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72篇“ 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文章
阿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00例发病4.5 h内的急性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溶栓后是否加用替罗非班以及加用的时间不同将其分为<2 h组、2~<12 h组、12~24 h的试验组和不加用替罗非班的对照组,每组各50例。记录所有患者溶栓前、溶栓后24 h、溶栓后7 d、溶栓后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溶栓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mRS)评分。观察所有患者临床症状进展情况、出血情况、再梗死及转归情况。结果:溶栓后24 h,<2 h组与2~<12 h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84、3.35,P<0.05);溶栓后7 d,<2 h组与2~<12 h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9、3.40,P<0.05);溶栓后14 d,<2 h组与2~<12 h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52、7.64,P<0.05);溶栓后3个月,<2 h组、2~<12 h组与12~24 h组良好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48、6.13、1.65,P<0.05);试验组患者症状加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4,P<0.05);非症状脑出血、其他部位出血及症状出血、脑死亡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7、0.04、0,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显著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改善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黎二虎管生晋亚洲杨秀慧宁亚琦谢桥涛
关键词:脑卒中阿替普酶替罗非班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神经功能
TGF-β1对EGFR突变ⅢC-IV期NSCLC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ⅢC-IV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行基因检测的117例ⅢC-IV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EGFR突变组(n=50)和EGFR未突变组(n=67),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观察TGF-β1的蛋白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2、IL-6、IL-10及TNF-α的水平,分析TGF-β1对EGFR突变ⅢC-IV期NSCLC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2、IL-6、IL-10及TNF-α的影响。结果:EGFR突变组患者TGF-β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未突变组(P<0.05)。与EGFR未突变组比较,突变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2在TGF-β1高表达时水平降低(P<0.05),IL-6、IL-10及TNF-α在TGF-β1高表达时水平均增高(P<0.05)。结论:EGFR突变ⅢC-IV期NSCLC患者TGF-β1表达上调可影响血清细胞因子IL-2、IL-6、IL-10及TNF-α的水平,改变肿瘤免疫微环境,加强肿瘤免疫逃逸。
王淑文徐泽惠陈文换高建芝
关键词:TGF-Β1EGFR突变细胞因子
水红花子醇提物对大鼠肝纤维化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水红花子醇提物对大鼠肝纤维化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分别于大鼠腹腔注射猪血清0.5 ml,2次/周,连续12周;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灌胃药物0.58 g/(kg·d)、1.16 g/(kg·d)和2.32 g/(kg·d),1 ml/100 g,1次/d,连续12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大鼠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黏连蛋白(laminin,LN)、Ⅳ型胶原(typeⅣcollagen,Ⅳ-C)和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Ⅲ,PCⅢ)含量。采用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化改变。采用Luminex xMAP检测大鼠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HA、LN、Ⅳ-C及PCⅢ明显升高;3种不同剂量药物灌胃后,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组HA、LN、Ⅳ-C及PCⅢ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可见点状坏死和慢性炎细胞浸润、肝索排列紊乱,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小叶结构破坏,提示造模成功;不同剂量药物灌胃后,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纤维间隔变薄、胶原沉积减少、肝小叶趋于完整,其中以中剂量组改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的水平均下降;Th2类细胞因子IL-4、IL-6、IL-13和IL-5均升高;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分泌因子(RANTES)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组IL-2、IFN-γ的水平均升高,Th2类细胞因子IL-4、IL-6、IL-13和IL-5均下降,G-CSF、RANTES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红花子醇提物能降低大鼠血清HA、LN、Ⅳ-C及PCⅢ含量,调节大鼠血清细胞因子分泌水平,通过改善免疫功能,发挥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李亚菊郭闪魏飞力
关键词:水红花子猪血清肝纤维化血清细胞因子
川崎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2025年
目的分析川崎病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白细胞介素-23(IL-2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20年6月至2024年3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川崎病患儿为川崎病组,男67例,女53例,年龄(2.88±0.94)岁。根据川崎病患儿是否合并CAL再分为合并CAL组(CAL亚组)52例和未合并CAL组(NCAL亚组)68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20例为对照组,男69例,女51例,年龄(3.13±1.40)岁。所有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均接受标准化治疗,包括高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和阿司匹林。IVIg剂量为2 g/kg,一次性输注。口服阿司匹林,初始剂量为30~50 mg^(-1)·kg^(-1)·d^(-1),待患儿退热后减至3~5 mg^(-1)·kg^(-1)·d^(-1)。阿司匹林持续治疗8周。收集各组临床资料,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VEGFR2、IL-23、FGF-21水平,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其与CAL的关系。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VEGFR2、IL-23、FGF-21对川崎病患儿发生CAL的诊断价值。采用t检验、F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血清VEGFR2、IL-23、FGF-21水平分别为(313.43±50.14)μg/L、(1.44±0.24)μg/L、(4.39±0.58)μg/L,NCAL亚组上述指标分别为(272.12±49.50)μg/L、(2.23±0.43)μg/L、(4.87±0.76)μg/L,CAL亚组上述指标分别为(230.30±38.94)μg/L、(3.18±0.61)μg/L、(6.13±1.23)μg/L;对照组与NCAL亚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53、13.967、4.516,均P<0.05);NCAL亚组与CAL亚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18、9.560、6.499,均P<0.05)。CAL亚组IVIg治疗前热程(患儿开始发热至接受IVIg治疗前的持续天数)长于NCAL亚组[(7.42±2.41)d比(5.78±1.6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31,P<0.05);CAL亚组IVIg治疗反应无应答(IVIg初次治疗后36 h内体温仍高于38℃或在治疗后2周内体温再次升高,并伴有至少1项川崎病的临�
赵兰心田恬高小倩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白细胞介素-23
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5年
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住院的 AIDP病人64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32名。两组在一般的对症治疗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甲泼尼龙冲击疗法,观察组在上述方法的指导下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抗炎效果,并观察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IL-6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63%比之观察组的71.88%,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 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注射丙种球蛋白对 AIDP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改善机体的炎性状态,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徐艳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静脉丙种球蛋白白细胞介素-6
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急性期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与脑梗死体积和功能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急性期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与脑梗死体积和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神经外科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168例,记录患者发病后90 d内功能预后情况,并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54例和预后不良组114例,收集2组患者急性期细胞因子水平及脑梗死体积,分析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急性期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与脑梗死体积和功能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预后不良组高血压比例、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脑梗死核心体积、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金属基质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 9,MMP-9)、活性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脑梗死核心体积与IL-1、IL-6、IL-8、TNF-α、MMP-9、活性氧、VEGF水平呈正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去除混杂(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时NIHSS评分、脑梗死核心体积)后,细胞因子IL-1(OR=1.723,95%CI:1.333~2.227,P=0.000)、IL-6(OR=1.475,95%CI:1.190~1.830,P=0.000)、TNF-α(OR=1.392,95%CI:1.167~1.661,P=0.000)、MMP-9(OR=1.062,95%CI:1.031~1.094,P=0.000)、活性氧(OR=1.020,95%CI:1.007~1.034,P=0.003)仍是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脑梗死核心体积与IL-1、IL-6、IL-8、TNF-α、MMP-9、活性氧、VEGF均存在正相关性,急性期内细胞因子IL-1、IL-6、TNF-α、MMP-9、活性氧是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苑兵舰徐晨阳郭双磊睢志向
关键词:脑梗死细胞因子类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预后
孟鲁司特联合色甘萘甲那敏对过敏性鼻炎患儿免疫球蛋白E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5年
目的分析孟鲁司特联合色甘萘甲那敏对过敏性鼻炎患儿免疫球蛋白E(IgE)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接收的80例过敏性鼻炎患儿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治疗,观察组给予孟鲁司特联合色甘萘甲那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IgE、Th1/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水平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IgE、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IgE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为(1.12±0.16)IU/L,低于对照组的(1.23±0.22)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均改善,观察组IL-4[(35.69±3.14)ng/L]、IL-6[(1.89±0.07)ng/L]水平低于对照组[(37.28±3.47)ng/L、(2.31±0.10)ng/L],IL-2[(7.90±1.59)ng/ml]、IFN-γ[(87.52±9.41)ng/L]水平高于对照组[(6.84±1.33)ng/ml、(83.26±8.7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鼻塞、水样鼻涕、阵发性喷嚏症状缓解时间[(3.45±0.86)d、(3.24±0.51)d、(4.12±0.67)d]均短于对照组[(3.93±1.15)d、(4.57±0.68)d、(4.53±0.7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联合色甘萘甲那敏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改善IgE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而且加速临床症状缓解,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贾昕苏亮唐识明董萍沈玮姚鹂姚红续斌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孟鲁司特免疫球蛋白ETH1/TH2细胞因子
miR-340-5p、miR-155-5p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表达及与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
2025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微小RNA(miR)-340-5p、miR-155-5p的表达情况及与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1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该院96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两组血清miR-340-5p、miR-155-5p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Pearson法分析miR-340-5p、miR-155-5p与Th1/Th2细胞因子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miR-340-5p、miR-155-5p对慢性HPV感染发生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血清miR-340-5p、miR-155-5p、IL-4、IL-13水平均降低(P<0.05),IFN-γ和IL-12水平升高(P<0.05);血清miR-340-5p与IFN-γ、IL-12呈负相关(r=-0.315、-0.293,均P<0.05),与IL-4、IL-13呈正相关(r=0.413、0.412,均P<0.05);血清miR-155-5p与IFN-γ、IL-12呈负相关(r=-0.406、-0.375,均P<0.05),与IL-4、IL-13呈正相关(r=0.343、0.407,均P<0.05);血清miR-340-5p(OR=0.735,95%CI:0.590~0.915)和miR-155-5p(OR=0.612,95%CI:0.416~0.900)表达水平升高均是慢性乙型肝炎发生的保护因素,IFN-γ(OR=1.652,95%CI:1.170~2.333)、IL-12(OR=1.063,95%CI:1.012~1.116)水平升高是慢性乙型肝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miR-340-5p、miR-155-5p通常呈低表达,二者与Th1细胞因子水平呈负相关,与Th2细胞因子水平呈正相关。
周慧芳康敏荣戴雪娥闫廷玺王晓彤闫伟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TH1/TH2细胞因子
儿童感染甲、乙型流感病毒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2025年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甲、乙型流感病毒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本院收治的102例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儿,其中感染甲型H_(1)N_(1)流感病毒患儿38例(A组),感染甲型H_(3)N_(2)流感病毒患儿34例(B组),感染乙型流感患儿30例(C组);另选4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根据甲、乙型流感病毒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n=78)与重症组(n=24)。比较各组血清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IL-10、IL-8、IL-6、IL-4和IL-2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轻症组与重症组患儿血清中IL-6、IL-8、IL-17、TNF-α和IFN-γ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重症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P<0.05)。三组IL-4和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儿的IL-2水平显著低于轻症组和对照组(P<0.05),轻症组I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B组和C组的患儿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均高于A组(P<0.05),B组与C组的患儿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其他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感染甲、乙型流感病毒后,IL-6、IL-8、IL-17、TNF-α和IFN-γ的水平显著升高,尤其在重症患儿中表现更为明显,上述细胞因子可以作为评估儿童流感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黄良石毅
关键词: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B型儿童细胞因子类
肠道菌群和体液免疫细胞因子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的关系
2025年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和体液免疫细胞因子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4年3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治疗的100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伴骨质疏松分为伴骨质疏松组(n=44)和不伴骨质疏松组(n=56),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体液免疫细胞因子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伴骨质疏松组患者腰椎T值低于不伴骨质疏松组患者(P<0.05);伴骨质疏松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低于不伴骨质疏松组患者(P<0.05),而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高于不伴骨质疏松组患者(P<0.05);伴骨质疏松组患者变形菌门相对丰度为高于不伴骨质疏松组患者(P<0.05),疣微菌门相对丰度为低于骨质疏松组患者(P<0.05);变形菌门相对丰度、ESR和CRP与腰椎T值呈负相关(P<0.05),IL-10和疣微菌门相对丰度与腰椎T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可能与肠道菌群和体液免疫细胞因子有关。
张玉董欢王健美王钒郝佳楠申丽盈勾威
关键词:肠道菌群体液免疫细胞因子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

相关作者

张晨美
作品数:281被引量:679H指数:1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体外膜肺氧合 小儿 脓毒症 患儿
叶盛
作品数:107被引量:159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小儿 患儿 治疗小儿 治疗儿童
杨子浩
作品数:137被引量:467H指数:9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小儿 体外膜肺氧合 患儿 治疗小儿
胡国华
作品数:142被引量:880H指数:16
供职机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研究主题:小儿 治疗小儿 布拉氏酵母菌 疗效观察 雷公藤多苷
刘涛
作品数:88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小儿 治疗小儿 儿童 新生儿 高频震荡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