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31篇“ 综合区划“的相关文章
- 中国村镇特色的空间分异格局和综合区划被引量:9
- 2023年
- 中国的乡村聚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深刻体现了各地区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和生产生活方式。因此,全面解析中国村镇特色的空间分异格局,在此基础上开展村镇特色综合区划,是因地制宜地开展特色村镇保护与改造实践的重要基础,也是人文地理学长期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以地景、聚落、建筑和文化4个层次的村镇特色要素为依据构建了综合区划的指标体系,基于系统的实地调研结果和多源数据开展了全面的村镇特色评价,刻画了中国村镇特色的地域分异格局。在此基础上,借鉴自然地理、农业、文化、聚落景观与民居建筑等相关领域的区划研究成果,按照区域共轭性、共时性、综合性和主导因素相结合、相对一致性等区划原则,借助类型制图法、空间聚类法、地理相关分析法、主导因素法与叠置法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区划技术手段提出了中国村镇特色综合区划方案,将全国划分为东北、华北、黄土高原、华东、华中、闽客、岭南、川黔、云南、塞北、西北和青藏高原共12个村镇特色区和82个村镇特色亚区,并总结了各个区域的村镇特色构成。该方案综合反映了中国村镇特色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一致性和差异性规律,可以为特色村镇的分区域、分类型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 陶岸君
- 关键词:乡村地理乡村聚落空间分异区划
-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许昌市农业综合区划研究
- 2022年
- 根据许昌市自然地理特点,依托自然区划理论,构建以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气候为因子层的自然区划指标体系,采用主导标志法和自上而下法将全市域划分为4个自然区(东部平原潮土砂姜黑土区Ⅰ、中西部丘陵缓岗褐土潮土区Ⅱ、西北褐土石质土区Ⅲ、西南褐土区Ⅳ),结合土种和耕作制度,进一步细分为12个农业种植区(Ⅰ-1粮食生产区、Ⅰ-2粮经种植区、Ⅰ-3花木种植区、Ⅰ-4都市农业区、Ⅱ-1粮食生产区、Ⅱ-2粮油种植区、Ⅱ-3粮经种植区、Ⅱ-4粮烟种植区、Ⅲ-1中药材种植区、Ⅲ-2果树种植区、Ⅳ-1粮烟种植区、Ⅳ-2果树种植区),以引导农业发展向优势区聚集,合理布局农、林、牧业,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农业发展格局。
- 王剑东张明洋
- 关键词:自然区划
- 中国化学品环境暴露评估领域的综合区划被引量:2
- 2020年
- 大尺度空间(中国)化学品环境暴露多介质模型的建立需要先对空间做相应的区划.本文以ArcGIS软件为平台,通过有空间约束的聚类方法和水文分析方法相耦合,建立全国范围的综合分区.全国范围分为华南综合大区、华北综合大区、西北综合大区、华东综合大区、东北综合大区和西南综合大区6个综合大区.每个综合大区又分别包含了若干个综合小区,小区总数为38个.该研究为我国暴露评估的综合分区提供了一个方案,在多介质模型的建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杨朴非秦孟刘丽艳周林军刘济宁石利利李一凡
- 关键词:环境暴露聚类算法地理信息系统
- 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被引量:93
- 2017年
- 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是以中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分异规律为基础,充分考虑全国人文要素的地域分异性和相似性,将全国划分为不同空间层级、相对独立完整、并具有有机联系的特色人文地理单元。是一项基础性、综合性、前沿性与实用性的重要工作。通过人文地理综合区划,将突出中国人文地理要素的地域分异性、地方特色性和复杂多样性,因地制宜地推动人文地理学科发展,为面向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需求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为营造重点地区良好的地缘政治环境提供基础性的科学支撑。本文在吸纳已有的各类自然和人文地理区划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综合性、主导性、自然环境相对一致性、经济社会发展相对一致性、地域文化景观一致性、空间分布连续性与县级行政区划完整性等原则,以自然、经济、人口、文化、民族、农业、交通、城镇化、聚落景观和行政区划10大要素为基础划分依据,构建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指标体系,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区划思路和空间聚类分析方法,将中国人文地理划分为东北人文地理大区Ⅰ、华北人文地理大区Ⅱ、华东人文地理大区Ⅲ、华中人文地理大区Ⅳ、华南人文地理大区Ⅴ、西北人文地理大区Ⅵ、西南人文地理大区Ⅶ和青藏人文地理大区Ⅷ共8个人文地理大区和66个人文地理区。该区划方案填补了中国人文地理没有综合区划的空白。各个人文地理大区和各个人文地理区之间呈现出不同的地形地貌属性、气候属性、生态属性、人口属性、城镇化属性、经济发展属性、聚落景观属性、地域文化属性和民族宗教属性。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方案与已经划出的中国自然地理综合区划、中国经济区划、中国农业区划等有较大程度的吻合性,体现出在自然与人文要素�
- 方创琳刘海猛罗奎于晓华
- 关键词:综合区划空间聚类
- 中国城乡转型背景下农业综合区划研究——以106国道沿线典型样带区为例被引量:15
- 2013年
- 在逐一考察和判断106国道沿线典型样带区农业发展现状和地域分异的形成条件及其主导因素基础上,构建了农业地域类型划分指标体系,利用研究区农村社会经济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首先,采用层次分析、SOFM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研究区划分为8个农业地域类型区。其次,界定农业地域多功能类型,从农产品供给功能、就业与社会保障功能、生态保育功能及休闲与文化传承功能等多维角度,构建农业地域多功能分区指标体系,并结合区位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8个主导功能亚区。最后,将农业地域类型划分结果与农业地域功能分区结果进行耦合与叠加,获得了106国道沿线典型样带区农业综合区划方案,并就综合区划方案的发展方向和不同类型区域发展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 鲁莎莎刘彦随关兴良
- 关键词:农业地域类型
- 西北地区不同地域生态-经济-社会综合区划指标体系研究被引量:17
- 2011年
-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自然区划研究工作的深入,要求自然区划必须适用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为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服务。因此,西北地区生态维护建造和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要求有一个与其相适应的综合区划(包括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耦合系统)研究作指导,来区分不同地域的特点并提出持续有效的发展对策。同时,由于指标体系及其量化模型的建立是综合区划定量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为此,以多维度多层次理论为基础,建立区划指标体系,针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问题,提出各指标的量化模型,并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不同层次指标的权重,为西北地区不同地域的综合区划研究提供基础。
- 刘秀花李永宁李佩成
- 关键词:指标体系
- 生态经济综合区划研究回顾与展望
- 该文概要分析了生态经济综合区划研究的现状,对比研究了国内已有的若干生态经济区划方案,认为生态经济区划是当前区域可持续发展工作中较高层次的研究工作,且区划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县域小尺度生态经济区划和山区生态经济区划是热点;...
- 肖燕钱乐祥
- 关键词:综合区划生态经济
- 豫西山地生态经济综合区划——以洛宁县为例被引量:3
- 2006年
- 将传统区划研究方法和现代GIS技术结合,以网格作为区划的基本单元,采用“自下而上”的区划方法,以地处豫西山地的典型地区洛宁县为例,对复杂的自然生态要素与人类活动的时空变化及相互作用运用GIS分析手段进行分析和表达。根据不同区域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态变化与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变化的承载力差异,进行小尺度的县域生态经济综合区划。将洛宁县划分为四个生态经济区。通过对各生态经济区特征的分析,旨在协调日益激化的人地矛盾,探索生态经济的发展方向、途径和对策,为豫西山地中尺度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经验和样本。
- 肖燕钱乐祥
- 关键词:生态经济综合区划GIS
- 贵州省农业地质区划与农业综合区划的关系被引量:2
- 2006年
- 贵州农业地质区划是在农业综合区划的基础上,用农业地学的观点以地质环境为主线编制而成,是对农业综合区划的补充和发展。对比贵州农业地质区划与农业综合区划,其目的是取长补短,更好地为贵州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服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陈蓉毕坤
- 关于开展中国综合区划研究若干问题的认识被引量:79
- 2005年
- 过去半个多世纪,我国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单纯对自然或某一部门进行的区域刻画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亟待开展中国综合区划研究工作。编制中国综合区划方案所要解决的重要科学技术问题包括:服务对象与研究目标;综合区划理论体系;地域系统主要要素的变化过程、格局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中国地域系统重要界线的确定;典型区域的辨识及其特征分析;世界地理格局与中国综合地域系统相互作用;数据的采集、处理、量纲化;综合区划的集成方法;中国地域系统未来发展情景分析;综合区划方案的动态演示系统。
- 刘燕华郑度葛全胜吴绍洪张雪芹戴尔阜张镱锂杨勤业
- 关键词:区划研究社会可持续发展综合区划情景分析典型区
相关作者
- 胡宝清

- 作品数:474被引量:2,883H指数:27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 研究主题:喀斯特石漠化 石漠化 指标体系 土地利用 可持续发展
- 肖燕

- 作品数:45被引量:265H指数:9
-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 研究主题:综合区划 生态经济 GIS 黄淮海平原 均值
- 金志凤

- 作品数:137被引量:1,264H指数:23
- 供职机构:浙江省气候中心
- 研究主题:杨梅 茶叶 基于GIS 茶树 气候变化
- 张海燕

- 作品数:48被引量:364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综合区划 自然资源 产草量 地理 计算机辅助设计
- 李波

- 作品数:199被引量:2,676H指数:28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 研究主题:皇甫川流域 土地利用 滇池 土地利用变化 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