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1篇“ 珠江组“的相关文章
- 恩平凹陷珠江组灰质砂岩储层灰质含量计算方法研究
- 2025年
- 恩平凹陷珠江组砂岩储层中灰质普遍发育,然而灰质发育会降低储层物性,增加储层电阻率,进而影响含油气饱和度的确定。准确计算灰质含量对后续评价油气储层质量和油气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以X衍射分析资料与常规测井曲线资料为基础,采用经验统计法、Elan最优化模型法与神经网络法计算灰质含量,并探讨三种方法的优势与局限。研究结果表明:(1)神经网络法采用非线性的形式预测灰质含量,精度最高,但对岩心数据的需求量高,适用性差;(2)经验统计法操作简单,计算的灰质含量精度次之,对岩心数据的需求量较高,适用性较差;(3)Elan最优化模型法操作复杂,计算的灰质含量精度相对最低,但对岩心数据的需求量低,适用性强。该研究为灰质砂岩储层灰质含量计算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 刘瑜超胡梦蝶赵梓凌尹奇
- 关键词:珠江组
- 基于地震沉积学的古滨线识别及有利砂体预测——以恩平凹陷北部珠江组二段地层为例
- 2025年
- 古滨线的确定对海相砂体类型分析具有辅助作用。古滨线的识别需要地震解释技术与沉积学原理的结合。基于地震沉积学原理,对恩平凹陷北部新近系的浅海相砂体进行预测。将目标层砂体的沉积相类型分为辫状河、曲流河、沿岸坝、滩坝、河口坝。从地震切片上可明显看出,辫状河和曲流河的河道弯曲程度逐渐变大。受河流和波浪共同控制形成的河口坝砂体位于曲流河末端的入海口位置。沿着入海口,平行于沿岸坝的长轴方向,可以预测滨线的位置。古滨线的确定有利于划分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的分界线,进而区分沿岸坝和滩坝。地震切片上预测的砂体展布成果可以和基于沉积学原理的砂体成因分析成果互相印证,从而降低岩性油气藏预测的多解性。
- 玄昌姬雷振东
- 关键词:岩性油气藏岩性圈闭地震沉积学
- 珠江口盆地惠州北凹珠海组、珠江组储层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
- 2024年
- 应用13口钻井的薄片鉴定、粒度分析、扫描电镜、锆石定年、物性等分析化验资料以及录井、测试资料,系统开展了惠州北凹珠海组、珠江组储层的发育特征、主控因素及商业产能下限研究。研究表明:(1)珠海组、珠江组发育大型海相三角洲—滨浅海沉积,储层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中—粗粒洁净石英砂岩,其具有高成分成熟度和高结构成熟度,储集空间类型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局部富集次生溶孔、高岭石晶间孔,面孔率较高。(2)储层发育主要受“优质母源+有利相带+溶蚀作用”三元联控:研究区北部华南地块的变质岩+侵入岩作为优质母源决定了储层为石英含量高的砂岩类型,奠定了优质储层发育的基础;三角洲前缘主水道沉积水动力强,单砂体厚度大,砂岩粒度粗、泥质含量低,储层物性最好;建设性成岩作用(溶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扩储增孔效应。(3)结合录井、测试资料确定惠州北凹油层的中—粗粒石英砂岩储层商业产能下限为3 800 m。
- 张彦振覃军蒋一鸣姜勇刘培王辉常文琪
- 关键词:储层特征主控因素珠海组珠江组珠江口盆地
- 珠江口盆地新近纪相对海平面变化精细表征及其对三角洲沉积演化的反映——以恩平凹陷恩平A油田韩江组—珠江组为例
- 2024年
- 恩平凹陷恩平A油田在新近纪位于古珠江三角洲前缘,一方面由于砂体普遍偏薄,使得储层预测难度大,另一方面由于三角洲前缘河流作用和海洋作用的往复交替,也使得三角洲沉积微相变化复杂,影响后期的增储上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钻井小层精细对比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测井解释成果,依据古三角洲地势平坦、地层厚度变化小的特点,采用砂层组平均砂岩体积分数表征相对海平面的变化;并进一步利用岩心和地震沉积学方法,确定主力砂层组的平面沉积相展布。研究表明:研究区珠江组、韩江组的砂层组平均砂岩体积分数能够较好地表征古海平面的相对变化,可以实现对五级相对海平面变化的精细刻画。通过对砂层组级别砂体的沉积微相分析,表明相对海平面变化与三角洲的沉积微相演化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验证了基于砂层组平均砂岩体积分数来表征相对海平面变化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可以用来预测三角洲的演化和砂体的叠加关系。
- 王华戴建文柴愈坤衡立群宋刚孙爽黎瑞
- 关键词:相对海平面变化珠江三角洲沉积微相
- 珠江口盆地中北部中新统珠江组浪控三角洲沉积时空演化模拟
- 2024年
- 基于沉积背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微相展布分析,应用沉积正演模拟方法,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开展沉积作用和沉积过程的三维时空演化模拟,定量恢复了珠江口盆地中北部中新统珠江组浪控三角洲沉积演化过程,探讨了沉积环境与波浪参数对砂体展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珠江组沉积期的沉积微相随基准面的变化呈规律性演化,滨线呈现先向陆迁移、再向海迁移的趋势。(2)珠江组沉积期的波浪作用较强,波浪角度为近南东方向,波浪作用对三角洲砂体展布具有明显影响。随着波浪高度增加,波浪阻碍三角洲河口细粒沉积物堆积的作用增大,并将其搬运至深水区,泥质沉积物趋向沉积于波基面以下区域,波基面以上区域砂质碎屑含量较高。波浪作用入射角度发生倾斜,会导致三角洲在演化过程中产生不对称的沉积和形态。(3)有利储层砂体主要发育于滨岸线附近。沉积正演模拟为定量恢复沉积演化过程提供更为直观的方法,且在确定浪控三角洲潜在形态方面具有预测作用。
- 杨慧玲张青青衡立群王健刘太勋刘建良刘可禹
- 关键词:正演模拟珠江组珠江口盆地
- 珠三坳陷珠江组一段沉积体系演化过程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1
- 2024年
- 珠江组一段沉积时期是珠三坳陷沉积体系演变的重要时期,由早期的大范围三角洲沉积体系演化为晚期的浅海陆架沉积体系,对其演化过程及控制因素展开研究,不仅有利于揭示海侵过程中沉积体系演化过程,而且对浅海陆架有利沉积相带预测具有指导意义。综合利用岩心、测井以及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建立了珠三坳陷珠江组一段四级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地质-地球物理结合方法查明了珠江组一段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特征,并讨论了沉积演化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珠三坳陷珠江组一段可划分为PS1、PS2、PS3、PS4共4个四级层序。PS3和PS4时期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具有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和远砂坝等沉积微相组合;PS1和PS2时期以浅海陆架沉积体系大规模发育为特征,在研究区西部发育潮流砂脊,东部发育滨外砂坝。珠三坳陷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以及垂向演化受相对海平面变化、物源供给强度、构造沉降与古地貌等综合控制。水下分流河道、潮流砂脊与滨外砂坝等微相砂岩占比高且物性好,为油气储集的有利沉积相带。
- 吴太霏王华刘恩涛陈林张璐陈思谢卫东谷志宇张启扬
- 关键词:珠三坳陷珠江口盆地层序地层
-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新统珠江组潮流改造的砂质海底扇沉积被引量:1
- 2024年
- 近年来,浅海扇和底流改造作用的较多发现对深水扇术语、鲍马序列等传统认识带来了挑战,有待进一步研究.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是我国海底扇油气勘探的重要场所之一,中新统珠江组SQ21层序(层序底界年龄21 Ma)是该凹陷砂质海底扇发育和油气发现的主力层位.采取岩心观察与测井相、地震反射结构、地震地貌分析相结合,揭示了该层序下降期体系域和低位体系域发育为数众多的海底扇,由重力流水道、天然堤和席状朵叶体构成,在地震属性图上分别表现为均方根振幅高值条带和朵状形态.上陆坡带重力流水道由块状-递变层理中-细砂岩、波状层理粉-细砂岩组成,具有正旋回、箱型-钟型测井相、水道充填地震相等识别标志.其中,波状层理粉-细砂岩夹较多泥岩纹层,局部表现为单粘土层和双粘土层构造,且富含潜穴、生物扰动构造和菱铁质结核,指示该时期海平面大幅下降直至陆架坡折以下,上陆坡带逐渐演化为浅海环境,导致研究区砂质海底扇发育及其重力流水道沉积在上陆坡带遭受明显的潮流改造.地震地貌分析方法的应用,保证了潮流改造型海底扇沉积相的准确识别.此外,本文的研究还表明,鲍马序列可以是底流改造成因;“深水扇”术语并非广泛适用.
- 王家豪庞雄王华柳保军陈鑫鑫
- 关键词:中新统海底扇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沉积学
- 流花D油田珠江组下段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 2024年
- 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分布规律的认识是深水油田产能指标设计的重要依据,因此是深水油田开发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针对南海深水流花D油田珠江组下段储层展开层内、层间和平面非均质性分析,并结合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深入研究,厘清了油田内部非均质性分布认识。研究认为南海深水流花D油田隔层和夹层的分布是非均质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储层内发育隔层6套,夹层9~10套;此外,油田位于古陆架坡折带附近,沉积由三角洲前缘向浅海陆棚碳酸盐台地转变,在海侵的大背景下,水动力条件变换引起的沉积物变化是影响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的主控因素。
- 韦贤杨小江李建何理鹏张永江黄国平
- 关键词:深水油田珠江组储层非均质性隔夹层沉积相
- 珠江口盆地文昌13-1油田珠江组一段中上部滨浅海沉积微相研究
- 文昌13-1油田位于珠江口盆地西部,珠三坳陷内琼海低凸起的北东段,是在基底隆起基础上发育的低幅度披覆背斜构造,构造完整平缓,在纵向上继承性较好,其北部受张扭应力场的作用形成了一系列中小规模的雁列式断层,走向基本一致,未见...
- 叶蓉李华何幼斌刘娜
- 关键词:珠江口盆地珠江组
- 基于频谱属性趋势分析和小波变换的层序界面识别方法——以珠三坳陷中新统珠江组—韩江组为例被引量:5
- 2023年
-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建立层序地层格架是有效开展油气勘探的重要基础。文中运用基于测井曲线的频谱属性趋势分析(INPEFA)和小波变换技术,识别各级层序界面和最大海泛面。即通过对自然伽马曲线进行最大熵谱分析,得到INPEFA曲线;利用INPEFA曲线的趋势和拐点,提取自然伽马曲线隐藏的周期性特征,进而划分出不同级次的层序界面;同时利用小波变换技术,对自然伽马曲线重构,分析重构后的小波系数曲线和时频色谱图,并采用曲线的异常震动和时频色谱图的能量变化识别三级层序界面和最大海泛面。研究结果表明,在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中新统珠江组—韩江组识别出3个二级层序界面及6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了2个二级层序和8个三级层序。利用文中方法,各级层序界面识别更直观、更明显,同时能够提高旋回划分及对比的精度和准确性,为研究区后续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 闾伟董艳蕾葛家旺孙连浦谢向东贾天鹏郑赛飞李元亮
- 关键词:小波变换层序地层格架珠三坳陷珠江口盆地
相关作者
- 张昌民

- 作品数:442被引量:2,599H指数:29
-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珠江口盆地 准噶尔盆地 储集层 凹陷 砾石
- 郑荣才

- 作品数:405被引量:6,079H指数:47
-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鄂尔多斯盆地 沉积相 成岩作用 须家河组 储层特征
- 傅恒

- 作品数:115被引量:609H指数:14
-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碳酸盐岩 珠江口盆地 层序地层 沉积相
- 杜家元

- 作品数:42被引量:338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研究主题:珠江口盆地 珠江组 惠州凹陷 新近系 白云凹陷
- 张尚锋

- 作品数:128被引量:975H指数:17
-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珠江口盆地 层序地层 沉积相 准噶尔盆地 新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