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8篇“ 硅酸盐熔体“的相关文章
- 实验测定Re在硅酸盐熔体中的溶解度
- 2025年
- 通过使用活塞圆筒装置进行高温高压实验,探究还原条件下Re在含S硅酸盐熔体中的溶解度。并使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测量实验产物玻璃中的Re溶解度,利用激光信号谱图排除“nuggets”(金属中细小的粒状包裹体)对Re溶解度的干扰。结果表明,温度为1400℃,压力为1.5 GPa时,当硅酸盐熔体中S含量从172μg/g增加至1332μg/g时,Re溶解度为3.2~5.4 ng/g。因此,在高度还原条件下,硅酸盐熔体中的S含量对Re溶解度基本没有影响。本研究还利用溶解度数据估算Re在金属和硅酸盐熔体之间的分配系数(D_(Re)^(met/sil))约为7×10^(8),证实了Re具有非常强的亲铁性。与现今上地幔的Re丰度相比,利用D_(Re)^(met/sil)计算的地球早期核幔平衡后,地幔岩中Re的理论含量亏损程度达7个数量级,富Re球粒陨石物质的加入能更合理地解释现今地幔中相对高的Re丰度,这一解释便是“后增薄层(late veneer)”模型最简单的描述。
- 孙晶晶李元李元刘志伟
- 含CO_(2)硅酸盐熔体-橄榄岩反应的实验研究:对中国东北异剥橄榄岩和单斜辉石岩捕虏体成因的制约
- 2025年
- 东北地区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辉石岩和异剥橄榄岩捕虏体的岩石学和矿物化学特征暗示其形成于含CO_(2)熔体-橄榄岩反应,为进一步限定熔体-橄榄岩反应的类型及其经历的深部过程,本文使用反应偶的方法进行了含CO_(2)熔体和橄榄岩相互作用的系列实验。结果显示,在1.5 GPa、1275℃条件下,CO_(2)从硅酸盐熔体中分离,熔体对橄榄岩的改造作用较弱;在2~3 GPa、1325~1375℃条件下,CO_(2)存在于硅酸盐熔体中,反应造成橄榄岩中单斜辉石的显著富集,尤其在3 GPa、1375℃条件下,在熔体-橄榄岩界面形成单斜辉石岩反应带。含CO_(2)硅酸盐熔体-橄榄岩反应形成的单斜辉石具有较低的Mg/(Mg+Fe)值,矿物成分变异趋势与前人碳酸盐熔体-橄榄岩反应的实验结果相反。通过实验结果与东北地区地幔捕虏体的对比研究,认为汪清单斜辉石岩和异剥橄榄岩捕虏体是含CO_(2)硅酸盐熔体-橄榄岩反应的结果,而双辽、蛟河辉石岩和异剥橄榄岩捕虏体是碳酸盐熔体-橄榄岩反应的结果。
- 张薇王春光许文良杨德彬李本仙
- 关键词:地幔捕虏体
- 硅酸盐熔体晶体生长的预测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涉及硅酸盐结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硅酸盐熔体晶体生长的预测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硅酸盐成分及质量分数;确定液态硅酸盐的吉布斯自由能和粘度;根据高温原位在线测试的结果确定不同晶体形貌的界面动力学参数;根据高温...
- 玄伟伟张二洲张永泉闫仕莹
- 硅酸盐熔体的物理性质及其对地球深部状态和过程的启示
- 2024年
- 硅酸盐熔体在地球形成和演化的各个阶段均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是地球内部物质循环与能量传递的关键载体,具有非常活泼的物理化学性质。深入理解硅酸盐熔体在高温高压下的物理性质,对于准确诠释与熔融密切相关的地质过程与现象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对硅酸盐熔体物理性质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结合模拟计算,不仅促进了我们对熔体基本物理性质的认知,还解析了熔体结构变化导致物理性质改变的机制;通过与地球物理观测及地球化学分析结合,极大地推动了对熔融在地球内部状态和过程中重要作用的理解。本文综述了熔体物理性质的特征,探讨了随温度、压力及成分变化的规律,分析了性质变化的潜在原因,总结了相关性质的定量模型,并阐释了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应用。
- 郭璇张力颜晗倪怀玮
- 关键词:硅酸盐熔体物理性质挥发分
- 硅酸盐熔体晶体生长的预测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涉及硅酸盐结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硅酸盐熔体晶体生长的预测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硅酸盐成分及质量分数;确定液态硅酸盐的吉布斯自由能和粘度;根据高温原位在线测试的结果确定不同晶体形貌的界面动力学参数;根据高温...
- 玄伟伟张二洲张永泉闫仕莹
- 拉曼光谱在硅酸盐熔体结构研究的应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硅酸盐在冶金、材料等诸多领域应用非常广泛,硅酸盐熔体的微观结构决定了其物理化学性质,因此,对硅酸盐熔体结构的研究至关重要。拉曼光谱是研究硅酸盐熔体结构的一种有效手段,应用拉曼光谱在常温下测定玻璃态硅酸盐结构和采用高温拉曼光谱技术测定完全熔融状态下硅酸盐结构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并且也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在硅酸盐熔体结构的拉曼谱峰中,400~800cm^(-1)波数段内反映了[SiO_(4)]四面体中桥氧的弯曲或伸缩振动,800~1200cm^(-1)波数段内反映了[SiO4]四面体中非桥氧的对称伸缩振动,含有其它离子的硅酸盐熔体的拉曼谱峰会因离子属性的不同而改变其位移、半高宽和强度。
- 高蔷
- 关键词:拉曼光谱硅酸盐熔体结构玻璃态
- 一种硼硅酸盐熔体微结构的检测与分析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硼硅酸盐熔体微结构的检测与分析方法,采用气动悬浮无容器加热系统,耦合皮秒级时间门控拉曼光谱仪,获取极端条件下硼硅酸盐的原位拉曼光谱,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皮秒级脉冲激光与时间门控技术,缩短拉曼信号...
- 尤静林苏东艳
- 熔铸锆铬刚玉耐火材料抗硼硅酸盐熔体的侵蚀行为被引量:1
- 2023年
- Al_(2)O_(3)–ZrO_(2)–Cr_(2)O_(3)–SiO_(2)(AZCS)材料是一种新型熔铸耐火材料,该材料在高温、高侵蚀性条件下的抗侵蚀性能优于其他类型的电熔耐火材料。为了研究该材料对硼硅酸盐玻璃熔体的抗侵蚀行为,利用含B_(2)O_(3)质量分数约12%的硼硅酸盐玻璃固化体对AZCS材料在1 500℃条件下进行侵蚀试验。结果表明:AZCS材料在侵蚀后,按照侵蚀程度可划分为变质层、过渡层、中心层。中心层变化很小,该层仍存在大量的铝–铬固溶体和斜锆石相,只有少量新形成的镁铝尖晶石相;渗入材料的MgO与固溶体反应,在原位形成镁铝尖晶石,并部分取代原有位置上的铝–铬固溶体。在过渡层中镁铝尖晶石形成的量达到最大,铝–铬固溶体溶解消失,该层存在的相为镁铝尖晶石相与斜锆石相;在变质层中基本只存在未被溶解的Cr_(2)O_(3)相,Cr_(2)O_(3)结构松散,呈蠕虫状形貌,铝–铬固溶体、斜锆石及镁铝尖晶石均溶解消失。
- 魏瀚毛利民毛利民陈海山王俊涛刘继旺卿晓斌周章怀刘强苏士勋李欢
- 关键词:熔铸抗侵蚀
- 一种用于加工硅酸盐熔体的熔融炉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加工硅酸盐熔体的熔融炉,包括炉体以及设置在炉体底部的支撑台,炉体底部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浸入熔体中,支撑台中嵌有圆柱形拆卸板,拆卸板上表面穿过炉体底面且与所述炉体底面处于同一平面内,拆卸板中心处...
- 郭政
- 常压下硫酸盐与基性硅酸盐熔体不混溶的实验研究
- 2023年
- 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硅酸盐与硫酸盐之间的熔体不混溶现象,这种不混溶过程控制了岩浆演化过程的氧逸度变化和岩浆中S的含量,同时也对金属元素的富集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对硫酸盐与硅酸盐的熔体不混溶过程及稀土元素在不混溶相分配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碱性硅酸盐与硫酸盐体系,但对基性硅酸盐与硫酸盐的熔体不混溶行为及稀土元素在此过程中的分配规律研究仍相对薄弱。本文选择基性硅酸盐样品与实验用Na_(2)SO_(4)按质量比1∶1制成混合实验样品粉末,并添加少量H_(3)BO_(3)作为助熔剂,通过马弗炉加热至1200℃,使粉末完全熔融,并在1200℃恒温12 h后在马弗炉中快速冷却至常温。对加温-冷却后的样品进行详细的岩矿相、SEM/EDS和不同相态的原位LA-ICP-MS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200℃的条件下,硫酸盐与基性硅酸盐熔体可以大比例混溶,且降温会造成两者的不混溶,在不混溶过程中Na、Ca、K、REEs等趋向于进入硫酸盐熔体。不混溶形成的硫酸盐熔体中,稀土元素含量明显高于残余硅酸盐熔体,但轻重稀土元素没有明显的分异。不混溶硅酸盐熔体冷凝形成的玻璃相中除硫酸盐球粒外,还可见镁铁矿、蓝方石、赤铁矿等矿物斑晶,表明富硫酸盐的基性硅酸盐熔体在降温过程中可以造成蓝方石、镁铁矿和赤铁矿的结晶分离,使残余硅酸盐熔体中S、Fe、Mg含量和岩浆氧逸度降低,这可能是地壳浅部出露的幔源基性脉岩中通常S含量不高和相对还原的原因。
- 汪道博谢玉玲陈缓
- 关键词:硫酸盐蓝方石
相关作者
- 尤静林

- 作品数:202被引量:465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
- 研究主题:拉曼光谱 拉曼光谱研究 熔体结构 光谱研究 高温拉曼光谱
- 刘耘

- 作品数:168被引量:10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同位素 同位素分馏 平衡分馏 稳定同位素 分馏系数
- 倪怀玮

- 作品数:31被引量:54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研究主题:硅酸盐熔体 熔体 电导率 俯冲带 扩散
- 蒋国昌

- 作品数:247被引量:976H指数:18
- 供职机构:北京化工大学
- 研究主题:拉曼光谱 熔体 RAMAN 光谱研究 熔体结构
- 徐培苍

- 作品数:42被引量:167H指数:9
- 供职机构:江苏理工学院应用材料研究所
- 研究主题:玻璃相 硅酸盐 硅酸盐熔体 柯石英 高温拉曼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