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15篇“ 纤维比强度“的相关文章
- 鉴定棉花纤维比强度和马克隆值的SNP分子标记及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鉴定棉花纤维比强度和马克隆值的SNP分子标记及应用,所述SNP分子标记有两个,分别为chr23_16630630和chr23_16596338;chr23_16630630位于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
- 贾晓昀王士杰赵红霞朱继杰李妙王国印和剑涵郭亚兴解辉潘秀芬牛立强荆玲玲王寒菊李喜玲聂俊杰焦秀芬沈金龙韩晓冉白玥
- 鉴定棉花纤维比强度和马克隆值的SNP分子标记及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鉴定棉花纤维比强度和马克隆值的SNP分子标记及应用,所述SNP分子标记有两个,分别为chr23_16630630和chr23_16596338;chr23_16630630位于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
- 贾晓昀王士杰赵红霞朱继杰李妙王国印和剑涵郭亚兴解辉潘秀芬牛立强荆玲玲王寒菊李喜玲聂俊杰焦秀芬沈金龙韩晓冉白玥
- 来自海岛棉与纤维比强度有关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分子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来自海岛棉海1与纤维比强度有关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所述分子标记为HAU0848370和HAU0120100。本发明有助于克服现有育种技术对纤维品质鉴定存在的不足,能提高纤维比强度的选择...
- 袁友禄石玉真何蕊张金凤郭丽雪宋威武刘爱英李俊文巩万奎王涛龚举武商海红陈婷婷葛群
- 棉花纤维发育过程中晶区取向参数变化及与纤维比强度的关系
- 2017年
- 【目的】分析棉花品种间纤维结构与纤维强度的差异机理,研究新疆北疆棉区棉花纤维强力形成的内在因素,探索提高棉纤维强度的有效途径。【方法】以新疆3个陆地棉品种新陆早10号、新陆早13号和新陆早16号为研究对象,于花后30 d开始分阶段收取棉铃样品,手工分离棉铃的纤维和棉籽,混匀纤维,直至吐絮,统一测定纤维品质和晶区取向参数(分散角α、螺旋角φ、分布角ψ)。【结果】三个陆地棉品种取向分散角α随纤维发育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大、前期逐渐优化、后期不断宽化的趋势,不利于高强纤维的形成。不同品种间最终取向分散角α表现为新陆早16号=新陆早10号>新陆早13号。所有供试棉花品种螺旋角φ在纤维发育过程中均呈现逐渐变小的趋势。在纤维发育初期φ角均为最高,随纤维发育逐渐优化,纤维发育后期略有宽化,最终φ角表现为新陆早10号>新陆早13号>新陆早16号,不同品种间螺旋角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纤维加厚发育过程中一直保持了这种差异。不同品种间取向分布角ψ变化差异较大,新陆早13号变化趋势与螺旋角相似,随纤维发育逐渐变小,不断优化,在发育后期略有上升。新陆早16号和新陆早10号ψ角则随纤维发育先变大,随后逐渐减小不断优化,至发育后期开始不断宽化,最后ψ角表现与φ角相同,新陆早10号>新陆早13号>新陆早16号。【结论】纤维发育过程中,螺旋角φ与分布角ψ是影响比强度的主要因素。
- 赵瑞海韩春丽白玉林张旺锋雷军
- 关键词:棉花螺旋角纤维比强度
- 来自海岛棉与纤维比强度有关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分子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来自海岛棉海1与纤维比强度有关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所述分子标记为HAU0848370和HAU0120100。本发明有助于克服现有育种技术对纤维品质鉴定存在的不足,能提高纤维比强度的选择...
- 袁友禄石玉真何蕊张金凤郭丽雪宋威武刘爱英李俊文巩万奎王涛龚举武商海红陈婷婷葛群
- 海岛棉Sus活性变化特征及时空表达模式与纤维比强度的关系被引量:1
- 2016年
- 以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 L.)品种‘C6015’和‘新海29’(高比强度组)以及‘巴1248’和‘比马1’(低比强度组)为实验材料,利用果糖和UDPG比色法以及qRT-PCR方法,对2个实验组不同纤维发育时期蔗糖合成酶(EC 2.4.1.13,Sus)活性变化特征及其基因家族时空表达模式进行测定,并分析与纤维比强度的关系,探讨海岛棉纤维比强度差异形成的主要生理与分子机理。结果显示:(1)品种‘C6015’和‘新海29’的平均纤维比强度分别为47.5和44.7cN·tex-1,‘巴1248’和‘比马1’分别为31.2和32.6cN·tex-1,两实验组平均纤维比强度差异极显著。(2)纤维发育过程中4个海岛棉品种的Sus活性变化特征均呈单峰曲线,且低比强度组的峰值出现较早,但高比强度组的峰值以及后期活性极显著高于低比强度组。(3)海岛棉纤维发育过程中高表达的Sus基因有Sus1A、Sus1 D、Sus3A、Sus3 D、Sus6A、Sus6 D、Sus8 D,但各基因成员在纤维发育过程中具有表达特异性;其中两实验组的Sus3A基因都是在纤维次生壁加厚初期(花后20d)开始大量表达且达最大值后下降,说明Sus3A基因在纤维次生壁加厚初期起作用;Sus1A、Sus1 D基因在高比强度实验组的纤维次生壁加厚后期和末期(花后30d)相对表达量较高并有明显上升现象,而同期在低比强度实验组中相对表达量很低且无上升现象,说明Sus1A、Sus1 D基因作用于纤维次生壁加厚后期和末期。(4)两实验组的Sus活性水平及其基因家族各成员相对表达量高低与纤维次生壁加厚后期维持高活性时间的长短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高比强度组>低比强度组;且两组Sus活性高低差异与Sus3A、Sus1A、Sus1 D基因的表达差异同步。研究表明,海岛棉Sus3A、Sus1A、Sus1 D基因的表达差异与纤维比强度的形成有关,可能是影响纤维比强度的关键基因。
- 贾春平耿洪伟倪志勇朱亚夫黄启秀曲延英陈全家
- 关键词:海岛棉纤维比强度
- 棉花喷施脱叶剂对棉铃蔗糖代谢影响及与纤维比强度的关系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新疆棉区大面积推广机械采收,在棉花生长后期普遍施用脱叶剂,促使叶片快速脱落,研究叶源限制下棉铃蔗糖代谢及与纤维比强度形成关系的研究,改善机采棉纤维品质的栽培技术。【方法】对不同日龄的棉铃喷施脱叶剂,研究叶片脱落光合源减少对棉纤维中蔗糖代谢和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影响。【结果】与不施药相比,喷施脱叶剂使铃壳蔗糖进入快速转化期的时间推迟3.8 d,快速转化期的持续时间减少了8.7d,铃壳蔗糖含量明显降低;棉花纤维中蔗糖含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较不施药处理提前14.9 d,峰值降低,纤维素快速累积期的持续时间缩短,碳水化合物未能完全转化成纤维素,致使纤维素最终含量降低13.2%,影响纤维比强度的形成。【结论】铃壳中的蔗糖含量是影响纤维中蔗糖含量的主要因子,喷施脱叶剂后降低了铃壳中的蔗糖含量,使得纤维蔗糖含量峰值下降,纤维素最终含量减少,比强度下降。
- 王文敏田景山张煦怡刘晶勾玲张旺锋
- 关键词:棉花脱叶剂蔗糖
- 新疆棉花棉铃蔗糖代谢及与纤维比强度关系的研究
- 棉纤维比强度是衡量纤维品质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其形成主要取决于纤维素累积过程中蔗糖等相关糖类物质的代谢和调控过程。随着新疆棉区机采棉技术的推广,使用脱叶剂对棉纤维比强度形成有较大的影响。本研究根据新疆棉花生产现状,通过设置...
- 王文敏
- 关键词:棉花棉铃发育蔗糖代谢干物质累积
- 陆地棉纤维比强度QTL的定位
- 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可再生的天然纺织纤维作物,也是必不可少的油料资源。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消费国,随着纺织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棉花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目前,已经有52个棉种被确定,其中包括7个异源四倍体种和4...
- 钟建伟
- 关键词:棉花种植良种培育基因表达
- 花铃期干旱对棉纤维素累积及纤维比强度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为揭示干旱影响棉纤维素累积和纤维比强度的生理代谢基础,以美棉33 B为材料,于棉花中部果枝开花时进行干旱处理,正常灌水为对照,研究花铃期干旱对棉纤维发育关键物质的累积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花铃期干旱处理花后17~38 d蔗糖和β-1,3-葡聚糖含量均降低,花后0 d干旱处理的蔗糖转化率增加,而β-1,3-葡聚糖转化率降低,纤维素累积速率快但持续期短;花后10 d干旱处理对蔗糖和β-1,3-葡聚糖转化率影响较小,纤维素累积速率慢但持续期长。干旱处理使棉纤维比强度降低,且以花后0 d干旱处理影响较大。干旱处理棉纤维蔗糖合酶活性增加,蔗糖磷酸合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降低。
- 杨长琴刘瑞显张国伟帕尔哈提.买买提娄善伟
- 关键词:棉花花铃期干旱纤维比强度
相关作者
- 周治国

- 作品数:337被引量:3,502H指数:33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 研究主题:棉花 纤维比强度 纤维品质 棉铃 棉铃对位叶
- 王友华

- 作品数:104被引量:880H指数:18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 研究主题:棉花 纤维比强度 棉铃对位叶 氮素 棉铃
- 陈兵林

- 作品数:170被引量:1,733H指数:23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 研究主题:棉花 纤维比强度 生物量 棉铃对位叶 氮素
- 张文静

- 作品数:124被引量:600H指数:15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小麦 渍水 纤维比强度 棉花 低温胁迫
- 束红梅

- 作品数:85被引量:484H指数:15
-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棉花 纤维比强度 甜叶菊 油菜素内酯 陆地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