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0篇“ 种系发生“的相关文章
技术创造人:斯蒂格勒的“后种系发生”研究被引量:6
2023年
斯蒂格勒哲学的中心命题之一是“技术创造人”。基于勒儒瓦-古汉的工作,他为此提供了古人类学论证。首先,斯蒂格勒提出“后种系发生”概念,用以刻画人的非生物学遗传过程,其载体是技术。其次,通过回顾人类进化史,他指出直立行走和工具的使用促进了人的进化。再次,技术的进化与人的进化是耦合关系。工具既反映大脑皮层的分化,也推动着后者。最后,“技术生态位”概念进一步为“后种系发生”提供了支持。总之,人是技术的产儿,这就是技术助产术。
孟强
关键词:进化
青海省多房棘球绦虫分子种系发生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对青海省多房棘球绦虫分离株Cox1、Nad1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及分子钟,为推测其进化关系及起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2份肝多房棘球蚴病患者术后标本,对多房棘球蚴线粒体DNA Cox1、Nad1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与Gen Bank数据库中的棘球属绦虫Cox1基因和Nad1基因序列进行比对,观察种内变异情况并构建进化树和分子钟。结果所有多房棘球绦虫标本与Gen Bank数据库中检索的多房棘球绦虫亚洲株Cox1、Nad1基因序列同源性均达99%以上,共获得6种不同基因型,其中有2个分离株在Gen Bank数据库中未找到同源性100%的基因序列。系统进化树显示,收集的多房棘球绦虫标本与多房棘球绦虫亚洲株聚类效果明显;分子钟推测青海地区多房棘球绦虫起源于9.4万年前。结论本研究发现青海省多房棘球绦虫存在6种不同基因型,其中首次发现2种基因型。青海地区多房棘球绦虫优势株为亚洲株,起源时间约在9.4万年前。
朱文君韩秀敏蔡其刚孙艳秋郭亚民
关键词:多房棘球绦虫分子进化分子钟
基于基因组学的红环菌目与其内聚磷菌属内细菌的种系发生分析与代谢特征研究
包括聚磷菌属在内的红环菌目的细菌,在污水处理中的除氮、除磷及菌胶团的形成等关键生理生化功能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由于缺少较全面的基因组信息,对红环菌目的系统学认识还存在许多不足或矛盾之处。而对于聚磷菌属而言,迄今对其基...
王中杰
关键词:聚磷菌代谢特征
文献传递
青海省两型棘球属绦虫分子种系发生的研究
【目的】通过采集青海省人民医院手术患者术后包虫标本,提取虫体组织中的线粒体DNA,扩增线粒体基因上的细胞色素氧化酶Ⅰ基因(Cox1)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1)序列,获得的棘球属绦虫线粒体基因序列与其它不同种绦虫进...
朱文君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进化分析
文献传递
马鹿的演化与种系发生进展被引量:4
2016年
马鹿是产生于上新世早期的鹿科动物,其在北半球分布广泛.传统的种系发生研究放弃采用体型等形态学特征作为分类依据,转而投向非营养依赖型特征并结合地理等因素进行综合分类.分类的焦点主要集中于梅花鹿,白唇鹿是否作为马鹿的一个亚种,新旧世界马鹿的关系,亚洲东部,南部以及远东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三个方面.但是由于形态分类样品不容易确定来源,且个体变异大,形态特征模糊,因此利用遗传学手段对马鹿进行系统发生研究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线粒体研究表明白唇鹿和梅花鹿与东亚,南亚,北亚以及北美马鹿组成东部系统,马鹿关系较近;而西部系统马鹿中欧洲北非马鹿遗传关系较近.今后从化石中扩增序列,以及利用非损伤采样法获得更多确切来源地的序列成为研究的方向.
周璨林陈开旭马合木提·哈力克
关键词:马鹿
圆圃棘口吸虫分子种系发生的研究
圆圃棘口吸虫(Echinostoma hortense)隶属于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吸虫纲(Trematoda)、复殖亚纲(Digenea)、棘口目(Echinostomata)、棘口科(Echi...
刘泽轩
关键词:线粒体全基因组进化分析
文献传递
SARS-CoV、SARSL-CoV与其他冠状病毒的种系发生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不同流行时段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 coronavirus,SARS-CoV)病毒株与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样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 like coronavirus,SARSLCoV)及其他冠状病毒的分子进化关系。方法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获取不同分离时段的SARS-CoV(9条)、所有SARSL-CoV(24条)、其他冠状病毒(26条)的全基因组序列,用Clustal X 2.1软件进行多重序列比对,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MEGA 6.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在包含SARS-CoV、SARSL-CoV和其他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的不同数据集中,流行早、中期SARS-CoV与流行末期毒株的基因组序列均分别属于不同的分支;以流行早、中期SARS-CoV为根的有根树显示,流行末期SARS-CoV遗传距离最远,而与SARSL-CoV和其他冠状病毒遗传距离更接近。结论流行末期SARS-CoV与流行早、中期SARS-CoV遗传差异大,且可能存在逆向/返祖进化。
朱静媛李庆波丁记者何剑锋徐德忠段广才
关键词:SARS病毒冠状病毒科
全球西尼罗病毒毒株基因组种系发生分析(英文)
2015年
目的分析世界各地西尼罗病毒(WNV)的基因组特征,探索该病毒在不同地域及宿主间的传播规律。方法根据目前所有WNV全长基因组编码序列,利用BioEdit和MEGA软件,分析不同来源毒株之间的遗传联系。结果根据种系发生分析结果,全球WNV共存在4种谱系流行。其中主要的谱系1毒株在6大洲广泛流行,并按地域划分为不同的分支或簇。而谱系2-4毒株较少,主要在非洲和东欧流行。以部分分类明确的毒株为参考,进一步对不同地域、宿主的WNV毒株进行分析,证明部分WNV毒株分布具有一定地方性。结论从基因组水平证明全球WNV毒株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对病毒基因组分析有助于追溯其它地区新发和再发WNV病毒的进化以及传播路径。
游丽斌王金章陈炜黄萌张拥军
关键词:西尼罗病毒基因组序列
东方次睾吸虫分子种系发生及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东方次睾吸虫(Metorchis orientalis)是主要寄生于鸭、鸡和野生鸟类等禽类胆囊和胆管内的一种吸虫,引起胆囊高度肿大、胆囊和胆管壁增厚发硬、胆道堵塞和胆汁不能畅流等病理变化,导致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消瘦、贫...
那璐
关键词:东方次睾吸虫线粒体全基因组PCR检测方法
文献传递
八种圈养灵长类动物毛首属线虫的种系发生研究
目的探讨圈养灵长类动物毛首属Trichuris spp.线虫的分子分类与种系发生。方法采集圈养灵长类动物的毛首线虫进行DNA抽提和线粒体cox1基因和核糖体ITS区基因的扩增,结合已发布的毛首属线虫相关序列信息进行分析,...
李梅刘梅赵波古小彬汪涛赖为民杨光友
关键词:毛首线虫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付士红
作品数:234被引量:948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研究主题:虫媒病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种系发生 病毒 乙型脑炎病毒
梁国栋
作品数:396被引量:2,119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研究主题:虫媒病毒 病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乙型脑炎病毒 辛德毕斯病毒
王环宇
作品数:169被引量:883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研究主题:乙型脑炎病毒 病毒 虫媒病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 种系发生
李铭华
作品数:29被引量:17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研究主题:种系发生 虫媒病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乙型脑炎病毒 基因
徐爱强
作品数:457被引量:3,970H指数:30
供职机构: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流行病学 麻疹 乙型肝炎疫苗 死亡率 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