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545篇“ 粮食生产安全“的相关文章
- 粮食主产区政策的粮食生产安全效应研究
- 2025年
- 设立粮食主产区是国家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实证检验粮食主产区政策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能为粮食政策改革提供一定参考。文章基于1997—2022年全国31省份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粮食主产区政策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异质性、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粮食主产区政策能有效保障主产区粮食生产安全,其对沿海、低粮食产量及低播种面积地区保障作用相对较小;进一步的粮食主产区政策可通过发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及促进农业技术进步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且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与农业技术进步具有协同效应;该政策还能够保障主产区邻近省份粮食生产安全。据此,建议沿海地区加大耕地保护力度、粮食产量较低地区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粮食播种面积较小地区强化政策扶持及激励;鼓励发展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技术发展、深化粮食主产区示范引领效应、加强粮食生产从业者间的交流合作,以进一步发挥粮食主产区政策的粮食生产安全保障效应。
- 何筠桂俊练罗海平
- 关键词: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安全双重差分
- 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
- 2025年
- 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离不开金融资源的支持。数字普惠金融作为大数据技术与大金融市场有效衔接的载体,在促进我国农业生产要素自由配置、助推我国粮食生产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理论分析1.数字普惠金融与粮食生产安全。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缓解信息不对称两种路径缓解粮食生产农户的信贷约束,降低农村金融排斥水平,促进农户增加粮食生产的要素投入,为我国粮食生产安全赋能。
- 曲丽丽李美娆刘畅
- 关键词:农业生产要素粮食生产安全
- 粮食生产安全研究综述
- 2024年
-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逐渐由数量安全向数量和质量并重、兼顾生态安全和结构安全转变,粮食生产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粮食生产安全状况、影响因素、政策研究以及与生态安全的关系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并从历程演变、新特征、主产区粮食安全影响因素、政策等方面揭示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历史逻辑和现实必要性,为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研究提供全面、系统的综述和展望。
- 关浩杰王小康
- 关键词:粮食生产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粮食生产
- 新时代粮食生产安全法律保障研究——以土地托管为基础
- 以法律确保"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首要保障的是粮食生产安全,而粮食生产安全的根基在于形成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生产现代化模式。实践中,土地托管模式能够同时满足广大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体的粮食生产需求,是一种比土地流转模式...
- 牛英豪
- 关键词:粮食生产安全土地流转土地托管
- 农业保险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研究
-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全面加强粮食安全体系建设,确保我国民众的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进一步明确抓好粮食生产任务、保障粮食生...
- 郑丁豪
- 关键词:农业保险粮食生产粮食安全区域异质性
- 粮食生产安全与农业生态保护耦合协调性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 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生态保护都是“国之大者”,且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生态保护之间存在着多重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但目前聚焦于两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研究较少。为实现中国粮食安全和生态保护的国家战略目标,需要对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生...
- 王辛月
- 关键词:农业生态保护粮食生产安全粮食主产区
- 农业数字化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机理与效应被引量:6
- 2024年
- 为厘清农业数字化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效应,基于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2011-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构建了农业数字化和粮食生产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面板数据基准回归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数字化对粮食生产安全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农业数字化的发展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但其影响效用只有农业数字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充分显现;2)当农业数字化处于较低水平时,对粮食生产具有一定的负向效应;当农业数字化水平提升至较高水平时,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会转变为正向促进作用;3)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数字化建设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农业数字化对华北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粮食生产安全产生了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对东北平原粮食生产安全未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我国应充分把握农业数字化发展机遇,推动农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粮食生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农业数字化推进策略,以有效保障区域粮食生产安全;搭建区域协作机制,共享农业数字化发展经验。
- 刘威郑雪丽马恒运
- 关键词:农业数字化粮食安全粮食生产门槛效应
- 农业机械化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对策分析
- 2024年
- 在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下,粮食生产安全备受关注。在农业生产领域,农业机械化被视为保障粮食生产稳定的关键手段。我国当前农业机械化生产面临的现状较为复杂,受多重因素制约。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者由于收入水平有限,往往难以承担农业机械高昂的购置成本,加之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尤其是年轻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使得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不少留守农业生产者虽有意愿却因缺乏必要的技术,无法高效使用农业机械。本文深入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在粮食生产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对策,以期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而实现粮食生产效益的稳定增长。
- 景兴隆
- 关键词:粮食生产安全农业机械化
- 宁德市蕉城区粮食生产安全保障路径创新探索
- 2024年
-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积极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积极引导土地适度流转、产业规模经营。为了破解耕地总量少、人均少、土地细碎化等不利因素,着力解决粮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想种、无人种、无法种”问题,蕉城区通过激发内生动力、创新发展模式、健全长效机制,推动粮食生产经营规模化、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化。
- 周建刚
- 关键词:农村土地改革粮食安全规模化
- 粮食生产安全稳定性测度及约束条件——以河南省为例
- 2024年
- 基于供需均衡的经济规律,构建河南省粮食安全评价体系,结合粮食重心变化,运用熵值法和障碍度模型法,测度河南省1985—2021年粮食生产力稳定性水平和约束条件。结果表明:(1)河南省居民口粮消费占比降低的同时总量没有降低,饲料消费和工业消费总量增长的同时消费占比也逐渐增长。(2)河南省粮食生产重心变化幅度依次为:花生>禽蛋>奶类>大豆>牛>玉米>羊>小麦>猪,农牧重心集中交错并向干旱区移动,加剧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3)1985—2015年粮食生产评价指数快速降低,2015—2021年相对稳定,年际波动幅度较大,粮食生产的稳定性欠佳。(4)影响河南省粮食生产力稳定性的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粮食生态安全是河南省粮食生产稳定性中的主要短板。
- 罗锦琼鲁礼新徐珊珊
- 关键词:粮食安全
相关作者
- 李志斌

- 作品数:27被引量:464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研究主题:GIS 粮食生产 粮食生产安全 预警 预警研究
- 罗光强

- 作品数:109被引量:644H指数:13
-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粮食主产区 粮食安全 粮食生产 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
- 陈佑启

- 作品数:124被引量:3,470H指数:33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GIS 城乡交错带 基于GIS 粮食生产
- 石淑芹

- 作品数:43被引量:903H指数:15
- 供职机构: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GIS 粮食生产 农户 耕地 粮食生产安全
- 姚艳敏

- 作品数:94被引量:1,513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研究主题:GIS 土壤有机质 东北三省 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