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076篇“ 皮肤刺激“的相关文章
- 姜黄素微乳凝胶皮肤刺激性及质量评价
- 2025年
- 目的通过考察姜黄素微乳凝胶的皮肤刺激性及质量,探讨其局部外用给药的可行性。方法制备姜黄素微乳凝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姜黄素微乳凝胶中姜黄素的含量。家兔皮肤刺激性实验考察姜黄素微乳凝胶对正常皮肤和破损皮肤的影响。考察姜黄素微乳凝胶体外释放特性、黏度、稳定性、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姜黄素微乳凝胶中姜黄素的含量为(4.96±0.10)mg/g。姜黄素微乳凝胶对兔子正常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无明显的刺激性。所得姜黄素微乳凝胶的稳态渗透速率为(8.40±0.58)μg/(cm^(2)·h),24 h单位面积累积透皮渗透量为(139.28±6.93)μg/cm^(2)。姜黄素微乳凝胶黏度为(7209±94.87)mPa·s,其稳定性良好。稳定性影响因素试验表明,与第0天相比,第5天和第10天姜黄素微乳凝胶在高温、高光、高湿条件下的含量显著降低。结论姜黄素微乳凝胶无皮肤刺激性,透皮性能良好,质量符合要求,有望成为姜黄素新型给药制剂。该制剂需要常温、避光、密封保存。
- 高杏翠韩笑高旭辉杜艳李建宽
- 关键词:姜黄素微乳凝胶皮肤刺激性稳定性
- 六味地黄凝胶体外透皮特性与皮肤刺激性评价研究
- 2025年
-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凝胶的体外透皮特性,并考察其皮肤刺激性。方法采用立式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试验,以大鼠皮肤作为透过屏障,对六味地黄凝胶进行大鼠体外皮肤渗透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接受介质中马钱苷、莫诺苷和丹皮酚的浓度,计算累积渗透量及透过率,考察六味地黄凝胶的体外透皮特性;并观察六味地黄凝胶单次或多次涂抹于豚鼠完整及破损皮肤处后的刺激情况。结果六味地黄凝胶在12 h内莫诺苷、马钱苷、丹皮酚的累积透过量分别为246.56,298.47,369.89μg·cm^(-2),累积渗透率分别为19.67%,21.55%,39.18%,且六味地黄凝胶对豚鼠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均无刺激性。结论六味地黄凝胶透皮性能良好,各指标成分体外透皮过程均符合Higuchi动力学方程,对豚鼠皮肤无刺激性,皮肤外用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潜力。
- 梅佳华刘云宽邰先桃林柳任王厚融蔡俊飞马云淑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体外透皮特性皮肤刺激性
- 治疗施加交变电场引起的皮肤刺激
- 一种在减少由施加交变电场引起的受试者皮肤刺激的方法中供使用的白细胞介素23(IL‑23)抑制剂,该方法包括:向该受试者输送白细胞介素23(IL‑23)抑制剂;以及以约50kHz至约10,000kHz之间的频率向该受试者施...
- L·阿维多T·沃洛申-瑟拉U·温伯格
- 一种减少对皮肤刺激的肚脐贴结构
- 一种减少对皮肤刺激的肚脐贴结构,基布层的上侧粘接自热层,自热层的上侧粘接艾绒层,艾绒层的上侧敷设凝胶层,凝胶层的中部贯穿凝胶层和艾绒层设置治疗药体,所述的治疗药体的底面与自热层的上侧面相贴合;通过凝胶层替代胶粘结与皮肤贴...
- 张淑果
- 皮肤刺激设备和皮肤刺激设备的驱动方法
- 更薄且灵活地在期望的时刻、在期望的期间对皮肤部位中的期望的部位施加引起触觉的刺激。对皮肤施加刺激的皮肤刺激设备包括:第1膜,在被施加电压时弯曲;膜状的多个第1电极,在第1膜的一个面以规定的间隔相互分离地设置;第2膜,在被...
- 曾根顺治 林立伟 佐藤龙弥 柳川信明
- 一种评价皮肤刺激性的方法、装置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化妆品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评价皮肤刺激性的方法、装置及其应用,其中评价皮肤刺激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用户的皮肤状态动态影响信息;根据用户的皮肤状态动态影响信息来计算用户的第一效应系数、第二效应系数和第三...
- 关蕾叶甜甜李娜付佼佼
- 皮肤刺激设备和皮肤刺激设备的驱动方法
- 作为可穿戴设备,能够在期望的时刻对皮肤的部位中的期望的部位施加期望的期间的引起触觉的刺激。具备第1振动部件,被施加振动而进行振动或者自身进行振动;振动膜,与皮肤接触而传递振动作为刺激;以及第1支承部件,在作为预定的面的第...
- 曾根顺治 林立伟
- 新条例下注册备案化妆品皮肤刺激性监测结果评价
- 2024年
- 目的对注册备案化妆品的皮肤刺激性毒理学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提示安全风险,为化妆品安全监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皮肤刺激性或腐蚀性试验方法,对1417批化妆品及原料进行毒理学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与评价。结果共完成急性皮肤刺激试验140件,进口品种占97.1%;呈"轻刺激性"6件,均为进口普通用途产品。共完成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1277件,进口品种占97.5%;呈“轻刺激性”52件,包括进口普通用途产品37件、进口特殊用途产品10件、国产普通用途产品2件、国产特殊用途产品3件,分别占各类产品总数的3.1%、21.3%、8.3%、37.5%,特殊用途产品发生皮肤刺激性比例较高,功效宣称均为防晒类产品。皮肤刺激反应中,急性皮肤刺激的红斑反应均起始于24 h,均未发现水肿反应,平均最高积分均值0.50~1.00分不等;多次皮肤刺激均发生红斑反应,起始时间1~8 d不等;发生水肿反应25件,占29.1%,发生水肿的起始时间3~8 d不等,每天每只实验动物积分均值0.50~1.95分不等。结论注册备案化妆品及其新原料多数来源于进口,存在一定比例的皮肤轻度刺激性,其中功效宣称"防晒"的特殊用途产品更易发生多次皮肤刺激反应。不同产品的评分均值区间分散,皮肤刺激性结果的判定与皮肤反应的起始时间、反应类型、反应程度之间未呈明显相关性。建议持续进行数据的监测、统计、评分分布与趋势分析。
- 冯震黄坚刘元乾唐黎明
- 关键词:化妆品毒理学皮肤刺激
- 山蜡梅叶挥发油抑菌喷雾剂的皮肤刺激性及过敏性评价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究山蜡梅叶挥发油抑菌喷雾剂对皮肤的刺激性和过敏性。方法:对山蜡梅叶挥发油抑菌喷雾剂进行家兔单次给药皮肤刺激试验和多次给药皮肤刺激试验,并于多次给药后取受试部位进行皮肤病理组织检查。同时采用豚鼠进行皮肤过敏性试验。结果:单次给药后,家兔的受试皮肤未见明显异常。多次给药期间,部分家兔出现轻度红斑,其余家兔无明显异常。病理组织检查显示山蜡梅叶挥发油抑菌喷雾剂多次给药后对皮肤无刺激作用。皮肤过敏性试验未引起豚鼠皮肤过敏反应。结论:山蜡梅叶挥发油抑菌喷雾剂无皮肤刺激性及过敏性。
- 万丽君邢丽媛杨怡琴徐焕华伍振峰邱咏薇
- 关键词:挥发油皮肤刺激性皮肤过敏性
- 拉曼光谱研究表面活性剂对皮肤刺激和皮肤防护的体内分子机制被引量:1
- 2024年
- 为了更好地研究表面活性剂对皮肤损伤和皮肤防护的分子机制,需要研究人(内源性物质和结构)、物质(刺激物和抗刺激活性物)、以及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然而,在人体上分子水平的机制研究报道很少。共聚焦拉曼光谱可以开展此类研究,因其可以在体、实时和非侵入式地测定角质层中的某些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并分析角质层结构。文章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刺激剂,通过共聚焦拉曼光谱扫描志愿者前臂屈侧皮肤12μm深度内,定性和半定量地测量SDS经皮吸收的相对量和深度,以及SDS“入侵”时皮肤脂质相对含量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SDS经皮吸收进入角质层,导致角质层脂质流失和脂质有序性降低。据报道刺激物的进入量和深度是影响皮肤刺激程度的两个主要因素,文章首次在人体上通过SDS给予证实;此外,文章首次发现SDS引起的人体皮肤屏障损伤的第三个因素,我们称之为“刺激传导网络”,即SDS对皮肤的损伤不仅局限于其所到之处,“刺激传导网络”可以将刺激损伤传递到SDS未到达的更深更远处。通过拉曼光谱对皮肤内部进行研究,并结合体外手段例如3D皮肤等,结果一致,进而提出了“现实世界发生的”SDS诱导皮肤损伤的分子学机制。根据该机制设计的表面活性剂拮抗剂简称ASF,数据显示,可以有效阻挡SDS的经皮吸收,进而有效阻止皮肤脂质流失和脂质有序性的降低,对皮肤屏障的保护效果很好,为表面活性剂在人体刺激机制以及保护机制提供进一步佐证。
- 何一凡吴文海苏牧楠蒋晓龙刘宇红
- 关键词:皮肤屏障功能
相关作者
- 熊习昆

- 作品数:99被引量:245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化妆品 染发剂 染色体畸变 安全性评价 眼刺激性
- 杨杏芬

- 作品数:427被引量:1,745H指数:20
-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肾上腺皮质 流式细胞术 镉 氯化镉 细胞凋亡
- 张紫虹

- 作品数:104被引量:248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毒性研究 杀菌效果 安全性评价 毒性 毒性试验
- 杨美玲

- 作品数:86被引量:186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毒性研究 杀菌效果 安全性评价 毒性试验 毒性
- 盛国荣

- 作品数:100被引量:434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南通市皮肤病防治所
- 研究主题:临床疗效 肤康涂膜剂 白汤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