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00篇“ 红松人工林“的相关文章
红松人工林
本书介绍了红松栽培历史、分布区、生物学特性及生长规律、育种、育苗、造、病虫害防治等知识。
齐鸿儒主编
关键词:人工林
红松人工林培育技术及经营管理有效方法
2025年
红松是辽宁重要的经济、生态树种,对全省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受气候变化及管理措施等因素影响,红松人工林面临着病虫害频发、土壤肥力下降、木生长缓慢等问题。本文旨在探讨红松人工林的培育技术及其经营管理的有效方法,以期为辽宁地区红松人工林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推动红松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张真爱
关键词:红松人工林
基于混合效应的红松人工林单木树高-胸径模型研究
2025年
建立红松人工林单木树高(HT)-胸径(DBH)曲线模型对未来红松人工林生长量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黑龙江省东京城业局红松人工林48块每木调查数据,选取7个常用的经验生长模型作为备选模型通过比较选取最优基础模型。基于最优基础模型引入样地水平随机效应,最终构建了基于样地水平随机效应的人工红松单木树高-胸径曲线混合效应模型。结果表明,与其他几个模型相比,Gompertz形式的M6取得了更好的拟合效果(R_(a)^(2)=0.8338,RMSE=1.609 1)。与最优基础模型比较,混合效应模型R_(a)^(2)显著升高,RMSE、AIC、BIC显著降低,拟合效果较好。基于混合模型的固定效应参数对树高-胸径曲线进行模拟发现,树高-胸径曲线变化规律为随着胸径的增大树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前期树高增长较快,后期增长逐渐减缓,符合树高曲线的总体变化规律。本研究最终构建的树高-胸径曲线模型精度较高,能有效预估红松人工林单木树高变化规律,为未来东京城业局红松人工林经营提供参考。
朱万才刘奇峰李亚洲吴瑶潘研
关键词:混合效应模型
红松人工林种植技术探讨
2025年
红松作为我国东北东部地区阔叶红松主要组成树种,兼具重要生态与经济价值。本文鉴于其人工林的重要性深入探讨种植技术。种植前,苗圃需选中性平坦地块并合理建设苗床。种子经消毒、清洗、浸泡处理后播种,播种可春、秋季进行且有撒播和条播两种方式。栽植要选好苗木并规范操作。施肥依生长阶段而异,修剪整形依用途有别,水分管理注重灌溉与排水,病虫害防治涵盖营、生物与化学防治等多方面技术要点,旨在为红松人工林种植提供全面技术参考。
袁春光
关键词:人工林施肥
黑龙江省东宁市红松人工林天牛种类调查
2025年
为了探究东宁市红松人工林不同种类天牛的种群发生规律,本研究于2023年6月到9月期间使用诱捕器对东宁市双桥子场和二道岗红松人工林天牛种类与数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诱捕到三个亚科八个种的天牛,其中数量最多的是云杉花墨天牛和云杉大墨天牛。第一次诱捕到云杉大墨天牛是6月26日,诱捕到了7头,最后一次诱捕到云杉大墨天牛是在8月28日,仅诱捕到3头。诱捕云杉花墨天牛在7月3日达到羽化高峰期,当天诱捕到了72头,之后逐渐减少。通过对该地区天牛种类及数量调查,有效地掌握当地天牛的羽化规律,为有害天牛的预防及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李亚洲邓勋张瑶宋小双马晓乾王占斌王占斌
关键词:羽化规律
计划火烧对红松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关系的影响
2025年
生物多样性在调节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火是森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干扰因子,森地上、地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会因火的作用发生显著变化。然而,对于计划火烧后生物多样性如何影响森生物量积累和养分可利用性等相关生态系统功能(即:生态系统多功能性(EMF))的认识仍知之甚少。该研究选择了黑龙江省鹤岗市红旗场2018年开展计划火烧的红松(Pinus koraiensis)人工林,在火后4年内环境趋于稳定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评估了计划火烧后下植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效率性状和数量性状)和土壤微生物(真菌和细菌)多样性与EMF的关系,发现计划火烧增加了下植物多样性和EMF。植物多样性中数量性状(单位面积叶片总氮含量)和功能多样性(叶干物质含量的功能分散指数)与EMF均显著正相关,地下微生物多样性对EMF的作用不显著。计划火烧对EMF变异的解释度最高(33.7%),其次是数量性状(27.5%)和功能多样性(13.9%)。研究结果表明,在红松人工林,增加群落内下植被的养分积累和植物性状的多样性是提高计划火烧后EMF的有效策略。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森管理中,计划火烧不仅是降低森火险的有效方式,同时也将对维护下植被生物多样性和EMF起到积极作用。
李冬梅李冬梅孙龙胡同欣韩宇蔡慧颖
关键词:林下植物多样性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数量性状
不同抚育强度红松人工林植物多样性分析
2024年
业局不同抚育间伐的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各分内植物多样性情况,结果显示:红松人工林抚育间伐后分草本和灌木的种类、密度和平均高以及下更新都有所增加,可达50%以上;群落复杂程度较高,物种个体分配比较均匀;下更新的种类增加200%以上,更新密度增加25%以上。抚育间伐对红松人工林的植物多样性有显著影响,抚育强度越大,植物多样性种类越多,群落结构越复杂。该结论为红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提供了理论基础,从丰富植物多样性角度建议红松人工林中龄采用60%的采伐强度进行抚育间伐。
吕奕佳孙楠翁海龙
关键词:人工林植物多样性抚育
红松人工林单木-分两水平经营决策
长期以来,我国木材资源缺口严重。尽管我国积极持续地营造人工林,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森资源、增加森储备的政策,但人工林仍存在总体质量仍不高、幼中龄比重大、优质人工林材种偏少,材质偏低等问题,短期内木材供需失衡的矛盾仍然突...
徐颖
关键词:人工林净现值
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红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为探究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红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选择甘肃省小陇山榆树场作为研究地,设计3种不同强度的间伐处理:轻度(T_(1))、中度(T_(2))和重度(T_(3)),对红松木生长速率、树干分杈率、土壤质量与养分循环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间伐处理对红松木生长、树干分杈率、土壤质量等均产生了显著影响。其中,中度间伐在促进木生长、提高树干分杈率、促进土壤养分有效循环与利用等方面表现优异。因此,研究建议在抚育红松人工林的过程中采取中度间伐措施,以提高红松人工林生长量和生态效益。
赵玉红
关键词:红松人工林间伐生长速率
间伐对红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的影响
2024年
为探明间伐对红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的影响,该文以本溪县草河口镇40年生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获取不同间伐强度的红松细根,测定不同土层及不同根序的细根生物量。结果表明:随着间伐强度增加,红松活细根、死细根及总生物量均下降,而单株红松细根生物量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增加。不同间伐强度样地0~10 cm、10~20 cm土层活细根生物量及0~10 cm死细根生物量均随间伐强度增加而显著减少(P<0.05),10~20 cm土层死细根生物量差异不显著。各间伐强度样地,不同土层的红松细根生物量随根序等级增加而增加,0~10 cm土层不同等级细根生物量均高于10~20 cm土层。由此可知,红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随间伐强度增加而降低,适度间伐可以促进单株红松细根生长,提高分空间利用效率,并增加表层土壤中低等级细根的比例。该研究结果可为辽东地区红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基础。
姚博
关键词:人工林间伐细根生物量

相关作者

贾炜玮
作品数:122被引量:731H指数:16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研究主题:落叶松人工林 红松人工林 生物量 混合模型 节子
李凤日
作品数:229被引量:1,798H指数:25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长白落叶松 落叶松人工林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 生物量 树冠
陈立新
作品数:150被引量:1,638H指数:25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林隙 落叶松人工林 落叶松 红松阔叶混交林 凋落物
董利虎
作品数:79被引量:589H指数:16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研究主题:长白落叶松 生物量 可加性 混合效应模型 红松人工林
杨光
作品数:177被引量:655H指数:15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可燃物 森林火灾 柚木 火烧迹地 林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