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98篇“ 立体定向术“的相关文章
立体定向应用于脑深部血肿的临床预后分析
2023年
通过立体定向治疗脑出血与同期开颅手治疗脑出血患者的炎性因子白介素6和预后情况分析。方法 选取116例立体定向清除脑血肿的患者作为观察组,110例开颅清除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荧光发光法检测白介素6,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对两组预后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前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NIHSS评分在后1周,后1月,后3月,后6月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ADL评分在后1周,后1月,后3月,后6月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立体定向对脑出血治疗的中远期预后会优于开颅手组,炎性因子的改变提示了手后的周围水肿因式影响有一定的区别,值得临床推广。
林树楷王辉
关键词:立体定向术脑出血预后分析
立体定向治疗少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治疗少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2月—2021年5月在监利市人民医院住院的100例少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立体定向组及保守治疗组,各50例。立体定向组采用成立体定向治疗,保守治疗组采用对症治疗。观察两组血肿排空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并在患者出院6个月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立体定向组血肿排空时间为(5.32±3.12)d,明显早于保守治疗组的(21.52±2.49)d,住院时间为(15.73±4.52)d,明显短于保守治疗组的(21.14±1.6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立体定向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0%,低于保守治疗组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立体定向组出院6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优良率为82.0%,高于保守治疗组的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治疗少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的临床效果好,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还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
朱火灵张巍
关键词:立体定向术高血压脑出血基底节区脑出血预后
立体定向在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的应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绍兴市中心医院医共体总院2021年1月至6月手治疗的高血压小脑出血36例,依据手方式分两组,采用立体定向为A组20例,采用后颅窝开颅血肿清除为B组1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用时、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脑积水发生率、气管切开发生率、血肿排空时间以及预后情况等。结果A组手用时、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脑积水发生率、气管切开发生率较B组降低(t/χ^(2)=15.349、8.365、3.973、5.994、7.722,P<0.05);血肿排空时间A组较B组延长(t=2.629,P<0.05);再出血发生率、颅内感染发生率、切口漏发生率、6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优良率(ADL评分Ⅰ~Ⅲ级为恢复优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能够显著缩短手用时、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后脑积水及气管切开发生率,虽然血肿排空时间相对延长,但远期临床效果(6个月后ADL优良率)与后颅窝开颅血肿清除相当。
孙陈军夏家杰蔡林强杨志浩钱辉陈锷峰
关键词:高血压小脑出血
无框架立体定向治疗脑出血的操作技巧及体会(附18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总结无框架立体定向在脑出血手中的临床应用技巧及体会。方法对符合条件的脑实质出血患者,采用无框架立体定向实施手,总结手操作技巧及体会。结果临床成功完成无框架立体定向脑出血手183例,其中再出血7例,穿刺通路继发出血5例;严重脑水肿5例,继发脑梗死4例,颅内感染3例,继发癫痫8例,切口不愈合及感染6例。结论无框架立体定向具有精准、微创、快捷、有效、安全的特点,是治疗脑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张剑峰
关键词:无框架立体定向脑出血手术技巧
立体定向治疗Ⅱa型高血压丘脑出血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钻孔引流与内科保守治疗超早期Ⅱa型高血压丘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其中20例采用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治疗作为手组,20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作为保守组,观察2组治疗1周、1个月、6个月后改良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风量表(mNIHSS)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保守组治疗1周后mNIHSS评分和MB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个月、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组治疗1周、1个月、6个月m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保守组(P均<0.05),M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和保守组(P均<0.05)。结论立体定向治疗超早期Ⅱa型高血压丘脑出血定位精确,减压迅速,可取得较内科保守治疗更好的效果,能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王长青刘敬贺李嘉
关键词:丘脑出血手术指征
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效果研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用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海军安庆医院接受治疗的30例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30例患者均进行立体定向。然后,观察这30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ADL(日常生活活动量表)的评分。结果:这30例患者均手成功,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67%。对这30例患者进行为其6~12月的随访发现,存活的患者有26例,死于后并发脑干及多功能衰竭的患者有3例,放弃治疗的患者有1例。应用ADL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对存活的26例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其中,生活质量为I级的患者有3例(占10.00%),为II级的患者有15例(占50.00%),为III级的患者有5例(占16.67%),为IV级的患者有3例(占10.00%)。结论:用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丁伟
关键词:立体定向手术高血压脑干出血
立体定向治疗918例神经精神疾病的远期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报告符合入组标准的918例脑立体定向后1~55个月远期并发症、不良反应。方法随访病例从2007年10月至2012年3月手病例,通过门诊复诊记录、电话随访和家属报告。结果抽搐发作12例(1.3%),偏瘫4例(0.4%),共济失调和痴呆各1例(分别0.1%),尿失禁5例(0.5%),刻板行为33例(3.6%),性色彩行为、尿失禁、摸索动作各5例(各为0.5%),轻度持续性意识改变3例(0.3%),暴躁8例(0.9%),总的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76例,发生率8.2%。结论现代脑立体定向治疗远期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少,不良反应是可预测、可控制、可接受、可消失或可恢复。
杨理荣任廷文李瑞惠
关键词:精神疾病远期并发症
传统开颅和脑立体定向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比较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不同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到2013年12月我院收取的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观察组采用脑立体定向,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后,观察组清醒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χ2=9.579,P<0.01),浅度昏迷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χ2=6.982,P<0.01)。手后6个月,观察组Ⅴ级+死亡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χ2=7.500,P<0.01)。结论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中,脑立体定向后病人意识恢复效果更佳,植物状态病例和死亡病例少,值得推广。
吴祖超
关键词:基底节区脑出血开颅手术脑立体定向手术
经小脑-桥臂入路脑干立体定向——附5例报道
<正>对神经外科临床而言,脑干部位病变向来较具挑战性。出血或肿瘤病变常因风险巨大而放弃外科治疗。而性质不明的占位性病变,也常因风险而放弃活检这一'金标准'【1】,有作者【2】认为,综合多模态信息如某些特殊序列MRI、PE...
刘凤强章杨傅伟明
关键词:立体定向术立体定向技术开颅减压穿刺路径
文献传递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小儿MRI下脑立体定向麻醉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比较几种维持剂量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小儿MRI下脑立体定向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90例前需行MRI下脑立体定向检查且完全不能自主配合的患儿,随机分为3组:D1组、D2组和D3组,每组30例。入室后所有患儿先给予丙泊酚1~3 mg/kg使其充分镇静。3组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均为1.0μg/㎏,10 min泵完,维持剂量:D1组为0.5μg/(kg·h),D2组为0.7μg/(kg·h),D3组为1.0μg/(kg·h)。患儿给丙泊酚并入睡后在局麻下安放立体定向仪头架,入磁共振室前停用右美托咪定。记录3组患儿入手室(T0)、上头架前(T1)、上头架即刻(T2)、上头架完成后(T3)、入磁共振室之前(T4)、出磁共振室之后(T5)NBP、HR、RR和SPO2的变化,并记录各组患儿丙泊酚用量、需追加丙泊酚的病例数,以及呼吸抑制、过早苏醒、后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D1组比较,D2组和D3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P〈0.01);D1组需单次追加丙泊酚的例数为17例,呼吸抑制病例数为10例,其中1例因严重呼吸抑制而放弃检查;D2组需单次追加丙泊酚的例数为5例,明显少于D1组(P〈0.01),无呼吸抑制发生(P〈0.05);D3组所有患儿检查过程中均不需追加丙泊酚,且无呼吸抑制(P〈0.05),HR有所下降,但仍在正常范围;3组后苏醒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在小儿MRI下脑立体定向过程中,右美托咪定以1.0μg/kg负荷,并以1.0μg/(kg·h)维持较好,它既可以明显减少追加丙泊酚的次数及剂量,还可保证患儿在检查全程安静不动,且无呼吸抑制。
李占军韩曙君董兰刘多辉李立纲蔡俊刚
关键词:小儿

相关作者

刘宗惠
作品数:303被引量:1,798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脑肿瘤 放射疗法 CT 癫痫 立体定向术
田增民
作品数:452被引量:1,758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机器人 癫痫 脑肿瘤 放射疗法 CT
汪业汉
作品数:341被引量:900H指数:14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
研究主题:神经导航 帕金森病 外科治疗 难治性癫痫 立体定向术
王一芳
作品数:57被引量:153H指数:8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454医院
研究主题:立体定向术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 杏仁核
常义
作品数:225被引量:585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研究主题:神经导航 外科治疗 外科手术 显微外科 帕金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