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49篇“ 粪大肠菌群“的相关文章
松花江干流大肠菌群时空变化研究
2024年
大肠菌群普遍存在于人类和温血动物的便中,在水环境和水处理过程中与病原体具有相似的稳定性,水质监测中一般选择大肠菌群来表征水体微生物安全状况。对2012年-2019年松花江干流开展大肠菌群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肠菌群的数量在2.0×10^(2)~2.4×10^(5)MPN/L之间,月达标率69.1%,2012年-2018年达标率呈现上升趋势,2019年略有下降。各断面年际变化规律不一致,总体上2018年和2019年大肠菌群数量明显下降。不同水期数量变化规律不同,沿程数量变化呈现“M”型,表现出大肠菌群指标受城市生活污水影响明显。存在一定的季节因素影响,自然衰减不明显,人为因素是污染主要原因。2018年后微生物安全基本得到保证,水体的卫生学状况明显改善。
徐昨非刘蕊孙靖宇林月王佳龙
关键词:松花江干流粪大肠菌群
水中大肠菌群四种监测方法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大肠菌群作为一项能够反映水质卫生安全程度的因子,已成为水体污染评价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环境监测领域主流的测定方法有多管发酵法、纸片快速法、酶底物法和滤膜法4种。从原理、阳性判别方式、适用范围、检出限、方法特点和干扰因素等方面对上述4种方法进行对比论述,表明了4种方法所具有的特性,总结了实际工作中应当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有助于提升监测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俞伟施泠西
关键词:粪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酶底物法滤膜法
沉积物中大肠菌群的现场快速定量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沉积物中大肠菌群的现场快速定量检测方法,属于环境微生物检测技术领域,所述方法为取沉积物样品并转移到预装有生理盐水的无容器中;将沉积物样品和生理盐水充分混匀,然后取1 ml混匀后的混合物转移到预装有1 m...
张旭志杨倩倩于永翔丁东生张艳徐勇曲克明卢峰王笑旸梁若寒张圆圆
不同废水中活性氯与大肠菌群的相关性研究
2024年
活性氯具有特定的氧化性,能使微生物细胞内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失活,从而使微生物死亡;在疫情期间,大量使用含氯消毒剂杀毒,对生态环境有着一定的影响,本文选取疫情期间废水中大肠菌群和总余氯含量为代表,直接测定了不同水样中所含大肠菌群以及使用哈希DR300便携式快速测定仪测定个水样中总余氯的含量,得到了废水中总余氯含量与大肠菌群具有一定的线性相关性。
朱雯雯
关键词:粪大肠菌群活性氯
环境水体中大肠菌群实验室间比对统计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统计方法在环境水体大肠菌群实验室间比对中的适用性,考察其实际应用情况,并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环境水体中大肠菌群的检测能力进行评价分析。方法 采用格拉布斯(Grubbs)检验法和四分位稳健统计法两种统计方法对2021年我国255家生态环境检验检测机构开展的环境水体中大肠菌群实验室间比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四分位稳健统计法评价结果中共有11个不满意结果,Grubbs检验法仅发现1个离值,该离值与稳健统计法评价结果一致。为减少离值的影响,采用四分位稳健统计法评价环境水体中大肠菌群实验室间比对结果更为科学合理。环境水体中大肠菌群实验室间比对结果满意率为90.2%。结论 本次全国生态环境实验室对环境水体中大肠菌群的整体检测能力水平较好。
吴晓凤崔梦菲王晓丹吕怡兵
关键词:实验室间比对
酶底物法测定湖泊水中大肠菌群的不确定度评定
2024年
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 1059.1—2012),对湖泊水中大肠菌群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估。按照《水质总大肠菌群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的测定酶底物法》(HJ 1001—2018)要求,对湖泊水样进行连续10次重复测定,分别评估MPN的不确定度和样品体积的不确定度。测得水样大肠菌群浓度为5.2×10^(2)MPN/L,拓展不确定度为0.15lg(MPN/L)。结果表明,MPN是影响大肠菌群浓度不确定度的主要分量,对MPN的不确定度评定需要同时考虑MPN值的不确定度和重复测量的不确定度。
白浩男陈芬
关键词:不确定度酶底物法MPN粪大肠菌群
酶底物法在官厅水库大肠菌群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2024年
为了更好地监测官厅水库流域大肠菌群,通过方法验证和实测数据统计,验证了酶底物法在该流域应用的准确性,并总结分析了大肠菌群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肠菌群浓度与温度有正相关关系,最大值基本出现在夏、秋季。水库上游洋河支流域监测站点大肠菌群浓度较高,库区附近站点浓度较低。结合实验验证与数据分析,验证了酶底物法在官厅水库流域应用的可行性,并为官厅水库水质监测提供数据支撑。
孙秀梅王潇马晓萌
关键词:粪大肠菌群酶底物法官厅水库
酶底物法测定污泥中大肠菌群的方法研究及比对
2024年
为了提高污泥微生物学指标大肠菌群的检测效率,验证采用酶底物法检测该指标的可行性及适应性,开展方法研究及比对试验。采用酶底物法和多管发酵法对污泥中大肠菌群进行同步测定,检测结果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配对t检验,全国6家实验室201组比对结果显示:两组数据P=0.141(>0.05),相关系数r=0.964,表明两种检测方法相关性较好,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具有一致性。3家实验室的6个实验组分别对低、中、高三个浓度的实际样品以及有证标准物质配制的样品进行了6次重复测定: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分别为4.5%~13.7%、1.6%~6.7%、1.4%~3.6%和1.1%~4.5%;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8.7%、5.2%、5.3%、3.1%;重复性限依次为0.44、0.39、0.43和0.27;再现性限依次为0.44、0.49、0.81和0.31;实验室内的相对误差范围为0.91%~2.8%;相对误差最终值为1.9%±1.5%。通过试验验证,酶底物法测定污泥中大肠菌群的方法精密度、准确度符合要求,确认方法检出限为10MPN/g。多管发酵法、滤膜法分别是现行检测污泥中大肠菌群的国标方法和行标方法,酶底物法与前两者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准确度高、不需要确证试验、检测效率高等特点。酶底物法可作为测定污泥中大肠菌群指标的补充方法。
王莉莉潘尚丽卢安根吴家勇冯金荣
关键词:酶底物法污泥粪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
多管发酵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方法验证及注意的问题
2024年
水质大肠菌群是水体受人畜便污染的最直接指标。本文对多管发酵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中样品采集、样品保存、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废物处理等内容进行探讨,并对HJ 347.2—2018方法进行验证,方法的空白对照、阴阳株对照、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均符合方法要求。
曹媛
关键词:粪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
固定酶底物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的优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固定酶底物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水中大肠菌群的方法,其优点包括操作简便、检测灵敏度高、结果可靠等。然而,该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底物浓度、酶反应条件、水样处理等。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方法的检测准确性和稳定性,研究人员可以从优化底物选择、优化反应条件、优化水样处理等方面进行探索。介绍了固定酶底物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背景,重点探讨了该方法的优点和影响因素。通过优化底物选择、反应条件和水样处理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提高该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有助于更好地应用固定酶底物法来监测水质,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邓娇兰
关键词:粪大肠菌群影响因素

相关作者

樊景凤
作品数:132被引量:780H指数:15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研究主题:海水浴场 副溶血弧菌 肠球菌 海洋环境 群落结构
李娣
作品数:44被引量:248H指数:9
供职机构: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研究主题:底栖动物 多样性 底栖动物群落 污水污泥 太湖
王立峰
作品数:10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粪大肠菌群 黑臭水体 环境安全 小陇山 甘肃小陇山
李盟军
作品数:73被引量:486H指数:13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研究主题:叶菜 菜地 镉 生菜 土壤
梁玉波
作品数:118被引量:850H指数:19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研究主题:贝类 菲律宾蛤仔 腹泻性贝毒 麻痹性贝毒 帕金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