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77篇“ 疑罪从无“的相关文章
疑罪从无原则运用于问题学生教育管理刍议
2024年
疑罪从无是现代司法实践中一个重要原则,基于其对问题学生发展权利的保障和未来发展可能付出代价的考量将其引入学校的教育管理,立足于培育人,作为程序之上的程序,于无为处有为,以期消解教育管理者高度集中的权力体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问题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向普通学生转化,向立德树人发展.
路贵明
关键词:疑罪从无原则教育管理
疑罪从无的程序正义价值——以张玉环案改判为例
惠梦杰
关于疑罪从无案件国家赔偿法理研究
2021年
目前学界对于疑罪是否赔偿存在“否定说”“肯定说”和“折中说”的争议,对《国家赔偿法》存在“推定无罪是否完全等于事实无罪的争议”以及“归责原则不统一”的争议。疑罪从无的司法适用同样存在“狭义论”和“广义论”间的争论。完善国家赔偿制度首先要保证法院的独立审判地位,破除畸形的绩效考核制度。我国的国家赔偿制度应当将赔偿的义务统一收归中央国库,借鉴西方非刑事制裁机制的成功经验,国家赔偿不仅包括对嫌疑人或者被告的物质补偿,也应依法对被害人一方进行关怀与救济。
刘懿德
关键词:疑罪从无国家赔偿人权保障
我国疑罪从无的理论省察及规则重述被引量:8
2021年
疑罪是刑事诉讼在司法实践中必然遭遇且无法绕开的实然性难题。刑事诉讼立法抑或刑事司法或显或隐地借助于从无来摆脱其困境。疑罪从无作为一项诉讼原则被我国理论所倚重,理论上不仅将其视为国外司法活动的惯常做法,在叙事上也将其与证据不足相等同,甚至还将其功能扩展到作为根治冤假错案的惟一途径。坚持疑罪从的无国家存在冤假错案的现实,与我国理论对其功能表达形成相当的反差,特别我国司法实践未遵从理论指导的现实样态,又使得人们对理论阐述衍生迷思并陷入困惑。实质上,疑罪从无是一种分配错误的裁判规则,是法官认定事实时存疑且心证无法形成情形下选择配置错误的一种方式,其本身不是减少错案的防范性规范,在证据理论层面不同于证据不足,理论也不宜作为纠正冤案的基本惟一准则。一般而言,对于有罪与无罪均有证据证明而难分伯仲时,疑罪应当从无;对于达到证明标准或者辩方自愿认罪而法官心证仍未形成,且对有罪无法排除合理怀疑的,此种情形下的疑罪也可以从轻。
郭华
关键词:疑罪从无裁判规则
疑罪从无原则的立法嬗变与司法适用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疑罪从无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办案机关在既确定不了被追诉人实施了犯罪,也排除不了被追诉人实施了犯罪的情况下,应当认定被追诉人无罪的情形。疑罪从无原则是一种价值选择,进一步说是对被告人有利的价值选择。疑罪从无原则作为一种有利于被追诉人的价值选择和利益衡量,内含着刑法谦抑和不冤枉无辜者的宽容精神。回顾历史,一百多年来疑罪从无原则及其理念在我国立法和司法的发展进程,实现了五个跨越。
胡云腾
关键词:疑罪从无原则司法适用法治进步
疑罪从无与国家赔偿被引量:1
2020年
认定错判的证明标准应该低于认定被告人有罪的证明标准。法律不能要求证明申诉人无罪的证据达到确实、充分的标准,也不能把查明事实真相作为纠正错判的前提条件。决定国家赔偿的证明标准高于认定错判的证明标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也是英美等国采用的做法。我国现行的国家赔偿法并未明确区分认定错判的证明标准和决定国家赔偿的证明标准,但是法院在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时可以考虑不同种类的错判案件所达致的证明水准的差异。
何家弘
关键词:无罪推定疑罪从无证明标准国家赔偿
疑罪从无”法律原则也适用教育管理被引量:1
2020年
一个孩子,经常说谎,隔三差五地不做作业,疲沓散漫。今日,被课代表投诉:又没有交作业。你找来这个孩子,询问理由,孩子却振振有词地告诉你:他的作业忘在家里了。作为老师,你如何处理?对于这种情况,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但归根究底,也不外乎这两种:其一,认定其没有写作业。既然是"惯犯",可以推断这一次作业根本不是没有带,而是再一次说谎,可以立即对他的行为进行适当的惩罚。其二,选择相信孩子。然后打电话给家长证实,让孩子明日将作业带来,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孩子说没说谎,再采取一定的帮扶措施。
周世恩
关键词:帮扶措施疑罪从无说谎
疑罪从无”原则是我国的传统法律思想被引量:1
2020年
坚持疑罪从无,防范和纠正冤假错案。彰显了我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新中国以法治保障人权的巨大进步。坚持疑罪从无,防范和纠正冤假错案。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为人民谋幸福:新中国人权事业发展70年》白皮书披露,2013年至2019年3月,各级人民法院依法对5876名被告人宣告无罪,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这彰显了我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新中国以法治保障人权的巨大进步。
杨俊伟
关键词:疑罪从无传统法律思想
疑罪从无及其在刑事辩护中的有效运用
2020年
作为现代刑事司法的基本裁判原则,疑罪从无在中国的运用却十分艰难。对于“疑案”,要么采取“疑罪从轻”的处理方式,要么通过“证据不足”的形式结案。中国刑事证明制度在规范与实践层面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样态,使得疑罪从无也相应地表现为规范上的“形式强纲领”与实践中的“实质强纲领”。司法人员对“疑案”之具体含义及基本类型的含混不清,也阻碍了疑罪从无的贯彻落实。立法上坚持的传统“铁案”证明标准,以及司法责任终身追究制度的推行,为疑罪从无的有效适用提供了空间;规范层面的三种刚性出罪规则和实践层面的裁量性出罪规则,使得疑罪从无在中国落地成为可能。从证明结构内部出发,通过采取良好的辩护思路并掌握“疑案”的辩护技术,就有望真正地实现疑罪从无
周洪波熊晓彪
关键词:疑罪从无证明标准疑案
疑罪从无原则在命案办理过程中的理解和适用
2020年
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了疑罪从无制度,但命案办理过程中,疑罪从无原则贯彻与实施的情况并不理想。近年来,伴随着一批冤假错案的纠正,疑罪从无原则大有从之前的疑罪从有、疑罪从轻、疑罪从挂,演化到当前的无疑而疑、机械司法、僵化套用印证的趋势,导致一批命案被无罪化处理,在放纵犯罪的同时严重损害了刑法应当具有的法益保护机能。防止片面机械适用疑罪从无原则,应理性把握被告人供述及运用印证与心证相结合的方式认定案件事实,坚持形式与实质相结合的方式排除合理怀疑,做到不枉不纵。
施金枝
关键词:命案合理怀疑疑罪从无

相关作者

樊崇义
作品数:306被引量:3,419H指数:32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
研究主题:刑事诉讼法 认罪 刑事诉讼 从宽 法律监督
王健
作品数:371被引量:83H指数:4
供职机构:《民主与法制》编辑部
研究主题:最高法院 法官 司法改革 最高人民法院 巡回法庭
段启俊
作品数:43被引量:196H指数:7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疑罪 刑法 犯罪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疑罪从无
李思远
作品数:36被引量:310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市人民检察院
研究主题:审判 主观性 庭审 认罪 专家辅助人
姚显森
作品数:30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
研究主题:刑事 疑罪从无 法官能动性 能动司法 刑事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