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41篇“ 生物疗法“的相关文章
生物疗法对患者免疫状态的改善效果评估
2025年
探讨微生物在免疫系统中之应用,尤其是对炎症指数与疾病活跃度的影响。方法 研究实验所采取的时间范围为2022年初到2023年初,数据取自于本院72位病患,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人,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接受的是微生物治疗,而对照组则接受的是传统的治疗方法,两组之间的数据在治疗前后都进行了对比。结果 一月份的治疗期结束后,观察组——也就是那些进行了微生物治疗的病人们——显示的炎症指数(包括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等)相比于接受了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有了显著的下降。病人的疾病活动度也明显减轻了,关节压痛、肿胀的数量以及DAS28的评分都有了显著的改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22%,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78%,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微生物治疗在降低炎症、控制疾病活动及提高疗效方面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黄娜娜
关键词:微生物免疫系统炎症指标疾病活动度临床疗效
生物疗法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作为重要的前沿技术领域,脑科学和类脑智能研究成为全球近年来科学研究的新方向。无创神经调控与神经功能评估技术已成为脑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的重要工具,以经颅磁刺激等技术为代表的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与康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综述了光生物疗法在脑重大疾病治疗与认知科学领域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包可宋伦黄欣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阿尔兹海默病
生物疗法影响正畸牙根吸收的研究进展
2024年
牙根吸收是正畸治疗中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轻度的牙根吸收可在停止加力后自行修复,而对于严重的牙根吸收尚无行之有效的应对手段。光生物疗法作为一种新的物理治疗手段,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设备体积小、无创性、波长范围广、作用范围局限、生物安全性高等优点,其波长范围覆盖了线粒体吸收波长的范围。组织或细胞接受红光或近红外光照射后生物活性改变,上调抗炎相关因子表达,促进细胞三磷酸腺苷生成、加速局部血液微循环、促进软硬组织的修复,抑制或修复牙根吸收。光生物疗法的疗效取决于其波长、能量密度、功率密度、照射频率四个要素,遵循“Arndlt-Schulz”定律,即“双向剂量效应”,生物疗效具有参数相关性,因而难以确定最佳使用参数。但光生物疗法独特的优势,使其在正畸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张家习张锡忠
关键词:牙根吸收
新型生物疗法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糖尿病足溃疡是长病程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且最棘手的并发症,比正常伤口更难愈合,容易恶化,严重者可导致截肢。DFU的愈合机制目前尚不清晰,高糖环境、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微生物感染、异常炎症反应等综合因素共同促成糖尿病创面。各种细胞因子的应用、外泌体中的生物分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外科应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及新型生物组织工程技术等为DFU的愈合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献将新型生物疗法在DFU治疗上的进展、不足及期望做出了总结,以望生物疗法成为未来治疗DFU的新策略。Diabetic foot ulcer is the most common and troublesome complication in diabetic patients with a long course. It is more difficult to heal and easy to deteriorate than normal wounds, and can lead to amputation in severe cases. The healing mechanism of DFU is still unclear, and the comprehensive factors such as high glucose environment, vascular lesions, neuropathy, microbial infection, and abnormal inflammatory response jointly contribute to the diabetic wound. The application of various cell factors, biological molecules in exosomes, MMP and their inhibitors, surgical applications of TTT, and new Biological tissue engineering techniques provide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healing of DFU. This literature summarizes the progress, deficiencies and expectations of new biological therapy in DFU treatment, and hopes that biological therapy will become a new strategy for treating DFU in the future.
高金金杨玉林郭文博孙甫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外泌体
肠道微生物疗法干预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研究进展
2024年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除了语言、行为和社交受损症状外,大部分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症状。目前,ASD病理机制不明,随着对肠道菌群的深入研究,发现ASD患儿的症状与肠道微生物密切相关。因此,调节肠道菌群成为防治ASD的热点之一。本文就肠道微生态对ASD的影响,通过肠道微生物(益生菌、益生元、粪便微生物移植)干预对“脑肠轴”的机制和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ASD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理论基础、新思路。
钟佳何丽云赵宁侠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肠道微生物益生菌益生元
脓毒症与肠道微生物疗法的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
2024年
【背景】肠道微生物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的机制已被广泛报道,基于肠道微生物群在脓毒症中的重要作用,微生物疗法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结构或产物的方式或许能够成为脓毒症常规治疗之外的有效补充,然而微生物疗法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限制其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因素。我国脓毒症患者的数量众多,并且在脓毒症与微生物疗法相关研究领域起步较晚,通过分析和借鉴国际上有关于脓毒症与肠道微生物疗法的相关研究,对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脓毒症与肠道微生物疗法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数据库中2001年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收录的关于脓毒症与肠道微生物疗法的相关文献,通过CiteSpace软件对其发文量、发文国家、发文机构、发文作者、期刊和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经过数据检索和筛选,最终于WOS核心合集数据库纳入可供分析的文献807篇、CNKI数据库49篇。从WOS发现,在脓毒症与肠道微生物疗法研究中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为美国(the United States,the US),中心度最高的国家为瑞典(Sweden);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西澳大学(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而中心度最高的为伦敦大学(University of London),高产作者有PATOLE S、RAO S、ATHALYEJAPE G和FANG H等,高频关键词包括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sepsis、double blind、preterm infants和gut microbiota等,主要聚类方向有#0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1 enteral nutrition、#2 preterm infants、#3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ion、#4 critical care、#5 Escherichia coli、#6 sepsis和#7 acute pancreatitis等。从CNKI可知,国内主要研究机构有南方医科大学、郑州大学和河北医科大学等,关键词包括脓毒症、益生菌、肠道菌群和肠内营养等,主要聚
周飞罗利亚陈雷刘紫怡张婧党倩倩洛松巴宗董晨明
关键词:脓毒症肠道菌群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及微生物疗法的研究进展
2024年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一种多发于妊娠晚期的疾病,严重影响着母婴结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血清胆汁酸水平是ICP诊断的主要临床依据,肠道菌群在胆汁酸的合成和代谢中起关键作用,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ICP密切相关。微生物疗法如益生菌的使用可改善肠道微生物群,可作为治疗ICP的新思路。本文就ICP患者胆汁酸变化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分析肠道菌群与ICP发生发展的关系,发现某些特定菌种(如大肠杆菌志贺菌属、拟杆菌、双歧杆菌以及乳酸杆菌等)与ICP的发展密切相关,并总结益生菌改善胆汁淤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ICP的临床治疗和管理提供新思路。
郭小慧梅洪梁张源张海霞
关键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肠道菌群益生菌
生物疗法中工程菌的信号感知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2023年
近年来,基于微生物能够提供健康益处的事实而兴起的微生物疗法为多种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新的契机。研究表明临床上口服乳酸菌、大肠杆菌和双歧杆菌可用于辅助治疗各种疾病。在微生物疗法中,工程菌因能够发挥特定功能而备受关注,即可通过感知疾病环境中的特定信号分子实现辅助诊断,也可实现靶向疾病部位感知特定信号,通过时空调控启动自身表达系统释放特定分子以实现精准治疗的目的。本文主要对工程菌对不同信号分子的感知系统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刘宝娜王汉杰
关键词:工程菌疾病诊断疾病治疗
椎间盘退变的生物疗法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3年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造成脊柱不稳的主要因素之一,尽管目前学术界尚未就IDD的具体机制达成共识,但研究者一直在从多个角度寻求相关的治疗方法。生物疗法被认为可以恢复退变椎间盘的生物力学特性,并促进其内源性再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概述了IDD的基本机制,并对小分子疗法、干细胞疗法、基因疗法及组织工程疗法等IDD生物疗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IDD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王啸华谢林
关键词:椎间盘退化生物疗法
DC-CIK细胞生物疗法结合同步放化疗在中晚期肺小细胞癌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DC-CIK细胞生物疗法结合同步放化疗在中晚期非小细胞癌(NSCLC)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且被病理诊断为NSCLC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4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同步放化疗;另40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DC-CIK细胞生物疗法;对比两组近期效果、免疫水平等。结果观察组近期控制率82.50%高于对照组的57.50%(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CD8^(+)细胞低于对照组,恶心呕吐、肝肾功能损伤、放射性肺炎、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C-CIK细胞生物疗法结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癌,近期效果好,免疫水平明显提高。
钟新云龙瀛
关键词:放化疗中晚期非小细胞癌

相关作者

田志刚
作品数:615被引量:1,764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研究主题:NK细胞 细胞因子 NK 肿瘤 自然杀伤细胞
叶胜龙
作品数:91被引量:686H指数:15
供职机构:上海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肝肿瘤 肝癌 肝细胞癌 肿瘤转移 肿瘤
李殿俊
作品数:267被引量:618H指数:11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肿瘤 LAK细胞 基因治疗 细胞因子 基因多态性
曹雪涛
作品数:1,011被引量:2,865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肿瘤 树突状细胞 基因治疗 基因疗法 基因修饰
张俊萍
作品数:103被引量:311H指数:9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免疫治疗 CTL 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