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925篇“ 生活饮用水“的相关文章
城市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测方法研究
2025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环境污染加剧,确保饮用水安全成为了全球性的挑战。有效的微生物检测手段不仅能够评估水质,还能预防水源性疾病的发生。本文综述了城市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测的主要内容,重点讨论了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及耐热大肠菌群等关键指标,并对传统的培养法与现代的PCR技术和生物传感器技术进行了全面比较,旨在为城市饮用水安全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检测方案。
张磊
关键词:城市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测
生活饮用水水质微生物检验分析的重要性
2025年
生活饮用水水质进行微生物检验,评估检验结果,分析此项目的应用重要性。方法 随机抽取2023年9月到2024年9月当地的生活饮用水样本230份,城市120份,农村110份,样本抽取于当地的每个监测点。取样后送到实验室进行微生物检验,对城市和农村以及不同季节的微生物检出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230份标本中,经检测后合格209份,占比90.87%;农村与城市之间标本的合格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夏秋季节与春冬季节之间标本的合格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地区的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合格率高于农村地区,检出率低于农村地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合适方法对生活饮用水水质进行微生物检验,可以帮助判断水样是否合格,检测出比较准确的微生物指标,评估饮用水质量,并指导加强饮用水管理,有积极意义。
陈慧健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水质微生物检验
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方法的优化及应用研究
2025年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开始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但与此同时,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加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水污染问题,不仅导致生活饮用水质量下降,还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基于此,相关部门须高度重视生活饮用水水质的检测,明确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的具体方法,在保证检测程序规范性、提高样品保存质量、及时更新新型检测设备、创新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种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方法的应用成效,提高水质检测的整体效率。
尹涛
关键词:物质生活条件饮用水质量水质检测水污染问题
2014-2022年安徽省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情况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安徽省2014-2022年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水质提高和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安徽省城市生活饮用水优质状况,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进行采集、保存和监测,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数据进行评价。结果2014-2022年分析城市监测水样20941份,合格水样17645份,水样合格率为84.26%,城市饮用水合格率从2014年的76.9%提高至2022年的93.3%,水质合格率总体呈上升趋势(x^(2)=544.43,P<0.01)。枯水期水质合格率高于丰水期水质合格率(x^(2)=35.98,P<0.001),地表水的水质合格率高于地下水水质合格率(2=4440.8,P<0.001),末梢水合格率高于出厂水合格率(2=145.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种消毒方式中,氯化消毒的水质合格率(90.18%)最高(x^(2)=1483.8,P<0.001)。水质合格率随着水厂规模的增加而增加。所检指标中不合格指标主要是二氧化氯(7.72%)、氟化物(7.41%)、游离性余氯(3.90%)、菌落总数(2.13%)等。结论安徽省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呈上升趋势,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有所改善,但仍需关注水中消毒剂指标、氟化物指标和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的问题,各地水质合格率差异较大。
徐艳龙马蕾冯晓亮王志强随鑫淼李飞郑莉徐庆华
关键词: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分析
环境污染因素对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2025年
水分在生物体内占据了主导地位,对于人类而言,无论是生理机能的运行还是生化过程的进行,水都是不可或缺的,它保障了生命的延续和代谢的稳定。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提升,社会的繁荣程度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均有所上升。然而,这一进程也伴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和水质的恶化,导致人们因饮用受污染的水源而诱发了诸多病症,诸如癌症、消化系统疾病、结石等已经成为常见病。众多疾病的发生与水质状况紧密相关,因此,针对饮用水水质受到环境污染的挑战,寻找解决之道刻不容缓。控制水质污染和节约用水成为应对水体污染问题的关键行动。鉴于此,本文探讨环境污染因素对城市居民饮用水水质产生的具体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措施,以控制生活饮用水污染,保证其水质符合标准要求。
杜艳华
关键词:环境污染因素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影响
2021—2023年某地区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讨论某地区2021—2023年农村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指标的检测结果,评估水质安全状况,并提出改进对策。方法:在该地区设置水质监测点,每年丰水期和枯水期各采集一次水样,共检测394份水样。检测指标包括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以及大肠埃希菌,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评价。结果:该地区农村生活饮用水2021—2023年不合格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总不合格率为18.02%。不同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率也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结论:该地区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安全状况有一定程度改善,但仍需要针对水质加强监测和管理,为农村居民的饮水提供安全保障。
孙庆志
关键词: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指标水质安全
2013-2020年陇南市农村生活饮用水不合格指标分析及改进策略
2025年
目的:探讨2013-2020年陇南市农村生活饮用水不合格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改进策略。方法:对2013-2020年陇南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检测结果中不合格的4967例标本进行分析,根据检测结果对其不合格指标类型进行分类,明确导致陇南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并找出其针对性改进策略。结果:4967例标本不合格指标主要为一般毒理学指标、理化指标、感官指标、微生物指标,其中以微生物指标超标最常见,大肠埃希氏菌、总大肠菌群项目超标数明显高于其他项目(P<0.05)。结论:目前陇南市辖区内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质量问题较为严重,通过对所检不合格指标的统计和分析发现,微生物指标超标率是关键因素,其中尤以大肠埃希氏菌和总大肠菌群超标最明显,建议规范样本采集过程与检测程序,加强对农村生活饮水工程的投入与监管,并注重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的控制与消毒,提升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质量。
赵亮蔡玉成刘海军郭成军陈艳宏
生活饮用水中镉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
2025年
生活饮用水中镉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公共健康构成了威胁。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生活饮用水中镉的常规检测技术(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与新兴技术(分子印迹聚合物法和纳米传感器技术),并提出采取标准化控制措施,以及加强实验室能力验证与评估、加强水样管理等措施,以期为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检测效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邹琳琳王丽丽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
生活饮用水中土臭素去除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2025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质问题变成了人们极具关注性的问题之一。土臭素在水中的浓度超过嗅阈值时,就可能导致饮用水产生令人极为敏感的气味。虽然没有发现土臭素对健康产生直接影响,但它会影响水的质量,给人们带来不愉快的体验,影响饮用水的接受度。本文梳理了水中嗅味物质土臭素的来源、存在形态,总结了土臭素的各种去除技术的降解机制和优缺点,可为后期土臭素的潜在危害、环境影响评价和替代品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车梦杰罗英杰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土臭素去除技术
生活饮用水中苯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
2025年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苯含量,并对测量过程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本文通过顶空进样和吹扫捕集技术对苯进行分离富集,结合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苯含量的测量结果为ρ=(0.50±0.03)μg·L^(-1)(k=2)。在测定生活饮用水中苯含量的过程中,样品测量重复性、仪器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对最终合成的不确定度有较大影响。
杨祥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苯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不确定度评定

相关作者

鄂学礼
作品数:97被引量:695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研究主题:饮用水 生活饮用水 卫生学 食品 水质
陈昌杰
作品数:45被引量:27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生活饮用水 食品 饮用水 卫生学 饮水
陈亚妍
作品数:49被引量:298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研究主题:生活饮用水 卫生学 食品 饮用水 环境污染
王占生
作品数:389被引量:4,342H指数:4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研究主题:饮用水 水处理 有机物 生物预处理 深度处理
魏建荣
作品数:78被引量:637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饮用水 饮用水中 生活饮用水 消毒副产物 卫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