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82篇“ 皮瓣术“的相关文章
一种交腿皮瓣用腿部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科手设备技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交腿皮瓣用腿部固定装置,包括放置座,放置座一侧形成斜面,且在放置座顶部设置有放置区,放置区包括开设于放置座斜面处的大腿槽,大腿槽分别与小腿槽和足跟槽相连通;通过设置放置...
李俊杰宁涛闫会海宋启威罗彬梅思伟韩琼琼杨静
重建静脉回流通道在手指背穿支筋膜蒂岛状皮瓣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重建静脉回流通道在手指背穿支筋膜蒂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指部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行手指背穿支筋膜蒂岛状皮瓣转位修复的指部缺损患者按是否重建静脉回流通道分为观察组(重建静脉回流通道,25例,25指)和对照组(未重建静脉回流通道,25例,25指)。比较两组手情况、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16.40±3.25)个月。手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观察组短(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后均未发生皮瓣感染及坏死等并发症,皮瓣均成活;水疱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疗效评价:后1、12个月外形优良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后1个月患指总主动活动度优良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建静脉回流通道行手指背穿支筋膜蒂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治疗指部缺损,不仅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而且能获得较满意的患指外形及早期总主动活动度。
李先仙董晤讯白尚张峰
关键词:筋膜蒂皮瓣穿支
负压封闭引流辅助改良菱形皮瓣用于骶尾部压疮的效果和安全性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VSD)辅助改良菱形皮瓣治疗骶尾部压疮的效果,并分析其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0月东海县中医院收治的50例骶尾部压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临床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2例,行常规皮瓣修复)和观察组(28例,行VSD辅助改良菱形皮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治疗情况和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前1 d、后2周、后4周的伤口状态和疼痛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前、后2周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时间、后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总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压疮愈合评分表(PUSH)评分和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后2周和后4周时两组患者PUSH和VAS疼痛评分较前1 d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后2周时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前1 d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VSD辅助改良菱形皮瓣用于骶尾部压疮患者的效果显著,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后并发症发生,促进创面早期愈合。
赵尔康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骶尾部压疮安全性
股前外侧皮瓣中"静脉陷阱"的类型及处理策略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切取中"静脉陷阱"的类型及形态学特点,统计"静脉陷阱"的出现率并提出相应处理策略.方法我科自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381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统计"静脉陷阱"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26~68岁.前常规采用彩超行大腿外侧区穿支定位.对中走行于股直肌-股外侧肌间隙的浅静脉影响者辨别肌皮穿支的源动脉或造成干扰,出现穿支源动脉的误判及误切时记录为"静脉陷阱".根据静脉与肌皮穿支的关系对"静脉陷阱"分型,并针对每一类"静脉陷阱"采取相应处理策略.结果将静脉陷阱分为五型:Ⅰ型:静脉与肌皮穿支走行紧密但无关,共10例,出现率2.6%;Ⅱ型:静脉参与肌皮穿支伴行静脉,共5例,出现率1.3%;Ⅲ型:静脉是肌皮穿支的伴行静脉的延续,共3例,出现率0.7%;Ⅳ型:静脉远离肌皮穿支,共3例,出现率0.7%;V型:静脉与肌皮穿支无关,但掩盖了穿支及源动脉,共1例,出现率0.3%.后22例皮瓣均顺利存活,无一例发生血管危象.供区均Ⅰ期顺利愈合.后随访时间4~8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色泽质地良好,感觉部分恢复.供区均为线性瘢痕,未出现瘢痕挛缩及疼痛等不适,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识别股前外侧皮瓣切取中"静脉陷阱"的类型及形态学特点,可更加明确股前外侧区浅静脉与穿支的位置关系,尽量避免因静脉走行等原因造成穿支及源动脉的误判及误切,提高皮瓣切取成功率.
孙丰文杨林程俊楠杨成鹏黄永涛高钦锋曹阳曹阳张岩王石张岩王桂洋王石巨积辉
关键词:外科皮瓣静脉穿支
股前外侧皮瓣中“降支陷阱”的识别和处理策略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切取中“降支陷阱”的识别方法,以及应用“穿支逐层剥离法”处理“降支陷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手外科收治245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出现“降支陷阱”41例,“降支陷阱”出现率为16.7%,穿支口径0.30~1.00 mm,平均0.58 mm;中测量血管蒂长度5.0~22.0 cm,平均11.5 cm;皮瓣切取耗时为13~93 min。皮瓣切取面积为11.0 cm×4.0 cm~40.0 cm×10.0 cm。前常规采用超声行大腿外侧区穿支定位。中采用以穿支为中心的“穿支逐层剥离法”小心解剖游离肌皮穿支,记录“降支陷阱”出现率,穿支的口径、位置、血管蒂长度、皮瓣切取时间,后统计皮瓣成活情况。结果所以患者获随访4~10个月,41例皮瓣均顺利切取。后1例患者出现动脉危象;1例患者出现静脉危象,分别及时探查后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大腿供区均一期愈合,皮瓣修复后至受区创面愈合时间为10~45 d,供区均愈合。末次随访时,皮瓣色泽质地良好,感觉部分恢复。供区均为线性瘢痕,未出现瘢痕挛缩及疼痛等不适,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采用皮瓣综合评价量表评定,总分100分,得分76~92分,其中优15例,良21例,可5例,优良率为87.8%。结论明确股前外侧皮瓣切取中“降支陷阱”的识别和处理方法,提高对“降支陷阱”的认识,采用“穿支逐层剥离法”明确肌皮穿支的源动脉并对其解剖,可有效应对“降支陷阱”,提高皮瓣切取成功率。
孙丰文杨林程俊楠杨成鹏黄永涛高钦锋曹阳曹阳张岩王石张岩王桂洋王石巨积辉
关键词:股前外侧皮瓣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锥形切除保留皮瓣治疗混合痔46例临床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探究锥形切除保留皮瓣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本院治疗的92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治疗组采用锥形切除保留皮瓣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治疗。观察比较2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疼痛程度和肛门渗液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后1、3、5 d及出院时创面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后1个月肛门渗液和排便时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锥形切除保留皮瓣治疗混合痔,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缓解后疼痛,减少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中江
关键词:混合痔疗效
游离分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多处创面的治疗进展被引量:2
2023年
随着各行业机械化及半机械化的开展,手部多处损伤越来越常见。手部多处损伤又分单手指多处损伤、多手指损伤、手掌背多处损伤以及手掌背损伤联合手指损伤。在这些损伤中造成的肌腱和骨外露往往无法依靠单纯缝合或植皮完成修复,需要行皮瓣移植覆盖创面。手部多处创面的皮瓣修复需要花费较长手时间,修复难度大,在众多的皮瓣修复方法中选择一个既对创面达到良好修复又能使皮瓣供区破坏小的式成为临床上较为棘手问题。因此,本文对手部多处创面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谢钦赐
关键词:游离皮瓣手部损伤
改良拱顶石皮瓣与Karydakis皮瓣治疗骶尾部藏毛囊肿的疗效对比
2023年
目的比较改良拱顶石皮瓣(KSF)与Karydakis皮瓣(下称Karydakis)治疗骶尾部藏毛囊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外科行手治疗的骶尾部藏毛囊肿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方式不同分为KSF皮瓣组20例和Karydakis皮瓣组34例,分别采用KSF和Karydaki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时间、切除组织横径、住院时间、引流时间、愈合时间、恢复工作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结果KSF皮瓣组患者手时间、引流时间、愈合时间和恢复工作时间均短于Karydakis皮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SF皮瓣组患者重度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低于Karydakis皮瓣组的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一例复发。结论相较于Karydakis,KSF能缩短手时间、愈合时间和恢复工作时间,还能降低伤口重度并发症发生率。
卿艳平李通蔡张愉吴为明
关键词:手术治疗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逆行岛状皮瓣对指端皮肤缺损患者恢复情况、手指外观及手指功能评分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对指端皮肤缺损患者采用桡动脉掌浅支皮瓣、逆行岛状皮瓣治疗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2月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指端皮肤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逆行岛状皮瓣治疗,研究组采用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比较两组围手期相关指标,后恢复情况,手指外观和手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后指间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前和对照组后(P<0.05)。后研究组外观不满意率、痛觉敏感率、感觉麻木率、两点辨别觉检查试验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后1个月和6个月研究组手指外观与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后6个月,研究组手指感觉、血液循环、恢复工作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指端皮肤缺损患者采用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治疗,相较于逆行岛状皮瓣,能更好地改善围手期指标,恢复手指功能,加快康复进程。
孟剑
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中解剖学观察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观察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解剖学特点,为该皮瓣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进行解剖学观察,连续观察17例,记录皮瓣切取情况,皮瓣大小,穿支来源,穿支起源和穿出点的位置,穿支长度、数量和直径,穿支与腓肠外侧皮神经的解剖关系。结果17例皮瓣中,15例顺利切取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腓肠外侧浅动脉出现率为88.2%,其中86.7%穿支起源于腘动脉,13.3%穿支起源于外侧腓肠动脉;穿支起点86.7%在腘窝横纹以上,平均距离腘窝横纹1.5 cm;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长度平均为4.8 cm(3~7 cm);穿支动静脉比例统计证实,1根动脉1根静脉占73.3%,1根动脉2根静脉占26.7%;动脉内径平均0.59 mm(0.4~0.8 mm),静脉内径平均0.78 mm(0.4~1.3 mm)。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与腓肠外侧皮神经的关系有4种类型:Ⅰ型不伴行型(20.0%),Ⅱ型交叉型(26.7%),Ⅲ型疏松伴行型(26.7%),Ⅳ型紧密伴行型(26.7%)。Ⅳ型包括可分离亚型(13.3%)与不可分离亚型(13.3%)。结论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具有特殊的解剖特点,血管蒂位置、走形、直径及与腓肠外侧神经的关系均存在变异,熟悉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手效率,减少并发症。
何晓清杨曦石岩徐月仙方翔范新宇吴亚玲徐永清
关键词:穿支皮瓣

相关作者

梁波
作品数:29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
研究主题:牵引床 腹部带蒂 皮瓣术 小儿下肢 牵引架
程守全
作品数:26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08医院
研究主题:钠 帕瑞昔布 全麻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
李俊
作品数:79被引量:129H指数:7
供职机构:台州骨伤医院
研究主题:显微外科 游离移植修复 动脉损伤 趾腹皮瓣 皮瓣修复
梁袁
作品数:40被引量:9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
研究主题:钠 帕瑞昔布 全麻 围岩 刘庄煤矿
魏润玲
作品数:22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研究主题:围手术期护理 JCI标准 护理 腹部带蒂皮瓣 腹部带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