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700篇“ 电子传递“的相关文章
基于种间电子传递的污水处理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种间电子传递的污水处理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基于种间电子传递的污水处理方法包括:将待处理污水通入污水处理装置,污水处理装置中包括氨氧化细菌、固碳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厌氧条件下,在污水处理装置中,...
隋倩雯李佳蔚魏源送
电子传递体、电子传递体的制造方法以及电子传递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子传递体、电子传递体的制造方法以及电子传递方法。其中,电子传递体(30)包含修饰蓝细菌(31),所述修饰蓝细菌(31)为下述中的至少一个:(i)在蓝细菌中参与外膜(5)与细胞壁(4)的结合的蛋白的功能受到抑制...
草间翔子儿岛征司
一种强化电子传递与转移的硫氰酸根去除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化电子传递与转移的硫氰酸根去除方法,属于工业废水处理领域。本发明方法通过对废水进行预调控,然后加入选择性调控试剂进行调控处理,实现废水中硫氰酸根离子95%以上的去除率。本发明方法反应过程稳定且耗时短,工...
杨敏王辰冯皓迪封玲韩子铭张昱
一种强化胞外电子传递的水解酸化废水处理工艺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强化胞外电子传递的水解酸化废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水解酸化反应器,碳纤维悬挂填料作为阳极,钢丝网框架作为阴极,碳纤维悬挂填料由不锈钢丝绳串联,碳纤维悬挂填料与钢丝网框...
崔康平王娇孙士杰李坚汪奇金人杰陈威
一种电子传递速率提高的甲酸脱氢酶突变体及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传递速率提高的甲酸脱氢酶突变体及应用,所述甲酸脱氢酶突变体以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SEQ ID No.1具有至少80%、85%、90%、95%、97%、98%或99%同一性的氨基酸...
朱之光宋海燕
利用细菌胞外电子传递产生真随机数的方法、装置
本申请提出了利用细菌胞外电子传递产生真随机数的方法,步骤包括:移动终端通过生物传感器识别并将生物电化学活动中的信息转化为电信号;移动终端通过采样电路采集生物传感器转化的电信号;移动终端通过计算电路利用采样电路采集的电信号...
高阳张超叶路遥
一种检测单个产电菌胞外电子传递电流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测单个产电菌胞外电子传递电流的方法,利用纳米矿物颗粒作为探针,使单细菌与探针结合,通过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成像方法,观测单细菌对探针的刻蚀溶解过程,利用光学图像强度与单颗粒体积的定...
朱俊杰陈子轩唐卓栋
微生物双向胞外电子传递及其驱动的生物质资源化研究进展
2025年
电活性微生物(electroactive microorganisms,EAMs)在生物质资源化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EAMs具有高效的胞外电子传递(extracellular electron transfer,EET)能力,包括正向EET(电子从微生物释放到外部受体)和反向EET(电子从外部供体被微生物利用),能够实现微生物与胞外介质的双向电子交换.依赖于这种双向EET功能,通过EAMs驱动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微生物电发酵和微生物电合成等技术,能够实现生物质能量及其碳资源的高效回收和利用.但是,当前这些技术的应用仍面临EET效率低下、调控策略缺乏等关键挑战.因此,本文概述了微生物双向EET机制最新进展,重点探讨了提高微生物EET效率的多尺度调控策略,综述了EAMs在生物质资源化中的最新应用进展,并针对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微生物双向EET在生物质资源化研究的应用.
张琼方雍阳春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电子传递层用电子传递体、包括其的电子传递层用涂敷剂、电子传递层及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本发明涉及电子传递层(或电子输送层)形成用涂敷剂,涉及将表面改性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作为以分散液类型制备的涂敷剂提供,利用其形成电子传递层的逆结构钙钛矿。
廉殷朱
O_(2)对大豆电子传递速率的影响
2025年
O_(2)作为放氧光合作用的一个重要产物以及1,5-二磷酸核酮糖(RuBP)羧化反应的竞争者,在光合作用和有机物的积累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应用LI-6400-40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了2%、11%、21%和31%O_(2)浓度时大豆(Glycine max)叶片的荧光和气体交换数据,以及叶绿素含量。然后用光响应机理模型对电子传递速率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4种O_(2)浓度下大豆叶片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_(max))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O_(2)浓度越高,其J_(max)值越大,其中,31%O_(2)浓度下大豆叶片的J_(max)是2%O_(2)浓度下的2.15倍;用光响应机理模型解释了O_(2)浓度显著影响大豆叶片J_(max)的原因,即不同O_(2)浓度影响大豆叶片叶绿素有效光能截面;此外,31%O_(2)浓度下大豆叶片捕光色素分子的最小平均寿命(τmin)远小于2%O_(2)浓度下大豆叶片的τmin,这可能导致前者大豆叶片激子的利用效率(䥺SymboljA@)高于后者。本研究结果为探究不同O_(2)浓度对大豆叶片的电子传递速率以及叶绿素分子的物理特性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工具。
安婷涂海华康华靖杨小龙王复标叶子飘
关键词:大豆

相关作者

周顺桂
作品数:406被引量:1,172H指数:20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
研究主题:微生物燃料电池 污泥 微生物 电子传递 电子供体
宋浩
作品数:95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
研究主题:电子传递 合成生物学 微生物 产电 生物能源
李锋
作品数:144被引量:290H指数:10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
研究主题:燃烧室 电子传递 航空发动机 温升 装药
张勇
作品数:601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济南大学
研究主题:免疫传感器 原位复合 传感器 电致化学发光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赵健伟
作品数:218被引量:237H指数:9
供职机构:嘉兴学院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无氰镀银 银 电子传递 分子动力学 自组装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