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15篇“ 科研不端“的相关文章
科研不端行为特征分析及医学科研诚信防治对策
2024年
目的基于近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报的科研诚信案例分析,探讨医学科研诚信防治对策。方法以2021—2023年基金委公开通报的8批次共295个科研不端案例为研究对象,对案例涉及的人员特征、发生阶段分布、论文学科、期刊类型及科研不端行为种类进行统计分析,归纳科研不端行为发生的倾向性特点和规律。结果人员中高级职称占66.15%,人员依托单位为医学类科研单位占58.33%。按发生阶段分布,在申请环节、评审环节和论文写作发表环节的分别为15.25%、1.69%和85.96%。按学科分布统计,医学类和生物学类论文占不端论文为63.67%,发布在SCI期刊论文占84.90%。按科研不端类型分布,发生率位列前3位:数据造假(141个,占47.80%),图片错用(118个,占40.00%)、署名不实(85个,占28.81%)。按资助板块分类,生命医学板块论文的数据造假、图片错用及代写代投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生命医学板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防范和治理医学领域学术不端问题,要建立医学项目全流程监管体系、强化医学期刊治理和监督、优化医学人才评价体系和压实科研单位主体责任等,通过坚持预防与惩治并举,自律与监督并重,提高医学科研诚信建设水平。
戴品怡
关键词:科研不端行为科研诚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科研论文中图片问题科研不端行为相关案例的分析与思考
2024年
为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年来对于图片问题相关科研不端行为案例的处理情况,笔者通过梳理自然科学基金委2020—2023年度重点审议的图片问题相关科研不端行为案例,统计分析不端行为数量变化、处理结果情况、发生区域和单位、学科分类情况。结果显示,图片相关的科研不端行为数量以及占比均逐年增加,最常见的处理结果包括通报批评、撤项资助项目、限制项目申请等;地域分布涉及25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107家依托单位。图片相关的科研不端行为日益快速增加,其发生和分布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其后果和影响具有严重性,应从多层面、多维度协同开展相关的治理,对科研不端行为进行防范。
刘凤琼刘凤琼张凤珠张凤珠郭建泉
关键词:学术不端科研诚信
资助机构负责任研究的价值导向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前科研诚信问题已跨越科学共同体边界,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性议题,而在全球范围内科研资助制度与科研诚信密切相关。本研究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例,在负责任研究理念下综合科学越轨理论和强化理论,将负责任研究理念、失信惩戒强度引入科研不端治理效果研究,考虑了年度论文发表规模、期刊影响力、论文撤销时滞、论文国际合作程度因素的影响,探讨了科研资助机构负责任研究的价值导向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科研资助机构失信惩戒强度与科研不端行为呈负相关,论文撤销时滞均对科研不端行为产生负向影响,且发挥着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对默顿科学越轨理论观点的实证支持和发展,通过此研究亦可以反思我国科技创新政策背后的价值导向。
高天晓詹琰
关键词:科研不端科学基金
科研不端行为刑法规制探赜——基于对《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规范的解读
2024年
科技部等二十二部门修订的《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注重同《科技进步法》的衔接,在规范程序上更为周全,惩戒力度有所加大,更注重科研诚信,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治理愈发规范化、协同化、体系化,科学共同体与国家社会之间的联结愈发紧密。由于科研不端行为表现隐秘化、内容多样化,将刑法规制引入科研不端行为规制手段,在补充过去民法与行政法规制空白的同时,能以更强制的手段打击科研不端行为。对于严重侵害科研伦理规范、严重损害公共财产和人身安全的科研不端行为,才可适用刑法加以规制。应秉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明确科研不端行为构成要件和规制目的的基础上,从现有的诈骗、行贿受贿等罪名中寻找合适的规制手段。
王韵晶
关键词:科研不端行为刑法规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不端行为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开通报的案件
2024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科研不端行为的监管对整个学术界的科研诚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2018-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开通报的科研不端案件为研究对象,对案件问题线索的主要来源、科研不端行为主体情况、阶段分布、科研不端行为类型和频率、学科分布、地区分布、依托单位性质分布等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从科研人员、科研环境、社会环境3个方面分析科研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建议,以期对其他科研基金的监管提供有益启示。
程桂枝张建源葛新权
关键词:科研诚信科研不端行为
基于2013—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不端案例的科研诚信建设政策分析
2024年
目的通过对近十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不端案例进行整理,对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代表的我国科研诚信现状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提出意见建议。方法收集2013—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通报的科研不端行为案例,对案例发生时间、发现途径、学科分布、不端行为类别及基金委处理措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2022年间,基金委共通报273项不端行为案件处理决定,随时间推移呈整体上升趋势。已标明发现途径的158起科研不端案件中,标注基金论文被国外杂志撤稿最多,举报其次,最后是基金委审查。涉事人员主要来自高校(44.81%)及高校附属医院(45.45%),科研不端行为高发前3位分别是抄袭剽窃、操控审稿和造假。基金委处理方式主要有取消涉事人员2~7年内国家基金申请资格、通报批评、撤销项目以及追回经费等。结论近十年基金委对不端行为的查处呈上升趋势,发现途径从举报、国外杂志批量撤稿向基金委自查转移。生物医学是不端行为发生的重点领域,高校是不端行为发生的主要机构。常见科研不端原因是抄袭剽窃、操控审稿和造假,基金委主要对涉事人员处以限制申报、通报批评的处罚。建议通过加强科研诚信预警教育、改革科研评价体系、统一科研不端处理标准及建设科研诚信管理平台,加速对科研诚信体系的建设。
黄媛胡友坤敬真刘诗晴王文涛潘昱如蔡铮
关键词:科研诚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高校科研不端治理政策的同质与差异——基于223项“双一流”高校政策文本的分析
2024年
科研不端治理政策是高校治理学术舞弊的重要手段,文章探讨了我国不同高校在科研不端治理政策方面的同质与差异,采用政策主题聚类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于223项“双一流”高校科研不端治理政策文本进行挖掘分析,提取主题分布和关键词权重,量化研究各高校科研不端治理政策文本的同质与差异。研究发现,各高校在“学术不端行为认定机制”方面存在较大的同质性,在“受理和调查机制”以及“处理和申诉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文章建议增强各高校科研不端治理政策之间的横向联系,在保证一定差异性的同时,统一科研诚信的调查认定与处理机制,以促进高校科研诚信建设的发展。
骆青云米嘉仪刘玉强
关键词:高校科研不端文本分析
科研不端问题的哲学分析
本书主要从五个方面建构科研不端问题的研究框架:第一章“大科学与科研不端”,从大科学时代科学与社会的协作关系,研究现代科学活动中的科研不端。第二章“量化管理与科研不端”,集中于现代科学研究的生产关系层面,主要分析了理性主义...
张德昭作
政策工具视角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的科研不端问题被引量:1
2023年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科研不端问题也日益增多。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和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科研不端行为。文章针对基金委官网通告的科研不端行为案件处理决定,运用政策工具,对这些案件分学部、分类别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各学部、各类别涉及案件的情况,在所有学部中,医学科学部涉及的案件最多,在所有类别中,与成果发表相关的案件最多。同时,根据分析的结果,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构建线上线下一体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术不端审查体系、构建科研不端行为“链式网络”等解决路径,以预防和减少科研不端问题的出现。
时弘易方立刚王志新
关键词:科研诚信科研不端行为科学基金
署名问题中灰色地带科研不端行为的防范与治理——基于撤销论文的分析被引量:9
2023年
在学术规范和科研不端之间,有一个复杂、有时甚至是困难的主观判断空间——灰色地带。灰色地带科研不端行为不易发现、不易认定也不易处理,是科研失信的“重灾区”之一,能够对科研诚信建设造成极大的阻碍。本研究探讨灰色地带不端行为的署名问题,利用撤销论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署名问题具体撤销原因分类”,深入分析因署名问题撤销论文的具体原因,发现授权同意、贡献分配与声明模糊是最常见的问题。基于对署名问题中存在的灰色地带的探索,本文进一步提出了防范与治理建议。
冯凌子杨晓王立学任艳青袁军鹏
关键词:署名问题科研不端

相关作者

王飞
作品数:89被引量:230H指数:8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科研不端 科研诚信 技术哲学 高校 诚信建设
王立东
作品数:9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研究主题:科研不端行为 比例原则 科研不端 中央财政 程序正义
史玉民
作品数:87被引量:296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研究主题:科普 莱布尼茨 科研不端 科学哲学 技术创新
胡金富
作品数:22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研究主题: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 大学生 科研不端
李真真
作品数:38被引量:257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研究主题:科研不端行为 社会结构 计划经济体制 企业化转制 公众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