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3628篇“ 珠江流域“的相关文章
珠江流域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2025年
生态风险评价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地位。以珠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遥感影像数据和统计数据,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生态风险评价体系,开展珠江流域2014、2017、2020年生态风险值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流域风险水平较低,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中间低,东南-西北两侧高”的特征。(2)生态风险转移主要在低水平风险等级内发生,2014-2017年转移速度快于2017-2020年转移速度,转移幅度小,以相邻等级间相互转换为主。(3)在2014-2017年,流域中部风险改善,沿东南-西北方向风险由中央向两侧加剧,在2017-2020年,流域西部风险改善,其余区域表现为加剧。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布情况,为管理者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王兴丽崔海山
关键词:生态风险珠江流域
珠江流域自然水面绿色生态增殖技术探讨
2025年
为综合利用珠江流域,国家在珠江上游规划建设了数百座水坝,水坝建成后在河面上形成了大小不等的水库,使原来较急的水流变得相对平缓,加上珠江流域温热的气候特点和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为发展大水面绿色生态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库区人民利用丰富的资源尝试在库湾增殖滤食性鱼类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同时也吸取了一些失败的教训。文章以罗甸县珠江流域龙滩库区利用库湾增殖鳙鱼为例,查找出了开展自然水面绿色生态增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然水面绿色生态增殖技术措施,希望能给养殖者提供一些借鉴,以期促进渔业健康发展。
陈继位金帮宇陈娅
关键词:珠江流域增殖
河流伦理探究及其在珠江流域的实践与思考
2025年
河流伦理是新时期推进水与人、水与社会关系的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梳理了河流伦理的产生背景、内涵解析及建构意义,在河流伦理视角下,对珠江流域水问题进行审视与探析,指出当前珠江流域水治理存在治理韧性不足、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与理念有待提升、发展理性对价值理性僭越以及社会治理成本等困境,并指出新时期发展河流伦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系统梳理技术治水、管理治水、经济治水与伦理治水的关系,首次提出流域治理保护“四驾马车”的关系。从河流伦理的角度研究流域治理与保护的价值重构,包括4个方面:一是提出基于“驱动-状态-响应”(DSR)模型的河流伦理价值重构机制;二是以问题为导向,分析驱动因素;三是通过发展形态分析,探讨价值重构路径;四是从管理方式、发展模式与公众行为3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响应措施与对策。以期推动流域在水量分配、社会参与、共建共治共享、人水和谐和精神文化等方面不断完善和优化。
杨芳董延军刘晋李丽马兴华
关键词:河流伦理珠江流域
新阶段珠江流域防洪安全体系构建的思考与认识
2025年
珠江流域气候多变,河流水系发达复杂,极易形成洪涝灾害,在流域中下游与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尤为频繁。进入21世纪以来,一方面,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且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珠江-西江经济带、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入推进,流域内人口和财富必将进一步聚集与增长;另一方面,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导致局地与流域性洪涝灾害呈现趋多趋频趋强趋广的特性。在两者耦合影响下,珠江流域防洪形势已发生明显变化,防洪压力愈发凸显。基于此,在系统梳理珠江流域防洪减灾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立足流域实际与新阶段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关需求与挑战,深入分析流域防洪新形势,科学研判流域防洪重难点问题,结合水情、工情、社情变化,提出完善珠江流域防洪减灾体系的思路举措,为守护珠江安澜、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蒋翼
关键词:珠江流域防洪规划防洪减灾体系
基于创新趋势分析方法的珠江流域降水径流变化趋势研究
2025年
【目的】降水和径流是水文循环的关键要素,研究降水、径流趋势变化,特别是进一步挖掘降水与径流间关系的改变,对理解气候变化、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1956—2019年长系列降水与径流资料,采用创新趋势分析方法对珠江流域不同时空尺度的降水、径流以及径流系数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珠江流域年降水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低值类的变化呈现超过5%的下降趋势,说明珠江流域干旱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同降水一致;从不同子流域来看,西江、东江呈显著下降趋势,而北江则呈上升趋势。(2)从不同季节来看,珠江流域春、秋季降水呈显著下降趋势,而夏、冬季降水呈上升趋势,春季高值类及秋季所有类型降水呈现超过5%的下降趋势,夏季高值类及冬季低中值类降水呈现超过5%的上升趋势;春、秋、冬三季年径流量变化趋势同降水一致,而夏季则相反。(3)径流系数呈显著下降趋势,高值类下降最为明显,经初步分析径流系数的降低与流域蒸散发增加、植被覆盖率变化以及水工程调蓄有关。(4)创新趋势分析法和传统Mann-Kendall方法在趋势类型上的一致率为70%,显著性的一致率为22%。【结论】珠江流域降水、径流以及径流系数时空变化特征:从时间上看,珠江流域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径流系数显著下降;从空间上看,西江、东江降水径流呈显著下降趋势,而北江则呈上升趋势;创新趋势分析法相较于Mann-Kendall法在趋势显著性检验方面差异明显。
王霞雨贾文豪王森冯仲恺秦友伟张康刘夏李家誉
关键词:气候变化降水径流径流系数时空变化特征珠江流域
珠江流域“西江”得名史考
2025年
如今广西境内的郁江以及郁江口以下的两广西江干流,在唐代以前通称“郁水”。后起的“西江”一名,孕育于南北朝时期,确立于唐代。宋代以后,“西江”取代“郁水”,成为西江段的通称,随后该名称逐渐涵盖整个西江水系。“西江”之名的确立,与岭南区域性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广州的巨大影响力密不可分。
苏若阳
地理主题式大单元教学路径探析——以“珠江流域地表形态的塑造”为例被引量:1
2025年
为更好地培养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本文以大概念为依据,以大单元教学为主要形式,以“珠江流域地表形态的塑造”为主题,探讨主题式大单元教学的一般思路和步骤,包括确定大概念层级结构、构建大单元知识逻辑体系、确定大单元学习目标、制定综合评价体系、确定大单元教学主题、实施大单元问题驱动等环节,以期为地理教师进行基于学科大概念的高中地理主题式大单元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陈春蕾刘燕环梅志雄
关键词:主题式大单元教学教学路径
珠江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驱动因素被引量:2
2024年
浮游植物常用于水生态监测及健康评价,珠江流域为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区,水系组成复杂,沿程海拔落差较大,主要为山区性河流,目前尚未有对整个流域浮游植物的分布及环境效应的研究。为探究珠江流域浮游植物的种群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文于2022年4−7月对珠江流域的西江水系、北江水系、东江水系的浮游植物及水体理化参数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①调查期间珠江流域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79属204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6.78×10^(5) cells/L,以硅藻门为主,绿藻门次之。②珠江流域浮游植物优势种主要为卵圆隐藻、啮蚀隐藻、小环藻、菱形藻、科曼小环藻、舟形藻,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表现为北江水系>西江水系>东江水系,平均值为3.81。③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氮磷污染主要在珠江-西江上游及东江下游水域,TN浓度、TP浓度、浊度(TUR)、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高锰酸盐指数(CODMn)、化学需氧量(COD)是影响珠江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主要因素。④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pH、水温(WT)、DO浓度是影响珠江流域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重要因子。研究显示,珠江流域浮游植物整体组成为硅藻-绿藻型,其中东江水系为绿藻型,西江水系为硅藻-蓝藻型,北江水系为蓝藻-硅藻型。珠江流域整体为中营养型状态,北江水系已基本形成连续型水库群特征,连通性受到严重阻隔,流速缓慢,导致河流富营养化加剧,存在水华现象发生的风险。
张家卫王吉毅黄迎艳王旭涛耿平刘俊黄少峰
关键词:珠江流域浮游植物环境因子群落结构
珠江流域水库群“压咸补淡”联合调度研究
2024年
枯水期珠江河口区咸潮上溯给珠江三角洲城市的供水安全带来极大威胁,上游水库群联合调水压咸是应对咸潮的有效措施。以西江、北江骨干水资源调配水库为研究对象,以满足思贤滘断面“压咸补淡”流量为目标,建立了西江、北江骨干水库群联合调度模型,研究不同来水情况下的骨干水库群联合调度方案。研究成果对于缓解珠江三角洲“旱上加咸”带来的供水保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后续实时优化调度提供参考。
易灵王玉虎林若兰侯贵兵李媛媛
关键词:联合调度咸潮珠江流域
珠江流域水库及水库调度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师生学习及教学使用,也可供水库运行管理单位及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阅读参考。
金占伟

相关作者

陈晓宏
作品数:570被引量:4,361H指数:3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研究主题:东江流域 径流 水资源 珠江流域 洪水
王兆礼
作品数:138被引量:1,647H指数:24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东江流域 珠江流域 GIS 干旱 北江流域
张强
作品数:1,003被引量:13,627H指数:64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干旱 黄土高原 陆面 降水
姚章民
作品数:22被引量:98H指数:6
供职机构: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
研究主题:珠江流域 水资源 洪水 暴雨 水资源评价
郑冬燕
作品数:26被引量:20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研究主题:珠江流域 水资源 生态环境 生态分区 生态需水