隐静脉早产儿
一种深度可调的免缝合引流及引流组件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度可调的免缝合引流及引流组件,包括引流主体,引流主体插入人体内的道为输入端,人体内的积聚的脓或/和血或/和组织液由引流主体经输入端导引至体外,引流主体上靠近输...
曹芳芳徐利郑群英李潞娟
一种基于影像学的PICC深度测量装
本实用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影像学的PICC深度测量装,包括安装带,所述安装带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板、固定座、滑动块和挤压块,所述固定板与安装带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固定设于...
王娟倪云峰刘勇世兰轲滕鑫王智杰
鼻饲深度体外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2023年
鼻饲作为常见的治疗手段解决了患者许多临床症状,正确测定长度,可有效避免发生误吸、呛咳等并发症,降低患者不适感,避免多次插。然而,已有证据证明,经典的鼻-耳-剑突(NEX)测量法估计的鼻饲长度偏短,可导致患者被伤害的概率升高,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纷纷提出改良体外测量方法或基于NEX的校正公式进行测量,本文综述了现有的鼻饲体外测量方法,以期为临床鼻饲的插提供参考。
杜苗姚媛淑蒋颖
关键词:鼻饲管置管深度体外测量
不同方法估算脐静脉深度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2023年
目的评价不同方法估算新生儿脐静脉(umbilic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UVC)深度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及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关于比较不同UVC深度估算方法的随机对照试验, 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2年4月15日。若两两方法比较的文献纳入≥2篇, 应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 若两两方法比较的文献仅纳入1篇, 则用SPSS 26.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项研究, 共1 281例患儿, 涉及6种UVC深度的估算方法。Dunn标准图表法与Shukla公式相比, 一次到位率更高(RR=1.27, 95%CI1.09~1.47, P=0.002);Dunn标准图表法与改良Shukla公式比较, 一次到位率更低(21.4%比33.5%, χ~2=7.24, P=0.007);而Dunn标准图表法与基于出生体重的公式相比、JSS公式与改良Shukla公式相比、体表解剖标记测量法与Shukla公式相比, UVC一次到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unn标准图表法与Shukla公式相比、体表解剖标记测量法与Shukla公式相比, UVC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Shukla公式相比, Dunn标准图表法的一次到位率更高。两两比较的各个方法之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相似。
罗婧洁郑旭张远杨子馨黑明燕
关键词:新生儿META分析
比较两种预测小儿中心静脉导深度方法——高度公式引导法与胸骨角引导法
2023年
目的:比较高度公式引导法与胸骨角引导法预测小儿中心静脉导(CVC)深度方法的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月接受右颈内静脉导术205例的儿童资料,使用胸骨角引导(S组)101例,使用高度公式引导(H组)104例。比较两组人口统计学特征、导尖端到心尖的距离、CVC尖端和心尖的相对位、术后相关并发症及尖端位的术后调整。结果:与H组相比,S组的CVC头端到心窝的垂直长度明显浅(-8.93±6.41 mm vs.3.76±13.35 mm,P<0.001),且CVC头端高于心窝的数量更多(98.0%vs.47.1%,P<0.001)。在S组中无患儿需要在术后调整CVC位,也无并发症发生。H组术后需要调整CVC位4例,其中与CVC相关的心律失常3例,导功能障碍1例。结论:胸骨角引导法可能是比高度公式引导法预测小儿中心静脉深度更安全的方法。
李瑾杨鹏凤朱晓秋林慧君郭明炎徐辉林道炜
关键词:儿科胸骨角心尖
胸骨角可作为婴儿右颈内静脉深度的解剖标志
2023年
目的研究胸骨角是否可以作为婴儿右颈内静脉穿刺深度的解剖标记。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全麻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0例,年龄1~12个月。患儿全麻后行右颈内静脉穿刺术。测量从皮肤穿刺点(I点)至锁骨上切迹(A点)的距离,锁骨上切迹至胸骨角水平的垂直距离(交点为B点),记录IA+AB距离即为中心静脉导(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的深度(D)。术后常规拍摄胸部X线片,观察图像上CVC尖端和气隆突水平的相对位,并测量二者之间的垂直距离(F)及计算穿刺点至气隆突水平的垂直距离(E)。记录相关并发症。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以确定预测深静脉穿刺深度的因素。结果共79例患儿完成右颈内静脉穿刺术,其中24例(30.4%)患儿CVC尖端在气隆突水平以上,8例(10.1%)患儿CVC尖端在气隆突水平,47例(59.5%)患儿CVC尖端在气隆突水平以下。所有患儿无严重并发症。D为5.0(4.5,5.5)cm,F为2.0(1.0,4.0)mm,E为4.9(4.4,5.3)cm。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D与身高和年龄具有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方程为:CVC深度(cm)=1.899+0.180×年龄(m)+0.036×身高(cm)。结论对于婴儿右颈内静脉穿刺深度的测量,胸骨角是一个安全可靠的解剖标记,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中心静脉
刘国亮王小雪高佳滑蕾方欣张建敏
关键词:颈内静脉婴儿胸骨角气管隆突
超声引导下婴幼儿心脏手术颈内静脉深度的测量定位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在超声引导下测量定位颈内静脉导深度的准确率。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的患儿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研究组患儿采用超声引导定位颈内静脉导尖端放并测量导深度。对照组患儿采用体表标志定位法测量颈内静脉导深度。比较两组颈内静脉导深度,术后所有患儿采用胸部X光用于确定超声定位的导尖端是否在T4段内。采用Bland-Altman法分析两种方法与术后胸片定位法的一致性。结果 两组患儿均成功放,无并发症。研究组测量的放深度与对照组测量放深度相比更浅[(6.17±0.90) cm vs.(6.59±0.94) cm,P<0.05]。且对照组在正确检测深静脉导尖端位与胸部X线片的符合率为81.25%,研究组为97.91%,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显示研究组定位颈内静脉导深度与穿刺点到气隆突的距离一致性较高。结论 超声指导婴幼儿颈内静脉深度定位可动态、直接地引导和定位穿刺和放,比体表标志定位法更直观、准确。
梁冰徐辉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超声检查婴幼儿
新生儿体重与下肢静脉PICC深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下肢外周静脉穿刺入中心静脉导深度与体重的相关性,推导出新生儿经下肢静脉深度的公式,提高临床新生儿一次性尖端到位率。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并进行PICC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共调取24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以最佳深度作为应变量,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确定新生儿体重与深度的相关性,并推导出新生儿最佳深度的计算公式。结果新生儿体重与经下肢入PICC深度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推导公式为经踝关节处静脉穿刺深度=3.659×体重+17.127;经腘窝处静脉穿刺深度=3.320×体重+12.172;经股静脉穿刺深度=1.524×体重+9.596。结论根据新生儿体重推导出的深度计算公式,可为临床体外测量提供参考。
肖艳华姜琳章超
关键词: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下肢静脉体重

相关作者

汪丹
作品数:25被引量:12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胸腹腔积液 引流装置 导管异位 不同体位 PICC置管术
陈美玲
作品数:16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胸腹腔积液 引流装置 防漏 胸腹腔 球囊
贾玉双
作品数:64被引量:425H指数:12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新生儿 护理 极低出生体重儿 早产儿 婴儿
冀全博
作品数:53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骨肉瘤 真核表达 骨关节炎 骨肉瘤细胞 治疗靶标
焦顺昌
作品数:285被引量:2,156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肿瘤 预后 顺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