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44篇“ 生物多样性保育“的相关文章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育管理的探索及进展
2024年
生物多样性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支撑,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大意义。但城市化快速发展对城市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境管理造成了巨大冲击。文中介绍了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及其保育特征,阐述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城市动植物生境保护管理、城市物种保育措施等方面的研究热点,分析国内外城市生物多样性保育的探索与实践、城市生物多样性保育的发展机遇等,以期为我国城市区域生物多样性保育管理提供借鉴。
夏舫郭子良张曼胤闫亮亮李伟李伟崔丽娟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育城市绿地系统
农业景观中林地的生物多样性保育及生态服务提升
2024年
农业景观中的林地开发及使用技术规程虽然在不断优化创新,以最大限度保护生物多样性,但难免对生物的生存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利于提升生物多样性保育效果,影响了生态服务质量。基于此,从农业景观中林地现状、林地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和景观尺度、林分尺度的影响)、林地生态服务提升(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文化服务、功能服务)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赵志慧
关键词:农业景观林地生物多样性保育生态服务
基于生物多样性保育的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模式被引量:6
2022年
以山东省兖州煤田邹城市太平采煤塌陷区为例,在多年调查研究基础上,分析太平采煤塌陷区新生湿地生物多样性特征及变化趋势,结合动态塌陷特点,重点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探索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以塌陷区新生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育为核心的生态修复技术。从生态系统整体设计与修复的角度,提出了6种基于生物多样性保育的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模式,包括顺应塌陷时间节律的动态设计、以生境单元为基础的空间结构设计、地形–底质复合设计、水上–水下一体化设计、动物–植物协同设计、多功能生境设计模式,并进行了相关生态修复实践。结果表明,基于生物多样性保育的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综合效益明显,修复后的采煤塌陷区成为多样性丰富、多物种协同的共生系统及林–水一体化的动态景观系统,并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态产品。研究结果可为采煤塌陷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修复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照。
袁兴中张超凡张冠雄黄鑫
关键词: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育采煤塌陷区
基于生物多样性保育的山区乡村生态振兴模式探索--以武陵山区桥头镇为例被引量:3
2022年
山区高环境空间异质性对于生物多样性维持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生物多样性是乡村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生态振兴是山区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中生物多样性保育与可持续利用已成为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途径。西南武陵山区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丰富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为武陵山区乡村生态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以地处武陵山区的重庆市石柱县桥头镇为例,基于其“林—草—湿”一体化的优良生态本底和丰富独特的山地生物多样性资源,针对山区立体环境特征、生态资源禀赋和生物多样性现状,在探讨其山地生物多样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生物多样性保育的乡村生态振兴目标、策略及模式,为山地区域从多空间维度、多时空尺度、多产业层次实现乡村生态振兴提供借鉴。
向羚丰袁兴中袁嘉袁嘉陈森林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育
长三角城市群乡村植被特征与生物多样性保育策略被引量:16
2021年
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发展是中国的重大战略,乡村生态状况是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健康发展的基础.针对长三角城市群乡村植被生物多样性保育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需求展开研究,调研了28个乡村共256个植物群落样地,分别进行了科属种构成和生活型分析;通过群落聚类,划分出47个群落类型和8个植被型,分析了植物群落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物种生物多样性分析,并将长三角乡村植被特征与城市区域和自然区域的植被特征进行比较;最后,从物种保护、生境维护、群落保育和生态美学引导等方面提出了长三角乡村植被生物多样性保育与构建的具体对策.
谢长坤夏蕴强尹程车生泉
关键词:长三角乡村生物多样性生态美学
水电开发影响下基于关键生境因子辨识与修复的生物多样性保育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电开发影响下基于关键生境因子辨识与修复的生物多样性保育方法,包括:河流生境序列动态演变与评估、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生境因子辨识、水电开发对河流生境的影响与分析预测和水电开发下基于关键生境因子修复的生物多样...
盛晟郭雪琪韩善锐宋凯宇周国旺朱聪潘乘浪
基于生境质量构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模型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传统的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不便于结果比较。目前,物种保育价值模型主要通过林分丰富度核算森林当前保育价值,但未考虑土地利用类型对树种生长的潜在影响,不能体现森林的长期保育价值。近年来,逐步完善的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价新理论中,尚未出现适用于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评估的方法。【方法】通过分析福建土地利用情况计算生境质量并划分等级,首次提出生境质量调整系数。利用生境质量和森林分布之间的地理对应关系,构建出基于生境质量的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模型(HQ-BPV模型),由此将土地利用的影响融入福建省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评估中。【结果】(1)福建省生境质量分布整体呈现内北高南低、内陆高沿海低和自然保护区高非自然保护区低的态势。(2)福建主要植被类型的平均生境质量按大小排序为针阔混交林>竹林>阔叶混交林>阔叶林>灌丛>针叶林>经济林。(3)调整后栎类和栲类的物种单位面积保育价值最高,为3.58万元/hm^2,调整后各优势树种(组)的物种保育总值中阔叶混交林价值最高,为658.42亿元,构建模型核算的福建省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为2056.39亿元。【结论】基于能够量化土地利用影响的生境质量指数,构建出HQ-BPV模型用于评价福建省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核算提供新思路,有利于森林资源监测和结构优化。
洪宇刘金福涂伟豪林志玮谭芳林
关键词:森林生物多样性
大兴安岭寒温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被引量:7
2020年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之一,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维持提供了绝大部分场所和空间,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任务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部分,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全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我国境内的寒温带森林,属于泰加林的南缘延伸部分中的明亮针叶林,是横贯欧亚大陆北部的欧亚针叶林区的最南端。寒温带森林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生态学和全球变化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基地,也是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关键区域。本文以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对大兴安岭寒温带区的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简要总结,并对基本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寒温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现状所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提出了保护与发展对策。为大兴安岭寒温带区域整体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大兴安岭地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杜君刘永志杨立宾崔福星李金博曾昭文倪红伟朱道光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
物种分布区特征及其对生物多样性保育的意义被引量:10
2019年
物种分布区表征物种所能分布的最大面积和最大范围,是物种重要的生态学和进化学特征,是生态学和生物地理相关学科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近20年来,基于更精确的数据和更先进的分析技术,物种分布区研究非常繁荣.在不同尺度、区域和类群的研究发现,物种分布区差异巨大,小分布区的物种多于大分布区的物种,物种分布区特征受物种扩散能力、种群密度、个体大小、气候、地形及土壤等因子的影响.在将来的研究中,需要更精确的大尺度物种分布数据,以生物自然地理区为研究对象,来探索物种分布区的格局及成因.物种分布区可以作为物种濒危状况的一个指示特征,指导保育策略的制定,但是具体的应用方式还需要在典型物种和典型区域上进一步探索.
李利平何思源蒋样明王拓赵辉辉崔伟宏郑姚闽海鹰万华伟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分布区保育策略
城市绿色网络与生物多样性保育被引量:2
2018年
针对城市生境的片段化格局和孤岛化特征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及其格局产生的直接影响,物种栖息生境的保护和修复已经成为生物多样性保育的核心问题。从区域尺度重构城市生物多样性保育空间格局,优化生物多样性景观格局,以城市绿色网络为基础,保护和恢复城市区域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类型以及珍稀濒危物种,对城市生物多样性维护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张庆费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育绿色网络珍稀濒危物种栖息生境

相关作者

张庆费
作品数:196被引量:2,370H指数:27
供职机构:上海辰山植物园
研究主题:城市绿化 生物多样性 园林植物 植物多样性 城市绿地
张新时
作品数:223被引量:7,619H指数:47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研究主题:植被 全球变化 气候变化 毛乌素沙地 可持续发展
唐海萍
作品数:104被引量:1,656H指数:25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短命植物 围封 中国东北样带 全球变化 生态学
蒋有绪
作品数:123被引量:2,108H指数:30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城市林业 苍术 生物多样性 森林生态系统 宝天曼
李新荣
作品数:255被引量:4,850H指数:4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生物土壤结皮 干旱沙区 人工植被 腾格里沙漠 结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