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类志贺邻单胞菌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例类志贺邻单胞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类志贺邻单胞菌”、“败血症”、“plesiomonas shigelloides”、“septicemia”等为关键词,分别对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自建库至2022年4月收录的文献进行检索,总结已报道的新生儿类志贺邻单胞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本例患儿为足月女婴,表现为气促、呻吟、低血压、感染性休克、肠道蠕动差,心肺彩超提示肺动脉高压、右侧胸腔积液(脓胸)、气胸等,血培养提示类志贺邻单胞菌生长,腰椎穿刺及颅脑影像学检查均无神经系统受累表现,经美罗培南、青霉素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至1岁,未遗留后遗症。文献检索到14篇共14例新生儿类志贺邻单胞菌败血症相关文章,包括本例共15例。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15例、惊厥/癫痫发作10例、黄疸及呼吸系统异常各8例、喂养困难及易激惹各6例等。头颅影像学特征为脑积水、全脑脑炎。治疗以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最终死亡8例,存活7例中2例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新生儿类志贺邻单胞菌败血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累及多系统,神经系统受累明显,病死率高。
目的分析腹泻患者类志贺邻单胞菌的临床致病性及其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择2021年5月—10月肠道门诊分离的15株类志贺邻单胞菌为实验菌株。采用MALDI-TOF MS质谱技术进行菌种鉴定及同源性分析;VITKE 2进行药敏分析,部分中介药物使用E-TEST法复查;手工凝集法进行志贺菌4种多价血清凝集。结果类志贺邻单胞菌检出率为1.3%(15/1122),其中1株与多价血清交叉凝集阳性,1株为产H_(2)S突变株,有2株与其他菌混合感染。药敏结果显示对大多数药物敏感,但对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生素耐药率高,分别为46.7%、53.3%。VITEK MS RUO数据库同源分析显示菌株主体上为非同源性关系。结论类志贺邻单胞菌是夏季沿海地区腹泻重要病原菌,该菌可与其他腹泻病原菌混合感染,产H_(2)S突变菌株可能毒力增强。目前类志贺邻单胞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突出,临床需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