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1篇“ 籽棉产量“的相关文章
基于微波检测技术的机采籽棉产量估测系统开发
张峰
一种基于微波多普勒法的机采籽棉产量监测试验平台及监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采棉机产量监测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微波多普勒法的机采籽棉产量监测试验平台及监测方法,包括:搭建机采棉微波测产试验台;设计微波传感器采集输棉管中籽棉的微波多普勒信号;建立微波损耗关系模型,补偿因籽棉中水分导致...
冯静安张峰栗宇航邵文平王庶吕江峰蔺元刚
日照时间、积温和降水量对籽棉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为寻求影响籽棉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建立二者之间的回归模型,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2010―2020年同一施肥条件下棉花籽棉产量与4―10月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籽棉产量的最重要气候因子是4―10月日照时间,关联度为0.4307;其次是≥15℃积温,关联度为0.3864;再次是≥20℃积温,关联度为0.3483。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4―10月≥10℃积温、日照时间、降水量是影响籽棉产量的正效应气候因子。6―8月产量形成关键期的15个气候因子中,6月降水量、7月≥10℃积温、8月日照时间对籽棉产量的影响均为正效应,而8月≥20℃积温为负效应因子。
李鹏程张思平郑苍松孙淼邵晶晶冯卫娜董合林
关键词:棉花栽培灰色关联分析积温降水量籽棉产量
极端干旱区降解膜对棉田耗水、籽棉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3
2021年
为探明降解膜在极端干旱区滴灌棉花的应用效果,设置4种不同类型的降解膜(黑色氧化—生物双降解膜M1、白色氧化—生物双降解膜M2、黑色全生物降解膜M3及白色全生物降解膜M4),以普通塑料地膜为对照(CK)开展试验,分析降解膜的降解情况、棉田耗水规律、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单株干物质累积量,籽棉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M2降解效果最好,覆膜80 d时开始降解,180 d时与M4存在的地膜残片均≤16 cm 2,M1与M3降解缓慢,生育期末出现≥20 cm的自然裂缝,而普通塑料地膜始终没有降解。生育期内棉田耗水先升后降,花铃期达到最高,苗期各种地膜处理的棉田耗水没有显著差异,花铃期与吐絮期差异显著;降解膜M2处理的棉田耗水量在花铃期比降解膜M1、M3及CK分别高出1.93%、1.95%及5.59%(P<0.05),在吐絮期比降解膜M1、M3及CK分别高出4.79%、4.50%及6.22%(P<0.05);M4仅次于M2,且没有显著差异。苗期各种地膜处理的棉花生长差异较小,蕾期和花铃期差异较大,蕾期各种降解膜处理的棉花株高较CK低2.30%~15.63%、叶面积指数低11.59%~31.31%,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低1.84%~11.48%;花铃期降解膜M2处理棉花生长最好,茎粗比其他降解膜及CK大0.83%~15.19%,叶面积指数大1.09%~16.09%,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大0.20%~13.99%;降解膜M2的籽棉产量比降解膜M1、M3及M4分别高7.33%、13.53%及9.50%,比CK低2.05%;降解膜M1、M2、M3及M4的棉田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CK低11.08%、7.28%、16.82%及14.56%,M2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仅次于CK,差异不显著。因此降解膜M2替代普通塑料地膜用于极端干旱区棉花种植实践是可行的。
丁宏伟王振华李文昊李文昊温越张金珠邹杰
关键词:极端干旱区降解膜耗水规律
磷肥用量对新疆棉田磷素状况、籽棉产量和磷平衡的影响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研究磷肥用量对新疆棉田土壤磷素有效性、植株磷吸收和分配、产量构成和棉田磷平衡的影响,为新疆棉田减磷增效和磷素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置不同磷肥用量处理(不施磷肥对照,50,75,150和300 kg P_(2)O_(5)·hm^(-2)),测定了棉花不同生育期土壤速效磷、植株吸磷量和磷分配、籽棉产量,计算了棉田磷肥利用率和磷素平衡状况。【结果】(1)棉田土壤速效磷表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超过150 kg P_(2)O_(5)·hm^(-2)施磷量时,土壤速效磷不再增加。(2)植株累积吸磷量呈现出随施磷量增加而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50 kg P_(2)O_(5)·hm^(-2)施磷量时,植株累积吸磷量最高;植株生殖器官(蕾、铃、絮、籽、壳)磷素吸收比例随施磷量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150 kg P_(2)O_(5)·hm^(-2)施磷量时,生殖器官累积磷素吸收比例最高。(3)籽棉产量随施磷量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略有降低的趋势,在50~150 kg P_(2)O_(5)·hm^(-2)施磷量时籽棉产量最高,为5912~6288 kg·hm^(-2)。(4)磷肥利用率在施磷肥75 kg P_(2)O_(5)·hm^(-2)达到最优,为22%;随施磷量的增加,棉田土壤磷素盈余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在施磷量75 kg P_(2)O_(5)·hm^(-2),棉田磷素收支开始出现盈余,磷素盈余为5.59 kg P_(2)O_(5)·hm^(-2)。【结论】磷肥用量可通过土壤磷素有效性、棉花磷素吸收和分配,影响棉籽产量;在综合考虑土壤磷素有效性、棉花磷素吸收和产量、磷肥利用率和棉田磷素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建议新疆棉田磷肥施用量为50~150 kg P_(2)O_(5)·hm^(-2)。
袁芳马丹赵库沙木河别克·阿咱别克张凯
关键词:棉花磷肥用量
基于棉花量质协同和籽棉产量10000kg·hm^-2以上的新疆南疆棉花优质高产高效技术被引量:2
2020年
在棉花产量品质协同提高的前提下实现高产更高产是棉花增产增效的有效途径。通过总结新疆南疆多年棉花超高产实践,在新疆南疆棉花量质协同提高和10000 kg·hm^-2以上籽棉产量水平下,确定了适宜的棉花品种特征特性、土壤肥力水平和种植模式,明确了棉花“温光高能壮个体”和“高光效优群体”的关键生长发育质量指标,提出了棉花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的生育调控、养分调控、水分调控、化学调控等新模式,构建了棉花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技术体系,实现了籽棉产量10000 kg·hm^-2以上,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增加1.0 mm以上,断裂比强度提高0.5~1.0 cN·tex^-1,经济效益显著。
胡伟郑巨云杨长琴陈德华彭军李雪源周治国
关键词:棉花南疆籽棉产量高产高效
生物降解地膜降解性能对南疆棉田籽棉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2
2020年
为探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性能及其对南疆棉花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普通PE地膜为对照(CK),通过小区控制性试验研究了4种生物降解地膜天壮1号(T1)、天壮2号(T2)、金发(JF)和巴斯夫(BSF)的降解率及其对棉田土壤水分状况、干物质积累与产量构成、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降解地膜降解率表现为T2>T1>JF>BSF,至生育期结束,仅T2进入全降解期,其余3种地膜仍处于破碎期。BSF覆盖下耕层土壤含水率稳定性较强,蕾期、花期土壤平均含水率分别较PE地膜高17.9%和18.5%,而T2处理降解过早,土壤水分快速蒸发,深层水耗严重,干物质积累量减少。JF处理进入干物质快速积累时期最晚(覆膜后78 d),单株结铃数和单铃质量分别低于PE处理1.69个和0.14 g,导致减产40.82%。T1覆盖下棉田土壤水分含量、吐絮期生殖器官占比、籽棉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与PE处理相比均无显著下降。研究表明,T1地膜在南疆棉区应用可以保持较好的水分,确保产量不下降的同时有效降低残膜污染。
夏文林涛邓方宁何文清汤秋香
关键词:干物质积累水分利用效率
黄土高原植棉区实现7500kg·hm^(-2)籽棉产量的栽培模式探讨被引量:2
2018年
通过对新疆7 500 kg·hm^(-2)籽棉范例的气候特点、产量结构、管理模式与山西棉花生产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特点的比对,以及多年棉花高产试验结果分析表明:黄土高原植棉区植棉密度9.0万~13.5万株·hm^(-2),总成铃最多只能达到112.5万个·hm^(-2)左右,在目前生产条件下,再想增加单位面积成铃数难度较大;要想棉花再高产,铃重是产量的决定因素。针对黄土高原棉区光热资源特点,提出通过选用大铃品种,调节株行距配置,提高第1、第2节位成铃率,培肥地力,同步运筹水肥,增加叶面营养和调节剂的应用等措施提高棉花铃重,形成"大群体、小个体、高铃重"的7 500 kg·hm^(-2)高产栽培模式。
张卫民杨苏龙范小平史高川范博红席凯鹏陶民刚王文芳范志杰
关键词:高产铃重黄土高原
基于6000kg·hm^(-2)以上籽棉产量水平的高产高效理论被引量:4
2018年
提高棉花产量是棉农增收的根本途径,实现6 000 kg·hm^(-2)以上籽棉高产水平应满足如下群体质量特征要求:品种为环境适应性强、高光效且化调敏感的抗虫杂交种;密度在2.40万~3.00万株·hm-2范围,棉花总铃数120万~135万;成铃时空均衡分布,伏前桃、伏桃、秋桃分别占5%、45%、50%,上、中、下部成铃各占35%、35%、30%,内、外围铃各占52%、48%。在6 000 kg·hm-2以上籽棉产量目标下,棉花个体要达到"120壮株型、555超大铃"标准,即株高120 cm以上,高质量成铃时间达到70 d,单株果节120个以上,单株50铃以上,内围成铃占52%、外围成铃占48%,秋桃占50%左右、铃重6 g以上。
陈兵林周治国陈德华刘瑞显郑曙峰张志刚李蔚
关键词:棉花超高产
施用钾肥对干旱环境下棉花发育及籽棉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当前主栽的棉花品种需要更多的钾,盛花期和结铃期缺钾会对籽棉产量带来不利影响。本研究的目标是为生长在干旱瘠薄土地上的当前转基因棉花确定适当的钾肥施用量,评估分次施钾的影响,并量化额外的叶面施钾对籽棉产量产量构成要素的贡献。在巴基斯坦的木尔坦中央棉花研究所进行了为期2年(2014~2015年)的田间试验。试验分成两部分:其中试验1中,全生育期有3个钾肥施用剂量(0,6.7 kg K_2O/亩和13.3 kg K_2O/亩)被均分成2次或4次施用,每次施用量为3.3 kg K_2O/亩(分成2次施用的于播种前和播种后45天施用;分成4次施用的于播种前和播种后30、45、60天施用)。试验2中,评估种植前施用0、6.7、13.3 kg K_2O/亩的钾肥,紧接着喷施4次叶面肥(2%K_2SO_4)对植株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重施钾肥是当前转基因棉花在贫瘠的干旱土壤上高产的先决条件,因为它保证了充分的植株生长和发育,籽棉产量也随之提高到较高水平。然而,仅施基肥不会实现棉花产量潜力。棉花生长中期分2~4次追施钾肥可显著提高籽棉产量。基施钾肥后,在棉花全生育期再叶面喷施4次2%K_2SO_4获得的产量最高,与不施肥处理相比,产量增加超过40%;与分次施用钾肥处理相比,产量增加了10%~15%。这些结果表明,与作物生长发育对钾素的动态需求相匹配的钾肥施用非常重要,尤其是当前转基因棉花品种上表现更明显。
杜春先田有国
关键词:籽棉产量钾肥施用量结铃期铃数

相关作者

刘浩
作品数:185被引量:972H指数:19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
研究主题:水肥 水分利用效率 灌溉 温室 灌溉技术
孙景生
作品数:340被引量:3,375H指数:3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研究主题:水分利用效率 冬小麦 棉花 夏玉米 灌溉
李鹏程
作品数:229被引量:666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研究主题:棉花 棉花产量 叶面肥 棉花产业 库存量
董合林
作品数:215被引量:957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农业部棉花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
研究主题:棉花 叶面肥 棉花产量 南疆 干物质积累
李亚兵
作品数:340被引量:1,438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农业部棉花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
研究主题:棉花 移栽 麦棉两熟 棉花生产 棉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