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2篇“ 组织惯性“的相关文章
政企合作治理中的组织惯性研究——基于G市D街全域服务治理的分析
2025年
研究以G市D街全域服务治理试点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认知-结构-制度”三阶段分析框架,揭示了组织惯性在政企合作治理中的动态传导路径与重塑机制。研究发现,组织惯性的突破需经历政策酝酿期、合作启动期与正轨运行期的动态演进,并受到关键行动者、制度嵌套性与路径依赖三重机制的交互影响。在认知层面,政企双方通过“自上而下灌输”与“自下而上反思”实现认知共识;在结构层面,物理整合虽提升决策效率,但仍受制于制度性结构壁垒;在制度层面,科层制的刚性约束与行为惯性抑制了创新扩散。研究进一步提炼了中国基层治理创新的渐进调试逻辑,提出通过“政策企业家”角色激活、条块关系动态平衡及行政与市场逻辑融合等策略,推动制度韧性的再生产。这一过程体现了中国制度环境中路径依赖与创新张力的并存,为理解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实践启示。
熊美娟杨芳
关键词:组织惯性政企合作
国际化战略对流通上市企业商业模式转型的影响--组织惯性的调节作用
2025年
国际化战略是驱动企业商业模式转型的重要引擎,合理的商业模式是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的必要条件。本文以2017-2022年我国A股流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国际化战略对商业模式转型的影响,并分析组织惯性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国际化战略对商业模式转型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惯性在国际化战略促进商业模式转型提升过程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结论可丰富国际化战略与商业模式转型相关理论成果,为流通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加快商业模式转型提供经验证据和参考建议。
徐鼎廖维晓
关键词:组织惯性
数字化转型企业如何实现组织惯性重构被引量:7
2024年
数字经济的快速崛起,使得企业以往的运行模式被逐渐打破,为了降低数字化创新产生的动荡风险,数字化转型企业不得不重构内部组织惯性来达到新的稳态。本文通过对中兴飞贷数字化转型实践进行嵌套式探索性案例分析,从组织警觉和组织学习的视角揭示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组织惯性重构的过程与机理。研究发现:组织警觉与组织学习是数字化转型企业实现组织惯性重构的关键要素,且需要两者共同作用才能实现组织惯性重构。在前向性组织警觉与嫁接式组织学习作用下,数字化转型企业实现外围组织惯性的重构;在后向性组织警觉与传承式组织学习的作用下,数字化转型企业实现核心组织惯性的重构。数字化转型企业通过组织警觉与组织学习的“双重漏斗”筛选机制实现组织惯性重构。数字化转型企业的组织惯性重构呈现“外围—核心”的规律步序,体现为一种由浅到深的动态进阶过程。
苏敬勤武宪云
关键词:组织学习
全链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组织惯性克服机制
2024年
数字经济时代,涵盖全场域的全链路数字化转型往往面临更广范围的历史束缚,使得传统企业深陷历史惯性囹圄,克服组织惯性成为传统企业实现数字化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对飞鹤乳业的数字化转型实践过程进行探索性案例分析,探究传统企业全链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组织惯性及其克服机制。研究发现:全链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1)组织惯性显现范围被扩大,企业面临跨功能认知惯性与跨功能结构惯性的变革阻力;(2)传统企业通过由外而内的资源编排方式来克服跨功能组织惯性阻力,且不同类别跨功能组织惯性克服的内在机理存在异质性。对于跨功能认知惯性克服,企业采用“外源型结构化-传承型能力化-置换型杠杆化”的资源编排策略;对于跨功能结构惯性克服,企业采用“外源型结构化-开拓型能力化-组合型杠杆化”的资源编排策略。本文不仅扩展了数字化转型情境下组织惯性的相关理论,还为传统企业成功推进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实践指引。
苏敬勤武宪云
数字经济、组织惯性与企业绿色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被引量:2
2024年
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如何平衡稳定性与创新变革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变革理论,以2015-2021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及组织惯性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对组织惯性发展与革新有积极影响;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影响组织惯性,推动企业绿色创新。研究结果为我国企业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绿色创新实践提供指导,有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蒋畅畅任静刘培陶克涛曹昱亮
关键词:数字经济组织惯性
数字技术可供性实现下的数字化转型企业组织惯性构建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24年
数字技术的不断涌现为数字化转型企业组织惯性构建提供了潜在机会窗口。本文基于数字技术可供性实现理论,以美的数字化转型过程展开案例研究,深度剖析数字技术可供性对组织惯性构建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过程中,(1)“数字技术可供性-资源整合-组织惯性构建”是传统企业组织惯性构建的有效路径。其中,不同类型组织惯性,其数字技术可供性和资源行动策略也不尽相同。在意义建构可供性作用下,传统企业通过发散-利用资源整合策略实现数据决策认知惯性的构建;在架构更替可供性作用下,传统企业通过发散-开拓资源整合策略实现敏捷组织结构惯性的构建。(2)数字技术可供性是组织惯性构建的动力源,牵引传统企业进行新组织惯性的构建,主要体现在意义建构可供性与架构更替可供性两方面。(3)资源整合是数字技术可供性的实现过程,传统企业通过资源整合的塑造机制来完成新组织惯性的构建。其中,在数字技术意义建构可供性牵引下,企业通过资源整合的类比塑造机制实现数据决策认知惯性的构建;在架构更替可供性驱动下,企业通过资源整合的传承塑造机制实现敏捷组织结构惯性的构建。本研究不仅扩展了数字化转型情境下组织惯性构建的理论研究,更为我国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理论指导和管理启示。
武宪云苏敬勤杨道虹张雅洁
关键词:组织惯性资源整合
动态能力视角下企业数字能力、组织惯性和商业模式创新关系的探究被引量:1
2024年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企业在适应市场变化和保持竞争优势方面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挑战。动态能力理论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以理解企业如何利用数字能力及通过克服组织惯性来实现商业模式创新。论文以动态能力理论为框架,探讨了数字能力、组织惯性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关系,为企业如何借助数字能力克服组织惯性并实现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对策建议,从而帮助企业在数字化时代获得竞争优势。
李建伟Dongphil Chun黄明浩
关键词:动态能力理论组织惯性商业模式创新
专利合作网络技术多元化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影响机制——管理者认知与组织惯性的中介作用
2024年
以中国医疗设备领域上市公司2016—2020年企业联合申请专利为依据,深入探索技术多元化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作用效应以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多元化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间呈倒“U”型关系,即技术多元化有助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但是需要注意阈值效应;管理者认知复杂性与关键核心技术之间正相关,管理者认知集中性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之间负相关;技术多元化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之间的倒“U”型关系受到管理者认知的中介作用;当企业组织惯性较高时,管理者认知复杂性与关键技术核心突破的关系会弱化。综上,指出企业在追求技术多元化的同时,需要平衡和优化其技术组合,确保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深度开发和有效供给,及企业在追求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时,应重视培养和选拔具有高认知复杂性的管理者,以便更好地应对技术的复杂性和市场的动态变化。
朱婷婷戚湧
关键词:组织惯性
组织惯性组织变革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基于平安银行的案例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组织变革就是克服组织惯性并形成新的组织惯性的过程,但是现有研究很少从组织惯性的视角探索组织变革的内在过程及组织惯性在其中的作用机理,从而导致组织变革过程“黑箱”难以显性化。通过依托“解冻→改变→再冻结”组织变革三阶段模型,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在提取平安银行组织变革过程中若干主导惯性的基础上,探索了组织惯性组织变革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组织惯性的作用机理与组织变革阶段密切相关。解冻阶段的组织变革是自上而下克服认知惯性的渐进过程;改变阶段的组织变革是自上而下克服阻碍变革的惯性、改变惯性前因从而累积新惯性的过程;再冻结阶段的组织变革是自上而下同时又自下而上不断强化新惯性的过程。(2)“战略层—管理层—执行层”垂直三层分别显现不同的组织惯性主导形态,组织惯性在管理层级维度自上而下垂直传导,彼此之间相互作用。(3)组织惯性组织变革的时间维度和管理层级维度存在特定的显现次序和传导机制。
付永刚邹雅璇胡烽春
关键词:组织惯性管理层级
政府审计机关组织惯性与绩效 ——基于大数据审计能力的中介效应
大数据是推动国家治理变革的根本力量,国家治理变革需要进一步推动国家审计向大数据审计转型。面对审计全覆盖的要求,审计机关培育大数据审计能力并推动审计绩效提升成为必然选择,而加强和改进审计组织管理方式是保障审计全覆盖高质量发...
臧帆
关键词:组织惯性审计绩效

相关作者

苏敬勤
作品数:300被引量:3,592H指数:32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管理创新 企业 实证研究 技术能力 情境
赵娅
作品数:31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甘肃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人力资源 组织惯性 知识型员工 压力管理 企业
叶小凤
作品数:3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组织惯性 企业绩效 环境动态性
吕一博
作品数:44被引量:739H指数:16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中小企业 开放式创新 企业 技术能力 模块化
王钦
作品数:139被引量:1,368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技术创新 企业管理 管理变革 跨国公司 国际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