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389 篇“ 组织蛋白酶S “的相关文章
组织 蛋白酶 与骨坏死:FinnGen和IEU OpenGWAS 数据库欧洲样本分析的借鉴意义2025年 背景:骨坏死是一种导致关节功能严重受限的骨科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多种风险因素。组织 蛋白酶 作为一类在骨代谢中起关键作用的酶 ,其活性与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骨基质的重塑密切相关。然而,以往研究多集中于描述性分析,缺乏对因果关系的直接证据。目的:通过分析FinnGen数据库中的大规模欧洲人群样本数据,明确组织 蛋白酶 与骨坏死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从FinnGen数据库获取骨坏死相关数据,包括R9(共359 399样本量:1 385例病例和358 014例对照)和R10版本(共392 580样本量:1 543例病例和391 037例对照)。随后从以往研究(3 301例)中获得了与9种组织 蛋白酶 (组织 蛋白酶 B,E,F,G,H,O,S ,L2和Z)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采用逆方差加权法、MR-Egger法、加权中位数法、简单模态法和加权模态法进行正向单变量、反向单变量和多变量孟德尔随机化分析。首先,使用R9的骨坏死数据进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此外,采用Cochran’s Q检验、MR-Egger截距、MR-PRES S O全局检验和留一法进行敏感性分析,以检查水平多效性和异质性。随后,对R10数据集进行验证分析研究,并进行Meta分析,将2个数据集合并以探索联合效应。结果与结论:单变量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的组织 蛋白酶 B与骨坏死的发生风险降低显著相关(逆方差加权:OR=0.865,95%CI:0.762-0.982,P=0.025),未发现9种组织 蛋白酶 与骨坏死之间存在反向因果关系(P>0.05)。通过Meta分析验证了这些关联。以9种组织 蛋白酶 作为协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 蛋白酶 B水平与骨坏死发生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因果关系(逆方差加权:OR=0.871,95%CI:0.761-0.997,P=0.045),与校正前的结果一致,基于异质性和水平多效性的敏感性分析提示结果相对稳定。文章结果提示高水平的组织 蛋白酶 B与骨坏死风险降低存在因果关系,并可能作为骨� 柴金莲 孙铁锋 李威 张博淳 李广政 邵学坤 王平 梁学振关键词:骨坏死 组织蛋白酶类 多变量 因果关系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分析组织 蛋白酶 D切割二型胶原位点的方法、应用、系统、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分析组织 蛋白酶 D切割二型胶原位点的方法、应用、系统、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方法包括:采用组织 蛋白酶 D对二型胶原进行酶 切处理,得到第一酶 切产物;采用胰蛋白酶 对所述第一酶 切产物进行酶 切处理,并采用质谱法进行多... 张劲文 万超 张凤杰一种旋毛虫组织 蛋白酶 B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毛虫组织 蛋白酶 B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食品级L.lactis表达系统,构建TsCB基因的乳酸菌表达系统,通过将L.lactis重组菌株pNZ8149‑TsCB/L.lact... 龙绍蓉 姜苗 张慧冉 廖子漩 汪靖靖 孙华磊一种组织 蛋白酶 B激活型荧光探针、纳米粒子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织 蛋白酶 B激活型荧光探针,包括双氰基异砜荧光报告单元和组织 蛋白酶 B特异性酶 切位点GFLG肽链。当CTS B特异性切割GFLG肽链时,会生成具有较强供电子能力氨基的DCO分子,使得探针的荧光发射行为通过一步... 徐冬冬 何田 尹守春组织 蛋白酶 B/NLRP3通路对LPS 诱导巨噬细胞M1/M2极化的影响2025年 目的:评价组织 蛋白酶 B(CTS B)/NOD样受体热蛋白 结构域相关蛋白 3(NLRP3)通路对LPS 诱导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生长状态良好的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6):对照组(C组)、LPS 组(L组)、LPS +CA074-me(CTS B抑制剂)组(B组)。C组常规培养24 h,L组加入LPS 浓度为1μg/ml的培养基培养24 h,B组在LPS 诱导前予以CTS B抑制剂CA074-me 30μmol/L预处理1 h后在含LPS 1μg/ml的培养基中共培养24 h。24 h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通过采用ELIS A法测定上清液IL-1β、IL-18的浓度,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组织 蛋白酶 B前体(pro-CTS B)、成熟组织 蛋白酶 B(mature-CTS B)、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 (AS C)和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 1(caspase-1)的表达,采用qRT-PCR法检测细胞CD3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 )、精氨酸酶 1(Arg-1)、CD206 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M1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86和M2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206阳性表达率。结果:与C组相比,L组和B组细胞形态均改变,细胞变大并出现伪足,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18浓度均上升,pro-CTS B、mature-CTS B、NLRP3、AS C和caspase-1表达升高,CD32、iNOS mRNA表达上调,CD86阳性率、CD206阳性率均上升(P<0.01),B组Arg-1、CD206 mRNA表达上调(P<0.01);与L组相比,B组细胞伪足减少,形态更接近C组,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18浓度下降,mature-CTS B、NLRP3、AS C和caspase-1表达降低,CD32、iNOS mRNA及CD86阳性率下降,pro-CTS B表达、Arg-1、CD206 mRNA表达及CD206阳性率升高(P<0.01)。结论:抑制CTS B/NLRP3通路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减少LPS 诱导的RAW264.7细胞向M1型巨噬细胞极化,促进其向M2型巨噬细胞极化。 王宜博 代玉婷 蔡江晓 李忠林 秦伟伟 孙立新 韩伟关键词:组织蛋白酶B 脂多糖类 巨噬细胞 S iRNA下调组织 蛋白酶 B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2025年 目的探究小干扰RNA下调组织 蛋白酶 B(Cathepsin B;CTS B;CB)对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TPC-1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S iRNA-1组(转染CB-siRNA-1);S iRNA-2组(转染CB-siRNA-2);S iRNA-3组(转染CB-siRNA-3);NC组(转染NC-siRNA),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CB表达;通过CCK-8、平板单克隆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CB表达较空白组及阴性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沉默CB后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证实利用S iRNA沉默CB后,TPC-1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减弱,说明CB可能成为PTC基因治疗的有效靶点。 黄婷婷 孙坚皓 杜君慧 吕艳春 孙琳琳 张凤英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 组织蛋白酶B 增殖 迁移 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血清组织 蛋白酶 S 血小板反应蛋白 -1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血清组织 蛋白酶 S (CatS )、血小板反应蛋白 -1(TS P-1)的影响。方法纳入11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5例,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和研究组(5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比治疗前低,且研究组比对照组低(t=4.054、7.088、4.963、3.678,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指标水平均比治疗前高,且研究组比对照组高,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 D)指标水平则均比治疗前低,且研究组比对照组低(t=4.402、5.850、5.734、7.179,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比治疗前低,且研究组比对照组低(t=2.609、5.796、2.717、4.178,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水平与治疗前比下降,且研究组更低(t=2.373、2.056,均P<0.05)。结论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对心功能与血液流变学指标起到改善作用,降低血清CatS 、TS P-1指标水平。 赵晶梅 袁新叶关键词:芪参益气滴丸 组织蛋白酶S 血小板反应蛋白-1 心功能 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肺泡灌洗液细胞因子、组织 蛋白酶 S 水平与肺功能的关系及预测急性加重的效能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肺泡灌洗液细胞因子、组织 蛋白酶 S 水平与肺功能的关系,并分析其预测急性加重的效能。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7月—2023年10月三六三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设为慢阻肺组),同期选取80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组,入院时收集2组的肺泡灌洗液,检测其中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 (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和组织 蛋白酶 S 水平,同时测定用力肺活量(FVC)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的比值FEV_(1)/FVC、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等肺功能指标值,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IL-6、CRP、TNF-α、组织 蛋白酶 S 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随后对慢阻肺组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依据相关标准将慢阻肺组分为急性加重亚组与未急性加重亚组,分析2亚组IL-6、CRP、TNF-α、组织 蛋白酶 S 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预测慢阻肺急性加重的价值。结果慢阻肺组肺泡灌洗液IL-6、CRP、TNF-α、组织 蛋白酶 S 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FEV_(1)/pred、FEV_(1)/FVC值均低于健康组(P<0.05)。IL-6、CRP、TNF-α、组织 蛋白酶 S 水平与FEV_(1)/pred、FEV_(1)/FVC值呈负相关(P<0.05);随访12个月期间,慢阻肺组患者出现急性加重者34例,未出现急性加重者48例;急性加重亚组IL-6、CRP、TNF-α、组织 蛋白酶 S 水平均高于未急性加重亚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相较于IL-6、CRP、TNF-α、组织 蛋白酶 S 单独指标预测,联合预测慢阻肺急性加重的AUC更高(P<0.05)。结论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肺泡灌洗液中IL-6、CRP、TNF-α等细胞因子、组织 蛋白酶 S 水平与肺功能可能有相关性,且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有预测效能,其中联合预测效能更高。 杨晓竹 戴宁 江美芳关键词:老年 肺泡灌洗液 细胞因子 组织蛋白酶S 肺功能 急性加重 组织 蛋白酶 与骨密度的因果关系:双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被引量:1 2025年 背景:既往研究表明,中老年人体内组织 蛋白酶 K水平可通过影响骨密度来干预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但组织 蛋白酶 家族与其他人群骨密度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仍未知。目的:探讨组织 蛋白酶 与骨密度的因果关系。方法:从IEU Open GWAS 数据库提取与8种组织 蛋白酶 相关的遗传位点作为工具变量,以5个年龄段人群的骨密度作为结局。通过双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评估组织 蛋白酶 与骨密度的因果关系。使用Cochran’s Q检验评估遗传工具变量的异质性,使用MR-Egger截距检验评估多效性,使用留一法评估作为工具变量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对暴露和结局因果关系影响的敏感性。结果与结论:①正向孟德尔随机化的逆方差加权法结果显示,组织 蛋白酶 H与>45岁且≤60岁人群的骨密度呈负相关[OR(95%CI)=0.965(0.94-0.99),P=0.04],组织 蛋白酶 Z与>30岁且≤45岁人群的骨密度呈负相关[OR(95%CI)=1.06(1.00-1.11),P=0.03];②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因果关系稳定,MR-Egger截距分析未检测到潜在的水平多效性;③反向孟德尔随机化结果显示,骨密度对组织 蛋白酶 无显著反向作用;④上述结果证实,组织 蛋白酶 对部分年龄段人群骨密度会造成影响,可能会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病风险,应给予更多关注。 姜楠 符浩楠 郝宇涵 陈祉霖 朱芷晴 徐峰 于栋关键词:骨密度 组织蛋白酶 因果关联 不同年龄段 组织 蛋白酶 与胆石症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2025年 目的: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方法,探究9种组织 蛋白酶 与胆石症的因果关系。方法:分别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库和芬兰数据库中筛选与9种组织 蛋白酶 及胆石症密切相关且相互独立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 NP)位点。选出与暴露因素对应的S NP作为工具变量。采用逆方差加权(IVW)、加权中位数法、MR-Egger法进行双向MR分析。同时,进行多变量MR(MVMR)分析探究胆石症与组织 蛋白酶 的关系。使用Cochran’s Q检验、MR-PRES S O法及MR-Egger回归检验异质性和多效性,通过留一法进行敏感性分析。 结果:组织 蛋白酶 B的水平升高会增加胆石症的风险(IVW法: OR=1.054,95% CI:1.025~1.083, P<0.001),反向MR分析结果表明,组织 蛋白酶 B与胆石症的风险之间缺乏反向因果关系(IVW法: OR=0.998,95% CI:0.920~1.083, P=0.969)。MVMR分析结果显示,组织 蛋白酶 B水平的升高与胆石症风险的增加密切相关(IVW法: OR=1.038,95% CI:1.003~1.073, P=0.031)。研究结果均不受多效性、异质性的影响,敏感性分析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 结论:组织 蛋白酶 B可以作为胆石症的标志物,对胆石症的治疗具有潜在的指导意义。 刘萍 丁怡 施龙青 傅琪 杨玉娇关键词:组织蛋白酶 胆石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