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99篇“ 矢状骨面型“的相关文章
不同面型儿童及青少年腭中缝分期的CBCT研究
2025年
目的:利用CBCT研究不同面型儿童及青少年腭中缝分期(MPS)在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20—2023年天津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600例6~20岁患者的CBCT影像资料,根据ANB角将其分为Ⅰ、Ⅱ、Ⅲ类面型,每组200例;按年龄分为6~10岁、11~13岁、14~16岁、17~20岁4组,每组50例;按照文献方法将MPS分为A、B、C、D、E、F 6期;使用卡方检验分析性别和年龄因素对MPS分布的影响。结果:MPS在不同性别间分布差异显著(χ^(2)=12.872,P<0.05)。C期的受试者人数最多,男性C期103例(34.33%)、女性C期93例(31.%)。A~C期受试者人数男性多于女性。E~F期受试者人数女性多于男性。不同面型MPS在同性别中分布无差异(均P>0.05)。6~10岁和17~20岁女性不同面型MPS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37、13.63,均P<0.05)。6~10岁MPS的分布主要处于A~C期,17~20岁MPS主要处于E~F期。结论:不同面型儿童及青少年MPS在不同性别的分布无显著差异。不同面型女性在6~10岁和17~20岁年龄段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王金芝肖丹娜
关键词:腭中缝矢状骨面型
不同面型均角患者宽度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通过对不同面型均角患者水平向指标的测量,分析不同面型的水平向特征。方法:收集90例恒牙期均角性Ⅰ、Ⅱ、Ⅲ类患者初诊时的头颅侧位片及CBCT资料。应用Dolphin软件测量上下颌尖牙区、前磨牙区及磨牙区的基弓、牙槽弓、牙弓宽度及对应牙的颊舌向倾斜角度,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均角性Ⅲ类的下颌尖牙区、前磨牙区及磨牙区基宽度分别为(27.15±2.74)、(39.30±2.82)和(59.97±2.93)mm,牙槽宽度依次为(25.38±1.78)、(34.51±2.28)和(47.72±2.73)mm;上颌前磨牙区、下颌尖牙区牙弓宽度分别为(48.70±2.35)和(30.69±2.31)mm,均显著大于性Ⅰ类及Ⅱ类(P<0.01)。上颌尖牙区、上下颌磨牙区牙弓宽度分别为(38.88±1.90)、(59.51±3.40)和(56.01±2.86)mm,均显著大于性Ⅱ类(P<0.05)。上下颌尖牙区、前磨牙区及磨牙区基宽度差分别为(4.69±2.84)、(2.31±2.39)和(3.27±2.05)mm,均显著小于性Ⅰ类和Ⅱ类(P<0.01)。与性Ⅰ类相比,性Ⅱ类上颌尖牙、第一磨牙更舌倾,性Ⅲ类上颌第一前磨牙及第一磨牙更颊倾,下颌尖牙及第一前磨牙更舌倾(P<0.01)。结论:在均角患者,性Ⅲ类下颌基、牙槽及上下颌牙弓宽度最宽,更易发生上下颌基宽度不调。牙代偿方式在性Ⅲ类为上颌牙颊倾,下颌牙舌倾;在性Ⅱ类为上颌牙舌倾,下颌牙比较直立。
于子航段亦格崔宇彤田玉楼
关键词:矢状骨面型CBCT
成人下颌第三磨牙位置与面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 y,CBCT成像技术),系统研究不同面型对成人下颌第三磨牙位置的影响,以探究其临床意义及对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和正畸治...
胡彦昌
关键词:矢状骨面型下颌第三磨牙CBCT下颌神经管
不同面型成人上下尖牙区根关系的锥形束CT研究
2024年
目的应用锥形束CT测量并分析不同面型成人上下尖牙区的根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成年患者的锥形束CT影像91例,年龄(20.84±1.77)岁。根据ANB角分组:Ⅰ类0°≤ANB≤5°(31例),Ⅱ类ANB>5°(30例),Ⅲ类ANB<0°(30例)。测量上下尖牙唇、舌侧的根尖、根尖1/4、根中1/2和根颈1/4四个截面的牙槽厚度,以及上下尖牙唇舌侧附着丧失距离。结果①性Ⅱ类上颌尖牙根尖唇侧根距离[(1.79±0.84)mm]小于性Ⅲ类[(2.40±0.9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性Ⅱ类上颌尖牙根尖舌侧根距离[(9.77±1.93)mm]大于性Ⅲ类[(8.41±1.6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Ⅱ类上颌尖牙根尖1/4舌侧根距离[(6.40±1.89)mm]大于性Ⅲ类[(5.17±1.6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Ⅰ类、Ⅱ类、Ⅲ类成人的上、下颌尖牙,唇侧根距离小于同截面舌侧根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上颌尖牙唇侧牙槽,根尖1/4[(0.51±0.50)mm]和根中1/2[(0.51±0.45)mm.]最薄,舌侧牙槽根颈1/4[(1.48±0.73)mm]最薄;下颌尖牙唇侧牙槽根中1/2[(0.37±0.34)mm]最薄,舌侧牙槽根颈1/4[(0.95±0.53)mm]最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Ⅰ类、Ⅱ类、Ⅲ类成人上下尖牙在牙槽中的位置均偏唇侧,面型主要影响上颌尖牙根尖附近的根关系,上下尖牙牙根唇侧根中附近牙槽最薄,牙根舌侧颈部附近牙槽最薄。
韩敏张韶君席迅
关键词:成人尖牙矢状骨面型锥形束CT
不同面型患者颞下颌关节三维性结构的锥形束CT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研究不同面型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结构和空间位置的差异。方法纳入68例年轻成人错牙合畸形患者,根据面型分类分为性Ⅰ类组、性Ⅱ类组和性Ⅲ类组。应用InVivo 5软件对所有患者的锥形束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并对与髁突、关节窝和关节结节相关的17个研究项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不同面型患者左右侧关节的形态结构和空间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Ⅰ类和性Ⅲ类患者相比,性Ⅱ类患者的髁突长轴径更小,关节结节后斜面更陡峭,髁突、关节窝和关节结节的空间位置更靠后。与性Ⅰ类和性Ⅱ类患者相比,性Ⅲ类患者髁突水平角更小,关节结节高度更低。结论不同面型患者的髁突形态结构、关节结节形态结构以及髁突、关节窝和关节结节的空间位置均存在明显差异。
王博常新
关键词:矢状骨面型颞下颌关节锥形束CT骨性结构
不同面型成人下颌磨牙远中舌侧间隙的CBCT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不同面型成年患者下颌磨牙远中舌侧间隙大小,分析限制下颌磨牙远中移动的主要性解剖位置,为临床磨牙远移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方法选取97例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成年患者,根据ANB角将患者分为性Ⅰ类组(n=28)、性Ⅱ类组(n=49)、性Ⅲ类组(n=20),将患者CBCT数据导入Dolphin软件进行重建,测量根分叉水平及距根分叉向根方2、4、6 mm平面第二磨牙远中根宽度、牙槽宽度,远中根远中和舌侧最凸点距下颌舌侧皮质内缘的距离。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比较不同面型患者各测量项目间的差异。结果各测量平面,牙根宽度均显著小于牙槽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面型患者下颌磨牙远中舌侧间隙均小于远中间隙,且间隙大小随着测量层面加深逐渐减小,在R4和R6测量平面达到最小值。本研究的测量结果显示:R6水平处,性Ⅱ类组磨牙远中舌侧间隙最小,平均为(2.30±2.45)mm;性Ⅲ类患者磨牙远中舌侧间隙最大,平均为(4.17±2.38)mm。结论临床设计下颌磨牙远移方案时应参考CBCT,更多关注下颌磨牙远中舌侧牙槽量,对于轻中度牙列拥挤的性Ⅰ类及Ⅲ类患者,磨牙远移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式。
李宗峰孙莲潘永初
关键词:矢状骨面型磨牙远移CBCT
不同面型成人患者下颌磨牙后区长度及宽度的三维研究
目的:应用CBCT技术对不同面型均角患者下颌磨牙后区长度及宽度进行测量分析,探讨下颌磨牙远中移动的解剖限制和下颌磨牙后区的影响因素,为临床上推磨牙远移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在2019年-2023年于...
任一菲
关键词:矢状骨面型磨牙远移CBCT
青少年低角不同面型颞下颌关节形态及位置的CBCT分析
2024年
目的:研究不同面型青少年低角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及位置差异,探讨颞下颌关节与颅颌面部骼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1~16岁性Ⅰ、Ⅱ、Ⅲ类低角患者各20例做为研究组,性Ⅰ类均角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拍摄CBCT并导入Invivo 5.2软件获取头颅侧位及双侧关节影像,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Ⅰ类低角组髁突长轴径和冠面髁突宽度、Ⅱ类低角组关节间隙以及Ⅲ类低角组关节窝深度等与眶耳平面-下颌平面角呈显著负相关。(2)与对照组相比,Ⅰ类低角组关节前间隙(P=0.022)和Ⅱ类低角组关节窝深度(P=0.027)等明显较大,Ⅲ类低角组关节结节斜度(P=0.017)和髁突水平角(P=0.016)明显较小。(3)Ⅰ类低角组髁头角和关节结节斜度等(P<0.05)、Ⅱ类低角组关节内间隙(P≤0.01)以及Ⅲ类低角组髁头角(P<0.01)等均显示右侧小于左侧。结论:不同面型青少年低角患者颞下颌关节髁突形态、对称性、关节间隙等存在显著差异,正畸治疗中应予以重视,持续关注其髁突生长态,以达到正畸后长期稳定的治疗效果。
郁馨左志刚杨子靓王瀚平赵艳红王悦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矢状骨面型青少年
不同面型均角患者颅颈姿势与上气道形态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探讨不同面型均角患者颅颈姿势变量与上气道形态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90例均角患者按面型均分为性Ⅰ类、Ⅱ类及Ⅲ类组,3组均角患者于正畸治疗前拍摄头颅侧位片及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将头颅侧位片导入几何画板软件测量各组颅颈姿势相关变量[颅垂直角(NSL/VER)、颅颈角(NSL/OPT、NSL/CVT)、颈水平角(CVT/HOR、OPT/HOR)及颈凸角(OPT/CVT)],CBCT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Invivo6.0.5测量上气道形态学指标[上气道高度(H、H1、H2、H3)、容积(V、V1、V2、V3)、横径(PNS L1、SP L1、TE L1)、径(PNS L2、SP L2及TE L2)及气道横径/径(ratio1、tatio2及ratio3)],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所有均角患者颅颈姿势变量与上气道形态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性Ⅱ类组均角患者NSL/VER、NSL/OPT、NSL/CVT大于性Ⅰ类、Ⅲ类组(P<0.05),CVT/HOR、OPT/HOR、口咽处气道径(SP L2、TE L2)及上气道容积小于性Ⅰ类、Ⅲ类组(P<0.05);所有均角患者颅颈角(NSL/OPT、NSL/CVT)与上气道容积(V、V1、V2、V3)及口咽处气道径(SP L2、TE L2)呈负相关(P<0.01),颈水平角(CVT/HOR、OPT/CVT)与上气道容积(V、V1、V2、V3)及口咽处气道径呈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面型均角患者颅颈姿势与上气道形态存在一定相关性,表现为性Ⅱ类均角患者的颅颈姿势最伸展、上气道容积最小。
江媛绮徐卫华朱铭慧陈丽娜吕豪黎敏
关键词:正畸学矢状骨面型上气道形态成人头颅侧位片
基于锥形束CT对不同面型儿童上颌与颧形态的研究
2024年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探讨不同面型错畸形儿童上颌与颧宽度、突度的差异,分析上颌与颧之间的相关性,及上颌和颧形态对于面部美观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5月至2024年8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CBCT及头颅侧位片检查的135例错畸形儿童颧及上颌的相关影像学指标,包括鼻颧角(fmo-nfmo)、颧上颌角(zm-ss-zm)、面宽(Za-Za)、颧突点-耳点径(mp-po)、颧颌缝点-乳突点径(zm-ms)、上颌第一磨牙区、第一、第二前磨牙区基宽度及牙槽宽度(MBW、MAW、PBW、PAW、SPBW、SPAW)、前颌间距离(AIMD)、后颧间距离(PIZD)、后颞间距离(PITD),比较性Ⅰ、Ⅱ、Ⅲ类面型患者CBCT影像学参数差异及颧和上颌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面中部骼发育对于面部形态的意义。结果(1)MBW在性Ⅲ类显著小于性Ⅰ、Ⅱ类(P<0.05),MAW、SPBW、SPAW、PBW、PAW在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Za-Za、AIMD、PIZD及PITD在性Ⅲ类显著小于性Ⅰ、Ⅱ类(P<0.05);(3)zm-ss-zm、mp-po和zm-ms在性Ⅲ类显著小于性Ⅰ、Ⅱ类(P<0.05),fmo-n-fmo在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Za-Za、PIZD、PITD与MBW、MAW、SPBW、SPAW、PBW、PAW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5)zm-ss-zm与fmo-n-fmo呈正相关关系(P<0.01),zm-ms与mp-po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性Ⅲ类患者的上颌基和颧在水平向和向的生长量较性Ⅰ、Ⅱ类小,面部更显平坦甚至凹陷;上颌与颧的宽度、突度之间有相关性。
张玲善苏比努尔·玉苏蒲刘奕杉
关键词:矢状骨面型上颌骨颧骨面形锥形束CT

相关作者

方志欣
作品数:136被引量:497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骨性 畸形 拔牙 口腔矫治器 正畸治疗
王大为
作品数:168被引量:542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研究主题:正畸治疗 矫治 正畸 牙根吸收 安氏
麦理想
作品数:63被引量:246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研究主题:TWIN-BLOCK 颞下颌关节 青少年 下颌后缩 托槽
周嫣
作品数:172被引量:553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畸形 骨性 口腔矫治器 口腔正畸 拔牙
黄敏方
作品数:152被引量:380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口腔矫治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畸形 骨性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