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383篇“ 空间形态分析“的相关文章
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民居室内空间形态分析——以新疆典型民居为例
2025年
在“文化润疆”与村镇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新疆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发展意义重大。研究发现新疆典型民居有着以庭院、外廊、“阿以旺”等开放空间为核心的特点,且其内部公共功能区域与私密生活区域形成矛盾统一的双重空间特质,既彼此区隔又相互渗透,这展现出新疆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旅游发展潜力。然而,其空间功能不足及现代化进程使其面临空间形态异化、传统特色流失等问题。文章以喀什、和田、吐鲁番等地的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理论,结合定量与定性研究,通过视域网络与Agent路径分析,解析室内空间形态特征,将促使该平面形态形成的自然气候,文化性格等因素进行耦合对应,并基于此提出空间形态优化建议,旨在为新疆传统民居保护、更新利用及人居环境与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有益参考。
肉孜阿洪·帕尔哈提郑时科吕铭振
关键词:传统民居空间句法
基于四维量化与多元统计的乡村景观空间形态分析
2025年
乡村景观空间形态定量分析对于探索乡村空间发展规律、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面对乡村分类建设与空间规划实践需求,构建了乡村景观空间形态四维定量指标体系。遴选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14个村落作为实验样区,采取系统聚类法描述长三角丘陵地区乡村景观空间特征与分类,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形成乡村景观类型的空间主控因子。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区乡村景观空间形态可聚类为山地丘陵塘库型、缓岗坡地塘坝型、平原圩区水网型3类具有明显地貌差异的组团,其中,山地丘陵乡村最突出的空间形态特征是土地利用强度低、空间可达性低、地表粗糙度高且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高;2)主成分分析将多指标综合为3个主成分,包括四维综合主控因子PC1(42.53%)、乡村建成空间类因子PC2(16.74%)和半自然生态空间类因子PC3(14.51%),共解释了73.78%的乡村景观空间形态特征;3)经验证,相较传统定性分类描述,基于多维度指标的空间定量分析结果更加精细、系统,且可复制性更强。
陈思淇张玉钧
关键词:风景园林乡村景观
文化景观视角下石门河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分析
2024年
通过从文化景观的角度切入,运用文化景观基因识别技术,构建文化景观基因识别体系,从环境、布局、建筑以及文化等方面对石门河沿线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特征进行挖掘并解析,再运用GIS对区域内传统村落分布特征、地理环境、水系河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石门河沿线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方面:环境对村落选址影响较大,形成了山中谷地、背山面水、近山山麓的选址类型。布局方面:村落整体布局可分为组团型、条带型和离散型三种形态。街巷结构可分为网格型、鱼骨型和树枝型。建筑方面:院落以合院式布局居多,材料大多为砖、石和木。文化方面: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民俗文化等方面。
刘小强杨少斌
关键词:传统村落文化景观
基于空间形态分析的马栏村导向标识优化设计策略研究
2024年
山区型传统村落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发展迅速,而当地民居大多依山就势,道路蜿蜒曲折,给游客游览带来一定困扰。导向标识系统可为游客提供方向指引,帮助游客提高空间认知。选取北京市门头沟区马栏村的导向标识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村落空间形态,对马栏村导向标识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优化设计策略。
孙颖汪文姝谭永旺
关键词:传统村落
城市缝隙--厦门中华片区特色街巷空间形态分析
2024年
中华片区作为厦门的老城区,记录着厦门的城市在某一特定时间的形式。作为一个老的居住区,记录着厦门人在那个年代里最真实的生活。作为一个对厦门地方特色的研究区域,则透露出一种厦门所特有的文化气息。本文从形态角度出发,对中华片区街巷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这一区域的特色的空间形态,并提出中华片区的街巷的改造思路。
林蕾
关键词:街巷空间
基于剪力滞-滑移耦合效应的双室复合结构键结韧性空间形态分析
为了揭示双室复合结构受力机理及键结韧性形态特征,通过构建剪力滞-键结界面滑移耦合模型的控制微分方程,求解得到均布荷载下有效剪力滞系数、有效耦合系数及键结切应力的解析解。以特定双室复合结构键结韧性模型为算例,分析了键结界面...
喻江胡少伟范向前陆俊
关键词:复合结构剪力滞系数
基于句法视角下的古街空间形态分析——以安徽孔城老街为例
2024年
历史文化老街是人类生产生活所形成的城市文化与轨迹的见证,蕴含着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生产方式等信息。作为历史记忆的物质载体,建筑遗产具有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独特性。首先明确空间句法概念与研究思路,以安徽孔城老街为例,回顾传统老街空间形态的现状,指出国内外学者在历史文化、建筑空间及社会经济等方面进行的研究。特别关注了传统村落中空间结构的破坏与失衡、历史空间的缩减与消失,以及公共空间的退化等问题。通过无人机航拍平面图导入Depthmap软件建立轴线模型,植入空间句法理论,从整合度、可理解度和选择度对孔城老街空间格局进行定量计算分析。研究发现,老街的整合度、可理解度和选择度在不同区域表现出显著差异,揭示了不同区域的空间可达性和连通性问题。基于这些发现,研究提出了一系列优化策略,寄以为未来保护与更新工作提供帮助。
季文媚丁超彭博宇
关键词:空间结构整合度
澳门历史街区空间形态分析及保护更新研究
2024年
历史街区是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肌理,应在把握街区形态特征以及街区空间特色基础上对其有针对性地进行保护。研究以澳门路环十月初五马路为对象,现场实地调研考察该街区现状并质化剖析街道内物质空间要素与非物质空间要素,经由分析空间要素,整合街区空间结构,对路环十月初五马路历史街区的空间形态空间尺度进行研究,分析历史街区空间形态的特征,旨在城市更新中为保护历史街巷提供建议和参考。
王章叶邓彩兰赵薏苡刘强生唐睿伽
关键词:历史街区
基于空间形态分析的闽西客家聚落景观优化设计 ——以连城培田为例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下,对于闽西客家聚落的更新和发展,需要有明确的方向。这个方向应当是坚守和照顾其独特地域性特色,边进取边保护,使其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得到可持续的增长和改进。闽西客家聚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概念,而...
赖雯凯
关键词:闽西客家优化设计
从敞开到逼仄——贝尔福斯《百日》中的第三空间形态分析
2024年
当代瑞士作家贝尔福斯的政治小说《百日》以冷静的笔锋复写了1994年卢旺达种族屠杀,凭借朴实的人文关怀和犀利的政治思考荣膺多项文学大奖。作为危机文学的代表,该作顺应了西方社会从反殖民向后殖民时代转变的历史潮流,将前殖民地种族问题的根源进行了深度剖析。本文拟在卢旺达危机爆发三十周年之际,从后殖民主义框架下的模拟概念出发,分析文本中第三空间展现出的不同形态,揭露模拟主体与客体在大屠杀中的共同责任,进而反思如何在民族冲突频发的当下维系族群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路艺蔷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

相关作者

朱向东
作品数:103被引量:185H指数:7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古建筑 建筑 历史建筑 窑洞 建筑遗产保护
高巍
作品数:4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建筑特征 空间形态分析 大型超市建筑 大型超市 人性化
张继刚
作品数:28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人居 新型城镇化 教学创新 空间形态分析 课程教学
王崇恩
作品数:106被引量:122H指数:6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古建筑 窑洞 BIM技术 店头 建筑遗产
张强
作品数:181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镁合金 镁合金管材 细晶 塑性成形技术 S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