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2篇“ 种植瘤“的相关文章
中性粒细胞对小鼠种植细胞的啃噬作用
研究背景:在急性炎症初期,中性粒细胞作为首要响应者迅速迁移至炎症位点,执行清除异物、释放炎症介质及促进稳态恢复等任务[1]。这种快速反应常见于感染和损伤,但在肿发生早期过程中,是否存在炎性中性粒细胞的募集尚不明确。本研...
朱梦茹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种植瘤
高氧液对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DDP种植生长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高氧液对顺铂化疗的乳腺癌耐顺铂细胞MCF7/DDP(Michigan Cancer Foundation-7)种植裸鼠体体积、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cl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oe gene-1,MDR-1)表达的影响。方法MCF7/DDP细胞接种于4周雌性裸鼠,喂养6周后根据体重分别选取5只裸鼠作为A、B组,两组均给予顺铂化疗(剂量6.25 mg/kg),连续化疗1周后按照20 mg/kg B组予以生理盐水静脉推注,A组静脉推注高氧液,采集裸鼠0.2 mL动脉血,行动脉血气分析,并以RT-PCR检测HIF-1α、MDR-1表达水平;再处死裸鼠并分离肿组织,测量组织直径。结果A组裸鼠pH值、PO2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裸鼠HIF-1α、MDR-1相对表达量和肿体积、质量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种植裸鼠经高氧液输注可能有效改善缺氧状态,同时下调HIF-1α及MDR-1表达,增强化疗敏感性。
文雅嘉石金凤陈学东汪江波蔡咏仪任靖文于仪婕陈秋蓉
关键词:高氧液缺氧诱导因子-1Α多药耐药基因-1
SKH-1小鼠黑素B16F10细胞种植模型的建立
2023年
目的建立SKH-1小鼠黑素B16F10细胞皮下移植和肺转移模型。方法取SKH-1小鼠、C57BL/6小鼠各7只,于背部皮下接种5×106 B16F10细胞,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生存时间,每3天用精密游标卡尺测量体,计算肿体积。肿的长径>15 mm或出现恶病质或溃疡时判定为伦理学死亡。取5只SKH-1小鼠尾静脉注射5×106 B16F10细胞,观察小鼠的活动度、营养状态和生存时间,观察结束后处死小鼠,解剖并称量肺质量,对所有小鼠肺部行组织病理检查。实验重复3次。结果SKH-1小鼠在皮下接种后第6天接种部位皮肤开始出现黑点,渐发展为圆形黑色结节,直至肿破溃、出血、死亡,伦理学死亡时间20~33 d。C57BL/6小鼠皮下接种第4天开始出现2~3 mm黑色小结节,发生伦理学死亡的时间为12~18 d。SKH-1小鼠第1~3次实验生存时间分别为(26.57±4.03)、(27.86±4.53)、(27.43±5.32)d,差异无统计学意(F=0.14,P=0.87);第27天时肿体积分别为(1367.9±150.2)、(1452.0±50.1)、(1490.3±69.0)m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2,P=0.46)。SKH-1小鼠尾静脉注射后第25天开始出现活动度减少、厌食等表现,第31天开始出现呆滞、消瘦、腹水、死亡等,伦理学死亡时间31~40 d;解剖后肺部见多处黑色结节,第1~3次实验小鼠生存时间分别为(34.2±2.58)、(36.4±2.60)、(34.8±2.38)d,差异无统计学意(F=1.01,P=0.39);小鼠肺部质量(156.1±18.5)、(164.0±19.6)、(172.0±17.2)mg,差异无统计学意(F=3.18,P=0.72)。所有小鼠全部成,皮下肿物及肺部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黑素。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SKH-1小鼠黑素B16F10细胞皮下移植和肺转移模型,具有成率高、成稳定的特点。
张付贺石磊罗敏刘沛范晴王秀丽
关键词:小鼠无毛小鼠近交C57BL肿瘤模型
汉黄芩素对气虚模型LLC种植小鼠的抗肿作用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汉黄芩素对气虚模型LLC种植小鼠的抗肿作用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30只SPF级C57BL/6雄性小鼠(N型)用烟熏法建立小鼠气虚模型后,构建气虚型LLC肺癌皮下种植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4只小鼠随机分为气虚荷组、汉黄芩素高剂量组、汉黄芩素中剂量组、汉黄芩素低剂量组,每组6只。另取6只正常小鼠作为正常组。汉黄芩素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汉黄芩素混悬液;正常组、气虚荷组小鼠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15 d。给药过程中每4 d测量1次体质量和肿体积。给药结束后剖取小鼠肿、脾脏和胸腺称定质量,并采用HE染色法对肿、肝脏和肾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外周血中的辅助T细胞(CD3+、CD4+)、杀伤T细胞(CD3+、CD8+)、调节性T细胞(Treg)(CD3+、CD4+、CD25+、Foxp3+)、NK细胞(CD3-、CD19+)和B细胞(CD3-、CD49b+)的比例,并计算CD4+/CD8+比值。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气虚荷组小鼠喜蜷卧,活动度减弱,毛发脱落且蓬松凌乱,毛色发灰,欠光泽,精神萎靡,饮食量较正常组小鼠下降。给药结束后,5组小鼠去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气虚荷组比较,汉黄芩素低、中、高剂量组小鼠体体积和体质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抑率分别为55.68%、56.84%、76.33%。与正常组比较,气虚荷组小鼠脾脏指数明显升高(P<0.05),胸腺指数明显降低(P<0.05);汉黄芩素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与气虚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与气虚荷组比较,汉黄芩素低、中、高剂量组小鼠体组织可见较多坏死区域,且肿细胞的排列相对紊乱;肝肾组织均未见明显病变。与正常组比较,气虚荷组小鼠外周血CD3+CD4+T细胞比例、CD3+CD8+T细胞比例、CD4+/CD8+比值、CD3-CD19+B细胞�
毛跃程邢代君刘心宁蔡厚昊黄国栋曲泓霖郑心
关键词:汉黄芩素淋巴细胞亚群小鼠
莪连颗粒对胃癌种植裸鼠肿生长及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莪连颗粒对胃癌种植裸鼠肿生长及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etinoid-related orphan nuclear receptorγt,RORγt)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裸鼠人胃癌SGC-7901种植模型,实验组予莪连颗粒灌胃,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灌胃。灌胃28天后处死小鼠并测定种植体积及重,计算抑率。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肿组织中RORγt表达。结果:实验组小鼠重及肿体积均低于对照组,抑率为53.3%;实验组肿组织RORγt表达较对照组减少。结论:莪连颗粒可抑制胃癌肿生长,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RORγt表达,减轻由辅助性T细胞17介导的免疫调节有关。
刘畅陈阳叶佳朱梅萍
关键词:胃癌
超声引导肝癌裸鼠异位种植不完全消融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建立良好的肝癌裸鼠异位种植不完全消融模型,探索残余癌分子景观的改变。方法将8只免疫缺陷BALB/c裸鼠以MHCC97-H肝癌细胞系建立异位种植模型,简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只。实验组进行模拟临床肝癌不完全消融,对照组仅进行假消融。通过超声诊断仪、热成像相机、大体病理、HE染色、高通量全转录组测序评估模型间的差异性改变。结果肝癌裸鼠异位种植全部获得成功。实验组热成像相机监测针尖周围肿温度位于50~73.9℃。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HE染色大多显示为坏死区域-变性区域-肿细胞区域共存的现象,坏死区域为(23.75±13.77)%,变性区域为50%(30%)。高通量全转录组测序显示体内外不完全消融模拟模型中存在数百个交集稳定分子景观。结论通过成功建立肝癌不完全消融残余癌的裸鼠异位种植模型,可为分子层面上研究不完全消融残余癌的生物学特性提供条件。
吴林永赵羽佳庞锦树廖蔚陈玉姬何云杨红
关键词:肝癌动物模型
双氢青蒿素通过调控uhrf1、dnmt1、p16^(ink4a)影响前列腺癌种植的生长
2022年
为了探讨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种植的影响,利用前列腺癌PC-3细胞构建经典的种植模型,成后每两天用DHA干预一次,第13天取材,计算抑率;光镜和电镜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TUNEL染色计数凋亡细胞并计算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uhrf1、dnmt1、p16^(ink4a)mRNA表达水平;蛋白印迹检测UHRF1、DNMT1、P16ink4a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UHRF1、DNMT1、P16ink4a蛋白定位及表达。结果显示:DHA能够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长,诱导PC-3细胞发生凋亡和坏死的形态学改变;RT-qPCR、蛋白印迹及免疫组化结果表明DHA能够降低PC-3细胞中uhrf1及dnmt1的表达水平,升高p16^(ink4a)的表达水平。总之,DHA能够有效地抑制裸鼠前列腺癌种植的生长。这可能与下调uhrf1及dnmt1的表达,恢复抑癌基因p16^(ink4a)的表达,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有关。
刘思豪夏僮周驷杰罗子国
关键词:双氢青蒿素前列腺癌DNMT1
肝细胞癌索拉非尼耐药细胞株鸡胚种植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建立肝细胞癌索拉非尼耐药细胞株鸡胚种植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药物连续诱导法,构建肝癌索拉非尼耐药细胞株;利用鸡胚动物模型,建立索拉非尼耐药细胞株的移植;初步探讨耐药细胞株鸡胚种植模型成特点,分析相关靶点和信号通路的表达。采用t检验。结果筛选到索拉非尼耐药的HepG2细胞(sHepG2)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88.7±7.6) μmol/ml,显著高于HepG2(t=16.416,P<0.01);建立HepG2与sHepG2细胞株鸡胚种植模型各5例,成功种植率为70%[(3+4)/(5+5)];种植鲜重HepG2组[(0.093 2±0.012 2) g]低于sHepG2组[(0.141 1±0.019 4) g,t=3.709,P<0.05];成组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HepG2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t=9.336,P<0.01)、磷酸化蛋白激酶(p-Akt/p-PKB)(t=7.123,P<0.01)表达显著高于HepG2组,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t=6.164,P<0.0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FGFR1)(t=6.297,P<0.01)表达显著低于HepG2组。结论体外建立索拉非尼诱导的HepG2耐药细胞株,并在鸡胚移植动物模型中成,移植生长以及组织相关靶点与信号通路的差异性表明,鸡胚种植模型可作为肝细胞癌索拉非尼耐药的在体研究方法。
张磐石张菁刘东伯孙伟刘顺芳
关键词:肝细胞癌索拉非尼种植瘤药物耐药
超声介入聚桂醇硬化治疗家兔肝脏种植短期作用效果及初步剂量研究
目的研究聚桂醇硬化治疗家兔vx2肝脏种植模型的疗效,以无水乙醇的用量为参考值,对比观察不同剂量聚桂醇超声介入硬化治疗家兔vx2肝脏种植模型的短期作用效果及对周围肝组织的损伤程度,初步探讨聚桂醇治疗肝癌的硬化效果及用药...
王士龙
关键词:超声介入肝癌聚桂醇
诱饵受体3及肿坏死因子配体相关分子1A在CD_(4)和CD_(8)双阴性T细胞治疗裸鼠胰腺癌种植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诱饵受体3(DcR3)及其配体肿坏死因子配体相关分子1A(TL1A)在CD_(4)和CD_(8)双阴性T细胞(DNT细胞)治疗裸鼠胰腺癌种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抗体吸附法体外培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来源的DNT细胞。建立裸鼠胰腺癌种植模型,随机分为DNT细胞治疗组(尾静脉注射1×10^(8)/ml DNT细胞悬液)、吉西他滨治疗组(尾静脉注射50 mg/kg吉西他滨)和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50 d后测量各组裸鼠种植体积和重量。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和qRT-PCR法检测各组裸鼠种植组织DcR3、TL1A蛋白及mRNA的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裸鼠种植的细胞凋亡率。结果:DNT细胞治疗组、吉西他滨治疗组、对照组种植体积分别为(670.28±124.54)、(604.60±179.16)、(1738.80±391.39)mm^(3),体重量分别为(225.60±8.12)、(222.69±8.73)、(265.07±10.76)mg,DNT细胞治疗组、吉西他滨治疗组种植体积和重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DNT细胞治疗组、吉西他滨治疗组DcR3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0.56±0.02、3.74±0.19,0.57±0.03、3.40±0.39)显著高于对照组(0.39±0.04、0.92±0.05),而TL1A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0.41±0.03、0.83±0.11,0.40±0.05、0.79±0.08)显著低于对照组(0.81±0.05、1.70±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DNT细胞治疗组种植的细胞凋亡率为(53.2±11.2)%,吉西他滨治疗组为(56.2±8.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3±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结论:DNT细胞对裸鼠胰腺癌种植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DcR3-TL1A可能参与了DNT细胞的抑癌作用机制。
陈炯胡丕波邬高华周海波
关键词:胰腺肿瘤

相关作者

张明敏
作品数:15被引量:11H指数:3
供职机构:包头市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种植瘤 VX2 MS VX2肝种植瘤 动物模型
雷振
作品数:75被引量:309H指数:9
供职机构: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多层螺旋CT X线计算机 MSCT 体层摄影术 灌注成像
张强
作品数:106被引量:95H指数:5
供职机构:包头市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肺癌 血管生成 螺旋CT CT 恶性肿瘤
王志刚
作品数:1,255被引量:2,839H指数:25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造影剂 超声造影剂 微泡 液态氟碳 超声
罗子国
作品数:73被引量:332H指数:9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双氢青蒿素 前列腺癌 超微结构 凋亡 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