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4篇“ 网络文学批评“的相关文章
- 网络文学批评
- 范周
- 网络文学批评的四重视野
- 2025年
- 网络文学的多重属性与复杂面向,对批评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年来,网络文学批评已经逐步深入对生产机理和美学特征的认知,但尚未能实现对网络文学实践的总体把握和积极引领。整体性、历史性研究的悬置,技术性、媒介性的片面,现场感、复杂性的阙如,人民性。
- 乔焕江
- 关键词:网络文学
- 网络文学批评的四重视野
- 2025年
- 网络文学的多重属性和复杂面向,无疑对文学批评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几乎从任何角度切人对网络文学的观察,都能发现足够证据完成批评的自我确证,但如果就此对网络文学定性,却又往往近乎盲人摸象。有论者指出,网络文学研究“对网络文学整体结构的把握较为薄弱”,集中体现在“以静态研究考察动态对象”“以概念移植脱离具体语境”“以封闭视野剪裁跨界景观”。
- 乔焕江
- 关键词:文学批评网络文学
- 人工智能对网络文学批评的介入及其限度
- 2025年
- 2023年以来,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强力进发,介入文学、绘画、音乐等文艺创作的核心领域,动摇了人类作为创作者的主体地位。基于人—机融合的创作者主体开始出现,文艺创作与传播面临新的发展趋势。以新一代人工智能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依托大算力。
- 张斯琦郁越
- 关键词:网络文学批评介入人工智能
- 网络文学批评的四重视野
- 2024年
- 网络文学是一个需要从多维度整体性观察的文学事实。针对当下网络文学批评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网络文学生产实践和发展进程,可以从四个方面进一步拓展与构筑网络文学的批评视野。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视野是网络文学批评的根本视野,唯物史观要求把网络文学作为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一部分加以考察,辩证唯物主义有助于把握网络文学生产中的具体现实和矛盾现象;新媒体时代数字人文视野是了解网文生产机制的必要条件,数字媒体技术深刻改变了文学活动形态,媒介革命带来的新的媒介环境、大数据算法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不断重塑网络文学的生产形态;网络文学现场的情景化视野,使批评能够以沉浸观察的方式触摸网文活动的机理,并在“整体性情景”中把握网文生产的复杂性;“争取新文明”的想象性视野,则有助于在人类文学活动的绵延中、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重新定位网络文学并从中发掘先进的文学生产力。
- 乔焕江
- 关键词:网络文学批评总体性情景化新文明
- 人工智能对网络文学批评的介入及其限度
- 2024年
- 中国网络文学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相关研究覆盖了网络文学的多个层面,批评界也适时介入网络文学发展之中。然而,网络文学批评的发展深度与其广泛的受众根基、庞大的作品总量相比,呈现出极不相称、极不平衡的状态。无论是对单个文本的剖析与阐释,还是对网络文学批评范式的建构性研究,都未在业界学界引起共鸣。2023年以来,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强力进发,介入文学、绘画、音乐等文艺创作的核心领域,动摇了人类作为创作者的主体地位。
- 张斯琦郁越
- 关键词:网络文学文艺创作人工智能技术
- 数字人文与网络文学批评方法的建构被引量:6
- 2023年
- 当下的网络文学批评矩阵主要由网络作者批评、学院派批评、媒介批评和读者在线批评等几个方面构成,虽然批评主体多元、批评方法也日渐丰富,但由于网络文学体量巨大、增殖飞快,批评者无法及时有效地进入网络文学现场,致使批评结果时常出现迟滞、偏颇、言之无物等问题。数字人文研究法可有效解决批评主体“入场难”的问题,它在处理超长文本和海量文本方面具有智能优势,一叶·故事荟、文字云、图书语言分析器等智能软件可轻松提取出网络文学的质素特征,由此实现对单个或海量文本的“远读”。其中的计量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空间人文计算等方法可辅助研究者进入不断生长着的文学现场,在网络文学的本体研究、评价机制研究、文献数据库的建构上都能发挥重要作用,进而为网络文学批评提供新的路径。
- 雷成佳
- 关键词:网络文学文学批评数据库
- 论国内网络文学批评中的“资料库”理论被引量:2
- 2022年
- 由于后现代特质与网络时代面向,日本学者东浩纪的“资料库”理论常被用于国内网络文学批评实践之中,且介入了诸多前沿论争。该理论在国内网络文学批评中具有三重意义:其一,为辨析界定网络文学“抄袭”问题提供了新见解;其二,为讨论网络文学“真实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其三,为网络文学研究中的“断代”问题提供了新依据。但因为相异的文化语境,以及中日大众文化发展的差异,中国学者淡化了东浩纪所强调的“动物化”与“大叙事凋零”,同时也产生了理论误读。由此可见,“资料库”理论为国内网络批评带来了积极影响,也在理论发展中不断产生新变,从而服务于不断变革的网络文学作品。
- 权绘锦刘竺岩
- 关键词:网络文学批评后现代
- 构建网络文学批评融合发展机制被引量:4
- 2022年
- 网络文学线上批评和线下批评存在较大的区别。为了更好地提升网络文学批评质量,应积极寻求线上批评和线下批评的融合发展之路,这是目前研究视角转换、研究者身份转向以及整体把握网络文化生态的需要。建立和谐的批评话语空间、凸显网络平台的“中介”作用、发挥媒体批评的调节与补充作用、扩大网络文学批评公共空间建设,则是探究网络文学批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
- 吴长青
- 异化与解放——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理论的演进与反思被引量:4
- 2022年
- 经过近20年的实践,中国网络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独立的形态,成功地探索出一套理论话语体系,纵观话语背后的生成机制,这与批评家的理论视野和知识体系有着一定的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对一些批评模式以及批评策略进行合理扬弃,并在立足中国现实实践的基础上,确立起网络文学的批评主体;与此同时,采用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方式,在提高网络批评有效性的同时,建构并完善中国网络文学批评理论,使之能够承担起历史使命,促进中国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
- 吴长青
- 关键词:网络文学
相关作者
- 欧阳友权

- 作品数:233被引量:1,389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
- 研究主题:网络文学 网络 文化产业 文学网站 数字媒介
- 柳颖

- 作品数:10被引量:4H指数:2
- 供职机构:保定广播电视大学
- 研究主题:新媒体 文学批评 网络文学批评 新媒体时代 现当代
- 欧阳婷

- 作品数:13被引量:4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批评 中国网络文学 文学体制 谱系学
- 殷昊翔

- 作品数:17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三全育人 批评文体 洪荒 关键词 雷语
- 司宁达

- 作品数:17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 研究主题: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批评 网络 高校写作教学 新媒体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