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14篇“ 组胺H1拮抗剂“的相关文章
- 第2代组胺{1}1拮抗剂氯雷他定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心血管安全性观察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客观评价第2代组胺{1}1拮抗剂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心血管安全性。方法:50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其中19例(38.0%)有心血管疾病史和(或)心电图异常,但均无QT间期延长。给予氯雷他定片10 mg口服,每日1次,疗程30 d。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行心电图监测,分析心电图资料,评价氯雷他定对心血管的影响。结果:用药后患者窦性心律均未发生改变。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心率、P波时限、PR间期和QRS时限的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显著QT间期或QTc间期延长(P>0.05)。结论:长期使用临床推荐剂量氯雷他定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未发现心血管不良反应。
- 刘莹程雷
- 关键词:鼻炎变应性常年性组胺H1拮抗剂氯雷他定心电描计术
- 第二代H1抗{1}药在老年患者中的心血管相关不良事件分析
- 2025年
-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反应报告系统(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数据库对第二代{1}1抗组胺药在老年人群中的心血管相关不良事件进行信号挖掘与分析,为老年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横断面研究,采用报告比值比、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综合标准法、贝叶斯可信传播神经网络法和多项伽马泊松分布缩减法4种方法对FAERS数据库中2004年第一季度至2024年第一季度的第二代{1}1抗组胺药心血管相关不良事件信号进行检测,并在总体人群和老年人群(≥65岁)中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5种第二代{1}1抗组胺药(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的1065例心血管相关不良事件报告,总体人群中,心悸均被检测为阳性信号,地氯雷他定还检测到心动过速和心电图QT间期延长为阳性信号。老年人群中,心悸和心电图QT间期延长被检测为阳性信号,且显示出比整体人群更高的信息成分(information component,IC)值和经验贝叶斯几何平均数(empirical Bayesian geometric mean,EBGM)值;氯雷他定和地氯雷他定在老年人中心电图QT间期延长也检测为阳性信号。结论心悸在第二代{1}1抗组胺药的心血管相关不良事件中检测为阳性信号,老年人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心电图QT间期延长风险。
- 刘钟桧李佳菀周双周颖刘新民
- 关键词:组胺H1拮抗剂
- 物理性荨麻疹临床特征:基于多中心医院问卷的横断面调查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我国物理性荨麻疹(PU)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现状。方法纳入12家三级医院皮肤科2019年1-12月诊断为PU的患者,在就诊时由医生填写调查问卷收集信息。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特征及皮疹瘙痒程度、风团数目、伴发症状(如皮疹疼痛、关节痛、发热)、亚型诊断及治疗方案等。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和χ2检验分析各亚型组间指标差异。结果纳入PU患者612例,男268例,女344例,年龄(37.4±16.4)岁,初次发病年龄(35.1±16.4)岁,病程[M(Q1,Q3),0.50(0.25,2.00)]年;包括皮肤划痕症(SD)500例、热接触性荨麻疹(HCU)54例、冷接触性荨麻疹(CCU)43例、延迟压力性荨麻疹(DPU)15例。4种亚型间性别分布、年龄、初发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关节痛患者比例、合并湿疹/皮炎患者比例、血清总IgE升高患者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DPU组患者的关节痛比例(4/15,26.7%)高于SD组(64/500,12.8%)、HCU组(1/54,1.9%)、CCU组(5/43,11.6%)(均P<0.05),HCU组患者合并湿疹/皮炎比例(2/54,3.7%)显著低于SD组(96/500,19.2%)、CCU组(7/43,16.3%)、DPU组(3/15,20.0%)(均P<0.05),SD组患者血清总IgE升高比例(185/500,37.0%)高于HCU组(9/54,16.7%)、CCU组(11/43,25.6%)、DPU组(4/15,26.7%)(均P<0.05)。307例(50.3%)PU患者选择忌口饮食,仅95例(15.5%)认为饮食治疗有效。初诊时予271例(44.3%)单独处方1种第二代H1抗组胺药(sgAH),258例(42.2%)联合处方2种及以上sgAH,17例(2.7%)处方加倍剂量。结论PU患者以中青年为主,女性高发,各亚型临床特征有差异。
- 王鑫刘丽娟李邻峰
- 关键词:荨麻疹流行病学研究组胺H1拮抗剂皮肤划痕症
- 不同剂量氯马斯汀预给药对大鼠机械通气肺损伤炎性反应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组胺{1}1受体拮抗剂氯马斯汀对大鼠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体质量250~300 g,9~10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0)。麻醉开始前30 min,假手术组(S组)、机械通气肺损伤组(V组)肌肉注射1.8 ml/kg生理盐水;氯马斯汀预给药组(Cle1~3组)分别给予氯马斯汀0.45、0.90、1.80 mg/kg(浓度分别为0.25、0.50、1.00 mg/ml)肌肉注射。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术,S组保留自主呼吸,V组、Cle1~3组机械通气参数设置为VT40 ml/kg,呼吸频率40次/min,通气时间4 h。通气结束处死大鼠,采用ELISA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 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浓度,计数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1}E染色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测量肺湿重/干重(wet to dry ratio,W/D)比值。【结果】与S组比较,V组、Cle1~3组BALF中IL-6、TNF-α浓度升高(P<0.05)、EOS计数增多(P<0.05),W/D比值增高(P<0.05);与V组比较,Cle2、3组BALF中IL-6浓度、TNF-α浓度、EOS计数、W/D比值均降低(P<0.05);Cle1~3组组内比较,BALF中IL-6、TNF-α浓度随剂量增加依次降低,与Cle2组比较,Cle3组W/D比值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马斯汀预给药在大鼠VILI中起到一定抗炎作用,其效果与剂量有一定相关性,0.90 mg/kg效果最佳。
- 周文昱李宏郑长旭储靖鲁会卿侯水莲
- 关键词:肺损伤组胺H1拮抗剂
- 富马酸氯马斯汀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时TLR4/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评价富马酸氯马斯汀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时Toll样受体4/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TLR4/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H9C2心肌细胞,以1×10^5个/ml接种于培养孔或培养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1):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H/R组)和富马酸氯马斯汀组(CF组)。在低糖DMEM培养基-5%CO2-95%N2中缺氧4 h,复氧4 h制备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于复氧4 h时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PI3K、磷酸化Akt(p-Akt)和caspase-3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TLR4、PI3K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H/R组细胞活力降低,TLR4和caspase-3表达上调,PI3K和p-Akt表达下调(P<0.05);与H/R组比较,CF组细胞活力升高,TLR4和caspase-3表达下调,PI3K和p-Akt表达上调(P<0.05),线粒体损伤减轻。结论富马酸氯马斯汀减轻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表达,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 延茹岳峰刘永新袁晓晓孙美艳张蕊隽兆东黄亚茹沈吉喆
- 关键词:组胺H1拮抗剂心肌再灌注损伤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 富马酸卢帕他定联合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观察富马酸卢帕他定片联合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96例明确诊断为慢性荨麻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48例给予富马酸卢帕他定片,10 mg/次,1次/d,口服,同时给予盐酸雷尼替丁胶囊150 mg,2次/d,口服;对照组48例只给予富马酸卢帕他定片,10 mg/次,1次/d,口服,治疗疗程为4周,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 67%、72. 92%,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富马酸卢帕他定联合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 李俊捧
- 关键词:雷尼替丁荨麻疹
- 抗组胺药物的抗炎特性被引量:5
- 2017年
- 组胺通过与组胺受体结合发挥其生物学效应,其中H1受体在介导过敏性炎症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在有无介质存在条件下均可触发下游级联反应。H1抗组胺药物是H1受体的反向激动剂,除具有拮抗组胺作用外,还有抗炎效应,在过敏性炎症性疾病治疗中有重要意义。H1抗组胺药物可以从抑制钙离子通道或下调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的表达等方面发挥其抗炎作用,本文主要从其干扰免疫级联反应的不同环节角度出发综述H1抗组胺药的抗炎效应机制。
- 温禾姚煦
- 关键词:组胺H1拮抗剂钙通道核因子KAPPA
- 富马酸氯马斯汀注射液用于围手术期药物诱发组胺释放的防治效果
- 背景及目的: 围手术期有很多因素可激发组胺释放,其涵盖了药品、乳胶、血及血制品等物质的作用。轻者仅有皮肤反应,重者可致严重的呼吸循环紊乱危及生命。因此,有效地防治围手术期药物诱发的组胺释放十分必要。富马酸氯马斯汀是一种...
- 侯永浩
- 关键词:组胺H1拮抗剂围手术期富马酸氯马斯汀组胺释放
- 文献传递
- 抗组胺药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16年
- 抗组胺药物是皮肤科治疗过敏性疾病最常见的药物之一,在大部分人群中有着较好的疗效及耐受性。由于其适用范围广泛,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的过敏性疾病患者,应用抗组胺药时应充分考虑每一种药物的药效学、代谢特点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权衡用药收益和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选择相应的安全性高的抗组胺药物,或者通过减少常规用药剂量、延长用药间隔时间等方法使安全性达到最大。
- 温未姚煦
- 关键词:组胺H1拮抗剂孕妇老年人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
- 富马酸氯马斯汀用于拮抗阿曲库铵诱发全麻手术患者{1}释放的效应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 评价富马酸氯马斯汀用于拮抗阿曲库铵诱发全麻手术患者{1}释放的效应.方法 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80例,年龄21 ~59岁,BMI 17~26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40):对照组(C组)和富马酸氯马斯汀组(CF组),CF组于麻醉诱导前20 min肌肉注射富马酸氯马斯汀2 mg.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依托咪酯0.3mg/kg、芬太尼4~6 μg/kg和阿曲库铵0.8 mg/kg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行机械通气,吸入2%七氟醚维持麻醉.分别于富马酸氯马斯汀给药前、给药后20 min、阿曲库铵给药前即刻、给药后2、5、10、20 min时采集动脉血样,测定血浆{1}浓度,记录气道峰压和局部皮肤颜色程度,评估高{1}血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拔除喉罩后10 min时记录Steward苏醒评分与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C组和CF组高{1}血症发生率分别为60%和8%;与C组比较,CF组血浆{1}浓度、高{1}血症发生率、局部皮肤颜色程度、低血压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气道峰压、Steward苏醒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阿曲库铵诱发全麻手术患者的{1}释放,术前肌肉注射富马酸氯马斯汀2 mg,不仅可在H1受体水平拮抗{1},还可减少{1}释放量,且不干扰麻醉恢复,可产生良好的抗{1}效应.
- 侯永浩吴剑波孙宝柱王翠萍王朋杜俊章于金贵
- 关键词:组胺H1拮抗剂阿曲库铵组胺释放
相关作者
- 程雷

- 作品数:396被引量:1,785H指数:22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变应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 鼻息肉 变态反应 尘螨
- 李华斌

- 作品数:132被引量:914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 研究主题:变应性鼻炎 鼻息肉 哮喘 变态反应 常年性
- 张蕊

- 作品数:84被引量:226H指数:8
-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
- 研究主题:麻醉学 麻醉学专业 再灌注损伤 葛根素 富马酸氯马斯汀
- 张杰

- 作品数:302被引量:1,329H指数:1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婴幼儿 变应性鼻炎 患儿 中耳胆脂瘤
- 王洪田

- 作品数:193被引量:1,312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耳鸣 鼻腔 变应性鼻炎 耳声发射 鼻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