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7795 篇“ 生物学研究 “的相关文章
靶向蛋白翻译后修饰的药物化学 生物学 研究 2025年 蛋白质作为生命活动的核心执行者,其功能多样性主要源于翻译后修饰(PTMs)的动态变化.PTMs如甲基化、磷酸化和SUMO化等,是分子间相互作用、信号传导和网络调控的关键靶点,几乎涉及细胞生长、存活和免疫应答等所有生命活动.这些修饰的异常会导致蛋白质功能失调,进而引发多种疾病.随着多组学 技术的发展,与重大疾病相关的蛋白质修饰及其调控酶不断被发现,这不仅拓展了PTMs在重大疾病中的功能解析,也推动了靶向PTMs的小分子药物开发.研究 PTMs机制并鉴定相关靶标,可加速基础研究 向药物开发转化,为重大疾病的诊疗提供理论基础.本综述旨在:(1)总结PTMs及其调控酶在肿瘤生长、转移和免疫逃逸中的功能和分子机制;(2)概括PTMs位点功能预测的前沿技术和新方法;(3)综述靶向PTMs机制的先导化合物发现策略和研究 进展.本综述将为靶向PTMs开发抗肿瘤药物提供新的干预靶点、创新策略、研究 技术和经验参考. 陶泓儒 张元元 陈文韬 陈子墨 徐颖 李昊 周璐 韩记昌 邓贤明 李林 陈国强 罗成关键词:肿瘤 干预靶点 药物研发 赤水河河源段云南光唇鱼的生物学 研究 2025年 基于2023年3月—2024年2月在赤水河河源段的逐月采样,对云南光唇鱼Acrossocheilus yunnanensis的年龄、生长、繁殖和摄食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赤水河河源段云南光唇鱼样本由4个龄组组成,雌雄比1∶0.66。体重(W)和体长(L)关系为:W=3.505×10^(−6) L^(3.304),经统计检验,b>3,呈正异速生长。用von Bertalanffy方程对其生长进行了拟合,其参数为:L_(∞)=283.561 mm,k=0.336,t_(0)=−0.632。其体长生长速度和加速度不具拐点,生长速度随年龄增加而持续下降;体重的生长速度具拐点,拐点年龄为2.92龄。雌、雄鱼的初次性成熟体长分别为178.96 mm、143.97 mm,对应年龄分别为2.24龄、1.53龄。赤水河的云南光唇鱼为分批产卵类型,繁殖期为4—9月,产卵高峰在5月,个体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的平均值分别为6624粒/尾和47粒/g。摄食率和摄食强度均保持在较高水平,受水深、浊度和水温等影响,呈现出春秋季高于夏冬季的特点。云南光唇鱼与环境相适应的大卵粒、分批产卵和较长的繁殖期等生活史特征可能是其在赤水河河源段成为优势物种的生物学 基础,限制捕捞和保护近岸微生境是该物种保护的关键。 王钦 曾旭茂 夏治俊 王硕 吴梦寒 邹鑫华 刘飞 王剑伟关键词:年龄 繁殖 摄食 SSI教学 在初中生物学 研究 现状探究 2025年 科技的快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带有争议性、矛盾性和社会性的问题,即社会性科学 议题(SSI)。这些问题运用在初中生物学 教学 中可以促进学 生对生物 知识的理解及应用,增强学 生的生命观念意识,锻炼学 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学 生的伦理道德观,培养学 生的社会责任感。该文对SSI教学 的内涵、理论研究 及国内外研究 现状进行综述,为培养学 生生物学 学 科核心素养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 策略。 刘新芳 江灵 朱丹丹 许威关键词:初中生物学 基于文献计量的野猪种群生物学 研究 现状、热点与趋势 2025年 野猪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多种环境中的杂食性有蹄类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为直观了解国内野猪种群生物学 研究 动态,基于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数据库19582023年文献数据,分析了国内近70年来野猪种群生物学 研究 进程。结果表明,国内发表相关文章450篇,发文量呈逐年快速增长态势。发文期刊共140个,前10名均是国内相关学 科具有影响力的核心期刊,如野生动物学 报、兽类学 报等。发文作者中的刘娣、刘丙万、张绍春等学 者较为突出。发文机构中,以东北林业大学 为主,且机构间呈小团体式合作。研究 热点主要聚焦在“占域模型”“同域物种关系”“疾病防控”等方面,表明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 逐渐向野猪空间分布预测及其同域物种干扰、病害防控等方向发展。通过野猪种群生物学 文献数据分析,揭示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 现状与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 提供参考。 田珺 翟健程 胡雪琴 黄志强关键词:野猪 种群生物学 “双一流”背景下生物学 研究 生科创育人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2025年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科技强国”的背景下,切实提高生物学 研究 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实践能力,培养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生物学 领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是落实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规划的有效途径。针对生物学 学 科研究 生培养过程中遇到的“成才大目标不清、创新颠覆性不足、学 科交叉不够和与实践结合薄弱”等问题,西南大学 前沿交叉学 科研究 院生物学 研究 中心导师团队经过20余年探索,建立科创育人体系和培养模式,助力培养生物学 研究 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体举措包括构建“德技双优”思政育人模式,厚植报国情怀;构建“前沿驱动”科创育人模式,激发创新创造;构建“交叉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促进融通发展;构建“产学 研用”实践育人模式,推动服务社会。希望以上措施能为培养生物学 学 科研究 生综合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提供借鉴和思考。 夏庆友 侯勇 程道军 赵萍 李志清关键词:生物学 近25年台湾乳白蚁生物学 研究 进展 2025年 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是广泛分布于全球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食木害虫,主要危害各种木质结构和林木。由于台湾乳白蚁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和破坏,近年来受到学 界高度关注。深入了解台湾乳白蚁生物学 是防治的基础,本文系统综述了2000年以来发表的相关论文。台湾乳白蚁的全球分布是由东亚多次引进和桥头堡效应共同造成的,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预计其适宜分布范围还将不断增加。由于台湾乳白蚁的觅食、挖掘和交哺等行为与其化学 防治(饵剂法和化学 屏障法)紧密相关,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近年来,一系列具有踪迹、聚集、挖掘和诱食活性的信息化合物被成功鉴定和筛选,也为诱杀台湾乳白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由于台湾乳白蚁对病原微生物 具有免疫应答和行为抗性,其生物 防治的研究 一度陷入僵局,但RNA干扰等技术能够抑制台湾乳白蚁的抗病机制,有望在不久的未来开发出新的防治技术。此外,台湾乳白蚁也与木腐菌、蓝变真菌和木霉菌等环境微生物 ,以及原生鞭毛虫、细菌、古细菌和病毒等肠道微生物 具有复杂的相互作用。台湾乳白蚁具有两个独立但互补的纤维素降解系统,一个是由自身产生的纤维素酶构成的内源纤维素降解系统,另一个是由后肠的共生微生物 构成的外源性纤维素降解系统,其高效降解木质纤维素的能力对生物 质能研究 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李广升 张治东 杜澄举 柴振杰 冶晓莉 陈伟文 王偲关键词:台湾乳白蚁 木质纤维素 生物质能 蝶翅花纹的演化发育生物学 研究 进展 2025年 演化发育生物学 研究 结合演化生物学 和发育生物学 ,关注生物 发育过程的演化及性状多样化的机制。自1984年同源异形盒基因被发现,许多模式生物 形态建成的遗传机制获得了系统性研究 ;相对而言,非模式生物 具有丰富而复杂的演化创新性状,然而其背后的演化遗传机制尚未被完全解析,相关的研究 亟待加强。在非模式生物 类群中,蝶类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超过18,700个物种;其翅结构相对简单但呈现出复杂多样的花纹,可能具有防御、求偶等多样的生物学 功能,并受到较强的选择压力,因此是演化发育生物学 研究 的经典体系。聚焦蝶类的演化发育生物学 研究 历程,早期的比较形态学 研究 提出了蛱蝶平面图,为蝶翅花纹的演化发育生物学 研究 提供了理论框架;而之后一系列对蝶类翅盘的干扰实验则证实翅盘发育过程与蝶翅表型的关联;近年来的研究 通过整合遗传学 、发育生物学 、基因组学 等研究 手段,已在多个蝶类研究 体系对其重要的遗传工具包基因/基因座进行了解析,进一步完善了蝶翅花纹演化发育学 研究 的理论框架。从方法学 角度,原位杂交和基因编辑等技术在开展上述研究 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杂交链式反应技术和CRISPR/Cas9技术的发展则进一步提升了蝶类基因功能验证的可行性。在未来的研究 中,可通过开发和优化适用于蝶类等鳞翅目昆虫的RNA干扰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推动更多的基因功能研究 ,进而比较和解析生物 复杂性状,拓展演化发育生物学 研究 体系;上述研究 还可拓展至生态-演化-发育角度,探索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以蝶翅花纹为代表的复杂表型的塑造机制,增进理解生物 多样性形成和演化这一关键的科学 问题。 倪嘉欣 张蔚关键词:原位杂交 苎麻生物 脱胶时间的优化及其微观生物学 研究 2025年 为实现对厌氧连续流生物 脱胶装置的优化调控,研究 了脱胶过程中微观生物学 作用机制。以苎麻为研究 对象,结合水质指标、物理性能指标、外观形态、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酶活力以及高通量测序方面的评价,证实将脱胶时间从48 h缩短至36 h是可行的,能够维持较低的纤维素酶活力,从而减少脱胶对麻纤维的损害,同时能确保胶质得到有效去除,可为科学 优化调控厌氧连续流生物 脱胶装置提供数据参考。 莫浩楠 谢学辉 赵卓毓 秦祎婷 李毓陵 李毓陵 陈小光 秦艳 郑航蜜 秦艳 刘娜 张庆云 武紫怡 李东洋关键词:苎麻 生物脱胶 高通量测序 瘢痕疙瘩张力生物学 研究 进展 2025年 瘢痕疙瘩作为一种常见的皮肤损伤反应,它可以是手术切口的愈合后产生的,也可以是其他外伤或疾病的结果。张力生物学 作为一门研究 生物 体内结构和功能相互关联的学 科,近年来在瘢痕疙瘩治疗中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到。张力生物学 研究 探究了瘢痕疙瘩形成的物理和力学 机制,以及如何通过调节力学 环境来促进瘢痕疙瘩的修复和治疗,它为瘢痕疙瘩的预防、改善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本文深入探讨瘢痕疙瘩形成的张力生物学 和调节皮肤张力生物学 以减少瘢痕疙瘩形成的方法,以期为瘢痕疙瘩的防治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 李康 金文玉 金哲虎关键词:瘢痕疙瘩 药理学 溶菌酶生物学 研究 及在口腔领域的应用 2025年 溶菌酶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作为一种天然无毒、安全、高效的抑菌剂,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它有非常重要的保护性生物 功能,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免疫刺激、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特别是抗菌谱广泛,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等,其抗炎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因子释放、调节免疫细胞活性等有关。因此溶菌酶除了常用的作为各种食品的防腐剂和不同药物配方的活性成分,它还被广泛应用于生物 医药、日用化工等行业。口腔是人体重要的器官,是细菌感染的易发部位。溶菌酶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炎作用,在口腔保健和疾病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因此本文对溶菌酶,特别是在口腔领域应用广泛的鸡蛋清溶菌酶,的抗菌抗炎机制进行了综述,并整理了溶菌酶在口腔领域的一些用途,为探索溶菌酶用于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溶菌酶的抗菌抗炎机制的进一步研究 提供参考。 夏林浩 张龚敏 郑昌武关键词:溶菌酶 抗炎活性 口腔 防龋 牙菌斑
相关作者
张伟 作品数:5,005 被引量:16,582 H指数:4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纤维化 肺间质纤维化 免疫组织化学 香菇 赵伟春 作品数:129 被引量:309 H指数:9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细胞株 小鼠腹腔 生物学研究 专一性 傅俊范 作品数:335 被引量:2,054 H指数:23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研究主题:生物学特性 人参 病原鉴定 人参锈腐病 药用植物 周如军 作品数:183 被引量:804 H指数:15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人参锈腐病 生物学特性 人参 病原鉴定 生物学研究 董崇智 作品数:111 被引量:640 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生物学研究 渔业生物学 渔业 黑龙江水系 捕捞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