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343篇“ 理论家“的相关文章
以基础研究推进体系创新——访文艺理论家董学文
2025年
一、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文艺理论体系,崔柯(以下简称“崔”):董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访谈。当时接受《中国文艺评论》委托的时候,我自己对这个访谈也非常期待,因为可以借此机会请教您一些问题。但后来真正开始准备访谈提纲的时候,我感到非常忐忑,因为您的著作、文章不仅数量多、涉及面广,而且所关注的都是文艺理论基础性、前沿性的问题,一时不知从哪里切入。正好最近读到您新写的文章《文艺理论体系创新的设想》,让我想到您学术研究的一个特点,即始终关注文艺理论“体系”问题,那么就从这个问题开始吧。我有个判断,不知道是否准确?
崔柯董学文
关键词:文艺理论家文艺评论学术研究前沿性
第二国际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的历史贡献、思想分化和当代启示
2025年
守正创新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之中的鲜明特质之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在“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中不断演进、丰富自身内涵并拓展理论边界的斗争史。第二国际时期,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兼具“中介性”与“过渡性”的显著双重特征,成为了连接“原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过渡桥梁和纽带。在这一关键时期,马克思主义面临着如何既继承传统理论精髓,又创新发展以适应时代变革的重大现实问题与理论挑战。纵观第二国际时期,马克思主义思想内部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趋势。一方面,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和庸俗化理解,这些理论观点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精神和核心原则;另一方面,也有一批理论家对于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入的创造性阐释与创新性阐发,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些都是值得严肃对待和深入研究的论题。在评价第二国际理论家时,应充分考虑他们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从守正创新的具体视域出发,对其不同的理论路径分化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与判断。进而在理论、经验与实践的相互交映中,提炼出对于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的宝贵参考和现实启示。
陈子祺孟飞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基于叙事故事理论家庭支持护理对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认知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2025年
探讨在阿尔兹海默症(AD)患者健康管理工作中基于叙事故事理论家庭支持护理的实践价值。方法 A组(采取基于叙事故事理论庭支持护理)、B组(选择普通护理)按照抛硬币法分组各自分得49例AD患者,就2组认知功能、生活能力、自护能力等研究数据展开对比。结果 A组治疗总配合度(89.80%)比B组(73.47%)高(P<0.05)。A组干预3个月后的MoCA、ESCA、QOL-AD、ADCS-ADL评分均高于B组(P<0.05)。结论 给予AD患者基于叙事故事理论庭支持护理干预,能提升其治疗配合度、认知功能、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
刘中华
关键词:阿尔兹海默症
“认知转向”的跨学科视域--艺术理论家藏策访谈
2024年
王琴(以下简称王):我发现你涉足的领域非常广泛,既是文学界的资深批评,又是摄影界的领军人物之一,而且在当代艺术圈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近些年来你又涉足到了认知哲学、神经科学、人工智能以及精神分析学等学科的探索,既是理论家又是策展人。大都知道,中国作协会代表着中国最高的文学组织,中国摄影协会代表着国最高的摄影组织,分属于不同的领域。而你既是中国作协会的会员、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又是中国摄影协会会员,担任着中国摄影金像奖的评委,像你这样跨界如此之大的人,在国内文艺界并不多见,很想听听你是如何看待跨学科研究的,是否与当下特定的知识生产方式有关?你为什么总是从自己最熟悉的领域里出走,去探寻相对陌生的领域?
藏策王琴
关键词:艺术理论家精神分析学知识生产方式神经科学人工智能
冯桂芬:一位改革理论家的没落
2024年
咸丰十一年(1861年)底,避居上海的道光朝榜眼冯桂芬在自己书稿封面题上了最后五个字:“校邠庐抗议。”“邠”乃古国名,据《孟子》中“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的典故。
王学斌
关键词:《孟子》理论家
图像的力量:艺术、哲学理论家的作用被引量:1
2024年
在欧洲艺术史上,图像的生产者和解释者都是艺术生产作坊中的工匠,以及通过各种权力发表意见的哲学和观众们。忽视这段历史,忽视工匠及其传统在图像力量中的作用,显然是一种非历史的态度。声誉显赫的艺术理论家和批评的出现,是非常晚近的事情。斗转星移,理论家和批评已然将阐释图像力量的权力变成了一种特权,尽管他们并不从事艺术和图像的生产活动,却能够在资本和体制权力推动下影响艺术和图像的生产活动。当今天的艺术理论和批评再也不关注艺术的生产活动,理论家和批评甚至也可以不具备最基本的艺术生产的技术和技巧知识,那么,艺术理论和批评阐释的有效性如何得以建立,是一个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
阎嘉
关键词:哲学家
作为文学史与文学史理论家的陈平原
2024年
首先,恭贺《陈平原文集》24卷隆重出版,这是学术界的一大盛事。陈平原教授至今的学术成果与贡献,在文集出版以后,更清晰地铭刻于历史之上。24卷文集我未有机会通读,但据知这套文集以5卷“文学史”的论述放在最前列;事实上随后5卷“学术史”论、5卷“文化史”论、5卷“教育史”论,都与陈教授的文学史研究以至相连的文化史视野密切相关。我与平原兄在学术上结缘,也在于“文学史”的共同兴趣。
陈国球
关键词:文学史家文学史研究教育史学术史
迭变、融合与批判:科技艺术理论家对“参与”的重释
2024年
在毕晓普等理论家那里,“参与”是艺术介入社会,抵抗资本主义制度的路径。但“参与”并非社会参与式艺术的专属。在弗兰克·波普尔、罗伊·阿斯科特、菲利普·加兰特等科技艺术理论家那里,“参与”被重新阐释,且集中呈现于数字艺术领域。数字艺术形成了基于技术迭代的参与机制:从依靠互动技术的感官参与到依托网络技术的跨地域参与,直至生成式技术作为“参与者”,与艺术和观众展开共创。尽管数字艺术的参与机制随着技术变革而迭变,但参与的指向是相通的。艺术促使技术和艺术的互动,催生科学与人文的再融合,以期恢复达·芬奇式的“整体性”创造。对比来看,参与式艺术的“社会性参与”偏向抵抗,即以艺术抵抗体制;数字艺术的“技术性参与”偏向融合,即以艺术融合科技。但两者又殊途同归地走向社会性批判。
杨光影刘娜
关键词:科技艺术
印度古代艺术理论家般多利迦·韦陀罗的几部梵语论著简评
2024年
梵语艺术理论家般多利迦•韦陀罗生活于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他是继婆罗多、角天之后最重要的印度古典乐舞论者之一,是非常典型的北印度乐舞理论家。他的乐舞论反映了卡塔克舞等北印度艺术表演实践。韦陀罗的三部小书《美妙拉格月升》《拉格花簇》和《拉格蔓》是其梵语代表作《乐舞论》的理论预演。韦陀罗介绍了音名、微分音、音域、基本音阶、装饰音、拉格和膜鸣乐器(鼓)的表演方式等。韦陀罗的音乐论借鉴了婆罗多、角天和罗摩摩底耶等前人的著作,但又有自己的一些创意。韦陀罗列举的波斯拉格及其相似的印度本土拉格名称,是印度音乐与外来的波斯音乐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韦陀罗对旋转舞、脚铃声和棍棒舞等的介绍,对于我们观察当今仍在印度流行的卡塔克舞和棍棒舞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韦陀罗的舞蹈二分法(规则舞和自由舞)将角天等开创的雅俗共存的论述模式推进到雅俗转换阶段,这是其《乐舞论》对印度古代舞蹈理论发展的重要历史贡献。韦陀罗是承先启后的重要乐舞论者之一,他的几部梵语乐舞论著在印度古代音乐理论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尹锡南
天子之位与政治中央集权的确立——试论作为政治理论家的韩非子
2024年
作为周秦之变的总结者,韩非子在多元权力逐渐覆灭、单一主权逐渐形成的历史过程中为政治理论奠基。韩非子建构了作为政治顶峰的天子,同时也从权力斗争、圣人之道、治理结构三个层面消解了作为特殊性个体的天子;在将“天子之位”视为政治中央集权的同时,天子本身又成了政治中央集权的工具。由此出发,不仅可以解释对皇权进行制度约束的合理性,也为秦汉之后的士大夫政治与礼法秩序开放了理论空间。
李欢
关键词:韩非子主权理论

相关作者

王永祥
作品数:82被引量:200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符号学 巴赫金 编者按 洛特曼 文化符号学
王珂
作品数:337被引量:281H指数:7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
研究主题:新诗 诗体 现代汉诗 新诗革命 文体
林木
作品数:148被引量:144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研究主题:中国画 艺术 中国美术 山水画 笔墨
王文章
作品数:128被引量:34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
研究主题:致辞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出版座谈会
许恒兵
作品数:70被引量:84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政治学院
研究主题: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规律 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 理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