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46篇“ 红细胞沉降“的相关文章
用于测量红细胞沉降率的改进系统及相关方法
描述了一种用于测量血液样本中的红细胞沉降率的系统(1),该系统包括:支撑件(2),其用于容纳待分析的血液样本的至少一个管(P);摇动元件(3),其被配置为摇动管(P);至少一个检测单元(4),其被配置为对管(P)中的血液...
莱昂纳多·博基米歇尔·梅洛尼芭芭拉·费里西
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对结核确诊的诊断阈值及临床应用
2025年
探讨血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两个常见实验室检测指标对结核与非结核患者确诊的诊断阈值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中心收治的疑似肺结核患者,其中明确诊断为肺结核患者450例,排除肺结核患者322例。收集上述患者的血细胞计数、ESR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上述指标在结核及非结核患者中的水平差异及区分结核与非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ESR及淋巴细胞、血小板计数在结核组患者与非结核组患者间有显著差异。结核组患者的ESR和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非结核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则低于非结核患者(P<0.05)。ESR、淋巴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区分结核和非结核患者的阈值分别为13mm/1h,1.5×109/L和289×109/L,ROC 图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0.5,分别为0.6072,0.5911和0.6086,无显著差异。上述指标联用对结核感染的诊断灵敏度和准确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血常规、ESR等常见实验室检测指标,对临床区分肺结核与非结核感染有一定应用价值,且可从不同角度反映患者的整体状况,为临床提供不可或缺的辅助诊断依据。
马玲娣黄敏聪陈佳佳蒋淑萍刘昌伟
关键词:ESR血细胞计数
细胞、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在儿童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2025年
目的分析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在儿童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有肺炎表现的15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WBC、CRP、ESR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以综合检查作为确诊依据,评估上述指标对儿童肺炎的诊断效能。结果从诊断结果看,经临床综合检查确诊的儿童肺炎共105例。其中,经WBC检测确诊的病例共计52例,漏诊53例,误诊3例;经CRP检测确诊的病例共计60例,漏诊45例,误诊2例;经ESR检测确诊的病例共计50例,漏诊55例,误诊2例。经WBC+CRP+ESR联合检测确诊的病例共计103例,漏诊2例,误诊1例。WBC+CRP+ESR联合检测的准确率高于单项检测(χ^(2)=67.781、54.344、71.359,P=0.000、0.000、0.000)。WBC+CRP+ESR检测对儿童肺炎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与综合检查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患儿WBC、CRP及ESR水平高于非肺炎患儿(P<0.05)。结论WBC、CRP、ESR的联合应用能够在临床诊断过程中为儿童肺炎的诊断提供依据,有助于明确诊断,实现尽早治疗,促进早日康复。
唐志彬
关键词:儿童肺炎白细胞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
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血清胆碱酯酶 D-二聚体水平对老年肺炎的检出价值研究
2025年
目的综合分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血清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D-二聚体(D-dimer,D-D)用于老年肺炎检测的检出价值。方法选取福建省罗源县医院2022年7月—2023年6月收治的120例老年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参加体检的120名健康人士作为对照组,2组均接受CRP、ESR、ChE、D-D检测,比较2组检测结果,并对观察组不同病情程度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CRP、ESR、D-D水平较对照组更高,ChE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重度患者的CRP、ESR、D-D水平较轻度、中度患者更高,ChE水平较轻度、中度患者更低(P<0.05)。结论CRP、ESR、ChE、D-D检测对老年肺炎的诊断具有积极效果,在检出疾病的同时也可有效评估患者病情程度,有利于指导后续治疗。
彭美珍陈伟航王建平彭梦霞
关键词: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胆碱酯酶D-二聚体肺炎
RF、抗CCP抗体、CRP及红细胞沉降率与伴类风湿关节炎的CHD患者心肌梗死的关联性
2025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CCP)抗体、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与合并类风湿关节炎(RA)的冠心病(CHD)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本研究设计方案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南京市江宁医院风湿免疫科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204例合并RA的CHD患者,根据其是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将其分为梗死组72例(梗死组)、未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32例(非梗死组),检测两组患者的RF、抗CCP抗体、CRP、ESR及相关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种因素与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关系。结果梗死组患者的RF、抗CCP抗体、ESR、CRP测定值显著高于非梗死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患者≥65岁患者占比、RA病程≥5.0年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非梗死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和非梗死组患者的BMI、CHD病程、性别、吸烟、饮酒、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非梗死组患者,梗死组患者血清HDL-C水平低于非梗死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和非梗死组患者的血清TG、TC、LDL-C、尿酸、Scr测定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F升高、抗CCP抗体升高、CRP升高、IL-6升高,RA病程延长是合并RA的CHD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RA的CHD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RA病程延长且风湿相关因子、血清CRP水平升高都会显著增大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
李红艳张瑾伍树芳张薇
关键词: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抗体红细胞沉降率心肌梗死
标本手动颠倒混匀次数对红细胞沉降率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探讨标本手动颠倒混匀次数对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例受试者的ESR标本检测前手动颠倒混匀3、6、9、12和15次,收集每组的ESR结果,以标本手动颠倒混匀12次为参考标准,用R(4.2.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使用Shapiro-Wilk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Friedman检验,以及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不同手动颠倒混匀次数和ES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00例受试者标本分析前按照标本手动颠倒混匀次数依次分为手动颠倒混匀3、6、9、12、15次5个组,每组ESR中位数依次为13.0、11.5、11.0、8.0、11.0 mm/h。Friedman检验显示,5个组ESR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动颠倒混匀3、6次与手动颠倒混匀12次ESR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标本手动颠倒混匀次数与ESR之间呈负相关(r=-1.000,P=0.017)。结论 标本手动颠倒混匀9次可达到充分混匀的状态,手动颠倒混匀次数过少会导致ESR偏高,临床实验室应重视标本前处理过程,确保整个检验过程的质量。
李畅哈斯朝鲁李欣郭雅静李凌
关键词:红细胞沉降率实验室
测定红细胞沉降率及其他相关参数的设备和方法
在医学分析领域中用于确定红细胞沉降率以及其他相关参数的设备和相应方法,所述设备包括:‑取样构件(11),其采集放置在试管(22)中的待分析的血液样本;‑管(12),血液样本能够引入其中,其对于包括在100和2000nm之...
保罗·加利亚诺
两种全自动血沉仪对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效果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普利生LBY-XC-40自动血沉仪(A品牌)和Alifax TEST1全自动快速血沉分析仪(B品牌)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的结果,评价不同品牌仪器测定ESR的可靠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集的105份血液标本,分别用两种全自动血沉仪和魏氏法测定ESR,以魏氏法为金标准,比较两种全自动血沉仪和魏氏法的相关性,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A、B品牌与魏氏法的测量结果相关性良好(r=0.890、0.902,P<0.05),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好。A品牌与魏氏法的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品牌与魏氏法的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B品牌进行亚组分析,当ESR<20 mm/h时,B品牌测量结果高于魏氏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ESR≥20 mm/h时,B品牌测量结果与魏氏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血蛋白≤120 g/L时,B品牌的检测结果低于魏氏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蛋白>120 g/L时,B品牌与魏氏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品牌与魏氏法测定ESR的结果相似,临床上可用于代替魏氏法快速测定ESR;B品牌与魏氏法测定ESR的结果相关性较好,但需重新建立相匹配的参考区间才更适用于临床测定ESR。
黄洁黄海樱陈波吴秋欣陈靖楠
关键词:红细胞沉降率魏氏法
红细胞沉降率在系统性硬化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系统性硬化病(SSc)患者ESR水平和临床表现的关系, 探讨ESR在SSc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RDC)数据库中在北京协和医院注册登记的SSc患者。SSc符合1980年ACR制定的SSc诊断(分类)标准或2013年ACR/EULAR制定的SSc诊断(分类)标准, 对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以M(Q1, Q3)表示, 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 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北京协和医院单中心共有308例SSc患者入组, 其中女性280例(90.9%), 平均年龄(47±12)岁。104例患者ESR升高。SSc合并ESR升高的患者合并肺间质病变(80.8%与67.6%, χ^(2)=5.89, P=0.015)、肺动脉高压(31.7%与21.1%, χ^(2)=4.20, P=0.040)、肌炎(26.9%与15.7%, χ^(2)=5.54, P=0.019)更常见。实验室检查中, SSc合并ESR升高的患者贫血更多见;CK、高敏CRP、IgA升高和IgG升高更多见, IgA、IgG数值更高;抗体检查中抗dsDNA抗体、抗核糖核蛋白抗体(抗RNP抗体)和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抗体(抗SSA)、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抗体(抗SSB抗体)阳性更多见, 抗拓朴异构酶抗体(抗Scl70抗体)阳性更少见(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IgG升高[B值=1.733, OR值(95%CI)=5.657(2.839, 11.272), P<0.001]、贫血[B值=1.083, OR值(95%CI)=2.952(1.376, 6.333), P=0.005)]、抗SSA抗体阳性[B值=1.665, OR值(95%CI)=5.287(2.367, 11.809), P<0.001]是SSc合并ESR升高的独立相关因素, 其中IgG升高和抗SSA抗体阳性是强相关因子。结论 SSc患者ESR升高更多见于合并贫血、IgG升高和抗SSA抗体阳性的患者, 可能与疾病活动相关, 对这类患者长期随访以观察预后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的治疗选择。
何慧琳周佳鑫侯勇徐东李梦涛曾小峰
关键词:硬皮病红细胞沉降率合并症
红细胞沉降率结合hs-CRP水平预测脊柱结核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红细胞沉降率(ESR)结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预测脊柱结核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月于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102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招募60例于本院体检健康人士分别记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ESR、hs-CRP水平,分析研究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脊柱结核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以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ESR、hs-CRP对脊柱结核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ESR、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预后良好占比90.20%,预后不良占比9.80%。脊柱结核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糖尿病、高血压、血清肌酐(Cr)、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SR、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SR、hs-CRP均为影响脊柱结核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ESR、hs-CRP水平联合预测脊柱结核患者预后效果最佳,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771,高于单独预测的0.713、0.719(Z=3.526,P=0.027;Z=3.507,P=0.032),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6.54%、79.02%。结论:脊柱结核患者ESR、hs-CRP水平异常,预后不良患者ESR、hs-CR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患者,ESR、hs-CRP水平对脊柱结核患者预后的价值较高。
顾伟佴伟萍孙朝花
关键词:红细胞沉降率超敏C反应蛋白脊柱结核特异度预后良好

相关作者

龙勉
作品数:275被引量:275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细胞 生物力学 整合素 红细胞 粘弹性
文峻
作品数:78被引量:237H指数:9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
研究主题:电磁场 脉冲磁场 成骨细胞 血液流变学 激光
蒋品
作品数:31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纤维蛋白原 凝血 ESR 血液流变学 血沉
邱宪波
作品数:78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化工大学
研究主题:微流控芯片 纸条 侧向流 核酸 磁珠
刘延海
作品数:6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
研究主题:红细胞 沉降 电场 沉降速度 血球压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