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999篇“ 红斑狼疮患者“的相关文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适宜的体育锻炼
2025年
系统性红斑狼危(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慢性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SLE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和预后已经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在日常生活中,不少患者仍然心理负担重,合并焦虑、抑郁、疲劳等情况,不知道如何进行日常活动和锻炼,心肺功能差、骨量和肌肉量减少,影响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张晓敏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疾病LUPUS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ERYTHEMATOSUS肌肉量心肺功能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影响因素
2025年
目的探索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肌少症的影响因素及独立预测因素。方法以2023年4月—2024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4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血常规、尿常规、24 h尿蛋白、肌酶谱、C反应蛋白、血沉、补体、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2000,SLEDAI-2K)、临床症状以及治疗用药等数据信息。首先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对危险因素进行初步筛选,继而将组间比较有差异的潜在因素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SLE合并肌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肌少症组中神经受累、脱发、低剂量激素应用、尿红细胞计数、肌酸激酶、血清补体C4高于非肌少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肌少症组中年龄、体重、BMI、免疫球蛋白IgA、血沉、抗双链DNA抗体、抗双链DNA抗体阳性高于肌少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得到SLE合并肌少症患者的4个独立预测因素:体重(OR=1.274,95%CI:1.027~1.580,P=0.027)、BMI(OR=2.431,95%CI:1.359~4.349,P=0.003)、C4(OR=0.103,95%CI:0.010~0.912,P=0.002)、低剂量激素应用(OR=0.140,95%CI:0.020~0.957,P=0.045)。结论SLE患者合并肌少症的情况可能开始于相对年轻阶段,且SLE合并肌少症的患者对自身相关指标管控较好,亦或意味着SLE的疾病活动度与肌少症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关联性,体重,BMI,C4,低剂量激素应用是SLE合并肌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
曾博恺高冠民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影响因素低剂量激素BMI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总结
2025年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方法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PIPOST"模式构建循证护理问题,根据"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自上至下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指南网站、专业协会网站及国内外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运动干预的临床指南、共识、系统评价、最佳实践、证据总结等相关证据。筛选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6月15日。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1篇,指南3篇,系统评价6篇,随机对照试验5篇。从运动原则、运动评估、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频率和时间、运动监测6个方面汇总形成了25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汇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运动干预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史君伟蔡德慧王鑫浩郑金龙康薇徐炜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运动干预循证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Zonulin检测的临床意义
2025年
目的:为探究外周血Zonulin在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肠道通透性、疾病活动度以及受累脏器的临床价值。方法:共纳入60名SLE女性患者,通过ELISA测量血清连蛋白(Zonulin)及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并收集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2k)评分及临床指标评估疾病活动度,通过线性回归和Pearson相关性评估外周血Zonulin、IFABP水平与SLEDAI-2k及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LE患者中外周血Zonulin (p p p p 2 = 0.5247, p p p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peripheral blood Zonulin in the evaluation of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disease activity, and affected organ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Methods: 60 female patients with SLE were enrolled. Serum levels of Zonulin and intestinal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IFABP) were measured by ELISA. The 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 (SLEDAI-2k) score and clinical indicators were collected to assess disease activity. Linear regression and Pearson correlation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Zonulin, IFABP in peripheral blood and SLEDAI-2k, clinical indicators. Results: Compared to healthy controls, the levels of Zonulin (p p p p 2 = 0.5247, p p p < 0.001)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However,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Zonulin and IFABP levels in peripheral blood among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organ involvements. Conclusion: Zonulin in peripheral blood may be associated with disease activity and exacerbation, potentially serving as a biomarker for the severity and progression of SLE, but it is unrelated to the involved organs and systems.
初小迪刘又维赵娜娜李淑亚邢倩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肠道通透性ZONULIN
aCMQ技术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2025年
目的应用自动心肌运动定量(automatic cardiac motion quantification,aCMQ)技术评价不同活动度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损害的价值,并探讨左心室应变参数与临床实验指标、SLE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11月至2024年8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80例SL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SLEDAI<10分为狼疮轻度组(n=46),SLEDAI≥10分为狼疮中重度组(n=34)。随机选取同期体检的4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常规超声心动图及aCMQ技术获得相关参数。结果三组受试者的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eft ventricular 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LVGLS)、心尖两腔心纵向应变(apical two-chamber longitudinal strain,AP2LS)、心尖三腔心纵向应变(apical three-chamber longitudinal strain,AP3LS)、心尖四腔心纵向应变(apical four-chamber longitudinal strain,AP4L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狼疮中重度组的左心室整体环向应变(left ventricular 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LVGCS)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LVGLS、AP2LS、AP3LS、AP4LS及LVGCS均与补体C3、补体C4呈正相关,而与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A)IgA、IgG、IgM及血红细胞沉降率、超敏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SLEDAI与LVGLS、AP2LS、AP3LS、AP4LS呈负相关,与LVGCS无明显相关性。结论aCMQ技术可早期发现SLE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且随着疾病活动度越高,左心室收缩功能损害越重。左心室应变参数和临床实验指标、SLEDAI间较好的相关性可能有助于更好地评估SLE患者的心脏受累情况。
金子燃李妍刘璇孙皓天高静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左心室收缩功能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身共病关系的潜在类别分析
2025年
目的:探索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心理健康问题的潜在类别,分析其与患者疾病活动度以及疲劳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2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风湿科就诊的SLE患者147名。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探索心理健康问题的潜在类别,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LE患者心理健康问题的潜在类别与患者疾病活动度和疲劳的关联性。结果:将SLE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分为2个潜在类别,高心理健康问题组(n=60)和低心理健康问题组(n=87)。与低心理健康问题组相比,高心理健康问题组与患者自评疾病活动度(β=0.22)和疲劳(β=0.27)正关联。结论:SLE患者心理健康问题常常同时发生,在进行心理干预时应选择综合的管理策略。
刘晓潼卢燕娥王晓刘佳佳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心理健康疾病活动度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中西医联合治疗进展研究
2025年
作为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征主要为形成大量的自身抗体,并且会对多系统造成累及。青春期到围绝经期女性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发病人群。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时,虽然西医治疗能取得一定效果,却存在比较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而中医治疗技术不但能减毒、增效,而且能明显减少情绪障碍、骨质疏松、继发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增加治疗手段的多样性。现阶段,中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可选择中药提取物、中成药、分期辨证和辨证论治等。分析中西医联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进展,以期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田冰微王玲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西医治疗中医治疗中西医联合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社会疏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调查并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社会疏离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8月至2024年3月入院的8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一般疏离感量表(GAS)调查其社会疏离感现状,用线性回归分析了解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社会疏离感的因素。结果本研究8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社会疏离感得分为(41.64±3.92)分,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家庭及社会支持、负性情绪是其社会疏离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社会疏离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未婚、家庭及社会支持水平低及有负性情绪的患者社会疏离感较强,临床医护工作者应重视以上4类患者,做好心理疏导,采取个性化、精细化、精确性、科学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增强人文关怀,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减轻患者社会疏离感,让其更好地回归家庭和融入社会。
段岭雪龙漫宇铁崧元梁会王姝亚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影响因素
贝利尤单抗治疗中重度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效果
2025年
目的:观察贝利尤单抗治疗中重度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该院收治的78例SLE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醋酸泼尼松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贝利尤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疾病活动度[SLE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抗双链DNA抗体(ds-DNA)水平、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17、IL-23]水平、补体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SLEDAI评分和抗ds-DN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A、IgG、IgM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IL-17、IL-23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补体C3、C4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利尤单抗治疗中重度SLE患者可提高补体C3、C4水平,降低疾病活动度评分、抗ds-DNA水平、免疫球蛋白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醋酸泼尼松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
孙艳芬周孝会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醋酸泼尼松硫酸羟氯喹疾病活动度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接受度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
2025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疾病接受度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6—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SL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接受度量表(acceptance of illness,AIS)、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2000)、创伤后成长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共纳入196例SLE患者,其疾病接受度轨迹分为“难以接受”(36.3%)和“逐步接受”(63.7%)2种轨迹,年龄、受教育程度、身份类别、狼疮疾病活动度和创伤后成长是SLE患者疾病接受度轨迹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SLE患者疾病接受度变化轨迹存在异质性,医护人员应关注相关影响因素,早期采取干预性措施提高患者疾病接受度水平。
王娜门雪妍祁梦君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影响因素护理

相关作者

孙凌云
作品数:535被引量:1,446H指数:17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研究主题: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间充质干细胞 红斑狼疮 狼疮
李向培
作品数:399被引量:1,145H指数:12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
研究主题: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干燥综合征 红斑狼疮
陈顺乐
作品数:246被引量:1,568H指数:19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研究主题:系统性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SLE 抗磷脂抗体
叶志中
作品数:273被引量:711H指数:12
供职机构: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强直性脊柱炎 SLE
梁柳琴
作品数:151被引量:806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狼疮肾炎 红斑狼疮 环磷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