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60篇“ 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文章
孤立性脑桥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孤立性脑桥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因素。方法收集武汉市第一医院2020年11月至2022年10月符合纳排标准的153例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后7 d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或运动功能评分将患者分为END组和非END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孤立性脑桥梗死发生END的独立预测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图。结果153例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中,41例发生END,占比26.80%;112例未发生END,占比73.20%。两组的性别、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冠心病史、脑卒中史、吸烟史、静脉溶栓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D组的糖尿病占比、入院时NIHSS评分高于非EN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梗死灶位置、基底动脉中重度狭窄及大动脉闭塞性疾病(LAOD)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D组的梗死灶面积及基底动脉穿支动脉疾病(BABD)占比显著高于非END组,小动脉病变(SAD)占比低于非END组(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梗死灶面积是孤立性脑桥梗死发生END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联合梗死灶面积预测END的灵敏度为85.40%,特异度为83.00%,曲线下面积(AUC)为0.887。结论BABD是孤立性脑桥梗死发生END最常见的类型,入院时NIHSS评分、梗死灶面积与孤立性脑桥梗死END有关,可能是END的有效预测因素。
伍文波笱玉兰
关键词: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方法以128例行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一般资料、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检测资料等,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溶栓后END的影响因素。结果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溶栓后,27例出现END,发生率为21.1%。以是否发生END将患者分为END组(27例)与非END组(10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ND组与非END组的一般特征、基础疾病、用药史、静脉溶栓药物时间(DNT)、入院时收缩压与舒张压、溶栓后2 h舒张压、TOAST亚型、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尿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END组溶栓后2 h收缩压、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大面积脑梗死占比、溶栓前血糖、D-二聚体高于非END组,凝血酶原时间(PT)长于非E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NIHSS评分、溶栓前血糖、溶栓后2 h收缩压、D-二聚体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溶栓后END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65、1.303、1.026、2.394,P<0.05)。结论基线NIHSS评分、溶栓前血糖、溶栓后2 h收缩压、D-二聚体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END的预测因素。
陈雅雯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多模态MRI参数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参数预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182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有无END分为END组(n=72)和N-END组(n=110),所有患者均行MRI常规、扩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DWI相关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SWI相关参数[相位值(PV)],采用偏相关性分析DWI、SWI相关参数与END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WI、SWI相关参数预测END的价值,并采用危险度分析多模态MRI参数高、低值对END的影响。结果END组患者的大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吸烟史所占比例均高于N-EN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组患者入院当天的ADC、rADC、PV分别为(0.61±0.20)×10^(-3) mm^(2)/s、(30.34±9.11)%、-0.78±0.24,明显低于N-END组的(0.84±0.25)×10^(-3) mm^(2)/s、(40.12±12.04)%、-0.50±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控制其他变量后,ADC、rADC、PV与END仍呈负相关(偏相关系数=-0.741、-0.802、-0.705,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ADC、rADC、PV联合预测EN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5(95%CI:0.888~0.966),联合预测效能明显优于各参数单一及两两预测价值;危险度分析结果显示,ADC、rADC、PV低值患者发生END风险分别是高值的3.205(95%CI:1.997~5.146)倍、4.100(95%CI:2.373~7.083)倍和2.338(95%CI:1.513~3.615)倍。结论DWI、SWI相关参数变化与ACI患者发生END密切相关,多模态MRI联合应用对ACI患者END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预测END发生风险的有效方案,并对后续临床决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芦琳王百爽徐婧媛杨红莉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扩散加权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
2025年
目的 观察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并分析危险因素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3年1月入住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行静脉溶栓治疗的143例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相关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溶栓后END分为END组(23例)和非END组(120例),采用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溶栓后END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预测END的最佳截断值及预测价值,将患者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1分定义为预后不良,采用单因素分析END组和非END组90 d预后不良差异,并分析危险因素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 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END发生率为16.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ND组与非END组高密度脂蛋白、基线收缩压(SBP)、大动脉粥样硬化型(TOAST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基线SBP高为END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基线SBP预测END的最佳截断值为159.5 mmHg,曲线下面积为0.698(95%CI:0.571~0.825,P=0.003),灵敏度为0.739,特异度为0.6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ND组与非END组90 d预后不良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SBP>159.5 mmHg可预测轻型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不良。结论 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END可增加不良预后的风险,基线SBP高更容易发生END,值得临床工作者重视。
卞静黄婷婷李秀云赵守财
关键词:静脉溶栓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临床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2025年
目的探讨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构建临床预测模型,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3年12月遵化市坤桐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39例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7∶3比例随机分成两组:训练集534例(72.3%)、验证集205例(27.7%)。对训练集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确定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END的危险因素,构建临床预测模型,对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临床决策度进行内部验证,绘制诺莫图。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87,95%CI 1.14~3.09,P=0.014),时间窗≤6 h(OR=3.10,95%CI 1.56~6.19,P=0.001),基线NIHSS评分=2分和基线NIHSS评分=3分(OR=3.72,95%CI 1.30~10.61,P=0.014;OR=4.24,95%CI 1.45~12.35,P=0.008),TOAST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OR=3.88,95%CI 2.20~6.83,P<0.001),责任动脉为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OR=8.39,95%CI 2.28~30.85,P=0.001;OR=6.22,95%CI 1.78~21.71,P=0.004;OR=5.38,95%CI 1.15~25.13,P=0.032)是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END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临床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表现出了中等区分度(AUC>0.7)、良好的校准度(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05)和临床获益。结论该临床预测模型能够有效预测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END的发生,指导临床医师做出决策,值得临床推广。
李卫来吴伟红纪颖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溶栓治疗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溶栓治疗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23年—2024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均行急诊介入溶栓治疗,按照是否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进分为END组(n=19)与非END组(n=91)。结果 END组在糖尿病、TOAST分型中的大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超过非EN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1.416,95%CI:2.167~6.826、P=0.387)、糖化血红蛋白(OR=4.275,95%CI:0.357~6.382、P=0.002)和TOAST分型的大动脉粥样硬化(OR=4.052,95%CI:1.052~6.282、P=0.002)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溶栓治疗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急诊介入溶栓治疗后,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及TOAST分型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导致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王龙鑫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糖化血红蛋白大动脉粥样硬化
单发皮质下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动态风险预测系统的开发和验证
2025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开发和验证一种预测单发皮质下梗死(SSI)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模型,帮助临床医生识别和尽早干预治疗。方法对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有无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两组,两组间比较使用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预测变量,并根据筛选变量构建逐步回归模型,并构建列线图及评分表。使用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DCA)和临床影响曲线(CIC)评估列线图模型的性能。同时,该模型在当前队列中使用自举验证进行了内部验证。结果年龄、性别、吸烟史、卒中史、载体动脉狭窄、梗死病灶6个因素被确定为预测SSI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重要预测因素。经验证,该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度(Hosmer-Lemeshow检验:χ2=1.32,P=0.52)和区分度(AUC=0.869,95%CI:0.824~0.913)。DCA和CIC显示列线图模型具有优异的临床性能。结论构建基于Web的SSI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风险计算器及评分表,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能够在临床工作中识别早期神经功能恶化高风险患者及早期提供干预帮助。
吴慧君贾鸿宁李倩姚玉芳宋彦澄张红霞门玉娇王泽宇
关键词:早期神经功能恶化评分表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研究进展
2025年
本综述全面回顾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研究进展。END是静脉溶栓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机制复杂,包括血液流动障碍、炎症反应激活和机体平衡破坏等多方面因素。END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尚未统一,目前多依据NIHSS评分进行评估,其发生率在不同患者群体中差异显著,约为5%~40%。研究表明,患者年龄、血糖、血压、心房颤动及入院时NIHSS评分等均是END的重要危险因素。此外,炎症因子和实验室指标(如C反应蛋白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也在END的发生中扮演关键角色。静脉溶栓虽然能够恢复脑部血液供应,但也可能通过增加血液粘稠度和微血栓形成导致血流再堵塞,加重脑组织损伤。目前,对END的预测多集中在单一因素的分析,缺乏综合性预测模型;对其预防和治疗也尚无统一策略,现有研究建议通过个性化评估患者病情、优化治疗方案以及使用抗氧化剂和抗炎药物进行干预,以降低END的发生率并改善患者预后,未来研究方向应包括END综合预测体系的建立、多维度病理机制的探索以及新型治疗药物的开发。This review comprehensively examin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after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END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following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complex underlying mechanisms including blood flow disturbances, activation of inflammatory responses, and disruption of homeostasis. The defini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END have not yet been unified, and currently, it is primarily assessed using the NIHSS score. The incidence of END varies significantly among different patient populations, ranging from approximately 5% to 40%.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atient age, blood glucose levels, blood pressure,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NIHSS scores at admission are important risk factors for END. Additionally, inf
易葳刘丽满荣勇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血糖变异性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研究进展
2025年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可能与血糖变异性(glucose variability,GV)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一些研究表明,通过应用动态血糖监测技术,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糖波动指标,包括血糖标准差(SD)、平均血糖波动范围(MAGE)和血糖变异系数(CV)等,以及在院期间的静态参数,如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可以发现患者在发病初期的血糖波动幅度较大。血糖变异性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出现可能存在正向关联,这一关联在血糖超过临界值时较为明显。如果将血糖变异性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一种生物标志物,或许可以指导临床医生的决策,也可能为预防和控制脑卒中带来的严重后果提供一定参考。为此,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提高人们对血糖变异性的认识,强调其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为降低脑卒中患者病情提供一定依据。
包尔江·胡安罗东辉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糖变异性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生物标记物
CT灌注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检查指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4年6月长沙市第一医院脑卒中中心收治且经血管内治疗的87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n=17)与非END组(n=70)。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既往病史、基线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发病至穿刺时间、CTP梗死核心体积(ICV)、缺血半暗带体积(IPV)、不匹配比率(MisR)、治疗后72 h NIH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END的独立影响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TP指标对AIS患者介入治疗后出现END的预测价值。结果:END组患者的IPV、治疗前NIHSS高于非END组,发病至穿刺时间长于非E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NIHSS评分、IPV是AIS介入治疗后发生EN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治疗前NIHSS评分预测EN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8,灵敏度为0.667,特异度为0.813;IPV预测END的AUC为0.767,灵敏度为0.833,特异度为0.707;两者联合预测END的AUC为0.920,灵敏度为0.833,特异度为0.933。结论:高治疗前NIHSS评分、IPV对AIS患者介入治疗后END的发生有独立预测价值。
周明黄巍李由钟正章桃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血管内治疗灌注成像

相关作者

易兴阳
作品数:187被引量:1,034H指数:15
供职机构:德阳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脑梗死 脑梗死患者 阿司匹林抵抗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预后
段作伟
作品数:39被引量:276H指数:10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皮质下 梗死 卒中 单发性
方传勤
作品数:104被引量:519H指数:1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脑缺血 脑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卒中 阿尔茨海默病
王拥军
作品数:1,868被引量:26,375H指数:6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研究主题:卒中 缺血性卒中 脑血管病 脑卒中 脑梗死
赵性泉
作品数:785被引量:5,360H指数:3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研究主题:卒中 预后 脑出血 缺血性卒中 脑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