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839篇“ 生态文明思想“的相关文章
从“六个必须坚持”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2025年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不懈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理论成果与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思想精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成部分之一,而“六个必须坚持”是贯穿于其中的重要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本质要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人民的创造性实践经验形成的,人民至上是贯穿其中的一条鲜明主线,充分彰显了党的理论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依靠人民的基本要求。
余亦茹
关键词:人民至上生态文明建设造福人民思想精髓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探析
2025年
文章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切入点,主要分析了其中蕴含的高瞻远瞩与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以史为镜与知史鉴今的历史思维、革故鼎新与锐意进取的创新思维、普遍联系与协同推进的系统思维、建章立制与强化约束的法治思维、明确底线与严守红线的底线思维。这些思维之间能够相互融合与相互促进,进而构成完整的科学思维体系,为我国新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强大的思想认知基础,提供明确的行动方向。
张朝敏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科学思维方法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民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
2025年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人民性向度有着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在人民性的生存向度上,其借鉴传统文化的民生得福思想,强调以生态文明建设构筑民生之基、回应民生之求、增进民生之福;在人民性的秩序向度上,其吸收传统文化的民意有序思想,注重以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经济秩序、维护政治秩序、引导社会秩序;在人民性的发展向度上,其继承传统文化的民力为本思想,主张以生态文明建设深化人民立场、彰显人民力量、促进人民共享;在人民性的文明向度上,其发扬传统文化的民心大同思想,推崇以生态文明建设延续中华文明、团结周边文明、繁荣人类文明。探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民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在实践上能够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提供新的思路。
樊智宁罗贤宇
关键词:人民性生态文明建设
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可持续发展观的超越
2025年
人与自然关系原理是环境法最根本的事理。可持续发展观主张通过保护与发展的一体化决策来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实现了对环境保护观的发展和超越,然而其重在解决贫困、饥饿、环境卫生等基础性问题,坚持以生存权和发展权为核心权利,并不追求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等高阶目标,更未认识到可以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而实现保护和发展双赢,在本质上属于工业文明生态化改良主义思维,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秉持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革命主义立场,站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高度,以生态产品为逻辑起点,以具有“一体三面”关系的环境、资源、生态为基石范畴,提出了“生命共同体”“新质生产力”等原创性概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兴则文明兴”等标识性理念,主张以环境权为核心权利,强调要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并以“五位一体”格局从“道法术器势”等维度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问题,从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方法论等方面实现了对可持续发展观的发展和超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是一种高水平保护观,更是一种高质量发展观,是可以普遍适用于世界各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人类共同精神财富。环境法是一个常被误认为领域法的文明法——生态文明法律体系,学界应协同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专业化、学理化、体系化、法律化研究,为早日形成中国自主创新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生成具有全球普适意义的生态文明学、实现生态文明观的法典化表达和国际化传播而贡献智慧和力量。
杨朝霞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环境法典
美丽宁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宁夏的理论与实践
2025年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美丽宁夏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到宁夏考察,就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明确了宁夏在全国生态全局和黄河流域生态大局的战略定位,赋予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使命,提出了美丽宁夏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实践要求。习近平早期关于宁夏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思考和实践探索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历史形成过程中的丰富源泉和重要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的相关重要讲话和科学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彰显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光芒和实践伟力,是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的根本遵循。
黄承梁张弼吴月
美丽西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西藏的实践
2025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和人类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就西藏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提出了融合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体系,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西藏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立足世界大生态、全国大环境,牢牢把握拥有大江河大湖泊、大草原大湿地、大森林大雪山的区位优势,全面加强美丽西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打造成绩斐然。新时代新征程,西藏要持续在推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奋力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黄承梁王娜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厦门实践——筼筜湖生态修复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2025年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做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一体化工作,扎实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与行动贯穿于经济管理和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中。厦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为研究当代城市有关湖泊与海洋方面的生态修复及其治理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采用文献资料收集和质性研究、案例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厦门筼筜湖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探究,分析其治理原理与作用机理和技术应用,揭示了厦门36年来始终遵循习近平在厦工作期间倡导的筼筜湖综合治理“20字方针”,凸显其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价值和生态价值,诠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及其深远意义,展现其以生态文明为导向,首创搞活水体,依法依规治理,共建长效机制,筑牢生态屏障,营造优美环境,坚持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宝贵经验与启示。
陈智毅詹天仪狄德海詹圣泽詹彪彩邱斌詹朝裕孙君詹圳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治理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生态环境法典编纂
2025年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在本届内编纂出一部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系统规范协调的生态环境法典。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各项重大政策的集中体现。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编纂生态环境法典,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是稳定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完善生态环境法律体系的现实需要,是解决现实生态环境问题的迫切之举,是推动共建美丽清洁世界的必由之路。为了实现高质量编纂生态环境法典的目标,应当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将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重大政策转换为党的全面领导原则、生态优先原则、绿色发展原则、预防为主原则、系统治理原则、损害担责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和国际合作原则,并将以上重要原则体现到生态环境法典的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和法律责任编中,形成具体的制度规范,使生态环境法典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孙佑海
关键词:生态文明
美丽河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正定溯源及实践探索
2025年
河北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11次视察河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很多深刻观点、科学论断和重要论述是在河北省提出的。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河北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极和国家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深入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大力推进雄安新区建设,进一步整合区域资源,联防联控,推动区域内环境质量改善和绿色转型发展;依托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系统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充分展现了美丽河北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独特风貌。
黄承梁任亮李惠茹武大勇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2025年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聚焦建设美丽中国纳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进一步凸显了美丽中国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俞海
关键词:生态文明思想

相关作者

郇庆治
作品数:309被引量:1,742H指数:2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政治 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 生态
张云飞
作品数:210被引量:1,112H指数:18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马克思主义
黄承梁
作品数:68被引量:441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 银山 绿水
王雨辰
作品数:310被引量:1,532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
研究主题:西方马克思主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理论 生态文明思想
方世南
作品数:335被引量:1,739H指数:21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研究主题: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思想 马克思主义 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