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30篇“ 病毒型别“的相关文章
- 人乳头瘤病毒型别竞争与型别替换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 2024年
-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病原体,可导致多种癌症,目前已经发现200多种基因型。预防性HPV疫苗有望减少甚至消灭由疫苗型别导致的疾病负担,但目前的疫苗并未覆盖HPV所有型别,人们始终关注广泛实施HPV疫苗接种后,疫苗型别流行率降低空出的生态位是否将被非疫苗型别替代?目前对于HPV疫苗接种后是否存在型别替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拟对HPV疫苗型别竞争与型别替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陈雨周裕林姚星妹
- 宫颈浸润性复层产生黏液的癌与人乳头瘤病毒型别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宫颈浸润性复层产生黏液的癌(invasive 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carcinoma,ISMC)的病理特征以及ISMC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型别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参加2011年全国多中心宫颈腺癌项目的58例ISMC患者病理组织切片。使用2020年WHO宫颈腺癌分类标准对所有病理资料进行复阅。HPV DNA分型通过SPF_(10)-DEIA-LiPA_(25)体系检测。结果58例ISMC患者有31例(53.4%)被诊断为单一型,27例(46.6%)混合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为Ⅰ期42例(77.8%),Ⅱ期及以上12例(22.2%,P=0.01)。所有ISMC患者全组织切片均检出HPV DNA,HPV18和16是主要感染型别,累积感染率分别为67.2%和26.7%;其中单一型别感染率91.2%,多重型别感染率8.8%。29例ISMC患者中,41.4%(12/29)表现为Silva B模式,58.6%(17/29)表现为Silva C模式。ISMC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2.3岁(95%置信区间:39.87~44.79),其中单一型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3.5岁(95%置信区间:39.66~47.37),混合型病例为40.9岁(95%置信区间:37.88~44.05,P=0.305)。结论ISMC比其他类型HPV相关性腺癌宫颈癌具有更多的形态多样性,其鉴别诊断存在挑战,尤其是对于混合型的病例。HPV18是ISMC最主要的感染型别,而该型别的ISMC形态学特征更具有侵袭性。
- 张倡宁周航戴钰张询孔艳青汤红平陈汶
- 关键词:宫颈腺癌病理组织切片复层DNA分型黏液
- 一种2型人博卡病毒型别特异性抗体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针对2型人博卡病毒的型别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相关产品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能特异性地结合2型人博卡病毒(HBoV2)的VP3蛋白,而与1型人博卡病毒(HBoV1)...
- 赵林清德日张可祥
- 一种1型人博卡病毒型别特异性抗体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针对1型人博卡病毒的型别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相关产品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能特异性地结合1型人博卡病毒(HBoV1)的VP3蛋白,而与2型人博卡病毒(HBoV2)...
- 赵林清德日张可祥
- 用于人博卡病毒型别特异性检测或诊断的试剂或试剂盒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人博卡病毒型别特异性检测或诊断的试剂或试剂盒,其包括特定的针对1型人博卡病毒的型别特异性抗体和特定的针对2型人博卡病毒的型别特异性抗体的组合;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抗体组合在制备用于1型人博卡病毒和2型人...
- 赵林清德日张可祥
- 阴道自取样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型别分布及转归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阴道自取样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型别的分布及其转归。方法于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对北京、青海、内蒙、陕西、新疆5个省市自治区的404例30~59岁阴道自取样HR-HPV阳性女性进行平均15个月的随访后再次阴道自取样,分别采用与第一次检测相同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或荧光PCR法检测14种HR-HPV。结果①在404例HR-HPV阳性女性中,随访15个月后HR-HPV持续阳性率45.54%(184/404),HR-HPV转阴率54.46%(220/404),其中HPV16/18转阴率(59.44%,63/106)与其他12种型别(50.87%,176/3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前后HR-HPV单一感染率(71.53%,67.93%)和混合感染率(28.47%,32.0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5个月后占比最高的5种HR-HPV型别依次是HPV 52、HPV 58、HPV 16、HPV 51和HPV 66,与随访前比较,首位仍然是HPV52,HPV16由原来的第2位变为第3位。②不同年龄组HR-HPV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5~59岁年龄组HR-HPV转阴率最低(42.46%,31/73)。③随访15个月后,14种不同HRHPV亚型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与无病变组HR-HPV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访15个月阴道自取样HR-HPV检测转阴率高于50%,其中年轻女性HR-HPV转阴率高于大年龄女性,HPV 16/18转阴率与非HPV 16/18亚型无明显差异。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亚型及持续时间等进行分层管理。
- 李静然赵超李明珠黄霞刘蓉贾兰杨筱凤胡瑛瑛沙依兰张薇赵昀吴瑞芳魏丽惠
- 关键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筛查转归
- 外耳道乳头状瘤患者病变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型别分布及疫苗保护的分析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外耳道乳头状瘤(papilloma of the external auditory canal,PEAC)患者病变组织中23种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型别的分布状况及疫苗保护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当涂县人民医院病理科诊断为PEAC的石蜡组织标本115例.从PEAC患者石蜡组织中提取HPV 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基因芯片技术对其病变组织行23种HPV检测,并对患者HPV感染分布状况及疫苗保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15例PEAC患者中,HPV总检出率为77.39%(89/115),发病年龄60~79岁.89例HPV感染者中,一型感染者79例,占88.76%(79/89),均为6型,6型是重要的感染型别;多型感染者10例,占11.24%(10/89),以6+16型为主要感染型别.PEAC、PEAC伴低级别病变、PEAC伴高级别病变中,低危一型HPV(6型)感染率分别为78.43%、64.5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2,P<0.05),高危+低危型HPV(高危型+6型)感染率分别为0、11.29%、10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917,P<0.05).结论 HPV感染是PEAC发生最主要的因素,以低危一型HPV(6型)感染为主,多型HPV感染为辅,低危一型HPV(6型)感染率与PEAC上皮内瘤变级别的增加成反比,高危+低危型HPV(高危型+6型)感染率与PEAC上皮内瘤变级别的增加成正比.对PEAC患者大样本病变组织行HPV分型检测,有利于PEAC病因学诊断,对防止该病变的传播、复发、恶变和疫苗保护评估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梅静郭正耿建祥鲁媛媛路亮包磊陈淼丰宇芳何秋香
- 关键词:乳头状瘤病毒感染聚合酶链式反应外耳道乳头状瘤
- 一种1型人博卡病毒型别特异性抗体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针对1型人博卡病毒的型别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相关产品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能特异性地结合1型人博卡病毒(HBoV1)的VP3蛋白,而与2型人博卡病毒(HBoV2)...
- 赵林清德日张可祥
- 一种2型人博卡病毒型别特异性抗体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针对2型人博卡病毒的型别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相关产品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能特异性地结合2型人博卡病毒(HBoV2)的VP3蛋白,而与1型人博卡病毒(HBoV1)...
- 赵林清德日张可祥
- 用于人博卡病毒型别特异性检测或诊断的试剂或试剂盒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人博卡病毒型别特异性检测或诊断的试剂或试剂盒,其包括特定的针对1型人博卡病毒的型别特异性抗体和特定的针对2型人博卡病毒的型别特异性抗体的组合;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抗体组合在制备用于1型人博卡病毒和2型人...
- 赵林清德日张可祥
相关作者
- 鲍连生

- 作品数:75被引量:274H指数:9
- 供职机构: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
- 研究主题:耐药性分析 儿童 耐药性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鲍氏不动杆菌
- 陈海云

- 作品数:42被引量:237H指数:9
- 供职机构: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手足口病 麻疹 病原学监测 病原学 流行病学
- 朱汝南

- 作品数:203被引量:1,861H指数:25
-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
- 研究主题:儿童 人偏肺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急性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
- 潘正帆

- 作品数:22被引量:119H指数:7
- 供职机构: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手足口病 麻疹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A16型 病原学监测
- 马焱

- 作品数:85被引量:288H指数:8
- 供职机构: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手足口病 病原学 流感病毒 流行病学 急性弛缓性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