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8篇“ 穴位埋线结扎“的相关文章
三点穴位埋线结扎法联合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额肌无力31例
2024年
目的 观察三点穴位埋线结扎法联合常规针刺对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额肌无力的疗效。方法将2022年3—12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针灸科就诊的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额肌无力患者66例,采用SPSS 24.0软件制定随机序列和密封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2例因个人原因无法完成疗程而中途退出。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常规针刺治疗(除阳白穴)基础上联合三点穴位埋线结扎法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和健、患侧额肌群RMS值平均值比值变化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分和健、患侧额肌群RMS值平均值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分和健、患侧额肌群RMS值平均值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面神经功能评分和健、患侧额肌群RMS值平均值比值治疗前后差值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三点穴位埋线结扎法联合常规针刺可改善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期的面神经功能,促进额肌肌力的恢复。
林万庆陈剑虹汤敏张智毅叶英菱王晨林陈尚杰陈斌
关键词:后遗症期穴位埋线结扎
穴位埋线结扎法治疗陈旧性面瘫12例被引量:7
2004年
郭小玲
关键词:穴位埋线面瘫结扎法
穴位埋线治疗早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寒凝血瘀证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早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LOE)寒凝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早期ASOLE寒凝血瘀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脉管复康片口服,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治疗。2组均治疗30 d。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5、30 d后皮肤温度、色泽、疼痛评分、踝肱指数(ABI),并统计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37/4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30/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5、30 d 2组皮肤温度、色泽、疼痛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30 d 2组各项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15 d(P<0.05),且治疗15、30 d治疗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15、30 d 2组ABI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30 d 2组ABI均高于本组治疗15 d(P<0.05),且治疗15、30 d治疗组ABI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2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早期ASOLE寒凝血瘀证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安全性佳,远期效果更优,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段俊红李军张敏妹马燕山李亚平张涛
关键词:闭塞性动脉硬化下肢穴位埋线结扎
平刺穴位埋线、直刺穴位埋线与排针平刺治疗紧张型头痛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比较平刺穴位埋线、直刺穴位埋线与排针平刺法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平刺穴位埋线组、直刺穴位埋线组、排针平刺组,每组30例。平刺穴位埋线组和直刺穴位埋线组每2周治疗1次,共治疗2次;排针平刺组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2周。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首次治疗后与入组1个月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头痛指数及颅周肌肉压痛评分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首次治疗后及入组1个月后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P<0.01);首次治疗后排针平刺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入组1个月后3组患者头痛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入组1个月后3组患者颅周肌肉压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直刺穴位埋线组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平刺穴位埋线组和直刺穴位埋线组愈显率为83.3%、80.0%,明显高于排针平刺组的56.7%(P<0.05)。结论:平刺穴位埋线、直刺穴位埋线和排针平刺均能改善紧张型头痛患者头痛症状,其中直刺穴位埋线能显著减轻颅周肌肉压痛,排针平刺能快速缓解疼痛。
沈彦喜范刚启
关键词:紧张型头痛穴位埋线结扎横刺直刺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72例COPD稳定期肺脾两虚兼肾阳虚证患者按照完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2组。2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6例加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36例加穴位埋线干预。比较2组治疗前、随访6个月中医证候评分、急性加重次数、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评分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统计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随访6个月,2组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及总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83.33%(30/36)]高于对照组[69.44%(25/36)](P<0.05)。随访6个月内,治疗组急性加重次数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且少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2组CAT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外周血CD4^(^(+))、CD4^(+)/CD8^(+)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CD8^(+)水平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且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够显著缓解COPD稳定期肺脾两虚兼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急性加重次数,降低CAT评分,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危蕾李莉张善芳申燕华杭宇张秀莲王众福刘芳英马伟缪志静钱叶长
关键词:穴位埋线结扎双盲法随机对照试验
穴位埋线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1组30例予西替利嗪治疗,对照2组30例予穴位埋线治疗,治疗组30例予西替利嗪联合穴位埋线治疗。3组均治疗28 d后统计临床疗效,并比较3组治疗前后荨麻疹症状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组胺、白三烯C4(LTC4)、白三烯D4(LTD4)及白三烯E4(LTE4)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DLQI评分、荨麻疹各项症状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治疗后对照1组与对照2组组间DLQI评分、荨麻疹各项症状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IgE、组胺、LTC4、LTD4及LTE4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治疗后对照1组与对照2组组间IgE、组胺、LTC4、LTD4及LTE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27/30),对照1组总有效率66.67%(20/30),对照2组总有效率60.00%(18/3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对照1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2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并能改善临床症状和IgE、组胺、LTC4、LTD4及LTE4水平。
黄艳霞刘芙蓉黄翠丽盛正和刘毅斌蒋颖恒张剑飞欧逸丝韦柳柏谢珍惠庞梅桂
关键词:荨麻疹穴位埋线结扎西替利嗪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抑郁症验案被引量:1
2020年
患者男,55岁。主因失眠10年余,加重伴情绪低落体重减轻8个月,于2019年2月11日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患者2009年因生气出现夜间难以入睡,睡后易醒,自行服用安眠药(艾司唑仑片)后方可入睡,期间反复发作。2018年7月症状加重,情绪低落,精神烦闷,多思多虑,遂就诊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诊断为"焦虑症",予佐匹克隆、艾司唑仑片治疗。
张雅鑫赵晓峰
关键词:呃逆中草药穴位埋线结扎
穴位埋线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女性腹型肥胖脾虚湿盛证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评价穴位埋线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女性腹型肥胖脾虚湿盛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300例女性腹型肥胖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2︰1比例分为观察组200例,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比较治疗前后体重、腰围、腰臀比、BMI及FPG、TC、TG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体重、腰围、腰臀比及BMI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869、6.058、2.941、21.267,P<0.01或P<0.05);血清FPG、TC、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1.147、18.325、19.931,P值均<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183/200)、对照组为65.0%(65/1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671,P<0.001)。结论穴位埋线联合推拿手法可改善女性腹型肥胖患者肥胖指标及血脂水平,疗效优于单纯腹部推拿。
宋昳星王琳马忠
关键词:肥胖穴位埋线结扎推拿脾虚湿盛证
中医康复治疗方案配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治疗方案配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后退出12例)予中医康复治疗方案(推拿+针灸+穴位埋线);治疗组60例(后退出1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注射。2组均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BA)、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血流动力学[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及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改善情况,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估症状改善情况,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43%,对照组总有效率60.4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A、LVA、RVA的Vm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升高(P<0.05),RI、PI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BA、LVA、RVA的Vm高于对照组,RI、PI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ESCV各项症状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本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医康复治疗方案基础上予前列地尔注射液能够改善CSA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供与血液流变学,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王燕飞吕玉玲
关键词:椎动脉穴位埋线结扎
夹脊穴穴位埋线加刺血疗法治疗胸腰段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观察夹脊穴穴位埋线加刺血疗法治疗胸腰段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将60例胸腰段PHN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夹脊穴穴位埋线配合刺血疗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睡眠质量评分(QS),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3.3%,对照组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6%,对照组9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SDS评分均降低,QS评分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Q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2组均未出现重大不良反应。结论夹脊穴穴位埋线加刺血疗法对胸腰段PHN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可有效控制疼痛,改善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蓝圣资潘红玲谭旭明
关键词:穴位埋线结扎刺血疗法

相关作者

张家维
作品数:109被引量:937H指数:18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针灸疗法 电针 针灸治疗 针灸 血管性痴呆
刘世红
作品数:40被引量:175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研究主题:针灸学 高职高专 针灸疗法 原发性痛经 针刺疗法
李光海
作品数:17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疗效观察 穴位埋线 头针疗法 抑郁症 药物治疗
田维珍
作品数:45被引量:129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研究主题:高职高专 针灸疗法 原发性痛经 高职 合用
俞海虹
作品数:24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研究主题:针灸疗法 针灸治疗 原发性痛经 评判性思维 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