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3篇“ 社会空间结构“的相关文章
- 马克思关于“社会空间结构”的分析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24年
- 马克思关于空间的论述中内含着关于“社会空间结构”的分析,这一分析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生产的物理空间、生活的物理空间、社会交往空间和意识形态空间四个领域。在“社会空间结构”视野下,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的主体是“资产阶级”,而不是作为社会关系的“资本”或抽象的资本逻辑,这构成马克思的“社会空间结构”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重大区别。在马克思“社会空间结构”的分析中,西方资本主义实际上是以资产阶级为主体,以资本为经济工具,以资本主义国家机器为暴力手段,以经历了现代转型的西方文明为文化载体,进行全球资本主义空间统治和扩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及理论成果,提供了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主体性塑造”这一关键问题的理论解答,为解决资本主义全球空间生产问题给出了“中国方案”。
- 郑伟
- 关键词:社会空间结构资本主义批判
-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变——从芝加哥、洛杉矶到上海被引量:7
- 2023年
- 源自西方的现代城市理论显然无法解释以中国为代表的“全球南方”城市的全部特征。为了使城市理论具有更大的包容性,以城市社会空间分析为例,聚焦高、中、低3类社会/收入阶层的空间格局与演化这一主题,对中国上海、美国芝加哥和洛杉矶3座典型城市进行对比研究,尝试在捕捉地方性特征的同时提炼有关社会空间的普适性规律,为理论体系补充新的认知。研究表明,与美国“外高内低”的社会空间模式截然相反,中国城市呈现出“内高外低”的典型特征;在演化趋势上,美国城市体现为以低社会阶层邻里扩张为主的“社会空间下沉”,同时在历史悠久的大城市出现了高社会阶层群体向中心城内核的回流,而中国城市则呈现以中等收入邻里扩张为主的“社会空间上升”,同时伴随着中心城区内核少许高收入居民的外流。中美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差异源自两国社会经济因素的差别,但都遵循一些共同规律:各国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是与城市化阶段相对应的;其差异和演变都可以采用城郊的人口吸引力和交通可达性这样的统一分析框架来理解;背后深层次的动力机制是相同的,本质上都反映了社会地位不均衡在空间上的映射,是优势群体主导区位竞争的空间体现。
- 古荭欢孙斌栋
- 关键词:城市社会空间
- 旅游城镇化影响下社会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以平遥古城为例
- 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地平遥古城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法获取相关数据,通过因子生态分析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进行空间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平遥古城在旅游城镇化过程中形成了五大主因子,分别是本地旅游经营者、从事非旅游业的古...
- 李思园崔亮
- 关键词:旅游城镇平遥古城社会空间结构
- 城市社会空间研究书系 高原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 以西宁为例
- 本书是一本探讨高原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专著,在梳理国内外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西宁市为例,阐述了区位、地质、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及植被等自然地理因素和人口、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人文地理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
- 张海峰作
- 城中村改造安置区的社会空间结构转型与治理研究——基于“制度—生活”分析框架被引量:7
- 2022年
- 城中村改造安置区面临从农村社会结构向城市社会结构转型问题,而安置区治理则是保障顺利转型的关键。基于“制度-生活”分析框架对安置区“制度构建”和村民“日常生活”之间的互动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城中村的被“污名化”导致安置房建设和安置区规划均呈现明显的“别样化”特征。另外,外来人口涌入的同时,村民则成为“食租者阶层”,不仅使安置区的社会结构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特征,甚至还导致安置区出现“人口倒挂”现象。此外,受城中村治理“后遗症”的影响,安置区还出现“自发性与非正式性”引发的“管理真空”、人为性的“管理真空”和尚未被发现的“管理真空”等问题。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安置区治理陷入困境。然而,安置区对推进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帮助村民解决日常生计问题,并为外来人口提供再社会化的场所,而且还能够帮助地方政府解决暂时无力解决的一些其他问题。因此,必须重视安置区存在的合理性,并从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和管理结构等三个层面对安置区进行综合研究,才能为安置区治理构建良好的社会基础,并为安置区探寻良性的发展路径,进而使安置区最终融入城市,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 徐晓鹏
- 关键词:城中村社会空间
- 基于自然资源监测监管的成都市购房热点与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探测
- 2022年
- 在城市地区,购房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关联到购房人的微观尺度运动。它反映了人们如何与社会或物理环境互动,也是一种重要的投资行为。研究基于四川省自然资源综合信息平台的不动产统一登记数据,以地理信息图谱理论为基础,提取每个权利人的购房时空信息,以空间密度热点探测为手段,从微观尺度上研究大量个体购房变化的热点区域和所形成的社会空间结构。从结果看,不同套次的空间结构,反映了权利人所处一定的社会等级和一定的经济等级时的购房选择行为,该行为与自然环境、营商环境、发展战略等相互制约与反馈,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空间结构,这种结构既受宏观政策的影响,又受个体选择的影响,其宏观和微观的互动对未来的规划编制、政策出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监管角度。
- 冯义从曾森徐家乐辜寄蓉
- 关键词:城市社会空间
- 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与演化——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运用因子生态分析方法分析2010年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结果表明:文化程度与职业、外来人口与农业人口、家庭生命周期、新建商品房、住房条件是影响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的5个主因子,其中新建商品房和家庭生命周期是新发现的两个社会空间结构主因子。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可划分为新城中产阶层居住区、旧城工薪阶层与高社会经济地位阶层混合居住区、近郊外来人口集聚区、高校/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低社会经济地位与外来人口混合居住区、农业人口分布区。高校/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这一新的社会空间类型反映了大学城与高新技术区建设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影响。与2000年社会空间结构相比,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主因子构成与空间格局逐渐发生变化,社会空间类型也逐渐发生分化与演替,社会空间结构整体趋于复杂化。
- 赵静宣国富朱莹
- 关键词:社会空间结构第六次人口普查
- 西宁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
-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是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改革开放前,受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制的影响,我国城市社会空间呈现相对均质化的特征。改革开放后,市场机制在塑造城市社会空间方面逐渐发挥了重要作用,土地制度的改革、住房制度的...
- 高子轶
- 关键词:社会空间结构公共服务设施
- 西宁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 2021年
- 基于60个不同属性居住小区的2522份问卷数据,借助因子生态分析法对西宁市社会空间主因子、类型及结构进行研究,并探讨社会空间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西宁市社会空间主因子分别为阶层因子、职住因子、住区因子、生命周期因子和民族因子;社会空间类型可分为高收入及外来群体集聚区、中等收入群体集聚区、老年群体集聚区、少数民族群体集聚区及低收入群体集聚区;社会空间结构大体呈现"扇形+多核心"的特征;西宁市社会空间结构是建立在其自然本底及历史发展基础之上,通过制度因素、规划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及个体因素相互影响形成的。
- 高子轶张海峰马晓帆孙骜
- 关键词:社会分异社会空间结构
- 特大城市二元社会空间结构分异及其文化作用机制
- 2020年
- 空间分异现象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过程,我国特大城市中心城区与郊区人口社会结构存在二元格局,在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以后,文化对空间分异的作用逐渐加强。借助2015年上海市1%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得出上海市中心城区与郊区不同户籍人口、不同学历人口、不同职业人口在户籍、受教育程度、职业上存在的结构差异;借助2016年上海市社会质量调查数据的回归分析发现,由资源配置场景差异表现出的高质量城市生活偏好、教育文化偏好和休闲娱乐偏好加剧了中心城区专业人员与非中心城区非专业人员的分异;休闲方式所表现出的生活方式差异促使中心城区专业人员与非中心城区非专业人员分异;可通过资源的空间均衡配置进一步消除因资源配置形成的文化差异,从而破除特大城市二元社会空间结构的分异。
- 孟兆敏
相关作者
- 马维军

- 作品数:49被引量:100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地名 地名翻译 机器翻译 翻译 人口普查
- 杨上广

- 作品数:114被引量:1,195H指数:18
-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 研究主题:大城市 长三角 影响因素 社会极化 社会空间结构
- 刘德钦

- 作品数:42被引量:383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人口普查 地理信息系统 人口分布 GIS 人口地理信息系统
- 刘宇

- 作品数:43被引量:243H指数:7
- 供职机构:山东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社会空间结构 人口普查 主成分分析 贫困人口 越障
- 唐子来

- 作品数:103被引量:1,959H指数:25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研究主题:城市规划 关联网络 城市 城市设计 城市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