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52篇“ 等速肌力训练“的相关文章
等速肌力训练设备和等速肌力训练限位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等速肌力训练设备和等速肌力训练限位检测方法,等速肌力训练设备包括设备主机和旋转限位装置,旋转限位装置包括限位销和限位罩壳,限位罩壳上具有多个供限位销插入的限位孔,旋转限位装置还包括与限位孔数量对应的多个到...
邱斌郭元超马志鑫郭凤仙黄维春
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观察研究
2025年
探讨等速肌力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康复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2例。参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入等速肌力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衡功能、起立行走能力、最大行走步数、生活能力以及下肢运动功能。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平衡功能(47.85±4.12分)、起立行走能力(14.43±3.57秒)、最大行走步数(63.47±5.48步)、生活能力(57.14±7.52分)以及下肢运动功能(21.71±4.23分)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等速肌力训练可以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和行走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为其更好地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如斯旦木江·沙吾提叶力扎尔·巴合提别克
关键词:等速肌力训练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
等速肌力训练+早期量化康复护理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疼痛程度的改善评价
2025年
探索胫骨平台骨折施以等速肌力训练结合早期量化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遴选在2022年11月-2024年11月就诊于本院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样本量n=40,随机抽取编号法分组,各20例,Ⅰ组、Ⅱ组分别以常规康复护理、等速肌力训练+早期量化康复护理纳入研究,评估两组效果。结果 疼痛程度对比,Ⅱ组的数值较低(P<0.05);膝关节功能(HSS)对比,Ⅱ组的数值较高(P<0.05);生活、运动能力对比,Ⅱ组的数值较高(P<0.05);膝关节屈曲、伸直受限角度对比,Ⅱ组的数值较优(P<0.05)。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施以等速肌力训练结合早期量化康复护理效果确切,可进一步减轻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生活与运动能力,值得借鉴。
陈芒芒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等速肌力训练疼痛膝关节功能
等速肌力训练+核心稳定性训练在膝骨性关节炎保守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2025年
研究分析膝骨性关节炎保守治疗中运用等速肌力训练+核心稳定性训练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3年1月-2024年3月期间医院收治的94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以数字随机表法为基本依据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核心稳定性训练,而治疗联合等速肌力训练为观察组,对两组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疼痛评分降低,膝关节功能改善明显且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屈伸弧度、屈曲度以及伸直度比较,治疗前两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比较对照组,观察组具有较高有效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采用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时,再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可以恢复膝关节功能,减轻机体疼痛感,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陈志钟苏静郑青青顾冬梅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核心稳定性训练等速肌力训练膝关节功能
等速肌力训练联合减重平板训练在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82例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减重平板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等速肌力训练。对比两组步行功能、平衡功能、肌力水平和生活质量。结果训练6周后,观察组步行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屈肌峰力矩、伸肌峰力矩和各项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进行等速肌力训练联合减重平板训练效果显著,可增强患者肌力水平,改善其步行功能、平衡功能,并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赵陆平
关键词:脑卒中减重平板训练等速肌力训练
不对称性等速肌力训练联合电子生物反馈对老年脑卒中康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5年
目的 探讨不对称性等速肌力训练联合电子生物反馈对老年脑卒中康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老年脑卒中期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不对称性等速肌力锻炼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电子生物反馈训练,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和下肢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LE)评价肢体运动功能;采用脑卒中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价生活质量,比较两组训练前后患侧肘屈/伸动作肌力水平[峰力矩(PT)、到达峰力矩时间(TPT)],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训练后,两组肌力水平中PT伸展、PT屈曲以及FMA、FMA-LE和SS-QOL量表中各维度均较训练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TPT伸展和TPT屈曲均较训练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不对称性等速肌力训练与电子生物反馈的联合应用,可显著促进老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患侧肌力水平提升,使上、下肢功能得到全面改善,并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何鑫宇王莹闫天宇
关键词:老年脑卒中生活质量
多角度等速肌力训练对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本体感觉恢复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不同角度等速肌力训练对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膝关节活动度及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行TKA手术患者96例,48~74岁,平均(62.92±4.36)岁,其中男49例,女47例。在等速肌力训练中,根据不同膝关节屈曲范围分为0°~30°组、31°~60°组和61°~90°组,每组32例。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肌力指标、临床指标及本体感觉相关指标,并分析不同角度等速肌力训练后膝关节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与本体感觉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各项肌力指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2个月后31°~60°组患者股四头肌各项肌力相关指标均显著高于0°~30°组和61°~90°组,而0°~30°组小腿三头肌各项肌力相关指标均显著高于31°~60°组和61°~90°组(P<0.05)。3组患者治疗后ROM、“起立-行走”计时(time“up and go”test,TUGT)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0°~30°组治疗后ROM、HSS评分显著高于31°~60°组和61°~90°组,31°~60°组TUGT时间则显著低于0°~30°组和61°~90°组(P<0.05);0°~30°组和31°~60°组治疗后BBS评分均高于61°~90°组(P<0.05);3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被动运动阈值测量(threshold to detection of passive movement,TDPM)和主动角度重现(active angle reproduction,AAR)得到显著改善(P<0.05);31°~60°组治疗后TDPM(30°、45°、60°)和AAR(30°、45°、60°)均显著低于0°~30°组和61°~90°组(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等速肌力训练角度为0°~30°时,治疗后膝关节ROM与AAR 30°(r=-0.50,P=0.03)存在相关性;等速肌力训练角度为31°~60°时,治疗后膝关节ROM与TDPM 30°(r=-0.49,P=0
张彭杨鹏赵菁钟俊桥万绍勇
关键词:等速肌力训练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活动度本体感觉
子午流注循经推拿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干预对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循经推拿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4年10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0例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等速肌力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子午流注循经推拿干预。比较两组的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平衡功能、患侧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及其比值。结果干预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下肢部分评分、Berg平衡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10 m步行测试速度均快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屈肌峰力矩、伸肌峰力矩、屈伸肌峰力矩比值均大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循经推拿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在脑卒中下肢偏瘫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增强下肢肌力
邢立新
关键词:等速肌力训练
下肢康复机器人与动态等速肌力训练系统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效果研究
2025年
目的:探究下肢康复机器人与动态等速肌力训练系统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4年4月陕西省康复医院收治的100例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50例,下肢康复机器人与动态等速肌力训练)和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平衡能力、综合活动功能能力、下肢肌力及下肢步行能力的差异。结果:相较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两组ASIA分级均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脊髓功能独立性(SCIM)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的时点、组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SCIM评分和BBS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伸肌群和屈肌群的峰力矩及力矩加速能、腘绳肌和股四头肌肌力比例、臀大肌肌力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脊髓损伤步行指数(WISCI)Ⅱ和6 min步行测试结果均提升,10 m步行测试用时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与动态等速肌力训练系统应用于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对其康复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ASIA脊髓损伤,提高下肢肌力与下肢步行能力。
袁旭芳杜晓泽雷磊张洁杨磊
关键词:胸腰段脊髓损伤下肢康复机器人
一种等速肌力训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等速肌力训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系统包括动力组件和控制组件,动力组件包括:输出杆;动力模块,动力模块包括电机和减速机,减速机的一端设有转轴,转轴与输出杆固定连接,减速机的另一端与电机连接,电机的输入端与...
邢金秋都吉良黄日新杨国波陈勇曾惠聪周鹏

相关作者

李美萍
作品数:9被引量:115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
研究主题:等速肌力训练 骨关节炎 膝关节 肌力训练 等速向心
杨俊兴
作品数:95被引量:287H指数:9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股骨头坏死 肩袖损伤 膝前交叉韧带 系统康复 重建术后
张华
作品数:64被引量:151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肩袖损伤 股骨头坏死 肩关节镜 膝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
俞晓杰
作品数:40被引量:38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研究主题:骨关节炎 膝关节骨关节炎 膝关节 表面肌电图 腰痛
马荣连
作品数:26被引量:96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
研究主题:推拿 等速肌力训练 等速肌力 膝骨性关节炎 围绝经期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