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975篇“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文章
-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被引量:2
- 2011年
- 社会信用体系是规范一个国家或地区信用活动的综合管理机制,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制度安排。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由政府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系统工程。
- 王海燕任京梅
- 关键词:社会信用体系市场经济
-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本书共六章,逐一介绍了信用与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市场信用活动、信用管理行业、国外社会信用体系模式简介、政府在社会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 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写
- 关键词:信用
-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企业投资效率
- 2025年
- 企业投资效率受到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的影响,社会信用体系作为高水平经济体制的基石,势必也会对企业的投资效率产生影响。针对此问题,以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考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如何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研究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能够影响企业的投资水平,进而提高投资效率。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上述结论仍未发生改变。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投资效率的作用机制包括缓解信息不对称与降低委托代理风险。异质性分析还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与市场竞争程度较高的行业更为明显。
- 王亮亮王智超阮语
- 关键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企业投资效率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问题
- 以“信”助“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企业商业信用融资
- 2025年
- 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不仅是推进信用制度化建设的内在基础,也是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保障。文章以社会信用体系分批改革试点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能够提高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水平,且该结论在动态效应检验、PSM-DID以及考虑异质性处理效应等一系列稳健性测试下依旧成立。机制检验表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增强声誉以及降低经营风险来促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异质性检验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促进作用在经济地位低、代理冲突大的企业以及信贷约束高、信用割裂严重的地区中更为明显。此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所引致的商业信用融资也有助于企业提高实体投资水平并降低金融投资水平,即可以有效引导企业“脱虚向实”。文章揭示了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政策促进微观主体间互惠合作的具体形式,对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丁怡帆马云飞魏彦杰
- 关键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商业信用融资
-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
- 2025年
- 基于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的外生冲击,以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非正式制度的角度探究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助于提升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且对企业硬环境信息披露的提升作用更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改善环境表现、提高融资可得性和增强供应链稳定性提升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在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作用中,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重污染企业的影响更显著,与环境规制、市场化水平等正式制度形成替代效应,与分析师和媒体关注等非正式制度形成协同效应,且能进一步提高企业财务价值、降低股价崩盘风险。
- 张欣琦杨胜刚杨胜刚
- 关键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环境表现供应链稳定性
-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企业区位选择——来自县域面板数据的准自然实验证据
- 2025年
- 地区制度环境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其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区位选择决策。社会信用体系作为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基础制度,其建设对企业进入的影响尤为显著,有必要系统考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企业进入效应。文章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2010—2021年中国县域经济和工商企业注册相关数据,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进入的影响及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与非试点县域相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地区内企业进入水平显著提高7.8个百分点,并且该效应在银行竞争度较低、信用环境禀赋较差的地区中更为凸显。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提高金融筛选能力和优化外部信用环境来提高企业进入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主导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市场化运作的个人征信业之间存在替代关系。文章揭示出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企业进入的作用机理,有助于厘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企业区位选择之间的内在关联,丰富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企业区位选择领域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实践中如何更好地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有益见解和策略建议。
- 周阔孙翊铭曲植
- 关键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信息企业区位选择营商环境
-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稳就业效应研究——来自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的经验证据
- 2025年
- 文章以2010—2023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将社会信用体系改革试点视为一项准自然试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能够显著扩大企业劳动雇佣规模,起到了稳就业的政策效果;机制分析表明,融资约束缓解效应、生产规模扩张效应和交易成本降低效应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用于企业劳动雇佣的主要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稳就业效应在治理水平较低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地区法治环境较差、金融发展水平欠佳的样本中更为突出;拓展性分析表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也有助于改善企业劳动雇佣结构,助推企业人力资本升级。
- 程广斌吕太升
- 关键词:社会信用体系融资约束交易成本
-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数据要素利用与企业创新——基于信用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 2025年
- 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社会信用体系则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显著有效驱动企业创新。机制分析表明,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通过提高企业的数据要素利用水平,从而推动企业创新。异质性分析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在长江经济带、非国有企业和规模较大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 陈小知郑沃林
- 关键词:社会信用环境
-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时空分异可视化及影响因素探究——基于全国130个信用示范区的分析
- 2025年
- 设立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区是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提升的重要路径,可以“以点带面”促进全国各省市提升信用水平,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社会创新活力。从2017—2023年,我国分四批建设了130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以全国130个信用示范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时空统计分析方法,探索我国不同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并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空间分布上,信用示范区总体呈集聚型,并逐渐向西北地区拓展;(2)在分布密度和趋势上,信用示范区呈现明显的“四核”分布特征——“东西两翼、东大西小”;(3)在空间冷热点上,信用示范区呈现“冷热点夹不显著”的现象,且热点区域呈现一定的集聚性;(4)信用示范区演变的异质性受经济差异、产业结构、政策导向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为了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均衡发展,各地方政府可以找到影响该地区信用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中央政府也可以针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较慢的地域形成特殊的政策,以高端引导促进其信用制度和信用水平的提升。
- 周丙锋史静谢新水
- 关键词:社会信用体系时空分异
-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信用修复及再修复的影响——基于社会信用体系试点城市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 2025年
- 基于中国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准自然实验,探究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信用修复及再修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显著促进了企业信用修复及再修复。机制分析表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增强地区信任水平、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降低企业代理成本促进企业信用修复;其中增强地区信任水平还可进一步促进企业信用再修复。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非国有企业和内部治理水平较高的企业中,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企业信用修复及再修复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本文不仅丰富了企业信用的影响研究,也为政府部门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防范和化解企业失信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政策启示。
- 游云天王建秀董媛香李星辰
- 关键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