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7篇“ 移行性复合运动“的相关文章
反式-芥子酸盐在大鼠平滑肌周期移行合运动(MMC)中作用机制研究
2022年
目的 研究反式-芥子酸盐与平滑肌MMC的作用关系。方法 用分离提取出来的反式-芥子酸盐作用于大鼠平滑肌,观察症状变化情况。选取106例大鼠机械肠梗阻导致的胀气为研究对象,对其随机分组,用不同方法治疗分析症状缓解程度,总结归纳反式-芥子酸盐在大鼠平滑肌MMC中的作用。结果 治疗组治疗机械肠胀气明显优于对照组,并能有效预防尿潴留的发生。结论 单味中药莱菔子提取出来的反式-芥子酸盐,作用于大鼠胃肠平滑肌,能有效促使肠相反应增加Ach的活,从而达到治疗肠胀气的作用,并对因肠胀气引起的尿潴留也有显著效果。
陈域刘靖圆石秦川李艳茹刘玉梅
针刺“天枢”穴对游离肠管大鼠空肠消化间期移行合运动肠电和肠运动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天枢"穴对游离肠管大鼠空肠消化间期移行合运动(MMC)各时相肠电、肠运动的影响,探讨针刺调节肠运动功能的效应及机制。方法:选用成年SD大鼠16只,采用肠道平滑肌浆膜下电极埋植和浆膜表面高灵敏度应变片传感器缝技术,再麻醉大鼠,游离肠管,同步记录空肠平滑肌电活动及空肠机械运动,分别在MMCⅠ、MMCⅡ、MMCⅢ时相针刺"天枢"穴,观察对肠电和肠运动的影响。结果:MMCⅠ相,肠电快波在针刺"天枢"穴前后无明显变化,肠电慢波及肠运动的频率和幅值较针刺前基础值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1);MMCⅡ-Ⅲ相,肠电快、慢波及肠运动的频率和幅值较针刺前基础值相比,均有明显下降(均P<0.01)。针刺"天枢"穴对游离肠管大鼠空肠平滑肌肌电、肠运动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针刺"天枢"穴对游离肠管大鼠空肠MMCⅠ、Ⅱ、Ⅲ时相肠电、肠运动均有明显的抑制,其机制可能在于针刺"天枢"穴主要通过节段的体表-交感反射通路抑制空肠运动
王海萍高昕妍刘坤秦庆广朱兵
关键词:游离空肠肠运动
针刺“天枢”穴对大鼠空肠消化间期移行合运动不同时相肠电和肠运动的影响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观察针刺"天枢"穴对正常大鼠空肠消化间期移行合运动(MMC)各时相肠电、肠运动的影响,探讨针刺"天枢"穴调节肠运动功能的效应及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16只,采用肠道平滑肌浆膜下电极埋植和浆膜表面高灵敏度应变片传感器缝技术,对麻醉大鼠在体同步记录空肠平滑肌电活动及空肠机械运动,分别在MMCⅠ、Ⅱ、Ⅲ时相针刺"天枢"穴,观察对肠电快、慢波和肠运动频率和幅值的影响。结果:除Ⅰ相肠电快波针刺前后无明显变化外,大鼠MMC的Ⅰ相肠电慢波、肠运动的频率和幅值及Ⅱ、Ⅲ相肠电快、慢波及肠运动的频率和幅值与针刺前基础值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针刺"天枢"穴对大鼠空肠MMCⅠ、Ⅱ、Ⅲ时相肠电、肠运动均有明显的抑制,其机制可能与针刺"天枢"主要通过节段的体表-交感反射通路抑制空肠运动有关。
王海萍秦庆广刘坤高昕妍朱兵
关键词:手针天枢穴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肠运动
高胆固醇饮食对胃肠移行合运动及胃肠激素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因素包括:饮食因素、代谢障碍、运动障碍(胆囊平滑肌收缩能力减弱、胆汁淤积、肠道转运减慢)及反常的遗传背景。小肠运动障碍对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影响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胃肠消化间期移行合运动(MMC)是胃肠道的重要运动形式。其发生及调控是神经、体液协同作用的结果。实验证明胃动素(motilin,MOT)、5-羟色胺(5-HT)和一氧化氮(NO)在MMC的调控机制上发挥重要作用。
王陵董蕾段炜何利红
关键词:胃肠激素高胆固醇饮食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胆固醇结石形成胆囊平滑肌
胆结石形成早期胃肠移行合运动及胃肠激素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胆结石形成早期,胃肠 MMC 的变化,进一步阐明 MMC 的变化不是胆结石形成的结果,而是胆结石形成的原因之一;并探讨胆结石形成早期,血浆 MOT、5-HT、血清 NO 的变化及其与胃肠 MMC 的关系。
王陵白文元董蕾段炜
关键词:胆结石高胆固醇饲料胃肠激素移行性复合运动
胆结石形成早期胃肠移行合运动及胃肠激素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胆结石形成早期,胃肠 MMC 的变化,进一步阐明 MMC 的变化不是胆结石形成的结果, 而是胆结石形成的原因之一;并探讨胆结石形成早期,血浆 MOT、5-HT、血清 NO 的变化及其与胃肠 MMC 的关系。方法(...
王陵白文元董蕾段炜
关键词:胆结石高胆固醇饲料胃肠激素移行性复合运动
2型糖尿病患者小肠移行合运动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小肠消化间期移行合运动(MMC)变化,并分析其与糖尿病胃肠病的关系。方法:1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0名健康对照者禁食8h以上,用瑞典CTD公司生产的灌注式8导小肠测压系统记录6~8h,并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症状评分。结果:糖尿病患者起源于胃窦的MMC减少,MMCⅢ相波幅降低,MMCⅡ相动力指数降低,传导速度增快,出现异常传导与收缩,组成异常的MMC与糖尿病胃肠症状明显相关。结论:糖尿病患者的MMC存在异常,与糖尿病胃肠病变密切相关。
郝筱倩董蕾赵菊辉王玉环罗金燕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胃肠动力学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症状评分
胆石形成早期胃肠移行合运动变化的实验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胆固醇结石形成早期胃肠移行合运动(MMC)变化。【方法】用45只豚鼠做实验,在胃窦、十二指肠和空肠浆膜埋植银丝电极,记录MMC。【结果】随着1%高胆固醇饲料喂养时间的延长,胃肠MMC周期、Ⅱ相时程逐渐延长,Ⅲ相时程逐渐缩短。【结论】胆固醇结石形成早期,消化间期MMC周期延长,Ⅱ相时程延长,Ⅲ相时程缩短。
王陵白文元段炜
关键词: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胃动素5-羟色胺
1%高胆固醇饮食对胃肠移行合运动及胃肠激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1%高胆固醇饮食喂养条件下,在胆结石尚未形成的早期胃肠MMC的变化,推测MMC的变化不是胆结石形成的结果,而是胆结石形成的原因之一;探讨1%高胆固醇饮食喂养条件下,血浆MOT、5-HT、血清NO的变化及其与胃肠...
王陵
关键词:高胆固醇饮食胃肠激素水平胃肠运动消化间期
消化间期移行合运动对胆道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消化间期移行合运动 (MMC)与胆道运动的相互关系及两者间的相互调节作用 ,进一步阐明MMC的发生机制 ,并为胆石症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 4 5只成年豚鼠分为对照组 ,普卡比利组和地巴唑组 ,在胃窦、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中段、胆囊 (GB)及Oddi括约肌(SO)等五处肌肉层内埋置银丝电极 ,用八导生理记录仪记录该部位肌电活动 ,胃内分别给予普卡比利和地巴唑后 ,观察肌电变化及MMC与GB、SO运动的关系。结果 各组动物给药前五个记录点的肌电活动频率和强度呈正相关 (P <0 .0 5 )。胃肠MMC的肌电活动被普卡比利增强后 ,GB、SO部位的肌电活动相应地加强。胃肠MMC的肌电活动被地巴唑抑制后 ,GB、SO部位的肌电活动相应地被抑制 (P <0 .0 5 )。结论 胃肠肌电活动的改变能引起胆道肌电活动的相应变化 ,提示胃肠MMC对胆道运动有调节作用。
王莉董蕾仇砚琴罗金燕
关键词: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胆道运动ODDI括约肌胆石症

相关作者

董蕾
作品数:341被引量:1,620H指数:18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胃动素 肠易激综合征 酪酪肽 胃癌 胃肠激素
王雁
作品数:55被引量:269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研究主题:糖尿病 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 消化间期 糖尿病患者 消化性溃疡
张建忠
作品数:31被引量:185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研究主题: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 消化间期 糖尿病 移行性复合运动 MMC
罗金燕
作品数:304被引量:2,890H指数:27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肠易激综合征 功能性胃肠病 食管 胃食管反流 动力学研究
万小平
作品数:33被引量:186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研究主题: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 糖尿病 消化间期 胃肠激素 M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