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9篇“ 继发脑出血“的相关文章
- 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临床治疗
- 2025年
- 探讨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疗效。方法 对96例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患者信息搜集整理,均为2022年5月~2024年3月间我院接治,患者出现疾病典型症状,并通过头颅CT或MRI检查发现颅内出血灶确诊,依据入院顺序,利用随机数字生成表进行分组处理,对照组接受细孔钻颅血肿引流术治疗,而观察组则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方案,收集两组的NIHSS、Rankin评分变化、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对比。结果 治疗前,两组NIHSS、Rankin评测分值差异轻微,治疗后,观察组在两组评测分值同时变小时测得更小值(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血清炎性四项因子检测值同时变小中(治疗前均衡可比)测得更小值(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6.67%显然控制在更低水平(P<0.05)。结论 在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中,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的应用,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缓解神经功能损伤,减少并发症发生。
- 宋计凡
- 关键词:脑梗塞溶栓治疗继发脑出血炎性因子并发症
- 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临床治疗
- 2025年
- 研究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临床方法。方法 将86例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予以实施细孔钻颅血肿引流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55.71±6.44min<78.45±7.27min,t=14.53)及术后恢复时间(5.16±1.45d<8.76±2.14d,t=8.79)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11.18±2.35分<15.36±2.81分,t=6.24)、Barthel评分(87.35±1.31分>73.86±1.28分,t=5.54)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19.45±1.36s>15.38±1.26s,t=7.37)、凝血酶时间(28.47±2.30s>24.15±2.17s,t=5.98)、纤维蛋白原(1.65±0.20g/L<1.86±0.23g/L,t=4.36)等凝血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70%>69.77%,x2=5.94),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65%<25.58%,x2=7.34),P<0.05。结论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较之细孔钻颅血肿引流术更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并改善其神经功能、凝血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 王玉龙
- 关键词: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继发脑出血凝血功能
- 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临床治疗
- 2024年
- 探讨脑梗塞溶栓后继发脑出血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细孔钻颅血肿引流术)和观察组(50例,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对比疗效、炎性因子、神经功能、活动能力、凝血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活动、凝血功能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采取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改善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提升恢复效果,值得推广。
- 彭进昌
- 关键词:脑梗塞溶栓治疗继发脑出血小骨窗血肿清除术
- 脑梗死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 2024年
- 探讨对于脑梗死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患者,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例接受脑梗死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人数相等。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细孔钻颅血肿引流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技术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定时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中运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总体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病痛,减短手术时长,促进患者身体康复进程。
- 马昕彤
- 关键词:脑梗死溶栓治疗继发脑出血小骨窗血肿清除术
- 优质护理在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 2024年
- 对于溶栓后继发脑出血的脑梗塞患者,从NIHSS、MMSE等4方面分析用优质护理干预对其的价值。方法 在2023年4月~2024年4月期间筛选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患者22例,根据抽签法分为2组,给予不同护理干预,探讨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优质护理干预)护理效果。结果 NIHSS、MMSE、负面情绪、生存质量,2组比较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从NIHSS、MMSE等4方面分析,显示对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陈晓琪
- 关键词:优质护理护理效果
- 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护理干预
- 2024年
- 分析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危险因素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脑梗死患者为对象,均在院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分析继发脑出血危险因素,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综合护理,对比效果。结果 脑梗死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危险因素有年龄、发病时间、神经功能评分等,经综合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心理状况、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等改善效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通常需要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而在治疗后受到相关危险因素影响可能会继发脑出血,因此,及时评估发现激发脑出血高危人群,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尽可能实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目的,提高预后。
- 邸彩焕
- 关键词:脑梗死静脉溶栓脑出血临床护理
- 优质护理在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 2024年
- 为促使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患者康复,就优质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 受试者选的是本院2022年1-2023年7月收的60例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和对照两个试验小组后,分别落实了优质护理方案、常规护理方案,比较护理结果。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神经功能好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强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能够防范并发症的发生,可以促使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满意度和认可度也更高;疾病预后更好,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性。
- 周敏
- 关键词:脑出血优质护理满意度
- 三种评分系统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行急诊rt-PA治疗后继发脑出血评估中的应用对比
- 2024年
- 目的 对比三种评分系统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行急诊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后继发脑出血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153例行急诊rt-PA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当前卒中严重程度(GRASPS)评分、多中心卒中调查(MSS)评分、溶栓后出血(HAT)评分三种评分系统价值评估,对患者进行随访,根据继发脑出血发生情况分为继发脑出血组、无继发脑出血组,比较两组的GRASPS评分、MSS评分、HAT评分,对比三种评分系统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rt-PA治疗后继发脑出血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153例行急诊rt-PA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22例患者急诊rt-PA治疗后继发脑出血,发生率为14.38%;继发脑出血组GRASPS评分、MSS评分、HAT评分高于无继发脑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GRASPS评分、MSS评分、HAT评分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rt-PA治疗后继发脑出血有关(OR>1,P<0.05)。绘制ROC曲线图结果显示,GRASPS评分、MSS评分、HAT评分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rt-PA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AUC分别为0.665、0.686、0.750,均有一定评估价值。结论 GRASPS评分、MSS评分、HAT评分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rt-PA治疗后继发脑出血均有一定评估价值,其中HAT评分预测价值较高。
- 周小鸳
- 关键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 2023年
- 分析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以255例溶栓病例中的12例继发脑出血者为样本,随机法分组(各6例),对照组行钻孔引流术,实验组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对比临床效果。结果 较对照组而言,实验组临床指标更佳、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能力更为理想(P<0.05)。结论 对溶栓后继发脑出血的脑梗塞患者施以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可取得较为理想化的临床效果,既能优化其临床指标,又可加速其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能力的恢复进程,对其良好康复有积极意义,具备在临床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 张伟王捷
- 关键词:脑梗塞溶栓治疗继发脑出血神经功能
- 脑梗死病人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探究
- 2023年
- 为了进一步探究研讨脑梗死病人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护理举措。方法 以2022年2月—2023年2月阶段,以本院患有脑卒中6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溶栓治疗以及一系列护理干预,通过溶栓治疗后是否出现继发脑出血实施分组,未出现继发脑出血的46例病人为参考组,出现继发脑出血的14例病人为研究组,观察比对参考组和研究组60例病人溶栓治疗后出现继发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出现继发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病人年龄、发病时长以及入院时NIHSS整体评分(P<0.05)。结论 病人年龄、发病时长以及入院时NIHSS整体评分是诱发脑梗死病人溶栓后出现继发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加强护理干预,有效降低发病率。
- 贾慧颖高彩云
- 关键词:脑梗死静脉溶栓继发脑出血护理效果
相关作者
- 张敏

- 作品数:23被引量:65H指数:4
-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脑梗死 小血管疾病 腔隙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血管病
- 郭豫涛

- 作品数:52被引量:307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充血性 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钙离子 充血性心力衰竭
- 李妍

- 作品数:10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脑梗死 肠内营养 护理 静脉溶栓 病人静脉
- 王寅生

- 作品数:10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市天和医院
- 研究主题:上消化道出血 应激性溃疡 降纤酶治疗 降纤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陈美华

- 作品数:12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脑梗死 静脉溶栓 护理 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