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512篇“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相关文章
-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2025年
-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j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我们一直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我们又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我说过,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
- 关键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华文明中国具体实际
-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2025年
- 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 习近平
- 关键词:中华文化文化自信文化软实力
- 文化主体性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 2025年
- 坚守文化主体性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前提。文化主体性主要体现为文化发展的自觉意识、自主立场、独特创造以及文化主体的精神合力,分别构成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认知基础、力量根基、实践要求和精神支撑。认清文化主体性作用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内在机理,有助于理解文化主体性的价值意蕴,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将进一步巩固文化主体性。文化主体性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相互支撑、相互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也是巩固文化主体性的过程。
- 陈金龙蔡馥
- 关键词:文化主体性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前进方向
- 2025年
- 坚定文化自信,矢志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 本刊编辑部
-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 航天精神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
- 2025年
- 中国航天人在60多年航天实践中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和新时代北斗精神等系列航天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航天精神不仅蕴含了中国航天事业不断登高的底气,也增强了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 吴丽军宋泽滨
- 关键词:载人航天精神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在守正创新中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2025年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文化建设领域改革的总目标。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进一步把牢方向,以“两个结合”为逻辑内核,护持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不动摇;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赋能文化创新,厚植文化根基,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停步;要进一步破解难题,优化文化生态,涵养文化价值,提升文化发展能力不懈怠。
- 胡伯项
- 关键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价值意蕴、重要原则及实践进路
- 2025年
-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之义,是实现人民精神富有的必由之路,更是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展现中国形象的必然要求。在重要原则上,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以坚持党的领导、坚守人民立场、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准确把握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必然趋势等方面为根本遵循。在实践进路上,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二是立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三是发挥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着力培育造就规模宏大的文化创新人才队伍;四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着力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五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为坚持走和平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 曾天雄符静
- 关键词:价值意蕴
-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动力结构与机制——一个改革动力论的分析
- 2025年
-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由多种动力源共同推动的。其中,精神动力来自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组织动力来自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及其治理效能,发展动力来自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联结和控制整个动力系统的中轴,以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杠杆推动系统运转,使得各动力源联动配合,共同作用,形成合力,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强劲持续的动力支持。
- 田嵩燕
-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动力结构改革动力
-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逻辑维度、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
- 2025年
-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和文明根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必然要求。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厘清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之维、历史之维和现实之维;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航标、精神动力和客观抉择的价值意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从站稳意识形态根本立场、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高质量文化供给能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质效等方面着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文化新篇章。
- 胡芫齐杜俊华
- 关键词:文化强国文化事业
- 李希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常委会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 以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新成效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有力保障
- 2025年
- 二十届中央纪委常委会2月24日就“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举行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李希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宣传贯彻,深入做好纪检监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好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更大成效,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
- 关键词:中央纪委书记纪检监察工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