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1篇“ 神经转位“的相关文章
用于神经转位修复缝合的神经套管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神经转位修复缝合的神经套管,包括小径段、大径段以及连接在大径段与小径段之间的变径段;大径段的内部具有呈线状连接的至少两个联排孔道,任意两个相邻的联排孔道的相邻位置具有豁口而相连通;变径段的内径从衔接大径...
姜保国寇玉辉张培训韩娜殷晓峰张殿英
神经转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疗效
目的:总结神经转位手术治疗不同类型的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经验,报道健侧C7神经转位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损伤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方法:2010年04月-2021年11月,对40例病人行神经转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损伤并随访12...
汤鹏
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神经转位神经病理性疼痛
应用咬肌神经转位术进行面神经修复的专家共识(2023)
2023年
面瘫给患者带来了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使他们难以融入正常的社会交往和工作。医学界对面瘫的治疗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咬肌神经转位术作为一种有效的面瘫治疗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优势在于咬肌神经与面神经位置相邻、再生距离短、疗效可靠等,是面瘫重建的重要选择之一。在我国,咬肌神经转位术应用时间尚短,缺乏统一的应用指导,为更好地控制治疗质量和推广应用,现汇集整复外科、口腔颌面外科、耳鼻咽喉和头颈外科及神经外科的十多位专家共拟咬肌神经转位术在面神经修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共识和建议,供临床医师参考。
王文进王炜蔡志刚季彤卢连军刘松刘雪松王成元汪照炎吴震杨川袁雅生张陈平钟平
关键词:面瘫面神经神经移植
面瘫患者咬肌神经-面神经转位联合阔筋膜静态悬吊术后静态对称性的评估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评估应用咬肌神经-面神经转位联合阔筋膜静态悬吊术治疗早期完全性面瘫后的静态对称性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应用咬肌神经-面神经转位联合阔筋膜静态悬吊术修复早期完全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静态口角歪斜程度(即口角静态对称性)将患者分为2组,口角轻度不对称(Ⅱ级)为A组,重度不对称(Ⅲ级)为B组。在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时,通过Terzis微笑功能评级量表评估患者面部肌肉收缩活动情况,分为Ⅰ、Ⅱ、Ⅲ、Ⅳ、Ⅴ级,级别越高,面部肌肉收缩越好,与健侧面部肌肉动态对称性越好;通过口角静态对称性评级量表评估患者口角静态对称性,分为Ⅰ、Ⅱ、Ⅲ、Ⅳ级,级别越高对称性越差;通过Face-gram软件测量健侧和患侧口角位置垂直向差值(D_(1))和水平向差值(D_(2)),客观评估术后面部静态对称性效果。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58例患者,其中A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43.5±8.1)岁;B组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40.6±9.6)岁。2组在性别、年龄、瘫痪侧构成、瘫痪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 2组患者术前Terzis微笑功能评估均为Ⅰ级,术后1年A组中有30.%(9/30)达Ⅲ级,70.0%(21/30)达Ⅳ级,B组中35.7%(10/28)达Ⅲ级,64.3%(18/28)达Ⅳ级,2组微笑功能均比术前明显改善,且组间微笑功能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角静态对称性评分量表显示,术后1年A组中有73.3%(22/30)口角静态对称性评分达到Ⅰ级,26.7%(8/30)仍为Ⅱ级;B组中有39.3%(11/28)达Ⅰ级,42.9%(12/28)达Ⅱ级,17.8%(5/28)仍为Ⅲ级。A组达到面部静态对称效果(Ⅰ级)的比例较B组高(P<0.01)。术前和
周宇璐马昊文辉才王炜
关键词:面瘫神经转位
咬肌神经-面神经转位联合静态悬吊术治疗早期完全性面瘫的对称性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咬肌神经-面神经转位联合静态悬吊术治疗早期完全性面瘫的对称性效果及影响术后静态对称性的因素。方法:系统回顾了73名接受了咬肌神经-面神经转位术的完全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和术后1年的随访照片。根据是否联...
周宇璐
关键词:神经转位
咬肌神经转位联合同种异体神经桥接修复复杂面神经缺损一例
2021年
1病例介绍患者女,63岁。因"右面部皮肤鳞癌术后半年伴右耳前肿块2月余"入院。患者半年前发现右面颊部皮肤新生一肿物,约蚕豆大小,于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检查提示:皮肤鳞癌;术后局部补充放疗。2个月前发现右侧耳前再次出现一肿块,至当地医院行B超及CT检查提示右腮腺区恶性占位;至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穿刺检查,提示见癌细胞,遂至我院就诊。入院查体:颌面部左右侧欠对称,右面部见原手术瘢痕,右侧耳前区可触及直径约2.5 cm肿块,质地偏硬,界限尚清,活动度差,触压略有疼痛,皱眉闭眼可、口角无歪斜;双侧颌下颈部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
徐万林刘胜文朱云杨雯君
关键词:面神经同种异体神经
咬肌神经联合颞骨内面神经转位治疗听神经瘤术后面瘫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咬肌神经联合颞骨内面神经转位手术,治疗听神经瘤术后完全性面瘫的临床效果和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耳鼻咽喉科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例听神经瘤术后伴有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聋的完全性面瘫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咬肌神经联合颞骨内面神经转位手术治疗。结果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评估,1例恢复到H-BⅡ级,9例恢复到H-BⅢ级,手术前后面瘫分级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例出现自发性微笑,6例为社交性微笑,无明显手术并发证。结论咬肌神经联合颞骨内面神经转位手术,避免了耳大神经损伤,减少了神经吻合口,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王成元陈剑李俊锋
关键词:面神经听神经瘤舌下神经面瘫
健侧颈7神经转位重建对侧肢体功能患者的手术配合与护理
2020年
目的:分析健侧颈7神经转位重建对侧肢体功能患者的手术配合与护理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接受健侧颈7神经转位重建对侧肢体功能患者2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接受健侧颈7神经转位重建对侧肢体功能患者积极开展手术配合和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唐静霞
关键词:手术配合护理效果
拇、手指旋转撕脱性完全离断再植Ⅰ期行肌腱神经转位修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拇、手指旋转撕脱性完全离断再植Ⅰ期行肌腱神经转位修复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46例拇、手指旋转撕脱性完全离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再植Ⅰ期行肌腱神经转位修复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总优良率、治疗前后手功能(拇指运动、感觉、工作能力评分)情况、背伸肌力和屈曲肌力改善情况、外形满意度以及并发症(血栓、皮肤坏死)情况。结果46例全部成活,总优良率为93.47%;治疗后拇指运动、感觉、工作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背伸肌力、屈曲肌力改善优于治疗前(P<0.05);术后随访患者满意度为95.65%,并发症发生率为6.52%。结论拇、手指旋转撕脱性完全离断再植Ⅰ期行肌腱神经转位修复成活率高,拇、手指功能恢复良好,且外观满意度高,疗效确切。
屈朝庆王钢仁孙冠军陈兰
关键词:旋转撕脱性离断再植术
用于神经转位修复缝合的神经套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神经转位修复缝合的神经套管,包括小径段、大径段以及连接在大径段与小径段之间的变径段;大径段的内部具有呈线状连接的至少两个联排孔道,任意两个相邻的联排孔道的相邻位置具有豁口而相连通;变径段的内径从衔接...
姜保国寇玉辉张培训韩娜殷晓峰张殿英

相关作者

张少成
作品数:167被引量:603H指数:13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研究主题:截瘫 脊髓损伤 周围神经 脊髓 神经移位
党瑞山
作品数:296被引量:1,239H指数:16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解剖学 显微外科解剖 血供 穴位 胃经
刘芳
作品数:520被引量:1,527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授课 视神经 视神经损伤 耐药性 耐药性分析
韩娜
作品数:89被引量:218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神经再生 周围神经 周围神经损伤 受损神经 神经修复
陈世彩
作品数:394被引量:407H指数:11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声带麻痹 喉返神经 单侧声带麻痹 下咽癌 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