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25篇“ 硬膜外自控镇痛“的相关文章
硬膜外自控镇痛泵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效果
2025年
目的分析硬膜外自控镇痛泵在剖宫产术后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医院行剖宫产术的70例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肌内注射盐酸哌替啶镇痛,试验组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镇痛。比较两组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不良反应发生率、催乳素(PRL)水平、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初乳分泌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结果术后6、12、24、48 h,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48 h,试验组hs-CRP、IL-6、IL-10低于对照组;术后24、48 h,试验组PRL水平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初乳分泌时间、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泵可减轻剖宫产术后患者疼痛,抑制炎症反应,降低不良反应,有助于产妇产后康复。
黄丹
关键词:硬膜外自控镇痛泵剖宫产镇痛
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研究
2025年
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肝段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不同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方法2020年1月~2024年7月我院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78例,均接受腹腔镜肝段切除术治疗。在完成手术后,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行硬膜外自控镇痛(CEA,n=40)和静脉自控镇痛(CIA,n=38)。应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和IL-10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丙二醇(MDA)水平。结果在术后6 h、12 h、24 h和48 h,CEA组动态NRS评分分别为(3.8±1.2)分、(3.5±1.)分、(3.1±0.9)分和(2.5±0.7)分,均显著低于CIA组【分别为(4.1±1.2)分、(4.4±1.2)分、(3.9±1.0)分和(3.2±0.8)分,P<0.05】;在术后48 h内,CEA组总按压镇痛泵次数为(8.5±2.2)次,有效按压镇痛泵次数为(7.3±1.7)次,均显著少于CIA组【分别为(10.7±3.4)次和(10.0±2.2)次,P<0.05】;CEA组血清IL-6和IL-8水平分别为(26.4±4.9)ng/ml和(25.5±5.4)ng/ml,均显著低于CIA组【分别为(42.6±5.2)ng/ml和(35.1±5.6)ng/ml,P<0.05】,而血清IL-10水平为(44.1±3.9)pg/ml,显著高于CIA组【(27.6±4.0)pg/ml,P<0.05】;CEA组血清Cor、ACTH和MDA水平分别为(318.5±58.3)mmol/L、(19.6±4.3)pmol/L和(3.4±0.8)mmol/mL,均显著低于CIA组【分别为(375.9±66.4)mmol/L、(25.9±5.6)pmol/L和(4.3±1.0)mmol/mL,P<0.05】。结论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处理接受腹腔镜肝段切除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能与减轻了应激反应,降低细胞因子分泌有关,值得进一步观察。
廖余红资瑜罗剑平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硬膜外自控镇痛
罗哌卡因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中的应用剂量优化及镇痛效果评价
2025年
探讨罗哌卡因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中的应用剂量优化,评估其镇痛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合适的镇痛方案,减少术后患者的不适感与并发症。方法 选取2022年9月到2024年9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100例产妇,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剂量的罗哌卡因,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对剂量进行优化。结果 实验组在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较长。实验组药物用量相较对照组有所减少,副作用发生率有所下降。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和镇痛效果满意度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满意度较高。结论 优化后的罗哌卡因剂量方案,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不仅有效减轻了产妇的术后疼痛,还减少了药物的使用量及副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杨思敏
关键词:罗哌卡因剖宫产硬膜外自控镇痛
硬膜外自控镇痛在初产妇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观察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在初产妇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该院收治的156例初产妇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研究组采用PCEA。比较两组总产程、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不同时间[镇痛前(T0)、镇痛后20 min(T1)、宫口全开(T2)、分娩后即刻(T3)]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娩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氧化应激指标[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水平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研究组总产程、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两组VAS评分均低于T0时,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两组APTT、PT均长于分娩前,且研究组长于对照组,两组FIB水平均高于分娩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SH-Px、CAT、AOPP水平均高于分娩前,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EA应用于初产妇无痛分娩,可缩短总产程和住院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缓解产妇疼痛,改善凝血功能,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效果优于静脉自控镇痛
刘喜梅
关键词:硬膜外自控镇痛静脉自控镇痛无痛分娩凝血功能氧化应激
艾司氯胺酮复合罗哌卡因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患者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复合罗哌卡因对行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剖宫产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的足月妊娠产妇76例,随机分为K组(艾司氯胺酮)和C组(对照),每组38例。K组镇痛泵配方:艾司氯胺酮50 mg+罗哌卡因200 mg;C组镇痛泵配方:罗哌卡因200 mg。观察2组患者术后6、12、24、36、48 h静息和活动(屈髋)时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比较2组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分。比较2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K组术后24、36、48 h静息时NRS评分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组术后12、24、36、48 h活动时NRS评分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组术后1、2 d QoR-40评分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组术后寒战、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妇剖宫产术后采用艾司氯胺酮复合罗哌卡因行PCEA,可优化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恢复质量。
邵先红陈陈王纯辉常俊
关键词:罗哌卡因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剖宫产
氢吗啡酮联合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价值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联合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6月拟在新余市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术的92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两组术后均接受硬膜外自控镇痛泵,对照组使用药物为布比卡因,观察组使用氢吗啡酮+布比卡因。比较两组术后疼痛、镇痛泵使用情况、泌乳情况、不良反应及恢复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4、8、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晚于对照组,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产后泌乳启动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48 h 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各项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产后48 h内的泌乳量充足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吗啡酮联合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尽早开启产后泌乳,保证良好恢复质量,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周盼刘剑波杨杰文
关键词:氢吗啡酮布比卡因剖宫产术硬膜外自控镇痛
右美托咪定对硬膜外自控镇痛中罗哌卡因半数有效浓度的影响
2024年
探究右美托咪定对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罗哌卡因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 用序贯法选取锦州市中心医院下肢骨折的患者,依次分为R组(纳布啡+罗哌卡因)和DR组(右美托咪定+纳布啡+罗哌卡因),所有患者术后均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罗哌卡因起始浓度为0.3%,按序贯法确定下一个患者罗哌卡因的浓度,相邻浓度比值为0.9,若患者镇痛效果良好,则下一例患者采用低一等级的浓度,若评定为镇痛失败,则采用高一等级的浓度,获得七个上下交叉点后结束实验。记录患者按压自控镇痛键次数、术前及术后2h、6h、12h和24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及术后呼吸抑制、心动过缓、躁动、谵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寒颤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算两组术后镇痛罗哌卡因的EC50以及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R组罗哌卡因的EC50为0.223%(0.209%~0.236),DR组罗哌卡因的EC50为0.199%(0.190%~0.208%),DR组显著低于R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与罗哌卡因应用于硬膜外自控镇痛时可明显降低罗哌卡因的EC50,减少局麻药物的使用,且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安全用于椎管内。
张岳吴巧玲
关键词:硬膜外自控镇痛右美托咪啶罗哌卡因半数有效浓度
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纳布啡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剖宫产术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纳布啡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3年9月行剖宫产术的182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1例,两组均接受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组使用盐酸纳布啡注射液,对照组使用盐酸吗啡注射液。比较麻醉前及术后的空腹血糖、心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泌乳素(PRL)、皮质醇(Cor)及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比较镇痛药物用量、按压镇痛泵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糖水平[(T1:4.93±0.29、T2:4.87±0.24、T3:4.74±0.28、T4:4.53±0.31)mmol·L^(-1)]在术后各个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T1:5.61±0.34、T2:5.55±0.37、T3:5.54±0.34、T4:5.62±0.31)mmol·L^(-1)];观察组术后6、12 h的VAS评分[(T1:4.29±0.53、T2:2.65±0.36)分]、AngⅡ[(T1:51.38±5.91、T2:40.41±4.92)ng·L^(-1)]及Cor[(T1:403.43±46.61、T2:324.51±39.17)ng·mL^(-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VAS(T1:6.12±0.74、T2:4.82±0.54)分、AngⅡ(T1:62.98±5.69、T2:52.19±6.95)ng·L^(-1)、Cor(T1:571.38±62.39、T2:467.38±50.24)ng·mL^(-1)];观察组术后6、12、24 h的PRL水平[(T1:248.73±9.69、T2:279.86±13.38、T3:291.86±11.46)mmol·L^(-1)]均高于对照组[(T1:214.53±11.39、T2:224.53±13.42、T3:237.89±11.02)mmol·L^(-1)];观察组镇痛泵按压次数[(11.42±1.97)次]及药物用量[(61.21±7.13)mg]均少于对照组[分别为:(24.11±2.78)次、(82.58±9.15)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观察组:7.69%、对照组:5.49%)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复合纳布啡可有效镇痛镇静,促进产妇的泌乳行为,降低应激反应,安全性高。
郭昊宇伍明芬姚超琼
关键词:剖宫产妊娠期糖尿病硬膜外自控镇痛泌乳素皮质醇
时距式松弛护理在初产妇硬膜外自控镇痛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时距式松弛护理在初产妇硬膜外自控镇痛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于无锡市人民医院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分娩的初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60例。常规组实施标准化产科护理,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时距式松弛护理。比较两组疼痛情况、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24 h出血量。结果:宫口开至3 cm时,两组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口开至6 cm和宫口全开时,试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常规组,产后24 h出血量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距式松弛护理在初产妇硬膜外自控镇痛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缓解产妇疼痛,缩短产程时间,提高阴道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量。
刘烨
关键词:初产妇硬膜外自控镇痛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该院分娩的188例初产妇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4例。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复合右美托咪定镇痛。比较两组不同时间[镇痛前(T_(0))、镇痛后10 min(T_(1))、镇痛后30 min(T_(2))、胎儿即刻娩出时(T_(3))]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不同时间(镇痛前、镇痛后20 min、宫口全开)分娩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_(1)、T_(3)时,两组心率、收缩压及MAP水平均低于T_(0)时,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2)时,两组心率水平均低于T_(0)时,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收缩压和MAP水平均低于T_(0)时,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20 min、宫口全开时,两组VAS评分均低于镇痛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1 d,两组SOD水平均低于分娩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Hcy水平均高于分娩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3%(2/94),低于对照组的9.57%(9/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应用于初产妇分娩,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减轻分娩疼痛和氧化应激反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
范瑞
关键词: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初产妇血流动力学

相关作者

佘守章
作品数:428被引量:3,644H指数:31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左旋布比卡因 舒芬太尼 镇痛 硬膜外 罗哌卡因
谢晓青
作品数:49被引量:522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左旋布比卡因 硬膜外 镇痛效应 罗哌卡因 吗啡
许立新
作品数:185被引量:1,549H指数:21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左旋布比卡因 镇痛 镇痛效应 舒芬太尼 麻醉
刘继云
作品数:117被引量:1,308H指数:21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分娩镇痛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硬膜外 PCEA
苏美玉
作品数:18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濮阳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罗哌卡因 高乌甲素 硬膜外自控镇痛 胃癌根治术 术后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