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01篇“ 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相关文章
- 不同类型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活检标本中C1q的沉积及意义
- 2012年
- C1q是补体经典激活的产物,其在继发性肾炎中起到重要的作用[1-4]。为进一步明确其在不同类型的继发性肾炎中的沉积情况,我们对济宁医学院附属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2011年肾活检标本中C1q在常见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中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
- 徐芳芳卜宪敏魏丽崔文
- 关键词:活检肾脏继发性肾炎
- 现代验方治疗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用药探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索现代验方治疗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用药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搜集治疗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验方64首:狼疮性肾炎6首,紫癜性肾炎22首,糖尿病肾病36首。对其用药味数、味次及性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狼疮性肾炎用药以补益药、祛风湿通络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用药以清热药、补益药、活血化瘀药、止血药为主;糖尿病肾病用药以补益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收涩药为主。三者药性均以寒、温、平,药味均以甘、苦、辛为主。结论:治疗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用药符合传统中医对本病病机"本虚标实"的认识。
- 马巧亚张晓强任艳芸赵艳龙孙万森
- 现代验方治疗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用药规律分析
- 本文对现代验方治疗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用药规律进行了探讨。文章对检索出的64首治疗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现代临床验方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介绍了分析结果。
- 马巧亚张晓强孙万森
- 关键词:肾小球肾炎中医治疗学中药疗法
- 文献传递
- 山西省265例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及流行病学分析
- 目的:了解山西省继发性肾小球肾炎(SGN)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和流行病学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993年7月~2006年10月265例因SGN而行肾活检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
结果...
- 王清华
- 关键词:肾活检流行病学病理学肾小球肾炎
- 文献传递
- 山西省265例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及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 了解山西省继发性肾小球肾炎(SGN)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07--2006—10收治的265例因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而行肾活检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结果 ①本组265例肾脏疾病患者行肾活检时的平均年龄30.8±13.1岁(范围8—74)岁,男女比为0.9:1。②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中,最常见的是紫癜性肾炎(38.9%),其次狼疮性肾炎(27.2%)、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10.9%)。③本组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是肾病综合征(47.5%),肾炎综合征(30.6%)、慢性肾衰竭(11.3%)、无症状尿检异常(4.5%)、急性肾衰竭(4.2%)及急进性肾小球肾炎(1.9%)。④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依次是狼疮性肾炎(33.3%)、紫癜性肾炎(30.9%)、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15.1%)。表现为慢性肾衰竭的常见病理类型依次是高血压肾损害(33.3%)、紫癜性肾炎(23.3%)、狼疮性肾炎(16.7%)。表现为急性肾衰竭的病理类型则以狼疮性肾炎(54.5%)及紫癜性肾炎(27.3%)为主。结论 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以女性多见,成人及儿童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中紫癜性肾炎是首要病因。肾病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狼疮性肾炎;慢性肾衰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高血压肾损害;急性肾衰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狼疮性肾炎。
- 霍晋李荣山
- 关键词:活组织检查肾疾病流行病学病理学
- 用霉酚酸酯治疗难治性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 2002年
- 俞雷刘宗阳闵亚丽衣利彭红英朱春玲
- 关键词:免疫抑制剂IGA狼疮肾炎霉酚酸酯
-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不宜作为继发性难治性肾病的挽救治疗措施被引量:2
- 2020年
- 背景利妥昔单克隆抗体(RTX)用于肾小球疾病的治疗已近20年,近年来其在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肾病方面积累了一些循证医学证据,但对于较为明显的肾功能不全患者是否适合应用RTX进行挽救性治疗,目前尚无相关研究。目的观察RTX挽救性治疗继发性难治性肾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2019年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收治的所有住院使用RTX治疗的成年难治性肾病患者48例。根据原发病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原发性肾病(PN)组和继发性肾病(SN)组,再将SN组依据RTX治疗前血肌酐(Scr)分为SN-NST亚组(Scr<300μmol/L)和SN-ST亚组(Scr≥300μmol/L)。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体表面积、原发病),RTX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24 h尿蛋白(Upro)、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白蛋白(Alb)、Scr、CD4+细胞计数〕,计算CD4+细胞计数/WBC比例,记录RTX治疗期间严重不良事件〔包括严重感染全身(应用抗生素≥7 d或联合应用2种及以上抗感染药物)、肾脏替代治疗(RRT)、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死亡等〕,RTX末次治疗后3个月肾脏转归情况(即是否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结果48例使用RTX治疗的难治性肾病患者均进行肾穿刺活检;PN组19例(39.6%),SN-NST亚组14例(29.2%),SN-ST亚组15例(31.2%)。SN-ST亚组患者年龄小于PN组和SN-NST亚组(P<0.05)。PN组患者RTX治疗前24 hUpro、RBC、PLT高于SN-NST亚组、SN-ST亚组,Alb低于SN-NST亚组、SN-ST亚组(P<0.05);SN-ST亚组患者RTX治疗前Scr高于PN组、SN-NST亚组,CD4+细胞计数低于PN组、SN-NST亚组(P<0.05)。SN-ST亚组患者RTX治疗后Scr高于PN组、SN-NST亚组(P<0.05)。PN组、SN-NST亚组患者RTX治疗后24 hUpro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SN-NST亚组、SN-ST亚组患者RTX治疗后WBC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SN-ST亚组患者RTX治疗后RBC较同组治疗前升高(P<0.05)。PN�
- 张东亮罗莉郑力仁胡娜娜万利杨清华张周沧
- 关键词:肾病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药物毒性
- 郑邦本用大方复治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被引量:2
- 2019年
- 慢性肾脏病为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脏损害病史大于3个月),包括肾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GFR下降(<60mL/min·1.73m2)超过3个月。慢性肾脏病的病因主要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缺血性肾病、遗传性肾病等。慢性肾脏病近年来患病率逐年上升,全球一般人群患病率已高达14.3%,我国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显示,18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0.8%[1-2]。郑邦本主任中医师从医60余年,擅长治疗肾科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病,现将其大方复治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介绍如下。
- 胡江华余宗洋
-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病经治法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
- PLA2R阳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1例探讨
- 2018年
-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目前临床上较常见的肾脏疾病类型,多见于各种原发性、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为特点,处理不当可有严重感染、血栓形成、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其发病率较高,占肾病科住院患者的大多数。
- 潘红梅石国娟马金荣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阳性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疾病类型
- 单中心179例肾活检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单中心近3年179例肾活检患者肾脏疾病流行病学特点、不同年龄段肾脏疾病构成比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中心179例行肾活检者的年龄、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等相关资料。结果: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仍为目前最主要的肾脏疾病(78.77%)。膜性肾病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31.91%)。各年龄段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继发性肾小球炎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4.44%的膜性肾病患者年龄位于18~44岁,微小病变好发于18~44岁,而65岁以上患者最常见为膜性肾病(57.14%)。18岁以下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为紫癜性肾炎(50.00%),18~44岁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是狼疮性肾炎(38.89%)。结论: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构成比均随年龄变化,不同年龄肾炎患者构成比各有特点。
- 王丽华倪力军徐傲
- 关键词:肾活检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相关作者
- 孙万森

- 作品数:217被引量:730H指数:15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 研究主题:祛风通络方 中医药疗法 阿霉素肾病大鼠 慢性肾功能衰竭 益肾胶囊
- 崔若兰

- 作品数:288被引量:1,159H指数:16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 研究主题:血液透析 肾病综合征 腹膜透析 周期素激酶抑制剂 周期素激酶抑制剂P27
- 马巧亚

- 作品数:61被引量:234H指数:10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祛风通络方 阿霉素肾病大鼠 阿霉素肾病 蛋白尿 肾小球肾炎
- 张晓强

- 作品数:46被引量:152H指数:8
- 供职机构:山西省中医院
- 研究主题:祛风通络方 过敏性紫癜 肾小球肾炎 干燥综合征 治疗干燥综合征
- 王清华

- 作品数:5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患者血浆 慢性肾脏病 同型半胱氨酸 中介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