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53篇“ 精神生态“的相关文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生态危机与精神生态危机——从易卜生的中后期戏剧说起
2025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大陆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与精神生态危机。工业革命在极大地丰富人类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物种灭绝的进程,并引发了河流与大气污染等问题。与此同时,工业化进程带来的精神生态危机同样不容忽视。机器逐渐取代人力,导致人们普遍感受到了焦虑与空虚,社会不平等现象亦日益加剧。易卜生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这一时代的双重危机,其剧中人物如艾莉达、海达·高布乐等所表现出的焦虑和空虚,正是世纪末欧洲人普遍心态的写照。易卜生的作品不仅是对这一时代危机的真实写照,更为后世提供了深刻的启示与思考。At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European continent faced unprecedented ecological and spiritual crises.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not only greatly enriched human material wealth, but also accelerated the process of species extinction and caused problems such as river and air pollu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spiritual ecological crisis brought about by the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cannot be ignored. Machines are gradually replacing human labor, leading to widespread feelings of anxiety and emptiness among people, and increasing social inequality. Ibsen’s works profoundly reveal the dual crisis of this era, and the anxiety and emptiness exhibited by characters such as Alida and Haida Gaubert are a reflection of the common mentality of Europeans at the end of the century. Ibsen’s works are not only a true portrayal of the crisis of this era, but also provide profound inspiration and reflection for future generations.
吴予昊
关键词:精神生态危机
媒介化语境下村上春树小说《电视人》的精神生态危机研究
2025年
精神生态批评作为生态批评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解读文学作品中的人类精神生态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电视人》细致入微地描述了人类个体因电视人入侵其家园空间而遭遇的空前精神危机,体现了作家对电视这一新媒介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对人类个体产生巨大心理和精神冲击的深切关注。从精神生态批评的角度重新解读村上春树小说《电视人》,探究在电视人这一新媒介代言人的控制下,人类个体的精神生态如何从最初的陷入困境逐步滑向内部失衡直至跌入崩溃的深渊的过程和缘由。精神生态危机最终导致个人在强大的媒介面前沦为“他者”。在媒介化时代,尤其在互联网和媒介高速发展和快速更迭的今天,人类个体必须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和人际交往中,与时代精神同向同进,形成和谐稳定的精神生态,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人类社会的平衡发展。
杜业艳谢晓玲
关键词:媒介化精神生态
《庄子》精神生态隐喻的英译叙事重构
2025年
隐喻言说是《庄子》话语特色之一,其中不乏体现主体与其生存环境同构互动的精神生态隐喻。本文对此种隐喻进行界定并提出识别程序,选取《庄子》精神生态隐喻英译实例,探究何种叙事重构方法能将《庄子》原文有关精神生态的隐喻叙事内容更好地被译入语读者群接受并认可,进而将原文的精神生态内涵在异域文化中得以传递。《庄子》精神生态隐喻主要有喻体源于自然意象和非自然意象等两类。前者的英译可遵照选择性采用的诗化叙事重构方法,后者的英译宜采取人物事件再定位的语境重构策略。聚焦《庄子》中精神生态隐喻的译介叙事重构研究,可对以生态思想外译为导向的《庄子》英译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
周桂君林琳
《荆棘鸟》中女性的精神生态解读
2024年
以《荆棘鸟》为研究文本,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框架,深入分析小说中女性角色的精神生态。通过细致描绘三代女性在不同历史语境下与命运、社会及自然的复杂纠葛,揭示了她们在精神层面上的追求与蜕变。这些女性角色,无论是与命运的抗争、对社会的质疑,还是与自然的和解,都体现了她们在精神生态上的丰富内涵和成长轨迹。生态女性主义对女性精神生态建构影响深远,为当代女性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精神支持,鼓励她们在追求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实现自我精神的和谐与成长。
张春娇
关键词:《荆棘鸟》女性精神生态生态女性主义
精神生态视域下《金钱:绝命书》中约翰·塞尔夫精神失衡的解读
马丁·艾米斯是英国当代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杰作《金钱:绝命书》入选时代杂志“1923年至2005年间最出色的100部英语小说”。主人公塞尔夫沉迷于酒精、金钱和色情中,面临着严重的精神问题。他甚至尝试通过自杀来结束...
初玲
关键词:精神生态
《哞》的精神生态解读
简·斯迈利是美国当代著名学院派小说代表作家。斯迈利在小说《哞》中展现了二十世纪美国高校中教职工和学生们所面临的危机和困惑。论文以鲁枢元的精神生态批评为理论指导,采用文本细读法对斯迈利小说《哞》进行论述和研究。论文主要由五...
王惠
关键词:精神生态
精神生态视域下的《斯通纳》
2024年
精神生态的视角分析美国作家约翰·威廉斯的经典作品《斯通纳》,依次探讨了主人公的精神困境和出现这些困境的原因,分析了主人公如何使自己的精神生态重获平衡,以启发现代人在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社会中培养健康积极的精神生态
姜莉杨梦园
《自我的追寻》中的精神生态美学研究
2024年
《自我的追寻》是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从事精神分析工作的结晶,他敏锐地感知到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并将其投射在《自我的追寻》中。本文基于精神生态美学理论,探究现代人精神困惑的症结,以及社会的病态与原因,呼吁在爱的力量和人际关系中追寻自我与“诗意栖居”;鼓励人们认清自我,努力成为真正自我的本体,摆脱人为痛苦的桎梏,培养健康积极的精神生态,从而追寻真正的幸福。《自我的追寻》具有深厚的现实意义,即使在当下它也能够紧扣时代主题。弗洛姆驱策世人去寻找解决方法,摆脱精神的枷锁,追寻内心的自我,走入精神生态美学中寻找自我定位。
黄淋吴得禄
摇摇晃晃走出来的人间诗意——精神生态视域下余秀华诗歌赏析
2024年
精神需求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社会背景下,诗歌创作开始朝着更加澄明的方向发展,不仅满足了诗歌爱好者的自身需要,也满足了人的精神需求。余秀华以审美的眼光关注社会、关注生活,通过诗性化的语言表达出农村底层女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李艳
关键词:诗歌叙事精神生态
操作界面与内容界面的合一:数字屏幕的文化技艺和精神生态
2024年
数字屏幕是一种深度媒介化时代的文化技艺,在今日已然成为数字化生存的基础性操作系统,并以自身独特的媒介界面开启着一个象征性世界。数字屏幕是由内容界面与操作界面融合的混合界面。内容界面呈现的是一个意义性象征世界,并不断地邀约人的意识流卷入其内在的时空;操作界面所呈现的则是一个功能性象征世界,人通过其实现对外部现实世界的远程交道。但在数字屏幕之中,内容界面却不断对操作界面进行侵蚀,个体的精神世界被不断地卷入内容界面之中,并陷入一种混沌的精神生态,自我意识在媒介技术的构序之中走向机器化与剩余化。
胡建强束秀芳
关键词:精神生态自我意识

相关作者

王岳川
作品数:371被引量:1,876H指数:2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研究主题:书法 文化输出 中国文化 文化 中国书法
黄淋
作品数:23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六盘水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精神生态 政治性 语言 文化 语言翻译
赵谦
作品数:180被引量:261H指数:8
供职机构: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米兰·昆德拉 小说 生态 高职院校 希腊神话
刘永杰
作品数:33被引量:94H指数:5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
研究主题:精神生态 《悲悼》 奥尼尔 女性主义 《榆树下的欲望》
席战强
作品数:25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河池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研究主题:精神生态 社会生态 《儿子与情人》 生态和谐 生态整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