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3 篇“ 组织同步显像 “的相关文章
组织 同步 显像 对不同病因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 化治疗的评价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 同步 显像 (TSI)技术评价心脏再同步 化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拟行CRT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4例,根据病因不同分为缺血性心肌病(ICM)组12例和非缺血性心肌病(NICM)组22例。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TSI技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和心脏同步 性参数的变化,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均存在明显的心脏失同步 ;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心脏失同步 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表现为延迟节段数及左室收缩后收缩发生率(PSS%)减少,左室12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左室12个节段达峰时间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Ts max-min)、室间隔及左室侧壁基底段达峰时间差(TS-L delay)明显缩小,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NICM组同步 性改善更佳,Ts max-min、PSS%及重度延迟节段数与IC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房容积(LA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NICM组LVEF、LVESV改善情况优于IC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SI技术可以快捷有效地评价心力衰竭患者的机械不同步 ,CRT术后ICM和NICM患者的左室同步 性及心脏功能均得到改善,NICM患者疗效更佳。 张徽 王菲 刘宏 刘皎然 齐书英 王冬梅关键词:组织同步显像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组织 同步 显像 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运动同步 性的临床价值 近年来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特别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长,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对公共卫生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在糖尿病人群中,很多患者的血管系统已经发生显著的改变,并且被分为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虽然糖... 张亚菲关键词:糖尿病 超声心动图 组织同步成像 实时三平面组织 同步 显像 技术在心脏再同步 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5年 目的探讨实时三平面组织 同步 显像 ((RT3PE—TSI)技术在心脏再同步 化治疗(CR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拟行CRT的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前和CRT术后1个月优化治疗前及优化治疗后2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2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常规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收缩末内径(LVIDs)、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LVOT)等。应用RT3PE-TSI技术测量左室壁基底段和中间段12个心肌节段的局部收缩达峰时间(Tp)、12节段收缩达峰时间的最大差值(12-Tp—DIF)和标准差(12-Tp—SD),确定室壁运动最延迟的心室壁节段,并依此指导起搏电极的放置位置;CRT术后1个月在超声心动图指导下行起搏器AV和VV间期优化。结果在治疗前、治疗后、优化后和对照组,LVIDd、Tp、LVIDs、12-Tp—DIF和12-Tp—SD均依次降低,LVEF、VTILVOT依次增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TSI显示术前24例患者均存在左室内收缩不同步 ,最延迟收缩部位位于侧壁8例,下壁10例,后壁6例。左室起搏电极植入位置与收缩最延迟部位一致。相关性研究显示12-Tp—DIF和12-Tp—SD与LVEF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70,-0.73,P=0.000)。结论RT3PE—TSI能够直观、准确地定量评价左室心肌运动的同步 性,对CRT术前患者的筛选、指导左室电极的放置位置及起搏程序的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魏常华 王一洒 朱好辉 陈纪昀 高帆 屈雪蒸 袁建军关键词:组织同步显像 实时三平面组织 同步 显像 评价心脏再同步 化治疗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 性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实时三平面组织 同步 显像 (tissue synchronization imaging,TSI)技术用于监测心脏再同步 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hy,CRT)前、后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 性改变的价值。方法心力衰竭患者30例,均行CRT治疗,分别于CRT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ESD)及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并应用TSI技术测量左心室壁基底段和中间段12个心肌节段的局部收缩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systolic velocities,Tp),12个心肌节段收缩达峰时间最大差(the maximal difference of Tp among 12segments,12-Tp-DIF)和标准差(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p among 12segments,12-Tp-SD);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12-Tp-DIF和12-Tp-SD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治疗3个月后LVEDD[(67.2±2.5)mm]、LVESD[(53.5±5.5)mm]、12-Tp-DIF[(138.9±40.1)ms]、12-Tp-SD[(44.6±10.9)ms]均较治疗前[LVEDD(72.2±2.0)mm、LVESD(61.9±5.0)mm、12-Tp-DIF(205.0±27.9)ms、12-Tp-SD(69.9±11.7)ms]明显降低(P<0.05),LVEF[(39.4±9.6)%]较治疗前[(26.8±4.9)%]明显增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2-Tp-DIF和12-Tp-SD与LVEF具有良好相关性(r=-0.720,P=0.000;r=-0.740,P=0.000)。结论实时三平面TSI技术可定量评价行CRT治疗前、后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同步 性的改变。 魏常华 王一洒 赵永辉 孙静平 袁建军关键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超声心动图 实时三平面 组织同步显像 斑点追踪及组织 同步 显像 技术评价心肌桥noble分级与左心室心肌功能的关系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及组织 同步 显像 技术(tissue synchronization imaging,TSI)研究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单纯性心肌桥患者左室局部... 齐恩林关键词:左室收缩同步性 实时三平面组织 同步 显像 评价心肌梗死左心室心肌收缩不同步 运动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应用实时三平面组织 同步 显像 技术评价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收缩不同步 运动。资料与方法 50例正常人、25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及25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实时三平面组织 同步 显像 技术测量12节段收缩达峰时间(Ts)及收缩达峰速度(Vp),并得到12节段收缩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和12节段的最大、最小时间差值(Ts-diff)。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前壁心肌梗死组和下壁心肌梗死组Ts明显延长(P<0.05),前壁心肌梗死组前壁和前间隔Ts明显长于其他节段(P<0.05),下壁心肌梗死组下壁和后壁Ts明显长于其他节段(P<0.05)。②前壁心肌梗死组和下壁心肌梗死组Vp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③前壁心肌梗死组和下壁心肌梗死组不同步 指数Ts-diff、Ts-SD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④左心室射血分数与Ts-diff、Ts-SD呈显著负相关(r=-0.652、-0.552,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存在左心室收缩功能损害及不同步 运动,且两者呈显著负相关,三平面组织 同步 显像 技术为准确地评价不同部位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及收缩不同步 运动提供了新方法。 王小娟 邓爱云 张钲 张璐 任凤霞 刘天蕊关键词:心肌梗死 心肌收缩 组织 同步 显像 技术在扩张型心肌病心脏同步 化治疗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组织 同步 显像 (TSI)技术在扩张型心肌病心脏同步 化治疗(CRT)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3例CRT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于CRT术前3d、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在超声心动图指导下进行个体化参数程控,观察CRT前后不同起搏参数时各指标变化。结果 CRT治疗后左心室发生逆重构,其中术后3个月及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明显小于术前(P<0.01,P<0.05),左心室舒张充盈时间增加,二尖瓣反流量减少,LVEF明显提高(P<0.01),重度延迟节段数减少,节段数量由术前的3.1±1.3减少至6个月的1.5±1.4(P<0.01),左心室起搏电极所在节段的达峰时间有的回复到正常范围,收缩峰值速度亦有改善,但仍没有到正常水平,12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由术前的(139±33)ms缩短至(110±40)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规超声心动图和TSI技术是预测评价CRT疗效的临床应用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是参与CRT全程的一种无创、准确的检查手段。 何亚峰 马小静 王静静 袁媛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力衰竭 组织同步显像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斑点追踪显像 技术与实时三平面组织 同步 显像 技术评价不同构型高血压病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显像 (STI)技术与实时三平面组织 同步 显像 (RT-3PE)技术评价不同构型高血压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60例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病组)和40例正常人(正常组)的临床资料,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将高血压患者分为正常构型组(LVN组)和左室重构组(LVR组)。应用STI技术获得左室6个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SLs)及应变率(SrLs),并计算平均峰值应变及应变率(mSLs、mSrLs);用RT-3PE TSI技术测量左心室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和室间隔的基底段和中间段等12个心肌节段的收缩达峰时间(Tp),计算Tp平均值(mTp)和标准差(sdTP),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正常组比较,LVN组及LVR组SLs、mSLs、SrLs及mSrLs降低,LVN组、LVR组mTp延长,sdTp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VN组比较,LVR组SLs、mSLs、SrLs及mSrLs减低,LVR组mTp和sdTp延长、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I和RT-3PE TSI技术能够准确地测量左室心肌的收缩达峰时间、应变及应变率,为临床提供了一个更敏感、简便、可靠的指标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功能的方法。 靳鹏 郑慧 靳松 张昊 姚文 帅秀芳 解欣欣关键词:斑点追踪显像 高血压 左室收缩功能 斑点追踪现象技术、实时三平面定量组织 速度成像及组织 同步 显像 技术评价不同构型高血压患者左室舒缩功能 目的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高血压患者因动脉压力增高导致左心室后负荷增加,心室肌因长期处于强收缩力状态而逐渐使心室结构与形态发生改变,即发生左室重构。斑点... 靳鹏关键词:斑点追踪显像 组织同步显像 左室功能 组织 同步 显像 评价左心室内收缩失同步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应用组织 同步 显像 (TSI)观察左心室内心肌收缩运动失同步 ,探讨快速准确判定心室内运动不协调的方法。方法收集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LBBB组)28例及正常志愿者(对照组)28名,以TDI测量左心室12节段的收缩达峰时间(Ts),计算收缩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s-SD)。分别设定不同的TSI处理时间,根据二维图像显示的色彩计算TSI积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BBB组Ts延长,Ts-SD增大,TSI积分明显增加。LBBB组共有36个节段(36/336,10.71%)存在严重收缩后收缩(PSS)现象。TSI处理时间设定在收缩期时与等容舒张期时的严重PSS节段的平均TSI积分与仅设定在收缩期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0±0.37vs 2.30±0.48,P<0.001)。结论在正确设定处理时间的前提下,利用TSI可以直观评价左心室心肌收缩运动不同步 。 孙欣 吴伟春 张红菊 徐楠 焦盼晴 兰亭玉 王浩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 组织同步显像 失同步
相关作者
郑哲岚 作品数:324 被引量:518 H指数:9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心动图 超声 舒先红 作品数:598 被引量:1,930 H指数:20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心动描记术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 心室功能 斑点追踪显像 任敏 作品数:98 被引量:193 H指数:8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室功能 应变率成像 扩张型心肌病 左室 孙宝贵 作品数:365 被引量:1,033 H指数:14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冷冻消融 射频消融 心房颤动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田家玮 作品数:644 被引量:1,664 H指数:19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 超声心动描记术 超声检查 超声诊断 心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