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42篇“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的相关文章
-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价值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东莞市横沥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左心室肥厚分为对照组(n=43,无左心室肥厚)与观察组(n=57,有左心室肥厚)。对所有患者实施常规超声检查,并使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估左心室的舒张功能。比较两组常规超声检查结果及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结果。结果: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二尖瓣舒张晚期峰值流速高于对照组,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肌舒张早期速度(e')、心肌等容收缩期峰值速度(s')、e'/瓣环最大运动速度(a')低于对照组,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效果确切,可清晰显示患者二尖瓣血流频谱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 胡卫萍叶德福李祝有
- 关键词: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高血压左心室舒张功能
-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膈肌功能对机械通气撤机结果的预测价值
- 2023年
-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估机械通气患者的膈肌功能,评价该技术对撤机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22年1月-2022年12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115例,根据撤机结局分为撤机成功组85例,撤机失败组30例。所有患者撤机前均接受并通过自主呼吸试验(SBT),记录撤机时呼吸机指标,包括呼吸频率(RR)、最大吸气压(MIP)、吸气0.1 s口腔闭合压(P0.1),浅快呼吸指数(RSBI)等,并进行膈肌M型超声与组织多普勒超声检查,筛选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运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各撤机指标预测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准确性。结果:两组间一般临床指标比较,RSBI和呼吸机使用时间在撤机成功组均明显低于撤机失败组间(均P<0.05)。与撤机成功组相比,撤机失败组患者膈肌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PCV)、膈肌舒张期峰值运动速度(PRV)、膈肌舒张期运动加速度(MRR)、膈肌收缩平均速度(DSVm)值更高,而膈肌移动度(DE)更低(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PRV(OR=1.611,95%CI:1.068,2.431)、MRR(OR=1.332,95%CI:1.017,1.746)升高及DE(OR=0.378,95%CI:1.210,5.784)减小为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RV、MRR、DE联合预测(AUC=0.871)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失败的准确性高于单一指标。结论: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可评估机械通气患者膈肌功能,联合M型超声综合评估膈肌功能对撤机结局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石豆子刘蓉周军刘祖林曾华容涂一凡闫玉莲付奇环
- 关键词: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膈肌功能机械通气
-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R-CHOP方案化疗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定量评估
- 2023年
-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R-CHOP方案多次化疗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定量评估。方法纳入60例经病理确诊为DLBCL、并接受R-CHOP方案多次化疗的患者,分别于化疗前(T0)、第1~6次化疗(记为T1~T6)后进行常规心脏超声检查,所有参数均测量3次取平均值,收集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速度峰值(E)及舒张晚期速度峰值(A),E/A值;进入TDI模式,取得室间隔e’、侧壁e’、室间隔E/e’、侧壁E/e’及平均E/e’,比较7次左心室常规心脏超声参数与左心室TDI参数差异。结果60例患者T0~T6阶段IVSd、LVEDd、LVPWd、LVESd、LVEF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0.95、0.58、1.23、0.86、2.15,P均>0.05),但T0~T6时,患者E峰、A峰、E/A值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9.65、2.75、4.02,P均<0.05)。T0~T6阶段的室间隔e'、侧壁e'及平均e'呈逐步下降趋势,室间隔E/e'、侧壁E/e'、平均E/e'呈逐步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37.60、50.24、49.35、2.41、2.60、2.61,P均<0.05)。结论R-CHOP方案多次化疗后DLBCL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TDI技术可用于监测R-CHOP方案化疗后早期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
- 王金娇戴丽雅吕晴毛玲玲赵中伟
- 关键词:R-CHOP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左心室功能
-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在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中的价值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对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在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凤阳县人民医院2019年2月—2021年3月收治的7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联合高血压患者自身的病情特点进行分组,其中34例无左心室肥厚病症的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42例患有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为试验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测量,从而判断两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强弱。结果:试验组A峰值为(90.79±17.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59±9.77)(P <0.05),此外IVSd、LVPWT、LVEDD、LVMI、E峰等常规超声测定结果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a’值为(12.99±1.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87±1.24)(P <0.05),此外e’、s’、e’/a’等左心室舒长功能值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能够清晰显示二尖瓣血流频谱表现,受心脏负荷等客观因素影响小,能够帮助医务人员充分了解高血压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对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值得临床推广。
- 赵红飞曹军
- 关键词: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高血压左心室舒张功能
-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联合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左束支起搏术后早期室间同步性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联合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对左束支起搏术后早期室间同步性进行评价,比较两种方法评价室间同步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行左束支起搏的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行右室流出道起搏的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术后1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至少三个心动周期的心尖四腔切面二维及组织多普勒动态图像,通过二维斑点追踪技术绘制左室侧壁、右室游离壁应变-时间曲线,记录基底段2个节段纵向应变达峰时间;通过组织多普勒技术绘制左室侧壁、右室游离壁基底段速度-时间曲线,记录基底段2个节段收缩速度达峰时间。两种方法均采用两侧室壁基底段达峰时间差值的绝对值作为室间同步性参数。比较两种起搏方式的室间同步性和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两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法室间同步性参数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多普勒成像法室间同步性参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的室间同步性参数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392,P<0.05)。两种方法对左束支起搏组的室间同步性检测阳性率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右室流出道起搏组检测阳性率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束支起搏术后早期室间同步性优于右室流出道起搏。使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对左束支起搏室间同步性做出快速评价,且优于组织多普勒技术。
- 王秀秀熊峰邓晓奇王淑珍严霜霜谭焜月张丽娟
- 关键词:斑点追踪成像组织多普勒成像
- 基于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探讨电针心经心包经穴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 目的:通过比较电针手少阴心经穴、手厥阴心包经穴及同节段的非经非穴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电图和心功能的即刻效应,观察电针心经、心包经穴的抗心肌缺血损伤作用,探讨心经、心包经与心的相关性及其差异,为临床治疗本病选经取穴提供一定...
- 潘江刘寄生章薇
- 关键词:稳定性心绞痛电针心经心包经TEI指数
-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对脐绕颈胎儿出生后左心功能的评估价值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在脐绕颈胎儿及出生后新生儿左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脐绕颈胎儿8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脐动脉S/D值分为:脐绕颈且S/D<3组(Ⅰ组)及脐绕颈且S/D≥3组(Ⅱ组),选择同期无脐绕胎儿139例作为对照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所有胎儿及出生后新生儿二尖瓣环心肌运动速度(Ea、Aa、Sa)、等容收缩时间(ICT)、等容舒张时间(IRT)及射血时间(ET),计算Ea/Aa值及Tei指数。比较3组胎儿及出生后新生儿上述各参数。结果与Ⅰ组及对照组相比,Ⅱ组胎儿及新生儿Ea、Aa、Sa及Ea/Aa值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心室Tei指数及ICT+IRT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T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Ⅰ组胎儿及新生儿Ea、Aa、Sa、Ea/Aa值、左心室Tei指数、ICT+IRT及E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新生儿Ea、Aa、Sa及Ea/Aa值均高于相应组胎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新生儿左心室Tei指数及ICT+IRT均低于相应组胎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T高于相应组胎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绕颈且脐动脉S/D≥3时胎儿左心舒张功能、收缩功能及整体心功能均受到损害,且这一损害延续到了新生儿期。
- 张力维谌雪王义成杨瑞敏刘宏强杨贺赵彤
- 关键词:组织多普勒成像脐绕颈胎儿新生儿左心功能
-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ei指数对高海拔地区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的评估作用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Tei指数对高海拔地区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右心功能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高海拔地区PAH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PAH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28例)、中度组(26例)与重度组(26例)。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及TDI检查,测定患者右心室前后径(RVD)、右心室左右径(RAD)、主肺动脉内径(MPAD)、肺动脉收缩压(PASP)、等容收缩时间(ICT)、等容舒张时间(IRT)、射血时间(ET)以及Tei指数。比较三组右心室各路径值与Tei指数,分析TDI-Tei指数与PAH患者右心室功能相关性。结果:相较轻度组与中度组,重度组RVD、RAD、MPAD及PASP值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轻度组与中度组,重度组Tei指数与ICT+IRT值较高,ET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TDI-Tei指数与PAH患者PASP呈正相关(r=0.975,P<0.001)。结论:TDI-Tei指数对于高海拔地区PAH患者右心功能具有重要评估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王亮邦金仁波张学栋李愈娴潘有龙
-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高海拔地区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EI指数
- 超声心动图联合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对孕晚期妊娠糖尿病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左心功能评价的研究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对孕晚期妊娠糖尿病(GDM)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左心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确诊的孕晚期GDM孕妇57例,根据其是否伴HDCP分成两组,GDM组31例,GDM+HDCP组26例,另选择同期在本院产检的孕晚期健康孕妇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3组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左心房前后径(LAD)、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速度峰值(E)及舒张晚期速度峰值(A),E/A值;进入TDI模式,获取室间隔e′、侧壁e′、室间隔E/e′、侧壁E/e′及平均E/e′,比较各组上述参数间的差异。结果3组对象LAD、室间隔e′、侧壁e′、室间隔E/e′、侧壁E/e′、平均E/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DM+HDCP组LAD、室间隔E/e′、侧壁E/e′、平均E/e′高于正常对照组,室间隔e′、侧壁e′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DM组侧壁E/e′、平均E/e′高于正常对照组,侧壁e′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DM+HDCP组室间隔E/e′、侧壁E/e′、平均E/e′均高于GDM组,室间隔e′、侧壁e′均低于G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GDM会引起孕妇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若伴HDCP则会加重舒张功能的损害。超声心动图联合TDI可早期评估孕晚期GDM的左心舒张功能。
- 毛玲玲戴丽雅吕晴陈方红
-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
-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对尘肺患者右室舒张功能的评价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测量三尖瓣环运动速度,用来评价尘肺患者的右室舒张功能,以此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对尘肺患者右室舒张功能的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尘肺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选取超声心动图心尖四腔切面,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定右心室游离壁三尖瓣环处的运动速度峰值,测量包括舒张早期三尖瓣瓣环运动峰值速度Ve及舒张晚期三尖瓣瓣环运动速度峰值Va,计算Ve/Va。结果Ⅰ、Ⅱ期尘肺患者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处舒张早期三尖瓣瓣环运动峰值速度Ve与舒张晚期三尖瓣瓣环运动速度峰值Va比值Ve/Va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Ⅲ期尘肺患者室游离壁三尖瓣环处Ve/V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TDI技术定量三尖瓣环运动评估尘肺患者右室舒张功能,对于其治疗、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渠晓旭刘雨洋车秀媛赵岚
- 关键词:尘肺组织多普勒成像右心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